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白血病
1
作者 王广瀚 王安宁 +2 位作者 高明阳 韩世新 周梅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患者男,68岁。主诉:左面部肿物5个月。现病史:5个月前患者左面颊部出现蚕豆大皮肤肿物,无明显痛痒,渐增大;1个月前肿物生长迅速,累及左面颊、口唇及下颌,伴有破溃,无疼痛,未予特殊治疗。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 患者男,68岁。主诉:左面部肿物5个月。现病史:5个月前患者左面颊部出现蚕豆大皮肤肿物,无明显痛痒,渐增大;1个月前肿物生长迅速,累及左面颊、口唇及下颌,伴有破溃,无疼痛,未予特殊治疗。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2012年1月于我院血液科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部分分化型(M2型),予TA方案(吡柔比星30 mg d1-3,阿糖胞苷100 mg d1,200 mg d2-3)诱导化疗,共10个疗程。多次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完全缓解(CR1)。2020年3月患者因反复发热,伴鼻出血再次入院治疗,诊断为AML M2型CR1后复发,予TA方案(吡柔比星60 mg d1-3,阿糖胞苷200 mg d1-4)诱导缓解治疗后达到第2次完全缓解(CR2),并巩固治疗5个疗程。患者既往有脑血栓病史9余年。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皮肤科的应用
2
作者 马燕利 王永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5-777,共3页
由于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及高度增殖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日益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在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红斑狼疮、蕈样肉芽肿、皮肤缺损、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等皮肤科相关疾病中开展了多项干细胞的... 由于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及高度增殖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日益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在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红斑狼疮、蕈样肉芽肿、皮肤缺损、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等皮肤科相关疾病中开展了多项干细胞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皮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科换药治疗车的改良及应用
3
作者 姚亚春 朱丽莎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科治疗车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车上增加带孔不锈钢平板架,可以同时放置20个直径10 cm的换药罐、2个500 ml药瓶、2个直径12 cm的大换药罐及1个大号弯盘。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0例患者分别采用改良治疗车及换药罐(观...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科治疗车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车上增加带孔不锈钢平板架,可以同时放置20个直径10 cm的换药罐、2个500 ml药瓶、2个直径12 cm的大换药罐及1个大号弯盘。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0例患者分别采用改良治疗车及换药罐(观察组)和传统治疗车及换药盘(对照组)换药,连续14 d。结果观察组换药时护士往返于病房与治疗室的时间和所用换药容器消毒费用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皮肤科换药治疗车有助于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缩短护士操作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换药 改良治疗车 换药罐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 nm红光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凌婕 杨蕙竹 +4 位作者 孙媛慧 栾佳潓 高媛 李晓波 颜红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探讨波长为640 nm的红光照射对正常人体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对30例健康受试者背部皮肤进行640 nm红光照射,20 min/次,连续5 d。测量每次照射前、照射后即刻、照射后1 h的皮肤透皮水分丢失率、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皮肤pH... 探讨波长为640 nm的红光照射对正常人体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对30例健康受试者背部皮肤进行640 nm红光照射,20 min/次,连续5 d。测量每次照射前、照射后即刻、照射后1 h的皮肤透皮水分丢失率、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皮肤pH值以及受试者主观感受。红光照射可以降低皮肤透皮水分丢失率、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脂含量,对皮肤p H值无明显影响,受试者无任何不适症状和体征。红光照射后应用保湿制剂等干预手段,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 nm红光 照射 皮肤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晓岚 刘霄霄 耿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类型,发病年龄<15岁,常伴有低滴度的抗核抗体,其预后相对良好。本文报道了1例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系统回顾该病的临床表现...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类型,发病年龄<15岁,常伴有低滴度的抗核抗体,其预后相对良好。本文报道了1例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系统回顾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为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斑病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BLASCHKO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严重皮肤感染的重症寻常型天疱疮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丽红 朱冠男 +1 位作者 施秀明 程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1-472,共2页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根据文献[1]的天疱疮分类标准,本组患者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50%,符合重症天疱疮的诊断。由于皮损面积大,并发症多,尤其是创面感染、电解质紊乱及系...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根据文献[1]的天疱疮分类标准,本组患者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50%,符合重症天疱疮的诊断。由于皮损面积大,并发症多,尤其是创面感染、电解质紊乱及系统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为进一步探讨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理治疗方案,笔者对15例重症寻常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寻常型 重症 葡萄球菌 金黄色 冲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光老化SD大鼠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迪 陈瑾 +3 位作者 黄琨 方圣 魏彬 陈爱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建立实用、有效的皮肤光老化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并探讨该疾病模型的评价标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长波紫外线结合中波紫外线模拟日光照射实验组大鼠背部皮肤,每天一次,照射总剂量递增,持续10周... 目的:建立实用、有效的皮肤光老化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并探讨该疾病模型的评价标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长波紫外线结合中波紫外线模拟日光照射实验组大鼠背部皮肤,每天一次,照射总剂量递增,持续10周。光照结束后,观察皮肤外观、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生化改变。结果:10周结束后,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皮肤粗糙、缺乏弹性、出现明显深大皱纹。表皮增厚、腺体明显增生、胶原纤维减少,超微结构下可见老化坏死细胞增多;对皮肤组织进行检测,实验组丙二醛含量升高[(10.43±5.67)nmol/mgprot,P=0.009]、羟脯氨酸减少[(7.37±1.15)μg/mg,P=0.010]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21.09±8.60)U/mgprot,P=0.401]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组SD大鼠皮肤具备光老化的典型特征,表明利用紫外线剂量递增、维持10周的方法可成功构建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并为评价皮肤光老化程度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动物模型 皱纹等级量表 超微结构 MASSON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85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梅 朱红 +1 位作者 尹新江 何春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260例,女234例;平均(60.88±21.32)岁,≥50岁者占83.00%;肿瘤个数为1个者420例(85.0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数为543个(91.57%)。362例皮肤鳞癌患者中,男217例,女145例;平均(62.96±27.86)岁,≥50岁者占87.85%;肿瘤个数为1个者340例(93.9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365个(94.07%)。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皮肤镜征象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水凤 戚世玲 +9 位作者 巩毓刚 赵莹 张小婷 叶艳婷 曹慧 杨雨清 张斌 蔡泽明 杨建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7-730,共4页
目的:分析576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的临床、皮肤镜特征及疗效。方法:对AG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专科病历,对其中的391例进行皮损部位的皮肤镜观察并和118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7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该研究中77.6... 目的:分析576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的临床、皮肤镜特征及疗效。方法:对AG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专科病历,对其中的391例进行皮损部位的皮肤镜观察并和118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7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该研究中77.6%的患者发病年龄在21。40岁,89.1%病程在半年以上,61.3%有阳性家族史;95.3%的患者脱发表现为男性型,且82.4%的患者病情在Hamilton分级Ⅱ~Ⅳ级之间。皮肤镜下特征性的征象有〉20%的毛发直径变细、毛周征、毳毛增多、局部无毛征等,其中〉20%的毛发直径变细的发生率最高为87.5%,而对照组仅为3.4%。联合口服非那雄胺和外用米诺地尔治疗的有效率为75.2%,治疗3个月以上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不足3个月者,疗程3个月以上的有效率达76.9%-86.7%,疗效与疗程成正相关关系。结论:AGA患者以轻中度脱发的青中年男性为主。皮肤镜在早期诊断AGA及评价疗效中有重要价值,〉20%的毛发直径变细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准。联合口服非那雄胺和外用米诺地尔治疗AGA疗效确切,但至少需坚持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秃发 皮肤镜 非那雄胺 米诺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诺地尔治疗33例女性型脱发治疗前后的临床和皮肤镜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叶艳婷 曹慧 +7 位作者 李水凤 张小婷 戚世玲 杨雨清 赵莹 巩毓刚 杨建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脱发类型,在澳大利亚约有12%的20~29岁女性患有FPHL,而在〉80岁的女性中FPHL发生率更高达〉50%;在我国台湾及上海的女性人群中。FPHL发生率分别为11.8%及3.1%... 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脱发类型,在澳大利亚约有12%的20~29岁女性患有FPHL,而在〉80岁的女性中FPHL发生率更高达〉50%;在我国台湾及上海的女性人群中。FPHL发生率分别为11.8%及3.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FPHL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地尔 女性型脱发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琨 黄闯 +3 位作者 单葵 陈瑾 赵恒光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0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VEGF蛋白表达强度又明显高于基底细胞癌(P<0.01)。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65,P<0.01)。结论:PCDGF蛋白和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表皮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仕胜 蔡剑峰 +2 位作者 徐云升 张学奇 李秉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住院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53例细菌性皮肤病住院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VITEK-AMS60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253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葡萄球菌...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住院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53例细菌性皮肤病住院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VITEK-AMS60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253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葡萄球菌211株,占97.7%,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BHS)5株,占2.3%。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前3年组(2004—2006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6.6%、94.3%、94.3%、82.8%、21.5%和25.3%,后3年组(2007—2009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7.6%、95.2%、96.8%、91.1%、25.0%和31.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年组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和26.4%,后3年组的耐药率分别为81.5%和65.3%,后3年组耐药率高于前3年组(P<0.01和P<0.01);5株GABHS中,4株对红霉素耐药、4株对阿奇霉素耐药,对青霉素、莫匹罗星全部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葡萄球菌是细菌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在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感染 葡萄球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光老化模型的构建及老化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川 黄欣 +4 位作者 王萍 潘芸 曹迪 刘依依 陈爱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49-1655,共7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皮肤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初步探索可能涉及的老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30 mJ/cm^2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辐照HaCaT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 目的建立有效的皮肤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初步探索可能涉及的老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30 mJ/cm^2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辐照HaCaT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分析各组阳性细胞百分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p21和p16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21蛋白胞内定位。结果 30 mJ/cm^2 UVB辐照后,HaCaT细胞增殖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G2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P<0.05),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辐照后,HaCaT细胞中p53、p16表达明显升高, p21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给予30 mJ/cm^2 UVB辐照导致p21发生明显的核移位。结论 30 mJ/cm^2 UVB辐照可成功构建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p21核定位及激活p16通路诱导了细胞衰老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细胞模型 P53 P21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2凋亡及caspases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梅 曲乐 +4 位作者 尹新江 朱红 金光玉 陈洪铎 何春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2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caspases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SCL-1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凋亡的诱导情况;吖啶橙染色证实凋亡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2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caspases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SCL-1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凋亡的诱导情况;吖啶橙染色证实凋亡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分析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结果:黄芩素、阿维A酸单独及联合应用均能不同程度的诱导SCL-12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将细胞阻滞于G1期;活化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其中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作用最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黄芩素、阿维A酸单独及联合应用均能诱导SCL-12细胞凋亡,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对SCL-12细胞具有协同效应,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共同介导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阿维A酸 鳞状细胞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景荣 韩世新 +2 位作者 崔丽平 白艳玲 宋智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皮肤镜诊断法诊断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临床疑诊为其他疾病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镜表现,分别采用两步法与新的诊断法对所有患者行皮肤镜诊断,计算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3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皮肤镜诊断法诊断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临床疑诊为其他疾病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镜表现,分别采用两步法与新的诊断法对所有患者行皮肤镜诊断,计算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30例临床非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中,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岁。两步法诊断的准确率为70%,新诊断法的准确率为90%。130例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皮肤镜指标依次为清楚的边界(70%)、沟壑样结构(49.2%)、乳黄色角栓(38.5%)、粉刺样开孔(36.9%)、多发性粟丘疹样囊性结构(24.6%)和云母样结构(23.1%)。最常见的皮肤镜模式为沟壑样模式、隐窝模式、云母样模式及均质性模式。结论:新的诊断法可显著提高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脂溢性角化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某社区老年人皮肤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祖辉 莫海霞 +2 位作者 冼俊芳 余浩辉 邓列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某社区老年人皮肤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人皮肤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州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SPSS建立数据库,通过单因素(t检验、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 目的:探讨广州某社区老年人皮肤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人皮肤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州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SPSS建立数据库,通过单因素(t检验、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老年人皮肤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经专科医师体检确认,200例被调查者中,98例患有皮肤病,患病率为49.00%,两种或两种以上皮肤病的检出率为46.95%.常见皮肤病变包括皮肤瘙痒症(21.50%)以及脂溢性角化病(20.50%).老年人皮肤病影响因素各异,酗酒、户外工作以及家族皮肤病史分别是其常见危险因素.结论:广州某社区老年人皮肤病多发、影响因素复杂,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对老年人皮肤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皮肤病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10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徐美娇 李敏 +3 位作者 宋琳毅 杨子良 周乃慧 陆一枫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morphea-form basal cell carcinoma,mBCC)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探讨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m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mBCC均发生于头面部,其中男6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5.... 目的:分析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morphea-form basal cell carcinoma,mBCC)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探讨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m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mBCC均发生于头面部,其中男6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5.5岁。皮损表现为局限性硬化斑块,伴或不伴溃疡。组织病理特点为真皮内瘤细胞呈巢状或细条索状,包埋于致密增生的纤维间质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联合光动力治疗,另1例联合放射治疗。经过平均85个月的随访,6例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未见复发,2例术后复发,2例失访。结论:mBCC临床少见,好发于头面部,属于高危肿瘤,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mBCC术后易复发,建议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硬斑病样型 临床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詹玉云 郑明心 +2 位作者 李玉华 夏定纹 陈丽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8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诱发因素及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发因素:饮食因素34例(39.5%),环境因素32例(37.2%),感染因...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8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诱发因素及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诱发因素:饮食因素34例(39.5%),环境因素32例(37.2%),感染因素10例(11.6%),其他因素10例(11.6%)。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对策后,老年人皮肤瘙痒症状有所减轻。结论:针对老年人皮肤的特殊性采用相关的护理对策,可明显减轻皮肤瘙痒。在日常生活中力求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起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诱因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激酶抑制剂在斑秃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玲 周乃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斑秃是一种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严重者可发展为全秃或普秃,其治疗以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外用米诺地尔、接触免疫疗法、口服免疫抑制剂等方式为主。近年来,Janus激酶(JAK)抑制剂的应用为斑秃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检索近... 斑秃是一种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严重者可发展为全秃或普秃,其治疗以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外用米诺地尔、接触免疫疗法、口服免疫抑制剂等方式为主。近年来,Janus激酶(JAK)抑制剂的应用为斑秃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检索近年文献资料,归纳和总结JAK抑制剂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JANUS激酶 Janus激酶抑制剂 信号传导通路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田痣合并贫血痣1例
20
作者 杨冬莲 武海恩 +3 位作者 刘岩 刘永斌 孙晓冬 齐瑞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1病历摘要患儿女,8岁。因右侧面部及背部大片棕褐色斑片与苍白色斑疹、斑片8年,于2022年8月8日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不久右侧颧部及右眼巩膜出现褐色斑片,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右侧面颊、右侧下颌及背部... 1病历摘要患儿女,8岁。因右侧面部及背部大片棕褐色斑片与苍白色斑疹、斑片8年,于2022年8月8日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不久右侧颧部及右眼巩膜出现褐色斑片,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右侧面颊、右侧下颌及背部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斑疹、斑片,无其他自觉症状。患儿既往体健,无眼部不适,否认癫痫病史。其父母健康,否认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田痣 贫血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