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指标荧光生物传感器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玉芳 胡耀华 +2 位作者 许洋 李敏通 Yanbin Li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1期285-288,293,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多种病原菌的含量,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定量、实时检测出食品中多种微生物含量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系统。采用LED灯作为激发光源,测量不同荧光量子点的微生物在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强度,根据建立的定量检测模型...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多种病原菌的含量,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定量、实时检测出食品中多种微生物含量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系统。采用LED灯作为激发光源,测量不同荧光量子点的微生物在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强度,根据建立的定量检测模型,求得被测微生物含量;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包括键盘输入电路、光路模块控制电路、光电转换与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LCD显示及报警电路等;能定量检测出多种微生物含量,实现含量的LCD实时显示和超限报警。实验表明:系统操作简单,对福氏志贺氏菌检测误差在与荧光分光度计比较误差在5%以内,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含量 实时检测 荧光生物传感器 光电转换 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病原菌的阻抗生物传感器系统设计
2
作者 许洋 谢玉芳 +2 位作者 胡耀华 李敏通 Li Yanbin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130,144,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有害病原菌的含量,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定量、即时地检测出食品中多种病原菌的阻抗生物传感器系统。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使用键盘输入被测物种类,蛋白A修饰叉指微电极,应用电化学阻抗分析测量病原...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有害病原菌的含量,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定量、即时地检测出食品中多种病原菌的阻抗生物传感器系统。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使用键盘输入被测物种类,蛋白A修饰叉指微电极,应用电化学阻抗分析测量病原菌在不同浓度下的阻抗值,经过阻抗电压转换电路、电压放大电路、A/D转换等信号处理,最终通过LCD显示出病原菌浓度含量,若病原菌含量超限则报警。该系统能定量检测出多种病原菌的含量,并可实现含量的LCD显示和超限报警。该系统采用软、硬件模块化设计方法,结构紧凑、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传感器 叉指微电极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胡珂文 王剑平 +2 位作者 盖铃 应义斌 李延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6-530,共5页
综述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将相关研究归为阻抗(电导)法、伏安分析法、电位电流分析法等三大类,回顾了阻抗法在临床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中的研究发展过程,比较了其它几种电化学技术的检测能力和不... 综述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将相关研究归为阻抗(电导)法、伏安分析法、电位电流分析法等三大类,回顾了阻抗法在临床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中的研究发展过程,比较了其它几种电化学技术的检测能力和不同特点,最后讨论了电化学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微生物总数 阻抗法 伏安法 电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谱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灯 陈松月 +3 位作者 秦利锋 李蓉 王平 Li Yanbin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我们提出了用掺锡的三氧化二铟 (ITO)作为工作电极 ,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 ,将抗大肠杆菌O15 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免疫传感器。该新型的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限为 4× 10 3 CFU/mL ... 我们提出了用掺锡的三氧化二铟 (ITO)作为工作电极 ,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 ,将抗大肠杆菌O15 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免疫传感器。该新型的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限为 4× 10 3 CFU/mL ,检测线性范围为 4× 10 3 - 4× 10 6CFU/mL。实验研究表明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较高 ,检测时间短 ,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免疫生物传感器 大肠杆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磁珠快速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程程 赵玲 +3 位作者 李敏通 王蓉晖 李延斌 胡耀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8,182,共5页
通过实验优化建立基于免疫磁分离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方法,为后续快速检测提供基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抗制备的免疫磁珠对其捕获。结合平板菌落计数,考察包被磁珠时多抗加入量、免疫磁珠加入量及捕获时间等因素对捕获效... 通过实验优化建立基于免疫磁分离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方法,为后续快速检测提供基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抗制备的免疫磁珠对其捕获。结合平板菌落计数,考察包被磁珠时多抗加入量、免疫磁珠加入量及捕获时间等因素对捕获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最佳捕获条件为抗体加入量30μL,免疫磁珠加入量80μL,捕获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捕获效率均超过30%,该方法捕获限可达到101CFU/mL,特异性良好,并初步用于羊肉卷洗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捕获时间小于1h。免疫磁分离作为一种快速的分离筛选方法,可用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金黄色葡萄球菌 捕获效率 快速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免疫标记法检测福氏志贺氏菌 被引量:6
6
作者 白冰 胡耀华 +1 位作者 李敏通 李延斌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1期43-46,共4页
研究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捕获目标菌,结合生物素与亲和素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联合免疫纳米磁珠磁性分离、免疫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运用荧光检测系统,建立了福氏志贺氏菌的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福氏志贺氏菌菌浓度为102CFU/mL^105CFU/mL... 研究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捕获目标菌,结合生物素与亲和素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联合免疫纳米磁珠磁性分离、免疫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运用荧光检测系统,建立了福氏志贺氏菌的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福氏志贺氏菌菌浓度为102CFU/mL^105CFU/mL,相对荧光强度与菌浓度关系为FI=12.78lgN+15.94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761。进一步对模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进行验证,得到菌落浓度预测值与真实值差异小,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1.8%,表明模型的准确度好,精密度高。该方法可简单、快速(2h)、高效地检测福氏志贺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纳米磁珠 福氏志贺氏菌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对肉鸡屠宰预冷清洗中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肖兴宁 汪雯 +4 位作者 张巧艳 张建民 廖明 杨华 李延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6-210,217,共6页
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 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污染率。结果显示,当预冷水中添加0,20,50和70 mg/L的NaClO时,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88.9%,38.9%,36.1%和36.1%,NaClO可有效控制交叉污染(p<0.05);NaClO浓度(50 mg/L时,清洗后的预冷水未有沙门氏菌检出,可减小交叉污染风险。色差分析未发现20~70 mg/L的NaClO清洗对鸡肉色泽的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可用于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控制,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肉鸡 交叉污染 沙门氏菌 污染率 预冷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中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肖兴宁 杨力 +5 位作者 张建民 廖明 李延斌 肖英平 杨华 汪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12-217,共6页
为实现对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收集数据,建立以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次氯酸钠(NaClO)浓度为输入值,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为输出值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eneral Regressi... 为实现对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收集数据,建立以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次氯酸钠(NaClO)浓度为输入值,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为输出值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model,GRNN),预测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变化,并用训练集拟合,测试集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随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相反随NaClO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5)。练后的GRNN模型的r值和SEP值分别为0.93和10.8%,拟合良好。模型对新数据预测的误差较小(SEP=13%),表明GRNN模型可较准确的预测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鸡胸肉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肉 预冷清洗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 沙门氏菌污染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