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1至2010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调查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颖 单忠艳 姜雅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1991至2010年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及其变化,为本地区糖尿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方法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利用Epidata3.0进行数据输入,利用SPSS... 目的回顾总结1991至2010年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及其变化,为本地区糖尿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方法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利用Epidata3.0进行数据输入,利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比较1991至2010年间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由前10年死亡原因的第2位上升至后10年的第1位,在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要死因的患者中,感染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心血管疾病是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住院患者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科护理给药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丽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内分泌失调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系统能够对人身体的生长状况和新陈代谢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节。内分泌系统与人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保持着同步,在分泌的过程中能够确保身体机能处于稳定的环境中,对人的生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控制。
关键词 内分泌科 安全隐患分析 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系统 新陈代谢 身体机能 神经系统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原癌基因突变致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临床诊治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培颖 陈宁 +5 位作者 宋海曲 王彩虹 张惠杰 李小英 李学军 林明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b型是RET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临床表型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和类马凡体型,各表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易漏诊。本文分析了1例MEN2b型患者病史、诊断、治疗及随访...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b型是RET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临床表型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和类马凡体型,各表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易漏诊。本文分析了1例MEN2b型患者病史、诊断、治疗及随访资料。本例患者1995年无诱因出现颈部增粗,诊断为"右甲状腺腺瘤";1999年发现"左侧甲状腺占位";2000年发现舌、唇黏膜增厚并突起小肿物,肿物渐增大;2009年及2010年分别行左、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示:嗜铬细胞瘤。本次入院行下唇内侧局部小突起切除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舌黏膜神经瘤、MTC。患者基因测序发现RET基因第16号外显子918密码子突变(M918T),患者父母、兄均未出现MEN2b表型特征,基因检测无异常发现。患者MTC术后1年降钙素水平仍高于参考值,结合肺部CT检查结果,考虑MTC肺部转移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 甲状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RET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内分泌毒性及临床应对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叶强 陈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2-1386,共5页
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 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PIs)作为一种新型恶性肿瘤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发现可产生广泛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其中内分泌器官的损害较为常见,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ICPIs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器官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水平及其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婧 何琴 +4 位作者 瞿华 王行 骆媛媛 刘芳 邓华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1-727,共7页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水平,探讨VEGFB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7...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水平,探讨VEGFB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7例糖调节受损个体(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39例正常糖耐量个体(normal glucose tolerant,NGT),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血脂4项等。ELISA法测定空腹血浆VEGF-B水平,酶法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水平。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acute insulin response,AIR)、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AUC)、葡萄糖处置指数(glucose disposition index,GDI)评估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cell function,HOMA-β)及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T2DM组和IGR组血浆VEGF-B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00、0.004),且在T2DM组中最高;VEGF-B与AIR、AUC、GDI、HOMA-β显著负相关(P=0.006、0.005、0.010、0.000),与FPG、2h PG、Hb A1c、FINS、TG、FFA、HOMA-IR显著正相关(FINS,P=0.001;余P=0.000)。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分位后,与低水平的血浆VEGF-B(<145.59 pg/ml)相比,更高VEGF-B水平时[145.59 pg/ml^180.07 pg/ml,OR=3.55(95%CI=1.05~12.02);>180.07 pg/ml,OR=3.64(95%CI=1.16~11.42)]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控制TG和FFA后,上述相关关系消失(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B水平升高,血浆VEGF-B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密切相关,VEGF-B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脂代谢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焦亡的影响
6
作者 许峥嵘 董雪琦 +4 位作者 孙倩 刘慧颖 邓文娟 任卫东 谷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消皮素D通路探讨黄芩素对高糖... 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消皮素D通路探讨黄芩素对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NLRP3激动剂,BMS-986299)组。除了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用40 mmol/L葡萄糖进行高糖诱导。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用12.5、25、50μmol/L黄芩素处理。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组同时用50μmol/L黄芩素和1μmol/L BMS-986299处理。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检测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LRP3、Caspase-1、消皮素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消皮素D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EdU阳性细胞数增加,细胞焦亡率、细胞毒性、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NLRP3、Caspase-1、消皮素D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EdU阳性细胞数减少,细胞焦亡率、细胞毒性、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NLRP3、Caspase-1、消皮素D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高浓度组比较,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组E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26.85±2.95)个vs(15.43±1.82)个,P<0.05],细胞焦亡率[(33.45±4.02)%vs(17.34±2.15)%,P<0.05]、细胞毒性[(27.94±2.93)%vs(14.13±1.87)%,P<0.05]、Ⅰ型胶原[(107.58±13.39)ng/ml vs(58.73±8.36)ng/ml,P<0.05]、Ⅲ型胶原[(118.43±13.95)ng/ml vs(68.74±8.57)ng/ml,P<0.0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高浓度组比较,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组NLRP3、Caspase、消皮素D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可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消皮素D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成纤维细胞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HIPK2调节miR-7-5p/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谷君 任卫东 +4 位作者 李会贤 邓文娟 胡利梅 刘慧颖 蔡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1,267,共6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过表达miR-7-5p组、敲低circHIPK2+敲低miR-7-5p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10 nmol/L AngⅡ,构建高血压损伤模型,转染后测定circHIPK2、miR-7-5p和TCF4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表达、抗氧化酶活性、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凋亡相关蛋白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circHIPK2和TCF4 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ROS相对表达、IL-6水平、IL-1β水平、IL-18水平、Bax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miR-7-5p 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敲低circHIPK2、过表达miR-7-5p均可逆转上述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变化。敲低miR-7-5p可降低敲低circHIPK2对模型组细胞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结论敲低circHIPK2可通过上调miR-7-5p表达而减弱TCF4表达,进而降低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最终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miR-7-5p/TCF4轴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与基因检测不符的性发育异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任雁林 李亚丽 +6 位作者 李坤 张凡 戎立敏 余小平 谷君 康燕华 贺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报道1例染色体核型与基因检测结果不符的性发育异常患者的诊治及验证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性发育异常嵌合状况的认识。方法患者,14岁,2020年4月3日因“原发性闭经”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女性性征,经超声/磁共... 目的报道1例染色体核型与基因检测结果不符的性发育异常患者的诊治及验证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性发育异常嵌合状况的认识。方法患者,14岁,2020年4月3日因“原发性闭经”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女性性征,经超声/磁共振探查性腺、性腺轴功能测定、染色体核型和分子基因检测,以及盆腔探查、恶变性腺切除、激素替代等诊疗,药物性月经来潮。诊疗中发现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分子基因检测结果不符,遂行三胚层细胞分别取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各胚层细胞的性染色体,XY探针标记性腺病理切片探究Y染色体在性腺中的分布差异,并比较手术前后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检索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汇总相关的队列研究文献,了解该疾病目前的研究现状。结果患者体内45,X与46,XY细胞系在不同胚层以及同一胚层发生的组织间的嵌合差异较大。外胚层来源的口腔颊黏膜细胞45,X占比为30.0%(6/20),中胚层来源的外周血淋巴细胞45,X占比为9.7%(11/114),内胚层来源的膀胱脱落细胞45,X占比为20.4%(22/108)。XY探针标记的性腺病理切片提示一个减Y的嵌合状态,其中附睾结构区45,X细胞系嵌合占50.0%,恶性区域“Y”含量正常。性腺切除后AMH由7.28 pmol/L降至<0.07 pmol/L。复习文献发现,45,X/46,XY患者表型谱复杂,多数有Turner综合征的特征,女性表型有发生性腺肿瘤的风险。结论诊断性发育异常的疑难病例行外周血核型检测时须尽量增加计数细胞和分析细胞的数目,并行多胚层细胞取样;“Y”嵌合率高的性腺在腹腔中更易恶变;检测AMH水平可鉴别含Y染色体性发育异常的隐睾和无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 染色体嵌合型 性腺肿瘤 抗米勒管激素 嵌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案讨论
9
作者 徐琦 周祎 +4 位作者 何志明 陈秋莉 曹筱佩 李淑娟 谢红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3-635,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34岁,孕24+5周,因甲状腺功能减退10+年,发现胎儿水肿10 d,于2024年2月17日转诊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患者末次月经2023年8月28日,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G 1 P 0。10+年前,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131 I放... 1病历摘要患者,34岁,孕24+5周,因甲状腺功能减退10+年,发现胎儿水肿10 d,于2024年2月17日转诊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患者末次月经2023年8月28日,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G 1 P 0。10+年前,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131 I放射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规律口服左旋甲状腺素(优甲乐)100μg每日1次。孕16周时检查游离甲状腺功能结果示:促甲状腺激素(TSH)15.3 mU/L,予改口服左旋甲状腺素150μg每日1次,后于孕22+4周时遵医嘱改口服左旋甲状腺素125μg每日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孕妇 病案讨论 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血管肉瘤单次化疗后足趾坏疽一例报告
10
作者 吴梦娇 范逸儿 +1 位作者 张丽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本文报告一例以双侧足趾疼痛、足部皮肤散发黑点起病的57岁男性患者,1个月后经皮肤活检和病理检查确诊血管肉瘤,在确诊前已经^(18)F-FDG PET-CT发现腰椎、骨盆、双下肢多发骨转移。患者接受单次表柔比星化疗后出现进行性左侧足趾、右侧... 本文报告一例以双侧足趾疼痛、足部皮肤散发黑点起病的57岁男性患者,1个月后经皮肤活检和病理检查确诊血管肉瘤,在确诊前已经^(18)F-FDG PET-CT发现腰椎、骨盆、双下肢多发骨转移。患者接受单次表柔比星化疗后出现进行性左侧足趾、右侧第一足趾坏疽,双下肢血管CTA提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狭窄,最终接受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支架植入和左足截趾治疗。患者每月接受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病情得到部分控制。血管肉瘤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在初诊时可能已出现广泛转移。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晚期血管肉瘤的一线药物,但在伴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患者中或应慎用。此外,地舒单抗注射液可能对血管肉瘤的骨破坏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骨转移 化疗 坏疽 地舒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秋月 佟健华 +2 位作者 杜娟 赵宏 陆娇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结果TGF...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结果TGF-β1可诱导MC内p38MAPK活化,刺激15minp38MAPK活性增加,30min后,p38MAPK活性达高峰,1h后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2h后再次升高,24h时仍高于正常。TGF-β1可促进MC分泌FN,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C分泌FN。结论p38MAPK通路在TGF-β1引起的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FN分泌增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B203580能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FN的合成,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F7L2基因rs7903146和rs111962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晓雅 任伟 +5 位作者 张素华 刘静婧 李素芳 李金超 许丹 毕健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7903146和rs1119621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早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新诊T2DM组(n=227)和正常对照组(n=152),采用基质...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7903146和rs1119621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早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新诊T2DM组(n=227)和正常对照组(n=152),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rs7903146和rs11196218位点进行SNPs分型。结果新诊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rs7903146位点风险等位基因频率(MAF)分别为5.73%和4.28%,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无论以共显性、显性、或是隐性模式分析,rs7903146和rs11196218位点的SNPs均与T2DM无显著相关性(P>0.05)。Rs7903146位点的SNPs与ΔI30/ΔG30相关(OR=1.012,95%CI 1.000~1.025,P=0.05),T风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的ΔI30/ΔG30显著高于未携带者(P=0.0385)。结论尚未发现重庆地区汉族人群TCF7L2基因rs7903146和rs11196218位点SNPs与T2DM的相关性,但rs790314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早相胰岛素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转录因子7类似物2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自分泌环在高糖致人系膜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超 周波 +1 位作者 段雅倩 苏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人系膜细胞(HMC)中醛固酮自分泌环及活性氧(ROS)、癌胚纤连蛋白(FN)表达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醛固酮自分泌环与ROS、癌胚FN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HM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5组:正糖组(5mmol/L D-葡萄糖),渗...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人系膜细胞(HMC)中醛固酮自分泌环及活性氧(ROS)、癌胚纤连蛋白(FN)表达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醛固酮自分泌环与ROS、癌胚FN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HM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5组:正糖组(5mmol/L D-葡萄糖),渗透压对照组(5mmol/L D-葡萄糖+20mmol/L L-葡萄糖),正糖+依普利酮组(5mmol/L D-葡萄糖+10μmol/L依普利酮),高糖组(25mmol/L D-葡萄糖),高糖+依普利酮组(25mmol/L D-葡萄糖+10μmol/L依普利酮)。采用RT-PCR法检测醛固酮合酶(CYP11B2)、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Ⅱ(11βHSD2)、癌胚F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YP11B2蛋白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分析细胞培养液中醛固酮水平,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MR)蛋白表达及转位情况,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HMC细胞CYP11B2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ROS和癌胚FN mRNA表达亦上调,培养液中醛固酮浓度升高(P<0.05)。高糖可促进MR蛋白发生核转位,定量分析显示高糖组胞质/胞核荧光强度比值较正糖组降低30%(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依普利酮组ROS及癌胚FN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高糖负荷可通过激活HMC局部醛固酮自分泌环而导致HM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醛固酮 自分泌环 纤连蛋白类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光其 王深明 +4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黄雪玲 黄灿之 肖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75-276,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4.6个月,2例出现甲亢复发,无1例发生甲低。【结论】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甲亢的较佳选择,而正确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亢 回顾性 甲低 手术成功 手术治 正确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治疗缓解2型糖尿病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裘丹琦 陈婕 +2 位作者 刘昊 励丽 陈淑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7-1413,共7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科学的减重治疗已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对于病程尚短、胰岛功能尚...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科学的减重治疗已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对于病程尚短、胰岛功能尚存、且伴有肥胖的患者,减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糖耐量下降及代谢紊乱的状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减重治疗在缓解T2DM方面的机制和临床数据也日渐丰富。本文旨在综述减重治疗对机体重要代谢器官如肝脏、胰腺、骨骼肌、脂肪组织等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缓解T2DM的相关生理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治疗 2型糖尿病缓解 双循环假说 脑-肠轴 脂肪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改善伴高甘油三酯糖代谢异常患者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娟 李月霞 +2 位作者 许雯 邓婉萍 李延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伴高甘油三酯(TG)糖代谢异常患者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53例入选者为按2:1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36例,其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3例,糖耐量减低(IGT)19例,IFG合并IGT6例,2型...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伴高甘油三酯(TG)糖代谢异常患者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53例入选者为按2:1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36例,其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3例,糖耐量减低(IGT)19例,IFG合并IGT6例,2型糖尿病T2DM8例]和对照组(17例,其中IFG1例,IGT9例,IFG合并IGT4例,T2DM3例),为期3月。治疗前后测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FFA),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IVGTT中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和胰岛素分泌峰值(CINS,MAX)与空腹胰岛素(FINS)比值、差值(CINS,MAX/FINS、ΔCINS)。计算HOMAIR。【结果】非诺贝特组治疗后血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FA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腰围明显减小;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改变。非诺贝特组ΔCINS、CINS,MAX/FINS治疗后均增加(分别是808±473pmol/L比660±472pmol/L和中位数8.4比5.3,P<0.0001);AIR显著改善(5585±3441比4444±3642pmol·L-1·min-1,P<0.0001);FINS、HOMAIR显著下降(108±65pmol/L比166±115pmol/L,P=0.002;3.8±2.3比6.0±4.2,P=0.001)。对照组3月后复查CINS,MAX/FINS、ΔCINS、AIR降低(4.6比7.0,P=0.01;641±286pmol/L比720±321pmol/L,P=0.039;4313±1943pmol·L-1·min-1比5362±2861pmol·L-1·min-1,P=0.024),HOMAIR增加(7.8±4.2比5.6±3.2,P<0.0001)。AIR改善与TG、FFA下降显著相关(r=0.41,0.36,P=0.002,0.014)。【结论】非诺贝特短期调脂治疗可显著改善糖代谢异常的高TG血症患者血脂谱,降低FFA水平,减小腰围,改善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非诺贝特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减轻脂毒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 非诺贝特 脂毒性 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抑制成熟3T3-L1脂肪细胞分泌RBP4 被引量:3
17
作者 未友能 青华 +3 位作者 段炼 梅玫 程庆丰 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75-577,591,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成熟3T3-L1脂肪细胞分泌视黄醛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待细胞完全融合后两天进行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重组TNF-α...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成熟3T3-L1脂肪细胞分泌视黄醛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待细胞完全融合后两天进行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重组TNF-α干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成熟脂肪细胞RBP4的分泌量。结果:(1)不同浓度TNF-α(0.2、1.0、5.0、10ng/ml)对脂肪细胞RBP4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RBP4水平降低越加明显。(2)各实验组随着干预时间延长,RBP4虽有降低之趋势,但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差异。(3)二元回归分析提示TNF-α对RBP4有影响。结论:TNF-α能抑制成熟脂肪细胞RBP4的分泌,其抑制效应有剂量依赖性,而与干预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醛结合蛋白4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6靶向调控Sox6促进小鼠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分泌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靖 吴丽 +5 位作者 周灵芝 赵志波 项孙敏 颜斌 吕运成 肖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索miR-96对小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分为四组,通过脂质体LipfectamineTM2000介导将miR-96 mimics、mimicsNC、miR-96 inhibitor、inhibitor NC瞬时转染至4组细胞,荧... 目的探索miR-96对小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分为四组,通过脂质体LipfectamineTM2000介导将miR-96 mimics、mimicsNC、miR-96 inhibitor、inhibitor NC瞬时转染至4组细胞,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Ins1、Ins2mRNA的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的胰岛素浓度,生物信息学分析miR-96与Sox6 3UTR的结合关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96与Sox6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ox6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96 mimics能增加葡萄糖刺激下MIN6细胞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P <0.01),而miR-96 inhibitor可下调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P <0.01)。miR-96与Sox6 3UTR的553-561位点结合。过表达miR-96可显著抑制Sox6荧光素酶活性及MIN6细胞中Sox6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96靶向沉默Sox6进而促进β细胞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6 Sox6基因 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肌源性干细胞跨胚层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滢丽 刘畅 +2 位作者 梅晰凡 郭占鹏 李全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在体外跨胚层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新生大鼠MDSCs原代细胞,差速贴壁培养后行Desm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然后将细胞分为3组:胰腺提取液诱导组、化学方法诱导组、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在体外跨胚层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新生大鼠MDSCs原代细胞,差速贴壁培养后行Desm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然后将细胞分为3组:胰腺提取液诱导组、化学方法诱导组、空白对照组,分别诱导并同期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采用双硫腙(DTZ)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RT-PCR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获得高纯度的MDSCs,且Desm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呈阳性。胰腺提取液诱导组诱导后4d,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团结构,诱导后6d呈半贴壁状态,诱导后12d形成典型的胰岛样细胞团,较化学方法诱导组诱导时间缩短3d。RT-PCR检测显示:胰腺提取液诱导组诱导6d后可检测到胰岛前体细胞相关基因Ngn3、nestin、PDX-1的表达;诱导12d后可检测到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但未检测到Ngn3、nestin、PDX-1的表达。结论胰腺提取液可模仿胰岛细胞发育的微环境,并诱导大鼠MDSCs跨胚层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转分化 胰岛素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3T3-L1脂肪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和分泌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伟 杨淑敏 +4 位作者 罗梅 梅玫 宋颖 程庆丰 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TNF-α(0.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TNF-α(0.1、1、10、100 n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24 h,并选取10 ng/ml的TNF-α干预细胞3、6、12、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技术检测3T3-L1脂肪细胞PEDF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情况。结果:①和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PEDF的mRNA表达和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其抑制效应越明显(P<0.05)。②10 ng/ml的TNF-α干预3T3-L1脂肪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PEDF的mRNA表达逐渐降低,第12 h达到最低点(P<0.05)。③10 ng/ml的TNF-α对其PEDF分泌的抑制率在第6 h为15%,在第24 h为33%(P<0.05)。结论:TNF-α抑制3T3-L1脂肪细胞PEDF的表达和分泌,其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