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
25
1
作者
刘加春
刘玲
+8 位作者
王大明
王利军
王会兵
郑鲁
穆苍山
姚智强
张波
陆军
祁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89-193,共5页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42例(46个动脉瘤)。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应用替罗非班(8~10μg/kg,...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42例(46个动脉瘤)。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应用替罗非班(8~10μg/kg,静脉推注,3~5 min,继而以0.1~0.15μg.kg-1.min-1持续泵入24 h,然后降为0.05~0.07μg.kg-1.min-1,持续泵入24~48 h)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术后次日逐渐过渡到常规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6个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18个,未破裂动脉瘤28个;在支架辅助下用弹簧圈栓塞40个,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6个。术中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均经导引导管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0~250μg,3~5 min)后恢复再通;术中微导丝穿破动脉瘤1个,为次全栓塞动脉瘤,术后患者苏醒,但2h后突发脑疝死亡。②本组34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在术前、术后3 d的平均值分别为(150±53)×109/L和(142±43)×109/L(t=1.738,P=0.092);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在术前、术后3 d的平均值分别为(25±6)s和(26±4)s(t=-1.087,P=0.2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41例患者在术后48~72 h成功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应用替罗非班期间无出血并发症、出血倾向及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结论选择性使用替罗非班,对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较为便捷、有效;但对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时需慎重,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替罗非班
抗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ercheron动脉闭塞1例报告
2
作者
刘玉娇
干方舟
+1 位作者
张永锋
张庆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9期933-936,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1岁,主因“发作性意识障碍2 d”于2017年10月16日收住神经内科。患者2017年11月14日9∶00乘车途中突感头晕,伴视物模糊,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9∶40送往当地医院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约半小时后再次出现意识障...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1岁,主因“发作性意识障碍2 d”于2017年10月16日收住神经内科。患者2017年11月14日9∶00乘车途中突感头晕,伴视物模糊,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9∶40送往当地医院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约半小时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呈嗜睡状,颅脑CT:右侧顶叶、右侧小脑半球陈旧性梗死灶,未见出血灶,考虑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可能性大,12∶00予以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意识清楚,14∶00患者出现烦躁,间断胡言乱语,问答不切题,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性质同前,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和大小便失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heron动脉
脑梗死
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
25
1
作者
刘加春
刘玲
王大明
王利军
王会兵
郑鲁
穆苍山
姚智强
张波
陆军
祁鹏
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卫生部北京
医院
神经
外科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
医院
神经
内科
山西省
阳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〇中心
医院
神经
外科
航空工业中心
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89-193,共5页
文摘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42例(46个动脉瘤)。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应用替罗非班(8~10μg/kg,静脉推注,3~5 min,继而以0.1~0.15μg.kg-1.min-1持续泵入24 h,然后降为0.05~0.07μg.kg-1.min-1,持续泵入24~48 h)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术后次日逐渐过渡到常规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6个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18个,未破裂动脉瘤28个;在支架辅助下用弹簧圈栓塞40个,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6个。术中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均经导引导管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0~250μg,3~5 min)后恢复再通;术中微导丝穿破动脉瘤1个,为次全栓塞动脉瘤,术后患者苏醒,但2h后突发脑疝死亡。②本组34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在术前、术后3 d的平均值分别为(150±53)×109/L和(142±43)×109/L(t=1.738,P=0.092);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在术前、术后3 d的平均值分别为(25±6)s和(26±4)s(t=-1.087,P=0.2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41例患者在术后48~72 h成功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应用替罗非班期间无出血并发症、出血倾向及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结论选择性使用替罗非班,对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较为便捷、有效;但对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时需慎重,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替罗非班
抗血小板聚集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Stent
Tirofiban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ercheron动脉闭塞1例报告
2
作者
刘玉娇
干方舟
张永锋
张庆
机构
榆林市第二
医院
神经
康复科
阳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
医院
神经
内科
宁夏医科大学
总
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9期933-93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1443)
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XY201513)
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科研基金-UCB基金资助项目(2016001)
文摘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1岁,主因“发作性意识障碍2 d”于2017年10月16日收住神经内科。患者2017年11月14日9∶00乘车途中突感头晕,伴视物模糊,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9∶40送往当地医院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约半小时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呈嗜睡状,颅脑CT:右侧顶叶、右侧小脑半球陈旧性梗死灶,未见出血灶,考虑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可能性大,12∶00予以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意识清楚,14∶00患者出现烦躁,间断胡言乱语,问答不切题,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性质同前,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和大小便失禁等。
关键词
Percheron动脉
脑梗死
丘脑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刘加春
刘玲
王大明
王利军
王会兵
郑鲁
穆苍山
姚智强
张波
陆军
祁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ercheron动脉闭塞1例报告
刘玉娇
干方舟
张永锋
张庆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