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野生岷江百合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潘红丽 汤欢 +3 位作者 张利 任君芳 杨华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对四川省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的资源分布进行了初步踏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在四川省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汶川县、理县、茂县、黑水县等地干旱河谷地区海拔1 200 m^2 360 m的山体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岩石缝中... 对四川省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的资源分布进行了初步踏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在四川省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汶川县、理县、茂县、黑水县等地干旱河谷地区海拔1 200 m^2 360 m的山体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岩石缝中,生长较分散。在干旱河谷地区常见以伴生种为主,偶见以优势种出现。调查结果对摸清"5·12"大地震后百合资源生存现状,以及开展原生境保护重要植物资源,恢复和稳定岷江上游生态平衡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百合 种质资源 群落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干湿季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登峰 魏仕军 +5 位作者 陈静 冯秋红 徐峥静茹 李旭华 刘千里 蔡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81-7389,共9页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水分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干季岷江柏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显著增加(P<0.05),比叶重(LMA)、黎明水势(Ψ_(pl))、正午水势(Ψ_(ml))则显著下降(P<0.05);(2)光合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岷江柏在干季的气孔导度(G)、蒸腾速率(T)、饱和光下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初始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A_(max))、CO_(2)补偿点(Γ)、光呼吸速率(R_(p))、最大羧化速率(V)、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磷酸丙糖利用率(TPU)、J_(max)/V_(max)、光能捕获效率(F′/F′)、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均显著下降(P<0.05),而暗呼吸速率(R_(p))、水分利用效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显著上升(P<0.05)。干季,岷江柏采取增加水分获取能力并降低水分散失的水分利用策略、增加光合产物消耗策略、增加热耗散的光合器官保护策略等,以适应干季干旱、低温等环境胁迫,进而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水分生理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的光合和水分生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千里 何建社 +4 位作者 张利 朱欣伟 杨昌旭 李登峰 冯秋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0-24,47,共6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树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态恢复树种 光合生理 叶绿素荧光 水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区典型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47
4
作者 何建社 张利 +5 位作者 刘千里 朱欣伟 刘兴良 冯秋红 罗达 史作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62-2371,共10页
以岷江干旱河谷区6种典型山地灌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羊蹄甲(Bauhinia faberi)、白刺花(Sorphora davidii)、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三颗针(Berberis sargentiana)、黄栌(Cotinus szechuanensis)]为试材,采用盆栽试... 以岷江干旱河谷区6种典型山地灌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羊蹄甲(Bauhinia faberi)、白刺花(Sorphora davidii)、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三颗针(Berberis sargentiana)、黄栌(Cotinus szechuanensis)]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自然干旱胁迫对苗木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膜伤害程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探讨植物应对土壤干旱逐渐加剧的生理生态适应机理。结果表明,植物不同抗氧化保护酶对干旱胁迫及随之而来的氧化胁迫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各灌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呈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在整个胁迫期间表现为逐渐升高,过氧化氢酶的升高则主要发生在胁迫的中后期,表明不同胁迫时期对植物体起主导作用的保护酶不同,三者表现为相互协调的作用方式。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各灌木的丙二醛呈缓慢增加趋势,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逐渐加强,植物开始遭受一定程度的毒害。沙棘和羊蹄甲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随胁迫的增强呈现先升后降最终回到初始水平的特点,表明植物可以通过干旱锻炼获得一定的抗旱能力。白刺花和黄栌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在胁迫的0—4 d保持不变,从8 d开始大幅上升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胁迫初期植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还很完整,生理活动仍能正常进行,但从中期开始细胞膜遭受严重破坏。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各灌木叶片的脯氨酸总体均呈增加趋势,表明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积累脯氨酸以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主成分分析表明,6种灌木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羊蹄甲、沙棘、锦鸡儿、黄栌、白刺花、三颗针。综合分析表明,干旱河谷区几种典型灌木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进行积极的反馈,以减弱逆境胁迫下活性氧的危害,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减轻细胞遭受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适应机理 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学敏 罗久富 +2 位作者 陈德朝 朱欣伟 周金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7,共9页
为探索高寒脆弱生态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生态系统中各植物种群资源利用能力,通过草地群落学调查结合物种重要值、 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 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等对若尔盖高原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植... 为探索高寒脆弱生态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生态系统中各植物种群资源利用能力,通过草地群落学调查结合物种重要值、 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 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等对若尔盖高原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主要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轻度、中度退化群落中,建群种为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已侵入不可食性杂类草,且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在重度、极重度群落中,建群种更替为禾本科Poaceae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中不可食性杂类草的重要值高于轻度和中度退化群落。②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除建群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以外,退化草地指示种也在群落中占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增加了草地优良牧草的生长压力。③群落中主要种之间的所有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依次为轻度退化(0.59),中度退退化(0.58),重度退化(0.42)和极重度退化(0.40),主要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随退化程度加剧在整体上逐渐趋向于离散。轻度退化群落中的线叶嵩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中度退化中的线叶嵩草、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重度退化中的垂穗披碱草以及极重度退化中的赖草,与群落中的其他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综上,若尔盖高原草地在退化过程中,伴随具有不同资源利用策略的植物种群替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退化草地 物种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措施对川西亚高山桦木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及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冯秋红 王毅 +6 位作者 李登峰 刘兴良 谢大军 林小洪 金丹 张利 张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5-10,共6页
本研究以不同强度疏伐、不同密度补植云杉的桦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收获法和模型模拟法等方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处理措施下补植苗木成活情况,桦木林林分的生物量,灌、草生物多样性和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等指标,研究不同... 本研究以不同强度疏伐、不同密度补植云杉的桦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收获法和模型模拟法等方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处理措施下补植苗木成活情况,桦木林林分的生物量,灌、草生物多样性和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等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措施对川西亚高山桦木天然次生林正向演替进程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开展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措施相比,疏伐和云杉补植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林下更新和灌草的生物多样性,也对以乔木为主的林分生物量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对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的改变不显著。而从1年的短期效应看,S2+B3措施,即按照蓄积量伐除林分20%桦木,且在林下按照2 000株·hm^-2的密度进行云杉苗木补植的处理措施对桦木次生林群落的演替进程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疏伐 补植 演替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适应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康英 朱欣伟 +6 位作者 张利 李旭华 何建社 刘千里 李登峰 冯秋红 杨晓梅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研究经济树种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树种13个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试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表... 为研究经济树种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树种13个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试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1)各树种的综合生态适应性指数(WCAI)排序为,巴旦木>西康扁桃>黄连木>四川黄栌>榛子>红翅槭>黑果枸杞>乌梅>沙棘>核桃>枸杞;(2)Gs、Ci、Tr、Pnmax 4个叶片光合气孔指标以及SOD、CAT 2个抗氧化酶活性指标等与树种适应性关系紧密,可以作为该地区经济树种筛选的关键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理生化指标 隶属函数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适应性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