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虫酶解液脱腥的工艺优化
1
作者 钟旭美 陈铭中 +3 位作者 陈怡帆 陈勇 杨虹 何誉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72-77,共6页
通过比较活性炭、绿茶、酵母3种不同脱腥处理对禾虫酶解液的脱腥效果,研究最佳的脱腥工艺。以禾虫酶解液为主要原料,进行活性炭吸附脱腥处理、绿茶掩盖脱腥处理、酵母发酵脱腥处理后,测定禾虫酶解上清液的澄清度、蛋白损失率,进行腥味... 通过比较活性炭、绿茶、酵母3种不同脱腥处理对禾虫酶解液的脱腥效果,研究最佳的脱腥工艺。以禾虫酶解液为主要原料,进行活性炭吸附脱腥处理、绿茶掩盖脱腥处理、酵母发酵脱腥处理后,测定禾虫酶解上清液的澄清度、蛋白损失率,进行腥味感官评价,根据感官评价的模糊数学法评定出3种脱腥处理后腥味去除效果的强弱顺序。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探究脱腥组合的禾虫酶解液脱腥效果,最终确定禾虫脱腥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绿茶的脱腥效果最好,但蛋白质损失率较高;酵母的脱腥效果次之,而蛋白质损失率最低;活性炭的脱腥效果差且蛋白质损失率最高。对比绿茶和酵母的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禾虫酶解液最佳的脱腥方法是酵母处理,最优工艺为酵母用量0.6 g,温度35℃,时间30 min,经该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禾虫酶解上清液澄清透亮、腥味较小、蛋白质损失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虫 活性炭 绿茶 酵母 脱腥工艺 模糊数学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复合保鲜剂联合UV-C保鲜罗非鱼的工艺优化研究
2
作者 陈铭中 钟旭美 +3 位作者 何誉 陈勇 孔繁灿 姚进襟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17-23,28,共8页
探讨不同浓度的生物保鲜剂联合UV-C照射对罗非鱼贮藏期品质影响。以海藻酸钠(SA)、壳聚糖(Chi)、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褪黑素和UV-C照射进行保鲜单因素试验。将单因素处理后的罗非鱼真空包装后放置于温度4℃,湿度50%的恒温恒湿箱中,贮... 探讨不同浓度的生物保鲜剂联合UV-C照射对罗非鱼贮藏期品质影响。以海藻酸钠(SA)、壳聚糖(Chi)、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褪黑素和UV-C照射进行保鲜单因素试验。将单因素处理后的罗非鱼真空包装后放置于温度4℃,湿度50%的恒温恒湿箱中,贮藏8 d后观察罗非鱼的变化。选择出最佳单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得到优化配方后,以TVB-N值、pH值、蛋白质含量、细菌总数、硬度和感官评价,探讨和评价复合保鲜剂联合UV-C对罗非鱼的保鲜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在0.58%SA,0.65%Chi,0.64%CMC组合得到的复合保鲜液能延缓罗非鱼的腐败变质,处理组的TVB-N值、pH值、蛋白质含量、细菌总数、硬度和感官评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在Box-behnken设计下的保鲜剂配方可将罗非鱼处理组的贮藏期延长至14 d,而罗非鱼对照组只能贮藏至8 d。该新型保鲜剂联合UV-C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生物复合保鲜剂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生物复合保鲜液保鲜金鲳鱼的工艺优化
3
作者 钟旭美 陈铭中 +3 位作者 何誉 陈勇 姚进襟 孔繁灿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1期80-85,共6页
以金鲳鱼为原料,研究了经正交设计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金鲳鱼在冷藏条件下(4℃、50%RH)的保鲜效果,并以感官评分、酸碱度、活菌总数、TVB-N及蛋白含量等作为金鲳鱼保鲜评价指标,探讨金鲳鱼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抗菌生... 以金鲳鱼为原料,研究了经正交设计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金鲳鱼在冷藏条件下(4℃、50%RH)的保鲜效果,并以感官评分、酸碱度、活菌总数、TVB-N及蛋白含量等作为金鲳鱼保鲜评价指标,探讨金鲳鱼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抗菌生物复合保鲜剂可以明显改善金鲳鱼的感官品质,延长其货龄期。在添加量为0.4%的海藻酸钠,0.8%的壳聚糖,0.8%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3 mmol/L的褪黑素的组合时,贮藏保鲜的金鲳鱼各指标始终优于空白对照组,其酸碱度、TVB-N、蛋白质及感官评价下降缓慢,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在该设计下保鲜剂处理的金鲳鱼的保质期能有效延长约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生物保鲜剂 正交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香蕉和真空冷冻干燥香蕉粉的品质与挥发性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铭中 钟旭美 +2 位作者 孔令开 陈勇 叶颖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61-168,共8页
以生鲜香蕉、真空冷冻干燥24 h和33 h香蕉粉为试验对象,研究3种样品的品质和挥发性组分差异。通过分析3种香蕉样品的水分含量、总酚和DPPH抗氧化能力的品质指标,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3种样品的挥发性组分并鉴定其组分。... 以生鲜香蕉、真空冷冻干燥24 h和33 h香蕉粉为试验对象,研究3种样品的品质和挥发性组分差异。通过分析3种香蕉样品的水分含量、总酚和DPPH抗氧化能力的品质指标,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3种样品的挥发性组分并鉴定其组分。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火山图和韦恩图分析样品挥发性组分,寻找差异组分。3种香蕉样品的含水率分别为80.32%、4.15%和2.67%,真空冷冻干燥后24 h和33 h的香蕉粉总酚含量分别占生鲜香蕉的75.07%和12.04%,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占生鲜香蕉的61.78%和6.65%。3种样品共鉴定出64个挥发性组分,真空冷冻干燥后24 h和33 h的香蕉粉总挥发性组分分别占生鲜香蕉的88.53%和80.97%,生鲜香蕉的香气组分以酯类、醛类和酮类为主,而冷冻干燥后的香蕉粉以酯类和酮类为主,醛类占比很低。3种香蕉样品的挥发性组分均有差异,其中生鲜香蕉与2种真空冷冻干燥香蕉粉的差异较大,2种真空冷冻干燥香蕉粉的差异小。真空冷冻干燥时间对香蕉粉品质和挥发性组分的损失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香蕉粉的香气组分。综合考虑香蕉粉的耐贮性、品质和香气,0.5 cm厚度的香蕉片真空冷冻干燥时间为24 h更合适,结果可为研制香蕉粉代餐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品质 真空冷冻干燥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组分 香气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火山图 韦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芒果复合果浆酶解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铭中 钟旭美 +2 位作者 孔令开 叶颖娴 陈勇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8期30-33,共4页
果胶酶酶解工艺对香蕉芒果复合果浆酶解效果的影响,从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pH值和酶解时间等方面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以透光率为酶解效果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5 g/L,... 果胶酶酶解工艺对香蕉芒果复合果浆酶解效果的影响,从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pH值和酶解时间等方面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以透光率为酶解效果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5 g/L,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4.0,酶解时间120 min,影响香蕉芒果复合果浆酶解效果大小为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酶解时间,在最优的条件组合下酶解后的香蕉芒果复合果浆的透光率可以达99.4%,为香蕉芒果复合型果酒的加工提供酶解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果浆 酶解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C处理对采后香蕉贮藏防御性成分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铭中 钟旭美 +1 位作者 林海生 秦小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8-538,共11页
为了提高香蕉的贮藏品质,研究短波紫外线(UV-C)对香蕉贮藏过程中主要酶活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用0.02 kJ/m^(2)剂量的UV-C处理香蕉后,于25℃贮藏18 d,研究UV-C处理对香蕉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总叶绿素含量、总酚(TP)含量、总黄酮(TF)... 为了提高香蕉的贮藏品质,研究短波紫外线(UV-C)对香蕉贮藏过程中主要酶活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用0.02 kJ/m^(2)剂量的UV-C处理香蕉后,于25℃贮藏18 d,研究UV-C处理对香蕉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总叶绿素含量、总酚(TP)含量、总黄酮(TF)含量、纤维素酶(CL)活性、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抗氧化能力(FRAP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果实的腐烂率,减少了失质量,同时显著减缓了香蕉皮中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纤维素酶活性,激活了PAL、SOD和POD的活性,提高了多酚、总黄酮含量。通过对12个指标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发现,经UV-C处理后,PAL的激活,对诱导增加防御性成分TF、TP、SOD和POD有显著影响,有利于维持香蕉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由此可见,0.02 kJ/m^(2)剂量UV-C处理可以提高香蕉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延缓香蕉成熟,增强香蕉的抗病性,提升香蕉在贮藏期间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短波紫外线(UV-C)照射 抗病相关酶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分析短波紫外线处理采后香蕉挥发性组分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铭中 秦小明 +1 位作者 钟旭美 林海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应用正交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萃取条件,研究经UV-C处理的采后香蕉挥发性组分的变化。通过单因素测定合适的萃取头、萃取前的超声时间、样品量和萃取温度,再利用正交试验获得SPME最佳的萃取参数。在此基础上,测定和鉴定UV-C... 应用正交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萃取条件,研究经UV-C处理的采后香蕉挥发性组分的变化。通过单因素测定合适的萃取头、萃取前的超声时间、样品量和萃取温度,再利用正交试验获得SPME最佳的萃取参数。在此基础上,测定和鉴定UV-C处理组和对照组香蕉果肉的挥发性化合物,比较两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评价UV-C处理采后香蕉的香气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参数为:超声时间20 min、样品量4.0 g、萃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鉴定出两组香蕉果肉挥发性组分共169个,主要由酯、醛、酮、醇和其他组成,其中酯类有58个、醛类有34个、酮类有27个、醇类有17个、其他类有33个,UV-C组的总酯含量(76.61%±0.25%)高于对照组的总酯含量(75.98%±0.39%)。两组香蕉的差异代谢挥发性组分共有38个,其中含量下调的有34个,含量上调的有4个。综上分析,采后香蕉经UV-C处理,其挥发性组分会受到影响,但其特征酯类和总酯含量略有提高。香蕉的香气主要源于酯类,UV-C处理进行香蕉贮藏保鲜不仅不会造成香蕉香气下降,反而会使其香气略有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SPME-GC-MS 挥发性组分 UV-C处理 差异代谢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