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沂马陵山白垩纪恐龙足迹——从虎到肉食龙及由传说至古生物学(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邢立达 钮科程 +4 位作者 马丁G洛克利 郭颖 唐永刚 W.斯考特培森四世 冉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5-910,共6页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地区的4个神秘的印记,传统上被解释为“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和“人足迹”,重新将其解释为大盛群田家楼组恐龙足迹。这些足迹中只有一个最深的“虎爪印”保存了可识别的趾印,表明它是一个有着后内侧拇趾印的兽...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地区的4个神秘的印记,传统上被解释为“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和“人足迹”,重新将其解释为大盛群田家楼组恐龙足迹。这些足迹中只有一个最深的“虎爪印”保存了可识别的趾印,表明它是一个有着后内侧拇趾印的兽脚类恐龙左足迹,是一道单步约50cm的直线行迹的一部分;另一种解释是该足迹为小型蜥脚类恐龙的右后足迹,形成行迹的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没有保存。马陵山足迹点提供了恐龙足迹如何影响中国民间传说的另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恐龙足迹 蜥脚类 大盛群 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花形恐龙幻迹:中国重庆綦江区下白垩统夹关组的罕见遗迹化石(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邢立达 洛克利 马丁 G. +8 位作者 王丰平 胡旭峰 罗顺清 张建平 杜伟 培森四世W.斯考特 谢显明 代辉 王荀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4-889,共6页
在中国重庆綦江区虎山足迹点发现了2个大型恐龙天然足模化石,化石赋存于砂质富集的夹关组的一悬崖底面。它们属于罕见的幻迹,同类足迹也发现于韩国和北美白垩系足迹点。放射状、同心及半脆性形变使这些幻迹具有切断状或网状外观,有时呈... 在中国重庆綦江区虎山足迹点发现了2个大型恐龙天然足模化石,化石赋存于砂质富集的夹关组的一悬崖底面。它们属于罕见的幻迹,同类足迹也发现于韩国和北美白垩系足迹点。放射状、同心及半脆性形变使这些幻迹具有切断状或网状外观,有时呈现出类似裂断花或菜花的形态。这正是当地"石头开花"民间传说的来源。这些特征表明,造迹者必然是恐龙,同时也清晰地展现了其外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幻迹 夹关组 下白垩统 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古蔺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恐龙足迹简报 被引量:5
3
作者 邢立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30-1732,共3页
四川盆地红层的恐龙足迹有着悠久的发现历史,承载着中国恐龙足迹已描述的大多数属种[1]。其中典型的恐龙足迹化石点包括四川资中[2]、岳池[3]、峨眉[4]、重庆南岸[2]、大足[2]、綦江[5]等。最近,笔者在四川盆地南缘的贵州赤水地区也新... 四川盆地红层的恐龙足迹有着悠久的发现历史,承载着中国恐龙足迹已描述的大多数属种[1]。其中典型的恐龙足迹化石点包括四川资中[2]、岳池[3]、峨眉[4]、重庆南岸[2]、大足[2]、綦江[5]等。最近,笔者在四川盆地南缘的贵州赤水地区也新鉴定了一批恐龙足迹(另文发表)。这些恐龙的地质年代从中侏罗世一直延伸到晚白垩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化石 四川盆地 自流井组 下侏罗统 赤水地区 晚白垩世 中侏罗世 地质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菲利普J.柯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78,共6页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群不仅具有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相同的要素,还可能具有更多样化的动物区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蜥脚类足迹 巨龙形类 雷龙足迹 西藏昌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赤城地区土城子组中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被引量:9
5
作者 邢立达 杰勒德D.杰尔林斯基 +1 位作者 杰瑞德D.哈里斯 朱利安D.迪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迹是世界上第三例非对称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脚类蹲伏迹 窄足龙足迹未定种 似巨齿龙足迹未定种 土城子组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攀西地区下侏罗统益门组蜥脚类足迹:分类学与潜在的造迹者(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邢立达 Lockley Martin G +6 位作者 尤海鲁 彭光照 唐翔 冉浩 王涛 胡健 Persons Ⅳ W Scott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1-855,共5页
恐龙足迹和骨骼的记录往往出现在不同的地区。然而,一些地层显示了关系紧密的骨骼和足迹,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来源。报道了来自四川省攀西地区会理县通安镇通保村下侏罗统益门组中上部的蜥脚类足迹(雷龙足迹Brontopodus),其地理和地层归属... 恐龙足迹和骨骼的记录往往出现在不同的地区。然而,一些地层显示了关系紧密的骨骼和足迹,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来源。报道了来自四川省攀西地区会理县通安镇通保村下侏罗统益门组中上部的蜥脚类足迹(雷龙足迹Brontopodus),其地理和地层归属均与真蜥脚类的何氏通安龙极为接近。通保足迹与造迹者的关联是可能的,但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通保的雷龙足迹是攀西地区首次发现侏罗纪的蜥脚类足迹,这也表明,在早侏罗世,原始蜥脚类和基干蜥脚型类共存于中国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蜥脚类 益门组 下侏罗统 通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綦江县莲花保寨:中国古人与恐龙足迹共存的直接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邢立达 阿德里安娜 梅尔 陈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30-1537,共8页
重庆市綦江县老瀛山莲花保寨除了大量多样化的恐龙足迹之外,还保存了完好的要塞结构及历代题刻。从古迹可知,莲花保寨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很可能是当地人躲避蒙元军队对尚属南宋统治下的蜀地的进攻之用。此后,清朝又在此... 重庆市綦江县老瀛山莲花保寨除了大量多样化的恐龙足迹之外,还保存了完好的要塞结构及历代题刻。从古迹可知,莲花保寨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很可能是当地人躲避蒙元军队对尚属南宋统治下的蜀地的进攻之用。此后,清朝又在此留下多处古迹。这些古迹与大量(至少以5种不同方式保存的)恐龙足迹(尤其是鸭嘴龙类足迹)共存,构成了中国古人在恐龙足迹化石点上长时间生活(可能长达700余年)的直接证据。而莲花保寨的泥裂、鸭嘴龙类足迹和波痕被引申为荷叶叶脉、莲花和水环境,也成为"莲花保寨"得名的证据。这项研究表明恐龙足迹参与了中国部分古地名、民间传说的形成,这些古地名、民间传说或可成为寻找恐龙足迹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綦江县莲花保寨 夹关组 早白垩世 鸭嘴龙类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商洛地区下白垩统大型兽脚类恐龙足迹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松梅 邢立达 +1 位作者 王昌富 杨苗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7-1700,共4页
记叙了中国陕西省商洛市邵涧村下白垩统东河群2个大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并将其归于Megalosauripus isp.。东河群的时代与热河生物群同期,邵涧Megalosauripus isp.可能可与热河生物群的大型兽脚类恐龙之足部形态做简单对比。此外,邵涧Megal... 记叙了中国陕西省商洛市邵涧村下白垩统东河群2个大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并将其归于Megalosauripus isp.。东河群的时代与热河生物群同期,邵涧Megalosauripus isp.可能可与热河生物群的大型兽脚类恐龙之足部形态做简单对比。此外,邵涧Megalosauripus isp.造迹者的体长约为7.4m,这意味着早白垩世的陕西中南部亦存在着大型的兽脚类恐龙。邵涧Megalosauripusisp.的发现,不仅为中国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增加了新的成员,而且为将来在该地区下白垩统中发现大型兽脚类恐龙的骨骼化石提供了确凿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洛地区 早白垩世 东河群 兽脚类足迹 Megalosauripus i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