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丝CMT+P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件组织性能
1
作者 任香会 马腾 +1 位作者 武威 韩善果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采用了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进行60层316L不锈钢沉积件的增材,对比分析了不同熔敷电流对沉积件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敷电流增大,成形宽度逐渐增大,而高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表面良好无明显缺陷,是... 采用了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进行60层316L不锈钢沉积件的增材,对比分析了不同熔敷电流对沉积件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敷电流增大,成形宽度逐渐增大,而高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表面良好无明显缺陷,是一种可行的双丝双电弧增材制造工艺.通过金相分析可以看出组织均由γ-Fe和δ铁素体构成,自下而上均以连续生长的柱状枝晶为主.当电流变化时,铁素体的大小和形状存在明显变化,铁素体同熔敷电流呈负相关,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可知,当熔敷电流100 A时表现出的整体性能最优,平均冲击吸收能量为31.15±0.85 J,整体抗拉强度达到537.9±31.25 MPa,整体屈服强度达到214.45±5.87 MPa,断后伸长率达47.1%±2.3%,断口为韧性断裂;当熔敷电流83 A时平均硬度最高,达到209.1 HV0.3,但熔敷电流100 A时硬度更均匀.创新点:(1)探索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对316L成形的影响.(2)探究不同熔敷电流对CMT+P双丝增材制造316L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演变规律.(3)阐明不同熔敷电流对CMT+P双丝增材制造316L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增材制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苏 张占辉 +4 位作者 韩善果 任香会 刘丹 辛杨桂 高世一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4期76-85,共10页
激光因其具有方向性强、能量密度高、时间和空间控制性好等特点,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和生物医疗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尤其在材料加工领域。简要介绍了激光加工技术的原理及优势,主要从组织性能研究、工艺开发与优化、数值模... 激光因其具有方向性强、能量密度高、时间和空间控制性好等特点,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和生物医疗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尤其在材料加工领域。简要介绍了激光加工技术的原理及优势,主要从组织性能研究、工艺开发与优化、数值模拟等方向综述了激光技术在切割、焊接、增材制造和表面改性4个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表明超短超快激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激光技术在材料加工领域的纵深应用,并对激光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材料加工 激光焊接 增材制造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模式对电弧增材制造316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任香会 梁文奇 +2 位作者 王瑞超 韩善果 武威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5,92,I0007,I0008,共10页
基于冷金属过渡、冷金属过渡-脉冲以及直流脉冲三种焊接模式,开展了316不锈钢单道多层薄壁试样的电弧增材制造,并对试样进行了组织与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下成形构件均无塌陷和宏观气孔现象,凝固组织以柱状树枝晶为主,并伴... 基于冷金属过渡、冷金属过渡-脉冲以及直流脉冲三种焊接模式,开展了316不锈钢单道多层薄壁试样的电弧增材制造,并对试样进行了组织与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下成形构件均无塌陷和宏观气孔现象,凝固组织以柱状树枝晶为主,并伴随有大量的二次枝晶、胞状晶,通过金相观察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发现,组织表现出强<001>//z织构,构件中段稳态区的平均枝晶间距随不同焊接模式下的热输入变化而变化:由小到大依次为CMT—CMT-P—DC-P.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确定基体组织为γ-Fe(Cr0.19Fe0.7Ni0.11),基体间网状组织为残余δ-Fe.CMT-P模式下的构件强度最高,屈服强度达237 MPa,抗拉强度达555 MPa,平均硬度值达209 HV0.3,DC-P模式构件的断后伸长率最高达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冷金属过渡焊 不锈钢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路径对DP780双相钢激光点焊成形特征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黄佳欣 韩善果 +1 位作者 于振涛 任香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0,共7页
为了探究激光焊接DP780双相钢的工艺特性,开展了不同扫描路径下激光点焊DP780双相钢的实验,对比不同摆动路径对焊缝成形、组织及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扫描路径下激光点焊的焊缝组织相似:焊缝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贝氏体以及少... 为了探究激光焊接DP780双相钢的工艺特性,开展了不同扫描路径下激光点焊DP780双相钢的实验,对比不同摆动路径对焊缝成形、组织及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扫描路径下激光点焊的焊缝组织相似:焊缝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贝氏体以及少量铁素体,热影响区组织为尺寸不均匀的块状铁素体、贝氏体以及少量马氏体。施加不同形式的扫描方式,使焊缝内铁素体和贝氏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马氏体尺寸减小。扫描激光焊接头焊缝区的平均硬度有所降低,但软化区内最小硬度明显升高;扫描激光焊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焊缝熔宽,降低焊缝熔深,可抑止气孔的形成;扫描激光焊接头的断口形貌主要由光滑界面和韧窝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焊接 DP780双相钢 焊缝成形 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AZ31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文奇 任香会 +3 位作者 于振涛 韩善果 王瑞超 黄学飞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7,共7页
针对镁合金在轻量化结构件领域的应用前景,采用基于MIG焊的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开展了两组不同路径的AZ31镁合金增材实验,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材构件相较于原始焊丝的化学成分无较大变化;单道次多层往复堆积... 针对镁合金在轻量化结构件领域的应用前景,采用基于MIG焊的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开展了两组不同路径的AZ31镁合金增材实验,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材构件相较于原始焊丝的化学成分无较大变化;单道次多层往复堆积路径相较于多道次多层堆积路径,更易制得表面更为平整,内部更为致密的构件,其屈服强度为77.3 MPa,抗拉强度为235 MPa,达到原始焊丝75%的力学性能水平,平均显微硬度为52.7HV,断后伸长率最高达到了27%;增材构件拉伸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并在多道次多层往复堆积构件断口处发现其内部存在气孔。验证了电弧增材制造AZ31镁合金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电弧增材制造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断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