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形式逻辑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衍钢 《生物学教学》 1994年第11期7-9,共3页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列宁《黑格尔 (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6页),教学逻辑是应用逻辑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方面都容易出现一些逻辑错误。这里,笔者根...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列宁《黑格尔 (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6页),教学逻辑是应用逻辑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方面都容易出现一些逻辑错误。这里,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应注意的若干形式逻辑问题,请同行们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生物学教育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密度变化的反常现象分析
2
作者 李守成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39-39,共1页
碱金属密度变化的反常现象分析山西阳泉市教育学院(045000)李守成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随着原子结构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比如:他们的熔点、沸点随着原子的电于层数的增加而有规律地降低。其密度随着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增加,... 碱金属密度变化的反常现象分析山西阳泉市教育学院(045000)李守成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随着原子结构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比如:他们的熔点、沸点随着原子的电于层数的增加而有规律地降低。其密度随着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增加,总的规律是增大的,但有一个例外,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现象 李守成 山西阳泉 密度比 碱金属元素 教育学院 晶体结构 配位数 体心立方 原子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计算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
3
作者 李守成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7-18,共2页
化学计算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045000)李守成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今各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化学计算的学习水平要求层次较高,多属于应用、分析、综合的水平,计算题型多样、灵活,... 化学计算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045000)李守成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今各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化学计算的学习水平要求层次较高,多属于应用、分析、综合的水平,计算题型多样、灵活,计算方法、角度各异。每解一道题,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算教学 思维品质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 碳酸钠 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定势 百分比浓度 碳酸氢钠 批判性 关系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科学史进行“基因表达”一节的教学
4
作者 任衍钢 宋玉奇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科学史 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 逻辑联系 学生 必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验整合策略
5
作者 任衍钢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9,共2页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亦是教学中的难点。在现行的中学教科书中,实验以分散的形式安排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实验本身的体系和规律就不容易体现出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亦是教学中的难点。在现行的中学教科书中,实验以分散的形式安排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实验本身的体系和规律就不容易体现出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个实验整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教学 实验 整合 高等中学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教学
6
作者 任衍钢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共2页
关键词 元素周期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教学 高中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课教学引课艺术初探
7
作者 任衍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1年第3期30-31,共2页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难的”。做学问如此,写文章如此,教学也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难的”。做学问如此,写文章如此,教学也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在学习开始时,神经组织往往处于“惰性”状态;因而,要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课教学 引课 学习心理学 孟德尔 设疑 情理结合 静脉流 帕龙 物种不变论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一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类型浅析
8
作者 任衍钢 《生物学教学》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课教学特点,我们可以把实验课的教学划分为三种类型:先实验后讲授知识类型、先讲授知识后实验类型和边实验边讲授知识类型。那么,各类型有什么特点?如何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佳的选择...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课教学特点,我们可以把实验课的教学划分为三种类型:先实验后讲授知识类型、先讲授知识后实验类型和边实验边讲授知识类型。那么,各类型有什么特点?如何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佳的选择?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实验课教学类型的选择方法 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以下三方面进行选择。 1、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度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强,愈适合于先实验后讲授知识的教学类型。在这方面,为了准确估算,可以用发现度表示。发现度是指学生在进行某项实验活动时,用限定时间确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度,可用百分比表示。如某班有50名学生,在做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后,有48人能概括出细胞的结构特点,其发现度为:48÷50×100%=96%。在未学习“茎结构”知识之前,先做了“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的实验,仅有10人能概括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其发现度为:10÷50×100%=20%。显然,前者适合于先实验后讲授知识的教学类型,后者适合于先讲授知识后实验的教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类型 生物学实验课 讲授知识 实验课教学 知识类型 教学特点 结构特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 植物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