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气/氢气/氮气-空气预混火焰中热释放区和预热区厚度表征与测量
1
作者 代鸿超 蔡骁 +2 位作者 Thibault F.GUIBERTI 王金华 黄佐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8,共11页
针对氢氨火焰热释放区和预热区的表征方法尚不清楚的问题,采用CHEMKIN软件的一维传播火焰模拟方法并结合NH与NH_(3)的激光诱导荧光诊断实验测量结果,对氨气/氢气/氮气-空气预混火焰中火焰结构的潜在标记物进行了探究。系统比较了不同氨... 针对氢氨火焰热释放区和预热区的表征方法尚不清楚的问题,采用CHEMKIN软件的一维传播火焰模拟方法并结合NH与NH_(3)的激光诱导荧光诊断实验测量结果,对氨气/氢气/氮气-空气预混火焰中火焰结构的潜在标记物进行了探究。系统比较了不同氨气裂解比、当量比下多种标记物对热释放率空间分布、热释放区厚度和预热区厚度的表征效果。结果表明:在贫燃条件下,NH的归一化浓度与热释放率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较好,NH_(2)、NO的归一化浓度乘积在所有工况下均与热释放率轮廓保持良好的相关性;NH的归一化浓度可靠表征了热释放率轮廓的峰值位置,NH_(2)、NO的归一化浓度乘积能更好地表征热释放区厚度;使用归一化浓度加和的局部极小值位置可标记预热区前沿,NH_(3)、NH的归一化浓度之和在各种工况下能表征约30%的预热区厚度,而NH_(3)、NO的归一化浓度之和能表征高达60%的预热区厚度,NH和NH_(3)的激光诱导荧光诊断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些标记物的实验可行性。结合实验结果与模拟修正结果,NH的归一化浓度可用于计算热释放区,NH_(3)、NH的归一化浓度之和能够准确计算热释放区和预热区的厚度。研究结果可为氢氨湍流火焰结构表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预混火焰 热释放区 预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两相渗流流线模拟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饶翔 何旭鹏 +1 位作者 赵辉 刘怡娜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流线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适用于全张量渗透率及非结构网格的模拟有限差分法获取高精度的压力及渗流速度分布,采用简易的流线追踪方法在二维三角网格或三维四面体网格情况下快速获取流线分布并计算流线...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流线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适用于全张量渗透率及非结构网格的模拟有限差分法获取高精度的压力及渗流速度分布,采用简易的流线追踪方法在二维三角网格或三维四面体网格情况下快速获取流线分布并计算流线上的飞行时间分布,使用基于简化龙格库塔格式的间断伽辽金法在各一维流线上获取低数值耗散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理论上来说,相较于传统各类流线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适用于复杂油藏几何和各向异性储层,相较于仅计算网格平均饱和度的有限体积、模拟有限差分等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饱和度计算的数值耗散,相较于计算网格顶点饱和度的间断伽辽金法等高阶方法,该方法能避免强稳定性条件对时间步的限制而提高计算效率,且能进一步降低数值耗散。数值算例也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各向异性渗透率、非结构网格、复杂几何情况下具有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双重优势,且能够提供直观的流动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有限差分 流线模拟 间断伽辽金 油水两相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组分模型的无网格扩展有限体积法
3
作者 饶翔 徐云峰 +2 位作者 刘伟 周玉辉 刘怡娜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7,748,共10页
本文开发了油藏组分模型的首个无网格数值求解器。该无网格求解器使用生成时受拓扑约束较少的点云和扩展有限体积法分别离散油藏计算域和控制方程,可以直接使用网格类模拟器中已有的非线性求解器计算全局非线性离散方程组而获取油藏计... 本文开发了油藏组分模型的首个无网格数值求解器。该无网格求解器使用生成时受拓扑约束较少的点云和扩展有限体积法分别离散油藏计算域和控制方程,可以直接使用网格类模拟器中已有的非线性求解器计算全局非线性离散方程组而获取油藏计算域压力、相饱和度和组分浓度的分布。采用两个典型的油藏组分模型算例(包括CO_(2)驱和蒸汽驱)用以检验该无网格模拟器的计算表现。算例结果表明,相较于网格类方法,该无网格模拟器能够显著降低对复杂油藏计算域的离散难度,且能避免笛卡尔网格有限体积法的网格取向效应,提高了计算精度和非线性求解的收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有限差分方法 无网格扩展有限体积法 油藏组分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群体果实光泽度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
作者 董舒超 张静雯 +7 位作者 凌嘉怡 洪骏 谢紫欣 张胜军 宋刘霞 王银磊 赵统敏 赵丽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果实光泽度是评价番茄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挖掘高果实光泽度的番茄种质资源和调控番茄果实光泽度的关键基因,利用微孔光泽度仪NHG60M,于2023年春季对201份大果番茄、88份樱桃番茄和8份醋栗番茄种质的第2穗成熟果实表面光泽度进... 果实光泽度是评价番茄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挖掘高果实光泽度的番茄种质资源和调控番茄果实光泽度的关键基因,利用微孔光泽度仪NHG60M,于2023年春季对201份大果番茄、88份樱桃番茄和8份醋栗番茄种质的第2穗成熟果实表面光泽度进行快速无损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鉴定出果实光泽度在1.13~2.30之间的低光泽种质TS-21、TS-413、TS-270、TS-594、TS-604、TS-256、TS-258、TS-272、TS-643和TS-195,以及果实光泽度在11.90~18.70之间的高光泽种质TS-203、TS-653、TS-543、TS-588、TS-592、TS-587、TS-539、TS-210、TS-519和TS-577。GWAS分析共检测到2个与番茄果实光泽度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位于1号染色体63 041 874 bp位置的S01.1826715和位于5号染色体8 787 996 bp位置的S05.0271578,2个位点分别可以解释15.67%和33.62%的表型变异。挖掘到2个调控番茄果实光泽度的候选基因,基因ID分别为Solyc05g014760和Solyc05g014710,2个基因主要在番茄果实中表达,分别编码细胞分裂蛋白激酶10和Remorin蛋白,与细胞壁形成、表皮角质积累的调控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番茄果实光泽度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番茄外观品质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果实 光泽度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制电解液或隔膜实现锂离子各向异性输运从而抑制枝晶生长:相场模拟研究
5
作者 李亚捷 陈斌 +4 位作者 王依平 邢辉 赵伟 张更 施思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2,共2页
电池内部不可控的枝晶生长问题严重地影响着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这对于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尽管已有较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聚焦于电极间锂离子各向异性输运特性对枝晶形貌的影响,但仍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 电池内部不可控的枝晶生长问题严重地影响着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这对于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尽管已有较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聚焦于电极间锂离子各向异性输运特性对枝晶形貌的影响,但仍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将枝晶生长的动态演变与电解液性质、电势分布或隔膜多孔结构诱导的锂离子各向异性输运关联起来。我们通过将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系数(D_(L))表示为二阶张量的形式并进行相场模拟,发现D_(yy):D_(xx)比值的增加,以及电势诱导的电极/电解液界面锂离子快速扩散层均可以降低界面处锂离子浓度梯度和电势梯度,从而减弱枝晶生长的驱动力。我们还发现隔膜基体与y方向之间夹角的增大也会显著促进电解质中的锂离子各向异性输运特性,以利于抑制枝晶生长。籍此本文提出设计D_(yy):D_(xx)=10:1的电解液和基体倾斜角为arctan(0.5)的隔膜用于锂金属电池。该相场研究有望为设计具有抑制枝晶能力的电解质或隔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枝晶 相场模拟 电解质 隔膜 锂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特切片的高效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
6
作者 周健聪 朱晓杰 陈驰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9-1316,共8页
可搜索加密作为提升云存储中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技术,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持续关注。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指支持数据集合更新的可搜索加密方案。在大型数据集场景中,由于更新操作会造成大量数据的重加密及索引重构,因此更新效率低下成为制... 可搜索加密作为提升云存储中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技术,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持续关注。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指支持数据集合更新的可搜索加密方案。在大型数据集场景中,由于更新操作会造成大量数据的重加密及索引重构,因此更新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的关键瓶颈。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比特切片的高效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BSSE),该方案采用分块并行加密的思想,利用比特切片技术将每个数据块加密单元由字转置为比特,消除了加密过程中的移位操作,并通过将S盒化简为逻辑电路,提升了大数据集场景下的并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BSSE方案较现有方案更新速度提升59倍,有效地提升了可搜索加密方案的更新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搜索加密 比特切片 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tronics-MXene电子学
7
作者 徐向明 Husam N ALSHAREEF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超薄的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s,作为一大类新兴二维(2D)材料,是当前材料研究热点方向之一。自2D材料发现至今已有近20年,以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等为代表的2D材料在微纳电子领域经历了相对广泛且深入的研究,MXenes自2011... 超薄的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s,作为一大类新兴二维(2D)材料,是当前材料研究热点方向之一。自2D材料发现至今已有近20年,以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等为代表的2D材料在微纳电子领域经历了相对广泛且深入的研究,MXenes自2011年诞生以来在微纳电子领域的研究也方兴未艾。MXenes拥有丰富的元素结构组成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表面亲水性、功函可调、官能团可调、电和离子快速传输特性、表面离子激元、光热电、电磁吸收等),使其在微纳电子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Alshareef课题组近几年致力于将MXene引入到微纳电子领域,并在2019年用MXetronics来定义MXene电子学这一新兴的学术领域。本文简要总结和评价了该领域的代表性进展,梳理了包括微电子级的合成、加工、物性探索和器件应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一些关键的研究方向和尚未探索的细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s 微纳电子 薄膜 微纳加工 合成 晶体管 专题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氢开采和集输中的相平衡分析
8
作者 章涛 白桦 +2 位作者 黄天相 刘杰 孙树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为了提升对天然氢这种新兴能源的开采工艺和长距离输送技术,着眼于天然氢产物作为多组分混合物复杂的热力学性质,旨在探索根据多组分相平衡结果提升天然氢开采、提纯和管道运输工艺.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入手,遵循系统总能减少、总熵增加的... 为了提升对天然氢这种新兴能源的开采工艺和长距离输送技术,着眼于天然氢产物作为多组分混合物复杂的热力学性质,旨在探索根据多组分相平衡结果提升天然氢开采、提纯和管道运输工艺.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入手,遵循系统总能减少、总熵增加的准则,借助昂萨格倒易关系构造物质的量和体积随时间的演变格式,形成一套热力学守恒的闪蒸计算方法,并证明该算法的能量递减性质.在此迭代型闪蒸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热力学嵌入的神经网络架构.基于热力学分析提取环境温度和总摩尔浓度作为环境参数,选用各组分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和摩尔分数作为组分热力学特征,共同构成输入参数.输出层将得到相稳定测试的结果,即平衡态时流体中总的相数以及相分离计算的结果,可得平衡态时气液两相的摩尔组成,从而应用于多组分相平衡的快速预测.利用迭代型闪蒸算法获取足量数据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与神经网络架构的调参,设计了高度自适应的深度学习算法和相应的深层神经网络结构,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调优网络超参和基本架构,获得提升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和预测精度.借助这套准确、快速的相平衡预测技术,分析不同天然氢产物组成下的相平衡状态分布,并为氢气提纯和二氧化碳分离封存提供可行性工艺建议.将相平衡快速预测模型耦合到输气管道智能调控系统中,实现对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中管道运行安全的智能检测和满足输气供应需求的智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多相流热物理学 氢能 多组分多相流 机器学习 管道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锂化技术在能源存储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明海 明军 +3 位作者 邱景义 张文峰 张松通 曹高萍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23-236,共14页
简述了预锂化技术在锂离子、锂硫/锂空气、锂离子电容器及相关能源存储技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预锂化技术主要包括原位掺杂、接触反应、电化学和化学锂化等。该方法可改善锂离子电池高比容负极材料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锂硫/空气电池负极... 简述了预锂化技术在锂离子、锂硫/锂空气、锂离子电容器及相关能源存储技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预锂化技术主要包括原位掺杂、接触反应、电化学和化学锂化等。该方法可改善锂离子电池高比容负极材料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锂硫/空气电池负极的锂损耗和安全性、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的锂补偿等问题,提升能源存储系统的性能。然而,预锂化后电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形成、枝晶生长、电解液分解以及电极内部热效应等关键问题对系统的能量/功率密度、寿命和安全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上述相互作用机制,并实现预锂化过程的简化与锂化程度的精准控制,才能确保预锂化电极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因此,系统地分析梳理预锂化技术在能源存储技术中的应用情况,有助于全面认知预锂化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应用现状,也可为相应及其它相关电源体系(钠电池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锂化 锂离子电池 锂硫电池 锂空气电池 锂离子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熵矢量量化及其在TMS320DM642上的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全全 王靖琰 李勇平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9-645,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的矢量量化方法存在的信息损失量大及二次规划(Quadratic pragramming,QP)量化方法计算复杂度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最大熵量化。这种量化方法一方面能将量化权值的熵最大化,从而确保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 为了克服传统的矢量量化方法存在的信息损失量大及二次规划(Quadratic pragramming,QP)量化方法计算复杂度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最大熵量化。这种量化方法一方面能将量化权值的熵最大化,从而确保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不会造成太多量化误差;另一方面则考虑了矢量集合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关系。本文在TMS320DM642处理器上实现了这种算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算法和程序层的优化。在基于图像的目标识别应用中的实验证明,最大熵矢量量化算法及其在TMS320DM642上的实现,不仅能提高识别的性能,而且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量化 最大熵 QP量化 0-1量化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氨酯IPNs注浆材料的同步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国琳 夏茹 +4 位作者 冯晓双 荣传新 唐永志 钱家盛 陈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开环合成环氧树脂预聚体接枝聚氨酯,研究制备了开环环氧树脂(EP-OH)/聚氨酯(PU)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注浆材料。对复合注浆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部分开环的环氧树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采用开环合成环氧树脂预聚体接枝聚氨酯,研究制备了开环环氧树脂(EP-OH)/聚氨酯(PU)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注浆材料。对复合注浆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部分开环的环氧树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到74.3 MPa,冲击强度为10.3 KJ/m^2,粘接强度最高达10.4 MPa。当EP-OH添加量为20%时,复合注浆材料的最高蓄热温度由原样的142℃降至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互穿网络 注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渐变量子垒的氮极性AlGaN基LED实现载流子调控和性能增强(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义 闫建昌 +6 位作者 李晓航 郭亚楠 吴卓辉 张亮 谷文 王军喜 李晋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53,共12页
为了获得高效率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提出了具有渐变量子垒的氮极性结构来调控载流子的传输.通过氮极性结构在p型电子阻挡层中形成的反向极化诱导势垒,改善空穴注入和电子泄漏问题.另外研究了不同的渐变方向和渐变程度对器件性能... 为了获得高效率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提出了具有渐变量子垒的氮极性结构来调控载流子的传输.通过氮极性结构在p型电子阻挡层中形成的反向极化诱导势垒,改善空穴注入和电子泄漏问题.另外研究了不同的渐变方向和渐变程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12nm的AlGaN量子垒上沿着(000-1)方向从Al组分0.65线性渐变到0.6,可以有效平衡量子垒的势垒高度和斜率,从而极大的增强空穴注入,光输出功率相较于传统结构提高了53.6%.该设计为电子泄漏和空穴注入问题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实现更高效率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外LED ALGAN 氮极性 渐变量子垒 载流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密度短寿命铈单掺硼硅酸盐玻璃闪烁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芳铭 李策 +5 位作者 李建苇 刘文星 付悦滢 季俊杰 郑涛 郭艳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6-2148,共13页
硼硅酸盐玻璃在探测领域作为闪烁基质材料具有天然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应用需求制备了Ce^(3+)离子掺杂硼硅玻璃闪烁材料60B_(2)O_(3)‐6SiO_(2)‐3Al_(2)O_(3)‐5BaO‐15Na_(2)O‐10La_(2)O_(3)‐1Sb_(2)O_(3)。基于密度和FT‐IR光谱对... 硼硅酸盐玻璃在探测领域作为闪烁基质材料具有天然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应用需求制备了Ce^(3+)离子掺杂硼硅玻璃闪烁材料60B_(2)O_(3)‐6SiO_(2)‐3Al_(2)O_(3)‐5BaO‐15Na_(2)O‐10La_(2)O_(3)‐1Sb_(2)O_(3)。基于密度和FT‐IR光谱对玻璃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的Ce^(3+)离子作为网络修饰体存在。吸收光谱显示该材料紫外吸收边均低于400 nm、光学带隙缩短至2.93 eV,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升Ce^(3+)离子在基质材料中的发光特性。采用306 nm泵浦波长,该材料在372 nm处得到了最佳的发射光谱。光学碱度随着Ce^(3+)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0.5392~0.5417)的现象与发射光谱的红移结果相吻合。荧光寿命短至24.39 ns,与其他Ce^(3+)离子掺杂玻璃闪烁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为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Ce^(3+)掺杂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充电电池中枝晶问题的相场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亚捷 张更 +5 位作者 沙立婷 赵伟 陈斌 王达 喻嘉 施思齐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938,共10页
可充电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国家重点战略发展领域,然而在电池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金属离子的不均匀沉积会导致电极表面枝晶生长,电池可逆容量降低和内部短路。枝晶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晶... 可充电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国家重点战略发展领域,然而在电池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金属离子的不均匀沉积会导致电极表面枝晶生长,电池可逆容量降低和内部短路。枝晶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晶学等多个学科,并受到充电条件、压应力、电池组分、温度、磁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剖析了枝晶成核和生长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模型,全面回顾了相场模拟在可充电电池枝晶问题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充电条件、应力、外压及离子分布等因素对枝晶生长的影响,给出了电化学相场模拟在电池枝晶领域的研究范式。进而采用相场模拟研究了隔膜涂覆颗粒对电极表面离子浓度分布及枝晶生长均匀性的影响,为抑制枝晶隔膜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指明了相场模拟在枝晶研究方面的不足及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模拟 可充电电池 枝晶 理论模型 成核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烯/丁醇异构体低温氧化Waddington反应机制理论研究
15
作者 赵倩 李阳 +2 位作者 Mani Sarathy 黄佐华 张英佳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0-548,共9页
Waddington机理是烯烃和醇类异构体低温氧化机理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丁烯/丁醇异构体,系统研究了低温氧化过程的Waddington动力学机制.基于量子化学原理,对该反应机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物种热力学性质进行计算.基于过渡态理论,结合... Waddington机理是烯烃和醇类异构体低温氧化机理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丁烯/丁醇异构体,系统研究了低温氧化过程的Waddington动力学机制.基于量子化学原理,对该反应机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物种热力学性质进行计算.基于过渡态理论,结合RRKM/ME方法,获得目标体系温度-/压力依赖的速率系数.在统计热力学的基础上,计算了所有关键物种温度相关的内能、生成焓、熵和热容等热力学量.与文献结果比较发现,异丁烯(R4和R5体系)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均与文献值吻合较好.该理论计算结果可直接用于丁烯和丁醇异构体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ddington机制 丁烯/丁醇异构体 从头算法 速率系数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氧气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时军 林楠 +2 位作者 林海波 杨瑾 张文礼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1-409,共9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N-RHPC)的制备方法,即将RHPC在氨气氛围下进行高温处理,操作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制备。结果表明,N-RHPC的介孔体积、石墨化程度明显提高,XPS N 1s谱证实了N原子在RHPC结构上的有效掺杂。N-RHPC作为ORR... 本文发展了一种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N-RHPC)的制备方法,即将RHPC在氨气氛围下进行高温处理,操作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制备。结果表明,N-RHPC的介孔体积、石墨化程度明显提高,XPS N 1s谱证实了N原子在RHPC结构上的有效掺杂。N-RHPC作为ORR电催化剂具有与商用Pt/C接近的电催化活性,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耐甲醇毒性,这主要是由于氨气氛围下对RHPC的高温处理使N原子进入RHPC中而引入了大量的催化位点所致。N-RHPC制备方法简单,性价比高,作为电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基多孔炭 氧气还原反应 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纳米有机质孔隙中的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杰 陈银 +1 位作者 章涛 孙树瑜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00-1808,共9页
针对页岩有机质分子模型不能真实表征储层孔隙属性,纳米有机质孔隙中润湿性难以判别等问题,进行页岩气藏纳米孔隙中基于真实干酪根有机质模型的微观润湿性研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传统有机质模型以及真实干酪根有机质模型,从模型... 针对页岩有机质分子模型不能真实表征储层孔隙属性,纳米有机质孔隙中润湿性难以判别等问题,进行页岩气藏纳米孔隙中基于真实干酪根有机质模型的微观润湿性研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传统有机质模型以及真实干酪根有机质模型,从模型可视化、空间密度分布特征以及势能机理等方面分析干酪根孔隙中页岩气与水的润湿行为特征,同时考虑体系温度、孔隙尺寸以及水桥尺寸对润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有机质模型由于过于理想的假设,难以对水在有机质中的润湿行为进行精确描述.干酪根模型以其复杂的分子结构、多样的元素种类,在有机质的润湿性刻画中有着更好的表现.纳米有机质孔隙中的水相分为高密度区域与低密度区域,其中低密度区域中的水分子分布在气液两相的界面处,所以此部分水分子受到较弱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其更容易发生逸散并且更易被干酪根基质的相互作用所捕获,从而在有机质表面进行吸附.此行为进而表现为一种水分子亲和干酪根基质的润湿假相,而水相的高密度区域部分却表现为非润湿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页岩纳米孔隙 润湿性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网格界面速度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旺 宇波 +1 位作者 王欣然 孙树瑜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3-942,共10页
讨论了同位网格下,离散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及标量方程中控制容积界面上速度的计算方法.分别采用动量插值技术和线性插值技术计算了动量方程和标量方程的离散系数中的界面速度,并将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当采用线性... 讨论了同位网格下,离散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及标量方程中控制容积界面上速度的计算方法.分别采用动量插值技术和线性插值技术计算了动量方程和标量方程的离散系数中的界面速度,并将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当采用线性插值技术去计算离散方程系数中的界面速度时,离散系数中的质量残余必须等于0,这样才能保证数值解的准确性和计算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网格 交错网格 动量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和柴油掺混燃料的着火特性:高压下的点火延迟实验和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19
作者 李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7-415,共9页
研究了两种已经认证的汽油和柴油掺混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所有的实验测量都在激波管和快速压缩机中完成,实验条件覆盖了宽泛的发动机工况:(φ=0.5~2.0,T=700~1400 K and p=10~20 bar)。此外,测得的点火延迟时间也同另外两个相关的汽油... 研究了两种已经认证的汽油和柴油掺混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所有的实验测量都在激波管和快速压缩机中完成,实验条件覆盖了宽泛的发动机工况:(φ=0.5~2.0,T=700~1400 K and p=10~20 bar)。此外,测得的点火延迟时间也同另外两个相关的汽油燃料:Coryton汽油和Haltermann汽油的实验结果做了系统性的对比。两种简单的汽油替组分:正标准参考燃料(PRF)和甲苯标准参考燃料(TPRF),以及两个反应动力学模型被用来模拟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展示出:1)对于各个不同的燃料,压力和当量比对点火延迟时间的典型性影响;2)对于四种不同的燃料,在负温度系数区(700~900 K)的反应活性的较大差异。具体定量的来讲,在温度为750 K时,两种不同的汽油和柴油掺混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相差为1.5~2.0倍。对于高辛烷值和高敏感性的燃料(Coryton汽油)来说,用甲苯标准参考燃料(TPRF)来模拟的结果显示出非常规的低反应活性,这主要是由于燃料组分中大量的甲苯的存在(77.6%的体积比例)。为了探究此现象背后的反应动力学规律,本文对于甲苯以及甲苯跟烷烃(正庚烷和异辛烷)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反应物的浓度消耗曲线,反应通量的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和柴油 激波管 快速压缩机 点火延迟时间 汽油替代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方法与能量最小化算法平衡态模拟分析
20
作者 梁广兵 罗贤兵 孙树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20,共8页
文章基于双阱势(double-well potential,DWP)函数构造流体动力学中的能量泛函,形成一个能量最优化模型。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对模型进行格式离散,以梯度下降法进行求解,然后对系统能量的平... 文章基于双阱势(double-well potential,DWP)函数构造流体动力学中的能量泛函,形成一个能量最优化模型。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对模型进行格式离散,以梯度下降法进行求解,然后对系统能量的平衡态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2个算例对模型进行数值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体现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和梯度下降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基于范德瓦尔斯方程或彭-罗宾逊方程的相平衡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 能量 平衡态 双阱势(DWP) 梯度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