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骆驼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免疫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静 周峰 +8 位作者 彭程 胥元鹏 王子坚 聂龙祁 张建春 热孜婉 南金鱼 陈学生 王新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免疫后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00%,至免疫12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1~3岁骆驼减低剂量(1×10^(9)CFU/头)免疫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1%,至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3~12月龄骆驼标准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0%,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3~12月龄骆驼减低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6.7%,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结果表明,1~3岁骆驼使用布氏菌活疫苗(A19株)标准剂量(6×10^(10)CFU/头)皮下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 免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地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与分析
2
作者 尚立宏 王子坚 +4 位作者 周峰 高静 南金鱼 聂龙祁 彭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从检出阳性扑杀的骆驼中随机选取了6峰采集了肝、脾病料,采用2种PCR试验进行了布鲁氏菌确认及分型。同时将检出阳性驼群扑杀后剩余的796峰骆驼饲养30 d后,采集血样进行了复检。结果表明,36个骆驼养殖户的2155峰骆驼中,242峰被检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阳性率11.23%;阳性驼群的796峰骆驼30 d后复检,检出阳性171峰,阳性率21.48%;BCSP31-PCR检测结果表明,6份脾脏和肝脏样本均为布鲁氏菌病原阳性;AMOS-PCR检测结果表明,此起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原为羊种布鲁氏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引起骆驼发生布鲁氏菌病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牛、羊和骆驼混群饲养、易感动物调运、种公驼交换、媒介、野生动物传播及庆典活动等有关,此次骆驼感染率较高,感染风险因素较多,现有检测净化技术无法短期内有效清除本病。本研究初步查明了骆驼感染布病的原因,为后期探索预警、免疫与检测净化相结合的骆驼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热孜婉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1年第5期97-98,共2页
鸡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会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养鸡业的可持续发展。发病鸡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跛行或者持续下痢,受各类因素的影响,鸡链球菌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本文分析了鸡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和... 鸡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会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养鸡业的可持续发展。发病鸡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跛行或者持续下痢,受各类因素的影响,鸡链球菌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本文分析了鸡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为养鸡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的防控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开红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养寄生虫病是一种慢性病害,也是羊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寄生虫的种类较多,包括蠕虫类、原虫类和节肢动物类。羊感染寄生虫病后会影响营养的吸收,或者造成机体损伤,引发混合感染,危害比较大。发病初期隐蔽性强,患病初期的症状不明显,... 养寄生虫病是一种慢性病害,也是羊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寄生虫的种类较多,包括蠕虫类、原虫类和节肢动物类。羊感染寄生虫病后会影响营养的吸收,或者造成机体损伤,引发混合感染,危害比较大。发病初期隐蔽性强,患病初期的症状不明显,养殖户没有注意观察不会及时发现,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扩散和蔓延,对养殖场发展非常不利,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养殖户要加强巡查工作,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分析寄生虫的种类和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寄生虫病 分类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