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对Gd掺杂ZnO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永 赵晓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64-3169,共6页
压力可以作用于物质的晶体结构内部,影响并改变物质整体性质。为进一步探究高压对Gd掺杂ZnO试样的电子结构及磁性影响,运用金刚石对顶砧压机和Materials Studio4.4软件包中的CASTEP运算程序,完成高压实验制备工作;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压力可以作用于物质的晶体结构内部,影响并改变物质整体性质。为进一步探究高压对Gd掺杂ZnO试样的电子结构及磁性影响,运用金刚石对顶砧压机和Materials Studio4.4软件包中的CASTEP运算程序,完成高压实验制备工作;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高压作用下Gd掺杂ZnO试样内部分子的变化情况,并对Gd掺杂ZnO试样进行了XRD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性原理计算中利用赝势运算获得的本征能量与价电子波函数和实际值是相等的;Gd掺杂进ZnO试样后,随压强持续增大,ZnO衍射峰会向高衍射角转移,且试样每个峰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试样的电子结构会产生晶粒碎化反应,使得波谱的衍射峰向高衍射角转移;不同高压对Gd掺杂ZnO试样的铁磁性产生影响,适当高压处理可增强材料的铁磁性,但压力超出一定值后,材料磁性能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处理 Gd掺杂ZnO 电子结构 磁性影响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被引量:11
2
作者 晏勇 雷航 +1 位作者 赵晓雨 梁潘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93,191,共5页
为解决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周期指示车辆通行时间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自适应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节点组建WS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 为解决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周期指示车辆通行时间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自适应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节点组建WS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测距算法测试交通灯与等待车辆排行距离,车辆排行距离经卡尔曼滤波降噪后输出,根据排行距离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时间。实验结果证明,系统提高了交叉路口车辆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工作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自适应控制 交通信号灯 RSSI测距算法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蚁群算法自适应停车引导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晏勇 雷航 梁潘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2,138,共4页
针对停车场停车最优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型蚁群算法的自适应停车引导模型。以原有信息素更新为基础,设计下一步潜在节点状态转移策略,引入停车路径动态自适应度,进一步缩小蚂蚁搜索范围,合理规划最优停车路径。对比仿真实验表明... 针对停车场停车最优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型蚁群算法的自适应停车引导模型。以原有信息素更新为基础,设计下一步潜在节点状态转移策略,引入停车路径动态自适应度,进一步缩小蚂蚁搜索范围,合理规划最优停车路径。对比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型自适应蚁群算法求解效率和质量有明显优势,实现了停车最优路径规划与选择,减少了停车时间,提高了安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 最优路径 改进蚁群算法 状态转移策略 自适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数字AGC超带宽自适应射频放大器的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晏勇 雷航 梁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142,共5页
设计了一种全数字AGC超带宽自适应射频放大器,介绍了系统方案,阐述了全数字AGC及K-means数字自适应滤波算法原理及工作过程。经实验测试,放大器能有效抑制噪声,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满足增益及其带内起伏限定要求,满足射频无线收发要求,... 设计了一种全数字AGC超带宽自适应射频放大器,介绍了系统方案,阐述了全数字AGC及K-means数字自适应滤波算法原理及工作过程。经实验测试,放大器能有效抑制噪声,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满足增益及其带内起伏限定要求,满足射频无线收发要求,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 超带宽 自适应 数字滤波 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无线传感网络的分布式协作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贺伟 梁潘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65,共5页
针对移动无线传感网络,并基于到达时间TOA(Time-of-Arrival)的测距模型,分析利用传感节点的移动信息进行定位问题,提出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分布式定位算法。推导最大似然ML(Maximum Likelihood)定位估计表达式;考虑到基于ML的协作定位的非... 针对移动无线传感网络,并基于到达时间TOA(Time-of-Arrival)的测距模型,分析利用传感节点的移动信息进行定位问题,提出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分布式定位算法。推导最大似然ML(Maximum Likelihood)定位估计表达式;考虑到基于ML的协作定位的非凸性,选用二阶锥规划SOCP(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松驰技术求解。为了降低计算成本,采用分布式策略实施SOCP算法。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减少了均方根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无线传感网络 定位 到达时间 最大似然估计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R测量仪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永 杨阔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5,72,共4页
针对传统LCR测试仪存在精度低、响应速度慢以及量程小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双MCU的LCR测量系统。系统以ARM和CPLD双MCU为开发平台,利用CPLD+DDS技术产生系统所需的精密信号源,采用矢量电压/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实现矢量信... 针对传统LCR测试仪存在精度低、响应速度慢以及量程小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双MCU的LCR测量系统。系统以ARM和CPLD双MCU为开发平台,利用CPLD+DDS技术产生系统所需的精密信号源,采用矢量电压/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实现矢量信号的精密检测,选用S3C6410微控制器实现数字信号的滤波、转换以及矢量分解。多次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LCR测试仪检测稳定性好,方差小于0.05%,检测精度高,各项性能符合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R 相敏检波 微控制器 矢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智能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玉萍 吴浩 +2 位作者 田海鹏 陈伟哲 宋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129,共10页
针对当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组合特征能量和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单端智能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电压、电流数据分别进行S变换,提取特征频率... 针对当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组合特征能量和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单端智能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电压、电流数据分别进行S变换,提取特征频率范围内的能量;然后归一化电压、电流特征能量并构成组合能量特征向量;最后将组合能量特征向量形成的数据集输入改进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实现故障定位。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S变换 组合特征能量 混合神经网络 单端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干涉法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永 刘德春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0,共5页
为实现光学元件表面微小粗糙度的精准、详细检测,研究基于光学干涉法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基于集成光学干涉成像技术对光学元件表面干涉成像,通过改进的Niblack二值化算法提取元件表面干涉图像条纹信息,并基于节点... 为实现光学元件表面微小粗糙度的精准、详细检测,研究基于光学干涉法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基于集成光学干涉成像技术对光学元件表面干涉成像,通过改进的Niblack二值化算法提取元件表面干涉图像条纹信息,并基于节点迭代的去毛刺方法细化处理干涉条纹,利用最小二乘方法拟合干涉条纹,获取最小二乘拟合直线得出评定基准,建立评定表面粗糙度的高度参数和间距参数的数学模型,完成粗糙度检测。测试结果显示:该技术干涉成像能力较强,生成的光学透镜元件干涉图像弧度与边缘较为清晰,可有效去除干涉条纹毛刺,检测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时的真正类率最大数值已达到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干涉法 光学元件 表面粗糙度 检测技术 干涉成像 干涉条纹 拟合直线 评定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晶 莫建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67,共5页
针对传统压力传感器表面容易受到压力温度交叉影响导致表面压力数值整体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技术。为了满足光栅传感器对表面压力识别的传感器灵敏度精度和压力精度要求,以膜片式结... 针对传统压力传感器表面容易受到压力温度交叉影响导致表面压力数值整体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技术。为了满足光栅传感器对表面压力识别的传感器灵敏度精度和压力精度要求,以膜片式结构,重新改造压力传感器设计结构,便于表面压力识别;通过引入BP神经网络,对传感器输入和输出参数重新进行系统建模,并对传感器温度和压力进行分别解耦操作,以适应所需压力量,解决传感器表面压力温度交叉敏感问题;最后通过对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传感部件的有限元分析,保证上述以神经网络基础对传感器温度压力分别解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传感器表面压力的高精度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管线布拉格传感器反射中心波长与压力线拟合性系数提高12. 57%,温度拟合性系数为0. 994 784符合标准,有效提高了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神经网络 压力识别 拟合性 交叉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精细探测法在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永 覃觅觅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1,共8页
针对传统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方法存在勘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电磁精细探测法探析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依照屏蔽系数、实测场强和理论场强数据绘制综合曲线图,通过该图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所处位置几何阴影范围,采用层析成像法... 针对传统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方法存在勘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电磁精细探测法探析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依照屏蔽系数、实测场强和理论场强数据绘制综合曲线图,通过该图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所处位置几何阴影范围,采用层析成像法得到网格化的工作面,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图像。通过图像直接观测隐伏型导水地质工作面裂缝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观测四个电磁场分量,采用正交电磁场分量计算介质视电阻率,依据计算视电阻率数值和视电阻率分布状态研究裂缝发育情况和裂缝富水程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较为精准地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位置。通过裂缝位置进一步检测出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最大发育高度为63.5 m。当视电阻数值不断增加时,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和裂缝富水性逐渐减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说明该种方法探析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精细探测法 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 勘探 层析成像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影响的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永 杨阔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177,共4页
温度对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有着直接影响,当前建模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温度与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变化关系,分析精度低,误差大,无法满足激光放大器实际应用的要求。为了提高温度与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的分析精度,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温度对... 温度对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有着直接影响,当前建模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温度与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变化关系,分析精度低,误差大,无法满足激光放大器实际应用的要求。为了提高温度与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的分析精度,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温度对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影响的建模方法。首先当前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影响的建模研究进展进行研究,指出每一种方法存在的缺陷,然用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对温度与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有效的分析模型,最后进行了具体仿真实验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高了温度对激光放大器物理特性影响的分析精度,克服当前分析方法存在的难题,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放大器 温度 物理特性 拟合关系 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滤波器组合的光栅图像噪声抑制方法
12
作者 宋永 刘德春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5-129,共5页
为了解决光栅图像噪声抑制问题,提出基于多滤波器组合的光栅图像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划出光栅图像光滑区域、噪声区域,采用高斯滤波器对两个区域设置不同滤波尺度,滤除图像噪声,经模糊滤波器结合噪声像素点的残余量,处理动态调整滤波窗... 为了解决光栅图像噪声抑制问题,提出基于多滤波器组合的光栅图像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划出光栅图像光滑区域、噪声区域,采用高斯滤波器对两个区域设置不同滤波尺度,滤除图像噪声,经模糊滤波器结合噪声像素点的残余量,处理动态调整滤波窗口大小,抑制光栅图像椒盐噪声。实验结果验证:所提方法对光栅图条纹图像处理的时间最长为15.341 s,对光栅图像噪声抑制后,光栅图条纹图像视觉效果明显变好,目标轮廓清晰,相位信息光滑,且峰值信噪小,得到了较好的光栅图像噪声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滤波器组合 光栅 图像 噪声抑制 高斯滤波器 模糊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振荡器的物理特性的研究与分析
13
作者 宋永 杨阔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55,共4页
激光振荡器能够形成激光,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中,研究与分析激光振荡器物理特性,对于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分析激光脉冲序列强度与重复频率的相对变化量,该变化量反映振荡器脉冲序列强度同时间的稳定性,依据矩形波导谐振腔理论... 激光振荡器能够形成激光,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中,研究与分析激光振荡器物理特性,对于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分析激光脉冲序列强度与重复频率的相对变化量,该变化量反映振荡器脉冲序列强度同时间的稳定性,依据矩形波导谐振腔理论分析激光振荡器的高频特性,获取光栅槽宽度,通过该宽度描述激光振荡器内能量分布情况与高频特性。实验分析激光振荡器有无水冷状态时,输出锁模脉冲序列的稳定性和中心波长同光谱宽带的波动情况,得出增加激光振荡器水冷可明显改善其稳定性;实验计算双光栅慢波结构'冷'色散特性获取各参数对激光振荡器高频特性的影响,得出双光栅槽宽度与电子注通道宽度的波动显著影响激光振荡器色散特性频带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振荡器 物理特性 稳定性 高频性 脉冲序列 光栅槽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