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善玉米“干播湿出”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王雪玲 袁永年 黄丽桃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8期33-36,共4页
文章介绍了阿拉善玉米“干播湿出”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户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平均节本增效2215.50元/hm^(2)。
关键词 干播湿出 水肥一体化 成效 问题 对策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干化背景下种植苜蓿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2
作者 马兵 滕远 +3 位作者 汪星 吕雯 吴贤忠 汪治同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00-5913,共14页
土壤干燥化是制约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自然降雨是当地土壤水分补充的唯一途径。为了探究黄土丘陵区深厚土壤干燥化背景下再种植深根系、多年生植物后的土壤水分对降雨的敏感性,在宁南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进行... 土壤干燥化是制约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自然降雨是当地土壤水分补充的唯一途径。为了探究黄土丘陵区深厚土壤干燥化背景下再种植深根系、多年生植物后的土壤水分对降雨的敏感性,在宁南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进行了野外模拟干燥化土壤再种植苜蓿试验,采用CS650型土壤水分探头对2022—2024年10—600 cm土层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入渗到土壤中的水量与降雨量之比随降雨量增加而提高,小雨对10 cm以下土壤水分存储基本为无效,中雨以上的降雨对10 cm土层以下水分产生有效增持作用,中雨、大雨、暴雨入渗到土壤中的水量与降雨量之比由36%可提升到61%;2)在深层土壤干化背景下,再种植苜蓿第1年土壤水分以储蓄为主,储蓄主要集中在10—340 cm土层;苜蓿种植第2年和第3年土壤水分以消耗为主,分别占降雨量的13.1%、50.5%,10—340 cm土层储水消耗量分别为45.4 mm、185.3 mm;3)苜蓿种植第1年消耗水分约当年降雨的31.1%,种植第2、3年耗水量超过当年降雨量,种植苜蓿第1年和第2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第3年产量较对照降低,差异显著(P<0.05),但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可持续更替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燥化 苜蓿 土壤水分 典型降雨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深厚土壤严重干化后再植苜蓿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
3
作者 滕远 马兵 +4 位作者 吴贤忠 汪星 吕雯 任鸿武 汪治同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9,共14页
自然降水是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为了探究黄土丘陵区深厚土壤干化背景下再种植深根系、多年生植物后的土壤水分入渗对降雨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在宁夏南部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采用野外实地大规格土柱模拟干燥化土壤的方法种植苜... 自然降水是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为了探究黄土丘陵区深厚土壤干化背景下再种植深根系、多年生植物后的土壤水分入渗对降雨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在宁夏南部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采用野外实地大规格土柱模拟干燥化土壤的方法种植苜蓿,试验分析2022-2023年每年的3-10月定位观测数据。结果表明:1)能有效产生土壤水分入渗的降雨次数仅占总降雨次数的41.67%,降雨量与入渗量占比为:小雨入渗量占其降雨量的15.89%,中雨入渗量占其降雨量的35.63%,大雨入渗量占其降雨量的52.20%,暴雨入渗量占其降雨量的61.50%,入渗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2)降雨入渗深度小于30 cm的降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76.04%,入渗深度在30~80 cm的降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18.75%,入渗深度在80 cm以上的降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5.21%;3)深层土壤干化背景下种植苜蓿,一龄苜蓿地月尺度土壤剖面水分呈现增加趋势,二龄苜蓿地月尺度土壤剖面水分呈减小趋势,逐月降雨入渗深度(Zm)随月降雨量(Pm)增加呈二次函数增大变化:Z_(m)=-0.0101P_(m)^(2)+3.9426P_(m)(R^(2)=0.9895)。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区深厚土壤严重干化后再植深根系、多年生植物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土壤干化 苜蓿 土壤水分 降雨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柠条林伐后再种植苜蓿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4
作者 马兵 滕远 +7 位作者 汪星 陈文昊 于晓 吴贤忠 吕雯 汪治同 侯嘉娜 马维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9,183,共11页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深厚土壤干燥化背景下再种植深根系、多年生植物后的土壤水分特征,在宁南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进行模拟干燥化土壤再种植苜蓿试验,对2022—2024年0~6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同时测定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深厚土壤干燥化背景下再种植深根系、多年生植物后的土壤水分特征,在宁南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进行模拟干燥化土壤再种植苜蓿试验,对2022—2024年0~6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同时测定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逐月土壤水分昼夜变化随深度的增加而减缓,在40 cm土层基本保持不变,昼夜土壤含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时间在5—10月逐渐推迟。(2)在深层土壤干燥化背景下,再种植苜蓿第1年土壤水分以储蓄为主,储蓄主要集中在0~340 cm土层,土壤干层水分恢复达田间持水量的76%,且恢复深度达290 cm;苜蓿种植第2年和第3年土壤水分以消耗为主,有效土壤储水在苜蓿种植第3年基本已消耗殆尽。(3)再种植苜蓿第1年和第2年,苜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再种植第3年苜蓿产量则显著降低,但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不显著。该研究可为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可持续更替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燥化 苜蓿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ELISA和间接ELISA方法应用于牛布鲁氏菌病净化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灿奇 冯宇 +5 位作者 吕浪 李彦军 魏玉磊 丁家波 陈祥 蒋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46-2153,共8页
旨在评价竞争ELISA方法和间接ELISA方法联合使用在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净化中的效果,为布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动物布鲁氏菌病竞争ELSIA(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牛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iELISA)抗体检测试... 旨在评价竞争ELISA方法和间接ELISA方法联合使用在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净化中的效果,为布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动物布鲁氏菌病竞争ELSIA(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牛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i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mCFT),对西北某牛场3 271份牛血清进行检测。本研究采用cELISA初筛、iELISA确诊的净化策略,对检测阳性牛进行淘汰,可疑牛和阴性牛在完全消毒后隔离饲养,并在前一次检测后每隔1个月重新对群体采样,进行多次连续的“检—淘”策略,在群体的个体阳性率低于2%或全部转阴后使用微量补体结合试验(mCFT)进行验证。并在群体全部转阴后继续检测2个月后确定净化结果。结果显示,首次检测阳性率35.36%的感染群体实施本净化策略后,在第1个月阳性率下降至25.41%,第2个月下降至7.16%,第3个月下降为1.86%,到第4个月则实现了布病阳性群体的全面转阴,mCFT验证个体阴性率100%。此后持续检测2个月,个体阳性率均为0,至此实现了感染群体的布病净化,使得群体内近一半的牛免于扑杀,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综上发现,将cELISA用于布病初筛,iELISA用于布病确诊的联合使用,经多次连续检测并结合常规的隔离消毒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于布病感染群体的全面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间接酶联吸附试验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初筛 确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虫害防治的生态安全策略实践
6
作者 巴特尔 娜仁满都拉 +1 位作者 阿拉塔 黄丽桃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防农业虫害诉诸化学武器由来已久,但是,农药残留、生态污染、虫害耐抗等问题,使着民众就应用化学药剂防治虫害的质疑愈发强烈。概述人类防农业虫害的历史,分析生态防范控制虫害的思路。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农业虫害的类型,就具体虫害类... 防农业虫害诉诸化学武器由来已久,但是,农药残留、生态污染、虫害耐抗等问题,使着民众就应用化学药剂防治虫害的质疑愈发强烈。概述人类防农业虫害的历史,分析生态防范控制虫害的思路。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农业虫害的类型,就具体虫害类型可采用的生态安全策略做要点概述,以减轻虫害威胁影响,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防治 生态安全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