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坝州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分析
1
作者 陈锐 席桂英 +4 位作者 杨晓梅 洪海毅 单凤娇 张利 刘建霞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73-79,共7页
林业有害生物的快速扩散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基于全国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阿坝州数据及2022—2024年该州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其发生特点和主要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当前防治工作中... 林业有害生物的快速扩散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基于全国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阿坝州数据及2022—2024年该州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其发生特点和主要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当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在阿坝州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经鉴定的有害生物种类多达789种,包括病害、虫害、鼠害和有害植物等。其中,实际造成危害的主要种类为48种(病害34种,昆虫14种)。2022—2024年阿坝州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分别为34113.33 hm^(2)、32880 hm^(2)和29073.33 hm^(2),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在这些有害生物中,病害发生面积最大,其次是虫害,而鼠害相对较少,总体危害程度以轻度为主。病害中云杉落针病在3年中的发生面积始终显著高于其他病害。虫害中,松大小蠹、叶甲和云杉花墨天牛分别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成为主要虫害。鼠害方面,高山鼠兔在3年内的发生面积均居首位。本研究全面揭示了阿坝州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构成、危害程度及空间分布,进一步丰富了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室及数据库的内容,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控实施以及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生物防治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益、问题及对策建议——以阿坝州为例
2
作者 谭志辉 杨文静 +1 位作者 单凤娇 张剑莺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实施退耕还林,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通过阐述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情况、补助政策、补助政策到期后的相关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提出对策和建议。利用减少土地侵蚀、改善水资源管理和保... 实施退耕还林,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通过阐述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情况、补助政策、补助政策到期后的相关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提出对策和建议。利用减少土地侵蚀、改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从多个角度对阿坝州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工程的视角,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加快退耕还林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侵蚀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建霞 杨文静 +4 位作者 肖宇胜 徐舟 张利 邹胜 刘千里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95-97,共3页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三库”绿色生态理念的提出,赋予了林草在“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三库”绿色生态理念的提出,赋予了林草在“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实现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化发展布局,充分依托四川林草资源优势,加强基础研究,积极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路径,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推动林草碳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汇 林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森林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4
作者 张艾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3期16-17,共2页
文章阐述了阿坝州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现状、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后期森林经营规划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经营现状 存在的问题 经营规划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茂县大果榛子引种试验初报
5
作者 王志明 何小康 +1 位作者 李湖蓉 何建社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为了筛选出生长发育正常、干果品质优良的榛子品种,对阿坝州茂县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的7个大果榛子品种进行果实品质特性、产量、抗性等性状观测。结果表明:出仁率除金铃外普遍偏低,未能充分表现出品种应有品质特性。在检测的3... 为了筛选出生长发育正常、干果品质优良的榛子品种,对阿坝州茂县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的7个大果榛子品种进行果实品质特性、产量、抗性等性状观测。结果表明:出仁率除金铃外普遍偏低,未能充分表现出品种应有品质特性。在检测的3个品种中,平欧21号的脂肪含量最高,为46.7%;平欧21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9%;辽榛3号的淀粉含量最高,为1.18%。3年生榛子的7个品种全部挂果,不同品种表现出一定差异,折算667 m2的产量达16.2~49.5 kg,树冠投影产量达15.6~71.6 g/m2。金铃平均每株的果数为133个,株产达到222.8 g,树冠投影产量为71.6 g/m2,折算667 m2的产量最高,为49.5 kg。各品种的抗寒性和耐高温性强,对白粉病、榛实象鼻虫的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榛子 引种试验 阿坝州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若尔盖草原鼠害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俗 韩立亮 +4 位作者 杨思维 王钰 根呷羊批 牛培莉 王泽光 《草学》 2021年第2期15-25,共11页
鼠害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该方法在草原鼠害监测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若尔盖草原为例,将Mask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 鼠害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该方法在草原鼠害监测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若尔盖草原为例,将Mask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Res2Net网络与无人机影像数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方法,对草原不同地物类型进行检测和分割,进而统计相应地物类型的面积与数量,建立了若尔盖草原的鼠害监测模型。得出如下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监测方法可以为若尔盖草原鼠害调查提供准确度甚高的解译结果;其中,土丘的检测精度最高,恢复斑块检测精度最低,但其面积占比最高;样地中土丘分布均匀,鼠洞呈集聚分布,两类害鼠分布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反映的信息与鼠害发生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监测鼠害提供了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原生产力和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卷积神经网络 鼠害监测 若尔盖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闭度和海拔梯度对天然林林下大黄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刘建霞 黄睿 +6 位作者 单凤娇 邹胜 徐舟 张利 朱欣伟 王盼 陈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提高林下资源利用率,弥补中药材资源的匮乏,遏制对大黄野生资源的毁灭式采集,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梭磨乡天然云杉林下栽植大黄苗,分析不同郁闭度(<0.6、≥0.6)和海拔梯度(3100、3200、3300 m)对阿坝州天然林林下大黄株高、地径... 为提高林下资源利用率,弥补中药材资源的匮乏,遏制对大黄野生资源的毁灭式采集,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梭磨乡天然云杉林下栽植大黄苗,分析不同郁闭度(<0.6、≥0.6)和海拔梯度(3100、3200、3300 m)对阿坝州天然林林下大黄株高、地径、叶片等生长量影响。结果表明:(1)云杉林郁闭度≥0.6时,林下种植,有利于大黄的株高和地径的增长,显著增加比叶面积,但叶绿素指数和比叶质量显著降低对其他叶片功能性状无显著影响。(2)海拔3300 m处理,有利于大黄株高的增长,叶面积显著增加,叶绿素的质量分数下降,对其他叶片功能性状叶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海拔3300 m和郁闭度≥0.6种植有益于2年生大黄苗木的生长。(3)海拔与叶绿素a质量分数、w(叶绿素a)∶w(叶绿素b)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大黄的其他生长生理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郁闭度与叶绿素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大黄的其他生长生理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林 大黄 郁闭度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抗逆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贡萍 阿力日坡 +3 位作者 张雅洁 李英主 李明峰 王嘉智 《草学》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生理生化指标逐渐深入,在老芒麦抗逆性评价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综述我国老芒麦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抗逆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旨在为老芒麦抗性研究、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抗逆性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茂县管理总站为例
9
作者 张德丞 张文 谭志辉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的目的是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但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以茂县管理总站为例,介绍管理总站的主要经验做法以及建设成效,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发现,思想认...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的目的是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但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以茂县管理总站为例,介绍管理总站的主要经验做法以及建设成效,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发现,思想认识、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等软硬件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功能定位准确度提高、人才建设多维度完善等方面入手给出建议,以期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进而扫清后续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中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体制试点 参与度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林窗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兴良 刘杉 +7 位作者 蔡蕾 单凤娇 潘红丽 冯秋红 李旭华 贾程 杜忠 何飞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岷江冷杉林的林窗特征,采用样带法,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带岷江冷杉林窗数量与密度、形状与大小结构、形成方式与时间、形成木种类与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林林窗的线状密度和密度分别为51个/k... 为了研究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岷江冷杉林的林窗特征,采用样带法,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带岷江冷杉林窗数量与密度、形状与大小结构、形成方式与时间、形成木种类与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林林窗的线状密度和密度分别为51个/km和25.5个/hm 2;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林窗数量增多,其密度也随之上升;林窗以竖式林窗为主,占林窗数量的64.71%,以25~50 m 2和75~100 m 2范围内林窗个数最多,但75~100 m 2级别林窗面积为25~50 m 2级别的林窗面积的2.2倍;形成时间≥30年的林窗数量最多,占39.22%;林窗形成方式以树倒为主,其次为树干中部折断木,占形成木数量百分比分别为70.83%和14.58%;林窗形成木径级在31~40 cm范围和高度级在16~20 m范围内数量最多,分别占所有形成木数量的33.75%和38.33%。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林林窗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林窗数量增多,其密度具有随之上升的趋势;岷江冷杉林以小林窗为主,形成时间≥30 a,形成木以树倒为主,径级在31~40 cm范围和高度级在16~20 m范围为主要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近自然人工群落构建、人工促进更新,以及大熊猫栖息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林窗面积 形成木 径级分布 高度级分布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建 代金莉 +6 位作者 赵福陪 张越 刘邵谋 张泽 李晓清 赵晓燕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200~2600 m范围...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200~2600 m范围内分布最多。其天然林分以成熟林为主,占调查总量的64.04%,很少发现天然更新的幼苗,表明麦吊云杉群落处于衰退期,且缺乏天然更新能力。生境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N、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在1.78~4.45 g·kg^-1、0.46~1.16 g·kg^-1、4.56~12.35 mg·kg^-1和84.40~105.60 mg·kg^-1之间。麦吊云杉多生于阴坡面,调查共发现林下植物17种,分属10科13属,其中蹄盖蕨等构成了草本植物本底,荚蒾类、冷箭竹等耐阴性很强的矮小灌木为灌木群代表种,高山杜鹃等较高的灌木也是林下常见的灌木种。混交乔木层较为复杂,主要有冷杉、云杉、桦木、槭树和其他阔叶树等5大类,且麦吊云杉的组成均在70%以上,蓄积在90%以上。综合分析,应对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进行人为的遗传保育和人工促进更新,以实现麦吊云杉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麦吊云杉 样线法 样方法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8·8”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食源植物恢复研究
12
作者 潘红丽 孟长来 +3 位作者 刁元彬 刘玉平 杨晓梅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48-52,共5页
为掌握九寨沟8.8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食源植物的灾后恢复状况,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结合样方调查法,对九寨沟地震灾区不同受损林地的食源植物现状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样方/样线中共有食源植物289种,乔... 为掌握九寨沟8.8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食源植物的灾后恢复状况,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结合样方调查法,对九寨沟地震灾区不同受损林地的食源植物现状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样方/样线中共有食源植物289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69种、122种、98种,各占总物种数的24%、42%、34%;(2)重度受损和中度受损林地由于采用了工程造林和人工造林进行人工辅助植被恢复,其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较为单一,食源植物种类显著低于轻度受损和未受损林地;(3)不同受损林地中已有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var.sinica)、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野草莓(Fragaria vesca)等先锋食源植物的天然更新,反映出短期人工促进受损栖息地植被恢复具有较好的正向作用;(4)重度受损和中度受损林地中食源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轻度受损林地和未受损林地,而均匀度指数相反。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震后受损林地中食源植物的动态变化,对本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植物 生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受损林地 九寨沟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肥对金花菜-水稻轮作系统中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雪杰 游明鸿 +8 位作者 李达旭 雷雄 任小英 熊晓兰 杜静 陈丽敏 董志晓 张建波 马啸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6-883,共8页
为探究轮作与减量施肥对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水稻(Oryza sativa)轮作体系下施肥量,本研究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水稻连作(高肥)”“金花菜(不施肥)+水稻(中肥)”“金花菜(施... 为探究轮作与减量施肥对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水稻(Oryza sativa)轮作体系下施肥量,本研究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水稻连作(高肥)”“金花菜(不施肥)+水稻(中肥)”“金花菜(施肥)+水稻(中肥)”“金花菜(不施肥)+水稻(低肥)”和“金花菜(施肥)+水稻(低肥)”5种处理。结果表明减量施肥处理轮作系统产量及土壤养分差异较大,金花菜(施肥)+水稻(低肥)处理水稻产量较同年其他处理最高,有机质较其他处理整体显著增加14.81%~38.13%,土壤pH较其他处理降低2.34%~5.03%,土壤氮素含量较其他处理也显著增加0.80%~35.66%(P<0.05)。因此,轮作减量施肥可有效提高轮作系统产量与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菜-水稻轮作 施肥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短芒型老芒麦种质形态变异及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静菠 陈仕勇 +4 位作者 桑杰多吉 张昌兵 叶莉 姬文琴 李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87-2795,共9页
本研究开展了短芒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的筛选和综合评价,以筛选优质种质。基于55个形态学指标和SCoT分子标记对川西北地区24份短芒型老芒麦种质以及两份老芒麦对照材料进行形态变异及遗传亲缘关系分析。形态学指标在26份... 本研究开展了短芒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的筛选和综合评价,以筛选优质种质。基于55个形态学指标和SCoT分子标记对川西北地区24份短芒型老芒麦种质以及两份老芒麦对照材料进行形态变异及遗传亲缘关系分析。形态学指标在26份材料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66~2.01;变异系数(CV)范围为4.62%~45.93%,聚类分析将26份老芒麦资源分为5个大类。基于SCoT分子标记,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比率为67.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平均Shannon’ s多样性指数为0.38,供试材料的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7~0.87。通过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可将26份材料分为四大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两个类群,Q2类群来源单一,Q1类群拥有混合来源。Esdm24,Esdm6,Esdm22这3份种质的芒等相关性状具有优异的性状,可以作为短芒型老芒麦的选育的后备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短芒型 形态变异 SCoT 聚类分析 遗传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干湿季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登峰 魏仕军 +5 位作者 陈静 冯秋红 徐峥静茹 李旭华 刘千里 蔡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81-7389,共9页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干旱河谷地区的重要生态恢复物种,为探讨岷江柏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策略,以生长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生境中的岷江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水分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干季岷江柏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显著增加(P<0.05),比叶重(LMA)、黎明水势(Ψ_(pl))、正午水势(Ψ_(ml))则显著下降(P<0.05);(2)光合生理方面,相较于湿季,岷江柏在干季的气孔导度(G)、蒸腾速率(T)、饱和光下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初始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A_(max))、CO_(2)补偿点(Γ)、光呼吸速率(R_(p))、最大羧化速率(V)、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磷酸丙糖利用率(TPU)、J_(max)/V_(max)、光能捕获效率(F′/F′)、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均显著下降(P<0.05),而暗呼吸速率(R_(p))、水分利用效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显著上升(P<0.05)。干季,岷江柏采取增加水分获取能力并降低水分散失的水分利用策略、增加光合产物消耗策略、增加热耗散的光合器官保护策略等,以适应干季干旱、低温等环境胁迫,进而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水分生理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适应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康英 朱欣伟 +6 位作者 张利 李旭华 何建社 刘千里 李登峰 冯秋红 杨晓梅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研究经济树种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树种13个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试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表... 为研究经济树种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树种13个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试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1)各树种的综合生态适应性指数(WCAI)排序为,巴旦木>西康扁桃>黄连木>四川黄栌>榛子>红翅槭>黑果枸杞>乌梅>沙棘>核桃>枸杞;(2)Gs、Ci、Tr、Pnmax 4个叶片光合气孔指标以及SOD、CAT 2个抗氧化酶活性指标等与树种适应性关系紧密,可以作为该地区经济树种筛选的关键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理生化指标 隶属函数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适应性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百合‘Vivian’高效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君芳 张利 +3 位作者 刘建霞 单凤娇 刘千里 李昌玉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84-88,共5页
以东方百合‘Vivian’的鳞片为外植体,对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小鳞茎膨大及生根等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高效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东方百合‘Vivian’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 NAA+30 g·... 以东方百合‘Vivian’的鳞片为外植体,对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小鳞茎膨大及生根等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高效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东方百合‘Vivian’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 NAA+30 g·L^−1蔗糖+6.0 g·L^−1琼脂,pH值为6.0;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5 mg·L^−1 NAA+60 g·L^−1蔗糖+6.0 g·L^−1琼脂,pH值为6.0;最佳小鳞茎膨大培养基为MS+90 g·L^−1蔗糖+6.0 g·L^−1琼脂,pH=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3 mg·L^−1NAA+60 g·L^−1蔗糖+6.0 g·L^−1琼脂,pH值为6.0;在草炭与蛭石比例为1∶1的基质中的组培苗移栽苗长势健壮且成活率最高达95.31%。该高效离体快繁体系可为东方百合‘Vivian’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百合‘Vivian’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县大红袍花椒硬枝扦插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建社 何小康 +4 位作者 王志明 马素清 杨华 张利 康齐梅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以茂县大红袍花椒硬枝为试验材料,将生长激素萘乙酸(NAA)设置为不同的浓度进行花椒硬枝扦插育苗试验,以便探索出快速、高效培育花椒优质苗木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茂县大红袍花椒插穗的生根均有促进作用,以NAA 600 m... 以茂县大红袍花椒硬枝为试验材料,将生长激素萘乙酸(NAA)设置为不同的浓度进行花椒硬枝扦插育苗试验,以便探索出快速、高效培育花椒优质苗木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茂县大红袍花椒插穗的生根均有促进作用,以NAA 600 mg·L-1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9.3%,比对照组高13.7%。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花椒扦插生根数有显著差异,其中600 mg·L-1浓度处理生根数最佳,900 mg·L-1处理次之。一年生花椒扦插苗与实生苗相比,苗高、地径、侧根数量和根鲜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扦插苗的平均株高为119.3 cm,比实生苗增加了41.0 cm,为实生苗的1.52倍;平均地径0.84 cm,比实生苗增加了0.25 cm;2 mm以上粗度的侧根数是实生苗的7.72倍;根的鲜重是实生苗的2.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硬枝扦插 试验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