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新时期阿坝州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对策
1
作者 刘勇 《绿色科技》 2014年第6期293-294,共2页
分析了阿坝州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分布,对其综合防治,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林业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阿坝州松潘林业区的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
2
作者 李明祥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2期211-212,共2页
提出了为保护好森林资源,保障树木能够健康生长,让它们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必须采取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阿坝州松潘林区为例,阐述了林业资源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林业资源 森林防火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与后续工程建设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向东 杨其昌 +4 位作者 汪明 黄光中 何飞 李晓清 毛远会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对阿坝州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现状、成效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针对退耕还林及其后续工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阿坝州地区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的对策。
关键词 阿坝州 退耕还林 成效 后续工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沈顺平 邹胜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147-148,共2页
指出了阿坝州是四川主要天然林区和绿色生态天然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分析了阿坝州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为森林经营提供了合理建议,以更好地提升该区域森林质量,发挥其生态功能。
关键词 阿坝州 森林抚育 资源现状 存在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生态经济建设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兴银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首先使用生态经济(Ecological Economy)这个概念,并逐渐成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文立足阿坝州生态区位优势、生态功能特征、主体资源特点及生态建设现状,提出分类区划、分区施策、...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首先使用生态经济(Ecological Economy)这个概念,并逐渐成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文立足阿坝州生态区位优势、生态功能特征、主体资源特点及生态建设现状,提出分类区划、分区施策、重点突破等建设措施,并对生态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科学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位 自然资源 经济产业 建设措施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浅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晓蓉 《绿色科技》 2014年第6期90-91,共2页
指出了天然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主体,也是我国进行森林资源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产品生产中的主体,它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及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林保护与林业... 指出了天然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主体,也是我国进行森林资源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产品生产中的主体,它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及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林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如何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柏和侧柏在阿坝地区岷江流域半干旱地区耐旱能力评价
7
作者 李洪平 《现代园艺》 2012年第16期13-14,共2页
本文在阿坝州茂县半干旱地区通过盆栽控水的方法对岷江柏和侧柏进行培养。通过两树种的叶片的蒸腾速率、保水力、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评价两树种在阿坝地区岷江流域半干旱地区耐旱能力。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侧柏及岷江... 本文在阿坝州茂县半干旱地区通过盆栽控水的方法对岷江柏和侧柏进行培养。通过两树种的叶片的蒸腾速率、保水力、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评价两树种在阿坝地区岷江流域半干旱地区耐旱能力。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侧柏及岷江柏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侧柏在阿坝地区岷江流域的抗旱能力优于岷江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 侧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突变对川西马尔康树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郭明明 张远东 +3 位作者 王晓春 黄泉 杨素香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64-7474,共11页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对温度正响应,年轮指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低海拔岷江柏受温度影响不大,年轮指数上升较快;1995—2012年时段,随着温度升高,3样点树木年轮指数并未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对月气候要素的响应,树种间存在差异:高海拔岷江冷杉在前一时段主要表现为与冬季温度的正相关,后一阶段则转变为与4月温度的显著负相关及与4月份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受到显著的4月干旱胁迫影响;中海拔岷江冷杉后一时段温度敏感性消失,5月干旱胁迫加剧;低海拔岷江柏主要受降水影响,后一时段4月份干旱胁迫加剧。升温突变后,川西马尔康林区岷江冷杉和岷江柏均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在今后的气候重建及碳循环模拟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分异 干旱胁迫 树木年轮 升温突变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林区云冷杉林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53
9
作者 姬文元 邢韶华 +4 位作者 郭宁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崔国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8,共6页
采用目标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套结构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森林群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包括群落结构完整性、林分稳定性、林分生长状况3个方面,指标层包括郁闭度、下木总盖度、建群种平均胸径等9个指标。以森林小... 采用目标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套结构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森林群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包括群落结构完整性、林分稳定性、林分生长状况3个方面,指标层包括郁闭度、下木总盖度、建群种平均胸径等9个指标。以森林小班为评价单元,对四川省阿坝州川西林业局301林场云、冷杉林进行森林群落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301林场健康林分占有比例最小,其中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13.82%,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1.46%。亚健康林分比例最大,亚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83.46%,亚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76.03%。不健康林分比例也比较小,不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2.71%,不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22.51%。最后初步分析造成目前这种森林群落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健康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引种番麻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2 位作者 宿以明 龚良春 慕长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20-4826,共7页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的番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番麻的株高、冠幅、单株叶片数以及萌芽数等生长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了解其在干旱河谷区的生长分布上限,为该地区与类似地区引种该品种相关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株高...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的番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番麻的株高、冠幅、单株叶片数以及萌芽数等生长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了解其在干旱河谷区的生长分布上限,为该地区与类似地区引种该品种相关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株高等简单生长指标与番麻生物量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预测方程。通过高度、冠幅、单株叶片数、萌芽数(株/100m2)等生长指标比较表明,番麻的最适生长区为海拔1400~1500m。在干旱河谷阳坡的生长上限为海拔1800m,往上仅能成活,不能自身繁殖。根据番麻的株高、冠幅、叶片数等简单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呈显著相关(P<0.01),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其中地上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R2值均在0.90以上,地下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R2值也在0.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麻 生长概况 生物量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在川西米亚罗林区的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郭宁 邢韶华 +5 位作者 姬文元 崔国发 泽郎根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84-3791,共8页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由森林的自然性、森林生产力的维持能力和森林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3个方面构成,包括林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黄金分割理论,结合专家意见、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级别及其得分。整个林场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等级根据森林小班评价结果的加权得出。以川西林业局管辖的301林场和303林场为例进行了评价试用,结果表明:301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45.65%,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59,评价级别为二级(一般);303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64.80%,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63,评价级别为一级(好)。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认为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真实状况,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探讨了本方法在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研究中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质量评价 黄金分割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黎燕琼 陈泓 +3 位作者 郑绍伟 杨素香 刘大虎 龚良春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28-34,43,共8页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特征与植物多样研究表明:1)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并以的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等被子植物种类较大。2)对阴、阳坡不同海拔灌丛植被α多样性的的测度表明,各样地...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特征与植物多样研究表明:1)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并以的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等被子植物种类较大。2)对阴、阳坡不同海拔灌丛植被α多样性的的测度表明,各样地灌丛群落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H与丰富度S、均匀度E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优势度D呈相反关系;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在阴坡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直线上升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近似"∪"型的海拔梯度格局;草本具有和灌木多样性指数相似的海拔梯度格局。3)低海拔梯度和高海拔梯度的灌丛植物种类和群落生境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相似性减小,物种更替速率增大,灌丛群落的β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植被特征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属一新种——马尔康海棠 被引量:9
13
作者 成明昊 梁国鲁 +5 位作者 李晓林 吴福寿 袁必贤 曾维光 金强 艾德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4期317-319,共3页
马尔康海棠 Malus maerkangensis Cheng,Zeng et Jin Sp.与陇东海棠M.kansuensis(Batal)Schncid.近似。但本种树体高大,枝刺粗壮;部分叶片分裂,裂缺较深,缺口部位较低,叶基近圆形或宽楔形;每花序的花朵较少,花朵较大,花柱较多,易于区别。
关键词 苹果属 品种 马尔康海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绍伟 陈泓 +4 位作者 黎燕琼 李德鹏 杨素香 刘大虎 龚良春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21-27,共7页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表明:1)阴、阳坡灌、草丛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海拔梯度格局;阴坡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该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表明:1)阴、阳坡灌、草丛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海拔梯度格局;阴坡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该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高低表现为:中上部>中部>下部>中下部、阴坡>阳坡。低海拔地区土壤破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极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肥力都相对较高,立地条件也较适宜植物的生长。3)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含水量、速效N、速效K、有机质、全N、全K与灌丛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速效P、全P、全Ca与多样性和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环境主导因子为全N、速效P、土壤含水量和速效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土壤肥力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配合施用对核桃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闵安民 王勇 +5 位作者 莫开林 王宇 王丽 唐永鸿 安勇明 李红霞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8-22,共5页
在广元市朝天区矿质黄壤立地条件下,对核桃开展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试验,探讨核桃的施肥配比,为生产上核桃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应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氮、磷、钾肥料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核桃产量的效果排序是磷肥>... 在广元市朝天区矿质黄壤立地条件下,对核桃开展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试验,探讨核桃的施肥配比,为生产上核桃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应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氮、磷、钾肥料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核桃产量的效果排序是磷肥>钾肥>氮肥;氮、磷、钾3种肥料配比施肥的不同处理对核桃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矿质黄壤上,核桃年施肥量的最佳配比为尿素1 200 g·株-1+过磷酸钙1 500 g·株-1+硫酸钾940 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肥料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理县杂谷脑干旱河谷岷江柏造林恢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东胜 罗达 +5 位作者 史作民 唐敬超 刘世荣 刘千里 何建社 杨昌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38-2346,共9页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造林地生长最好,基径、树高和冠径分别达到4.39cm、4.17m和1.01m,当年生长量超过43cm;2001年和2005年造林地次之,基径为4.19cm和4.52cm,冠径为0.55m和0.61m,当年生长量37cm左右,树高为2.50和2.17m;2007年和2009年造林地由于幼树生长时间较短,其基径、树高和冠径都较小,但当年生长量也都超过20cm。不同年份造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相对复杂,除2001年造林地外,灌木层盖度随造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草本层盖度变化较小,2005造林地最高,其他年份造林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造林地的群落结构都比较单一,随造林时间的增长,群落物种数量反而降低。在5个不同年份造林地,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土壤含水量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杂谷脑干旱河谷中山区岷江柏作为造林树种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造林地的植被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改善,需要更加长期的观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岷江柏 人工造林 生态恢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玉兰无性系生长性状比较及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华卫 魏志强 +3 位作者 辜云杰 薛天贵 余凌凡 李晓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6,共4页
对2007年营建在四川北川县的5年生紫玉兰20个无性系子测林进行调查,对调查后的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估算性状间的遗传参数,进行优良无性系的初步选择。结果表明,20个5年生紫玉兰无性系树高、胸径、冠幅、嫁接口... 对2007年营建在四川北川县的5年生紫玉兰20个无性系子测林进行调查,对调查后的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估算性状间的遗传参数,进行优良无性系的初步选择。结果表明,20个5年生紫玉兰无性系树高、胸径、冠幅、嫁接口粗度以及单株干花重5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其生长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冠幅、嫁接口粗度和单株干花重的重复力较小,分别为0.421、0.287、0.318、0.317和0.310,说明受环境影响小;通过对20个5年生紫玉兰无性系的5个生长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初步选择出1号、2号、15号及16号4个优良无性系,5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干花重的平均值分别为3.4m、5.4 cm和0.552 kg,与参试总体各性状均值相比,生长性状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兰 无性系 生长性状 优良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生态学研究——种群结构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兴良 汪明 +5 位作者 宿以明 何飞 马钦彦 梁罕超 杨玉坡 鄢武先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9,共9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及种群结构分析法,对川西云杉人工林种群的表现结构、立木蓄积结构、生物量结构进行分析表明:(1)高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4~8高度级,约占77%,中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6~10高度级,约占82%;(2)株数按径阶分布的峰...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及种群结构分析法,对川西云杉人工林种群的表现结构、立木蓄积结构、生物量结构进行分析表明:(1)高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4~8高度级,约占77%,中密度种群高度集中分布在6~10高度级,约占82%;(2)株数按径阶分布的峰值出现在低于平均直径的6cm径阶(5 0~6 9cm之间),然后两侧株数逐渐减少,呈左偏截尾正态分布;(3)总蓄积量按径级分布以10cm和12cm径阶林木蓄积量最大,分别占总蓄积的19 0%和18 80%;(4)株数总生物量和器官生物量随径级变化基本呈正态分布,而径级生物量最大出现在林木株数最多的12径级,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28 0%,低于平均直径的2~8径级生物量仅有13 719T/hm2,仅占总生物量的1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种群 表现结构 生物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臭椿抗旱性季节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4 位作者 刘向东 龚良春 薛乔 衡理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严重干旱缺水,加之频繁的地质灾害等,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最困难的造林地区之一。本试验针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近年栽植的臭椿,通过水分生理对其抗旱性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严重干旱缺水,加之频繁的地质灾害等,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最困难的造林地区之一。本试验针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近年栽植的臭椿,通过水分生理对其抗旱性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椿叶片含水量、24 h失水率、水分饱和亏却度、细胞膜透性等,均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降低以增强抗旱性;通过隶属(反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9月(3.828)>7月(3.591)>8月(2.945)>5月(1.515),6月最低,仅为1.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水分生理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属一新变种——花叶海棠宿萼变种 被引量:3
20
作者 成明昊 李晓林 +7 位作者 梁国鲁 曾维光 吴福寿 袁必贤 金强 刘杨青 谢晓黎 欧平贵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1-2,共2页
在四川省若尔盖迭部经营所附近发现的Malus transitoria新变种,定名为Malus transitoria var calycomeles Cheng.Zeng et Jin n.var,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果实倒卵形,果顶突起,萼片宿存。
关键词 苹果属 变种 形态特征 分布 花叶海棠宿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