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瓦提县棉花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爱莲 左学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8-70,共3页
研究阿瓦提县不同肥力土壤的供肥能力和作物最佳施肥组合,获得棉花生产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建立阿瓦提县棉花生产的肥料效应函数,逐步建立和完善阿瓦提县棉花生产施肥指标体系,为阿瓦提县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按测... 研究阿瓦提县不同肥力土壤的供肥能力和作物最佳施肥组合,获得棉花生产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建立阿瓦提县棉花生产的肥料效应函数,逐步建立和完善阿瓦提县棉花生产施肥指标体系,为阿瓦提县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按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要求,阿瓦提县农技推广站土肥组2007~2008年在全县不同地区设置20个棉花"3414"试验及棉花施肥校正试验,为作物合理施肥研制配方。经过试验布置、实施管理、调查取样、分析化验等工作环节,初步取得棉花生产最佳施肥技术参数,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肥 测土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褐斑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雪莲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3期56-57,共2页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非常常见的病害,在各个玉米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一般集中发生在玉米生长8~10片叶时,由于早年玉米褐斑病发病频率较低,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玉米褐斑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非常常见的病害,在各个玉米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一般集中发生在玉米生长8~10片叶时,由于早年玉米褐斑病发病频率较低,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玉米褐斑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进一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褐斑病 玉米叶片 玉米种植 玉米产业 玉米生产 发病频率 玉米生长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宏 曾雄 +3 位作者 王爱莲 哈丽哈什·依巴提 李青军 张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56-1664,共9页
【目的】覆膜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设在新疆阿瓦提县,共5个施氮水平(0、110、220、330、440 kg/hm^(2)),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 【目的】覆膜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设在新疆阿瓦提县,共5个施氮水平(0、110、220、330、440 kg/hm^(2)),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结果】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氮素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贡献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生物量、产值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供试棉田推荐施氮量为220 kg/hm^(2)。当施氮量为220 kg/hm^(2)时,形成100 kg籽棉,需吸收N 4.25 kg、P_(2)O_(5)1.14 kg、K_(2)O 3.61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氮量 产量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4
作者 马雪莲 于金兰 +1 位作者 潘丛寿 殷慧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9-63,共5页
进一步了解供试的杂交棉新品系(种)在阿瓦提县域内的生态适应性、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为筛选供试品系(种)在阿瓦提县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棉 品种 比较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形势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攀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2期15-16,共2页
现如今,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采用焚烧方式利用秸秆资源,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那么如何科学合理解决秸秆资源过剩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需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确保秸秆资源得以合理利用[1]。只有这样,才可... 现如今,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采用焚烧方式利用秸秆资源,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那么如何科学合理解决秸秆资源过剩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需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确保秸秆资源得以合理利用[1]。只有这样,才可在废物利用的基础上,减少秸秆资源对当今社会环境的污染,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健康的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综合利用 废物利用 秸秆资源 形势与对策 部分农村地区 利用秸秆 合理利用 污染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