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荣旗大豆产业发展探讨
1
作者 程子航 刘祾悦 +3 位作者 高金玲 高玉秋 高丽丹 郑哲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179-182,共4页
大豆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是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阿荣旗是大兴安岭优质大豆产区,在当前种植结构调整、供求关系错配、进口大豆冲击的环境下,当地大豆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为此,阐述了大豆产业发展要素,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 大豆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是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阿荣旗是大兴安岭优质大豆产区,在当前种植结构调整、供求关系错配、进口大豆冲击的环境下,当地大豆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为此,阐述了大豆产业发展要素,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具体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品种和生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以及提高品牌和销售价值,以期为促进当地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内蒙古阿荣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荣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娜 林志忠 +2 位作者 高玉秋 罗方 刘祾悦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4期22-23,共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农作物种植广泛,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这些秸秆如果不加以有效利用,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该文介绍了阿荣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 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农作物种植广泛,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这些秸秆如果不加以有效利用,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该文介绍了阿荣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阿荣旗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荣旗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质量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雅杰 刘战勇 +8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迟文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孙峰 刘祾悦 兰慧青 白东星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研究耕地等级和量化障碍因子,分析各等级耕地分布和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阿荣旗耕地可划分为8个等级,其中一至四等耕地面积占阿荣旗总耕地面积的95.70%。微生物多样性、灌溉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应考虑一至四等耕地的保护,五至八等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30%,可以实行退耕还草还林或粮草轮作等技术模式,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麓 黑土农田 评价指标体系 耕地质量等级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荣旗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许一荣 高宇 +3 位作者 高丽丹 高玉秋 孙平立 张传玲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6期67-68,共2页
为解决阿荣旗及周边地区玉米播种季节干旱、膜下滴灌回收困难等问题,当地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文根据当地玉米生产实际,总结了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病虫害防治、适时晚收等技... 为解决阿荣旗及周边地区玉米播种季节干旱、膜下滴灌回收困难等问题,当地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文根据当地玉米生产实际,总结了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病虫害防治、适时晚收等技术要点,以期有效提升当地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无膜浅埋滴灌 水肥一体化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荣旗玉米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方 张传玲 +3 位作者 刘祾悦 周娜 程子航 王宇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9期78-79,共2页
玉米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可改善群体环境,增加通风、透光效果,提高土壤通气性、保水性和肥料利用率,同时避免过量施肥,实现了节水、节地、节能的目标。该文根据内蒙古阿荣旗玉米种植实际,总结了玉米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 玉米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可改善群体环境,增加通风、透光效果,提高土壤通气性、保水性和肥料利用率,同时避免过量施肥,实现了节水、节地、节能的目标。该文根据内蒙古阿荣旗玉米种植实际,总结了玉米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要点,包括种子准备、精细化整地、滴灌系统安装、机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供种植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垄 双行 水肥一体化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荣旗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6
作者 赵文欣 张传玲 +2 位作者 刘裬悦 罗方 冯慧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94-96,共3页
为优化阿荣旗农作物种植结构,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促进其农业生产的增值增效,借助大豆大垄高台栽培种植技术,研究分析25个大豆品种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产量,以期为阿荣旗大豆新品... 为优化阿荣旗农作物种植结构,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促进其农业生产的增值增效,借助大豆大垄高台栽培种植技术,研究分析25个大豆品种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产量,以期为阿荣旗大豆新品种示范、推广,以及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筛选 植株性状 产量 阿荣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荣旗饲用燕麦种植中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现状与推广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子航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35期34-35,38,共3页
饲用燕麦在中国是一种粮饲兼用的传统作物,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奶业振兴发展,作为奶业配套产业,提升饲草产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燕麦作为适宜北方种植且粮饲兼用的优质饲草,在饲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的比重也日渐凸显,其品质... 饲用燕麦在中国是一种粮饲兼用的传统作物,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奶业振兴发展,作为奶业配套产业,提升饲草产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燕麦作为适宜北方种植且粮饲兼用的优质饲草,在饲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的比重也日渐凸显,其品质优良、耐储藏、适口性好、且养分高,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为了能够满足饲用燕麦的生长需求,饲用燕麦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物联网技术与高效种植的结合,保障饲用燕麦种植的顺利进行,为饲用燕麦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提升饲用燕麦种植产量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对于饲用燕麦的需求。该文将以饲用燕麦种植为中心,探讨物联网技术在饲用燕麦种植中的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饲用燕麦种植 应用与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荣旗高粱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8
作者 程子航 王宇 +1 位作者 刘祾悦 孙平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8期18-19,22,共3页
根据栽培实践,阐述了阿荣旗高粱栽培技术模式,并从合理轮作、精细整地、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利用合理分蘖增产等方面总结了当地高粱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阿荣旗高粱产业发展和标准化技术推... 根据栽培实践,阐述了阿荣旗高粱栽培技术模式,并从合理轮作、精细整地、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利用合理分蘖增产等方面总结了当地高粱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阿荣旗高粱产业发展和标准化技术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栽培技术 优质高效 内蒙古阿荣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阿荣旗模式”
9
作者 宋昌海 王璐 +4 位作者 王娜 苏鹏 李晓东 鄂丽丽 宏迪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17期49-50,共2页
黑土地是地球的珍贵土壤资源,该文介绍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黑土地保护现状,以及针对阿荣旗低山丘陵区黑土地和河川甸子区黑土地采取的有效技术模式,即“阿荣旗模式”。该模式的应用成效显著,有效增加耕层厚度,提高了有机质含量... 黑土地是地球的珍贵土壤资源,该文介绍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黑土地保护现状,以及针对阿荣旗低山丘陵区黑土地和河川甸子区黑土地采取的有效技术模式,即“阿荣旗模式”。该模式的应用成效显著,有效增加耕层厚度,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和地力等级,逐渐完善了保障制度,为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 利用 阿荣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东星 陈宣伊 +6 位作者 张向前 葛国龙 王满秀 张德健 孟天天 罗方 张传玲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80,共14页
为明确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连续6 a耕作定位试验,分析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SCD)、秸秆全量粉碎深松浅翻还田(SSS)、秸秆全量粉碎深松还田(SCS)、秸秆全量粉碎重... 为明确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连续6 a耕作定位试验,分析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SCD)、秸秆全量粉碎深松浅翻还田(SSS)、秸秆全量粉碎深松还田(SCS)、秸秆全量粉碎重耙还田(SCR)、秸秆全量粉碎旋耕还田(STR)、秸秆全量粉碎免耕还田(NTS)、秸秆不还田常规耕作(CK)7种耕作方式对2022年和2023年玉米不同生育时期0~6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土壤质量含水率呈双峰型变化。0~1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显著高于CK,NTS处理在多个时期土壤质量含水率最高;10~20 cm土层中,SSS、NTS处理拔节期土壤质量含水率低于CK;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较CK均有提升。2022年和2023年,不同生育期除NTS处理外,各处理玉米株高显著高于CK;成熟期SCD处理玉米株高最高,NTS处理最矮。各处理玉米苗期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小,拔节期后STR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大喇叭口期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NTS处理。除SCS、NTS处理外,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成熟期SCD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NTS处理最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SCD处理显著高于CK。综合各指标分析,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秸秆全量粉碎深翻还田和秸秆全量粉碎深松浅翻还田2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闲期耕作对旱地麦田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的短期效应
11
作者 张慧芋 翟浩 +3 位作者 昝瑞新 田园 赵文欣 高志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3-894,共12页
耕作作为人为土壤管理措施的一部分,往往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或直接作用于秸秆和根系等残体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旱地麦田为载体,于2018—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夏闲期... 耕作作为人为土壤管理措施的一部分,往往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或直接作用于秸秆和根系等残体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旱地麦田为载体,于2018—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夏闲期免耕、夏闲期深翻和夏闲期深松3种耕作模式,于2020年6月旱地小麦收获后采集0~50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夏闲期耕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积累、矿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模式在0~1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SOC_(stock))、固碳量(ΔSOC_(stock))、固碳速率(SOC_(stock-rate))和固碳效率(SOC_(stock-efficiency))均显著最高,即表现出显著的固碳优势;而在0~50cm整个剖面,深翻和深松模式较免耕模式SOC_(stock)显著提高9.90%~10.40%,ΔSOC_(stock)和SOC_(stock-rate)亦显著提高,且深翻和深松两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回归拟合结果表明,SOC_(stock-rate)随外源累积碳输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室内培养40d后,SOC累积矿化量在0~30 cm土层表现为深翻模式显著最高,而在30~50 cm土层表现为深松模式显著最高,潜在可矿化碳与SOC累积矿化量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对于SOC矿化率,在0~30cm土层表现为深翻>免耕>深松,在30~50cm土层则表现为深翻模式显著低于深松和免耕模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pH和有效磷含量是导致不同耕作模式间SOC积累和矿化差异的重要因子,其中碱解氮与两者间的关系达显著水平。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短期内免耕模式在表层土壤表现出显著的固碳优势;而综合考虑SOC固持和矿化两方面效应,深松模式是实现黄土高原旱地麦田0~50cm土层土壤固碳的较优推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持和矿化 土壤理化性质 夏闲期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袋栽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宇 刘祾悦 +3 位作者 罗方 林志忠 周娜 王刚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2期24-26,共3页
北方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黑木耳生长,其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利于黑木耳积累营养物质。黑木耳,又名光木耳、细木耳、云耳等,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 北方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黑木耳生长,其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利于黑木耳积累营养物质。黑木耳,又名光木耳、细木耳、云耳等,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式主要以段木栽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和土壤 黑木耳 段木栽培 北方地区 光木耳 营养成分 营养丰富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祾悦 王宇 +5 位作者 孙平立 罗方 张传玲 高金玲 赵文欣 周娜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3期32-33,共2页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经常发生的病害,几乎所有玉米产区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大斑病成为我国北方玉米产区以及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大斑病大发生年份一般可减产15%~20%,严重地块减产...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经常发生的病害,几乎所有玉米产区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大斑病成为我国北方玉米产区以及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大斑病大发生年份一般可减产15%~2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以下介绍玉米大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北方玉米产区 防治技术 南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祾悦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7期25-26,共2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利用大豆和玉米的互补性,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为目标的种植模式。该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大豆—玉米的种植布局,使两种作物能够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农田的利用率。本文对大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利用大豆和玉米的互补性,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为目标的种植模式。该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大豆—玉米的种植布局,使两种作物能够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农田的利用率。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及种植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滴灌栽培技术
15
作者 林志忠 周娜 刘祾悦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向日葵的产量与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传统向日葵栽培模式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投入大、土壤污染风险高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向日葵的产量与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传统向日葵栽培模式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投入大、土壤污染风险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栽培模式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投入 农业科技工作者 农业生产方式 水肥一体化 大垄双行 可持续发展理念 向日葵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6
作者 刘祾悦 程子航 +5 位作者 孙平立 罗方 张传玲 赵文欣 周娜 高金玲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1期28-29,共2页
大豆是粮油兼用型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大豆种植比例高,所以出现了严重的重迎茬现象,导致大豆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5%~25%,严重年份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以下介绍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是粮油兼用型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大豆种植比例高,所以出现了严重的重迎茬现象,导致大豆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5%~25%,严重年份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以下介绍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褐斑病、大豆霜霉病等病害及防治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根腐病 大豆种植 大豆菌核病 大豆病害 重迎茬 大豆霜霉病 兼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赵文欣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9期21-22,共2页
膜下滴灌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滴灌系统为作物提供所需水分。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与滴灌系统相结合,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笔者结合工作... 膜下滴灌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滴灌系统为作物提供所需水分。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与滴灌系统相结合,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向日葵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通过深入探索向日葵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最佳实践模式,优化技术参数,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膜下滴灌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李金龙 高玉秋 +2 位作者 王丽霁 刘祾悦 许一荣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2期86-88,共3页
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是针对当前大豆生产中面临的春播期干旱、坐水种困难、播后出苗不齐不全、关键生育时期遇旱灌溉难等问题而研发的一项新型栽培模式。该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滴灌系统实现精准灌溉,结合大垄密植的种植方式... 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是针对当前大豆生产中面临的春播期干旱、坐水种困难、播后出苗不齐不全、关键生育时期遇旱灌溉难等问题而研发的一项新型栽培模式。该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滴灌系统实现精准灌溉,结合大垄密植的种植方式,提高大豆的水肥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对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选地整地、优选良种、铺设滴灌带、适期播种、滴水追肥等,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垄密植 浅埋滴灌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45厘米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马传芳 高宇 +2 位作者 高玉秋 高丽丹 周娜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8期13-15,共3页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工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大豆栽培方式普遍存在光能利用率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探索并推广高效、高产的大豆栽培技术尤为重要。大豆4...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工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大豆栽培方式普遍存在光能利用率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探索并推广高效、高产的大豆栽培技术尤为重要。大豆45厘米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 双行密植 光能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密植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20
作者 高丽丹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4期15-17,共3页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传统玉米栽培方式存在种植密度不合理、水肥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产量难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还可能加剧环境污染。玉米宽窄行...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传统玉米栽培方式存在种植密度不合理、水肥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产量难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还可能加剧环境污染。玉米宽窄行密植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集成了宽窄行种植模式与水肥一体化管理的优势,通过优化种植行距,实现宽行与窄行的交替排列,既保证了玉米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种植密度。同时,依托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精准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玉米 宽窄行密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