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多特征组合的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湿地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晓玲 于一雷 +3 位作者 吕翠翠 李文彦 姜纪沂 王仕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生态修复前后(2017年和2022年)的Sentinel-1 SAR影像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随机森林方法,对白洋淀湿地进行分类;从下垫面类型、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生态修复前后白洋淀湿地的变化情况。【结果】(1)同时使用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3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总体精度最高,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重要性贡献率分别为40.713%、27.269%和32.018%。(2)2017—2022年,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增加,湿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的转换。(3)生态修复后,2022年林地和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均有减小的趋势,水体、挺水植物和林地的聚集度和连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为林地。【结论】生态修复之前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生态修复后白洋淀湿地的水体、挺水植物以及林地各自的连通性和聚集度明显提升。淀区内的退耕还淀、生态清淤和生态补水等工程增加了白洋淀湿地面积,提升了白洋淀水体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生态修复 湿地分类 特征组合 景观指数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汉源县滑坡易发性评估
2
作者 孙福路 朱红 +3 位作者 崔成玲 孟健 吴馨悦 韩丹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8,共13页
汉源县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对于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的预测研究,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EC-Earth3模式下的3种未来不同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数据,在Pearson相... 汉源县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对于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的预测研究,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EC-Earth3模式下的3种未来不同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数据,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取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地形湿度、土地利用、距断层距离、降雨量和径流量共8个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估指标,采用信息量-熵指数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开展不同气候情景下滑坡易发性评估。结果表明:在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信息量-熵指数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为0.928,在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支持向量机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57、0.967、0.969。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方面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在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面积分别为23.02%、21.09%、26.39%,表明在高排放、高发展的情景下,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将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气候情景 信息量-熵指数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 滑坡易发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魁明 王晓燕 +1 位作者 姚罗兰 石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4-1122,共9页
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模型,探究京津冀地区13个地市ESV的时空演变,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地区ESV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 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模型,探究京津冀地区13个地市ESV的时空演变,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地区ESV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耕地是京津冀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是面积和动态度变化最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2)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ESV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始终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功能,其中水文调节的贡献率最大。3)从时间上看,京津冀地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ESV)变化不大。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地区AESV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和京津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平原地区。京津冀各地市AESV的变化较为明显,大多数地市呈减少趋势。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其中林地的敏感性指数最高,对ESV的影响最大。5)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AESV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受到区域自然因子、经济因子和社会因子共同作用,其中高程、地均GDP、人口密度等因子的贡献率较大,不同驱动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地区AESV的空间分异影响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达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精准把脉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发展状态及成因,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九五"至"十二五"期间上海、武汉、重庆3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两系统协调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 为精准把脉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发展状态及成因,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九五"至"十二五"期间上海、武汉、重庆3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两系统协调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研究表明:①"九五"至"十二五"期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上海的整体协调度相对优于武汉和重庆,除"十五"期间外,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武汉和重庆在研究期间都存在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九五""十五"期间2座城市协调度都存在波动."十二五"期间,武汉的协调度整体低于重庆和上海.②通过对协调性程度差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分析可知,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中产业结构、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对协调度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其中,上海、重庆的经济发展指标对其协调度具有正相关,而武汉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协调度影响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中心城市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保护探析——以河北省广府古镇为例
5
作者 张达 李佳乐 +1 位作者 杜津津 张广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3期63-67,共5页
完整地保护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议题。对华北地区典型历史文化村镇广府古镇的外围水塘、外围护城河、古镇池塘、居民饮用水进行水样采集,通过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分析可知,古镇水环境的破坏基本符合中国传统农村... 完整地保护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议题。对华北地区典型历史文化村镇广府古镇的外围水塘、外围护城河、古镇池塘、居民饮用水进行水样采集,通过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分析可知,古镇水环境的破坏基本符合中国传统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特点;生活污水、畜禽的养殖废水和农田径流排水是其主要影响污染源;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点源污染是其主要污染形式;同时,游客也是古镇水环境的影响因素之一。依据分析结果,初步提出解决水环境问题举措,以期为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的妥善保护提供相关依据,为实现广府古镇提升内涵品质,建设“美丽乡村”做好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历史文化村镇 灰色关联 华北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6
作者 李孜佳 刘潼 +3 位作者 王楠 董兆楠 林依霖 刘巧芹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6期102-106,共5页
农业科技园区在创新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利用问题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突出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了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问题,探究了学术界和优秀园区的解决对策,并提出了... 农业科技园区在创新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利用问题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突出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了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问题,探究了学术界和优秀园区的解决对策,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显示:①园区存在土地利用规划不够合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土地非粮化等土地利用问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②学术界和优秀园区已在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创新驱动园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③开展园区土地利用综合和多元细化研究、强化实地调查和用地规划研究、发展生态高值粮食产业研究等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创新 土地利用问题 乡村振兴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灾害风险与应对能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达 石云 +1 位作者 李祖昊 黄译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长江经济带具有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与水文条件,分析其主要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以及评估综合应对能力的适应性具有现实紧迫性。建构了自然灾害风险和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2014~2020年间重庆、武汉、上海3座中心城市的自然... 长江经济带具有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与水文条件,分析其主要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以及评估综合应对能力的适应性具有现实紧迫性。建构了自然灾害风险和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2014~2020年间重庆、武汉、上海3座中心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应对能力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 2014~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系统与综合应对的协调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重庆市的整体协调度相对优于武汉市和上海市。武汉市和上海市自然灾害风险和综合应对能力协调度呈波动起伏变化的特征。(2)自然地理环境、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特征对不同城市的协调度表现出差异化的影响力。研究成果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和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自然灾害风险 中心城市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妫水河流域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8
作者 韦欣 于一雷 +2 位作者 李文彦 吕翠翠 霍炜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为研究北京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因以及相互关系,文章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妫水河流域2019年采集到的河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 为研究北京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因以及相互关系,文章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妫水河流域2019年采集到的河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均属于弱碱性水;硝态氮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河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优势阴离子均为HCO_(3)^(-),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优势阳离子为Ca^(2+),而深层地下水的优势阳离子为Na^(+)和Ca^(2+);水质整体较好,Ⅰ类水占比均超70%。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δD、δ^(18)O和δ^(17)O)特征深度变化明显,因河水受较强烈的蒸发作用,自地表往下同位素逐渐相对贫化。岩石风化是流域水体溶质的主要来源,蒸发盐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占主导作用;另外,区域内农业活动也是水体溶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妫水河流域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河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汗淖尔干湖床点尺度非饱和带降水入渗补给研究
9
作者 孙季珲 于一雷 +3 位作者 张兵 韦欣 杨洪国 张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为深入了解半干旱区降水入渗补给的规律,基于张家口市尚义县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和采样点土壤性质,采用稳定同位素、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和氯离子质量平衡法(CMB)等方法分析察汗淖尔干湖床的降水入渗补给速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 为深入了解半干旱区降水入渗补给的规律,基于张家口市尚义县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和采样点土壤性质,采用稳定同位素、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和氯离子质量平衡法(CMB)等方法分析察汗淖尔干湖床的降水入渗补给速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1.4 m深度以上为混合层,土壤水主要运动方式为优先流,土壤含水率变幅较大且呈显著增加趋势;1.4 m深度以下为稳定层,土壤水主要运动方式为活塞流,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变化.土壤水氯离子质量浓度随深度增加先显著降低后增加,整体无明显变化.②土壤1.0 m深度处存在2011年的降水入渗补给信号;1.6 m处存在2009年的降水入渗补给信号;3.0 m处存在2006—2007年的降水入渗补给信号.③土壤水剖面平均记录密度约为2.60 a/m,降水入渗补给速率约为0.15~0.19 mm/a,年均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0.03%~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汗淖尔干湖床 降水入渗补给 稳定同位素 氯离子质量平衡法 非饱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传统村落居民建筑更新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
10
作者 张达 石云 +1 位作者 朱佳杰 褚褚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01-204,212,共5页
对湖南省典型传统村落中的居民进行建筑更新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调研对象按照人、地、居的考量选定,问卷内容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建筑的居住属性等。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居民的建筑更新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湖南省典型传统村落中的居民进行建筑更新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调研对象按照人、地、居的考量选定,问卷内容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建筑的居住属性等。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居民的建筑更新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外出人口数、现居房子类型、宅基地空置情况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是影响更新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年龄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个因素对更新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从个人、家庭和住房及生活状况3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民居 建筑 更新意愿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调查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自然灾害易发区乡村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11
作者 张达 章译文 +1 位作者 杨柯柔 张可悦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以河北省基层行政单元为研究案例,通过AHP法构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乡村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乡村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结果表明,灾害风险系数较高的村落拥有较好的应急管理能力;发生过地质灾害的村... 以河北省基层行政单元为研究案例,通过AHP法构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乡村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乡村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结果表明,灾害风险系数较高的村落拥有较好的应急管理能力;发生过地质灾害的村落应急管理能力整体强于发生过气象灾害的村落;地质灾害中发生过滑坡、泥石流2个灾种的村落的应急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影响乡村应急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关注度和人口,面积、灾害风险、人均年收入、主要产业等因素对乡村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应急管理 能力评价 自然灾害易发区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廊坊北部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海君 张耀文 +2 位作者 谷洪彪 迟宝明 宋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2-1127,共6页
采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廊坊北部地区的33景Envisat ASAR影像进行处理,获取该地区2007~2010年平均形变速率场与季度时序沉降信息,并与沉降影响场数据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宋庄-燕郊与五百户-大口屯等地区沉降发育较显著,季节性变... 采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廊坊北部地区的33景Envisat ASAR影像进行处理,获取该地区2007~2010年平均形变速率场与季度时序沉降信息,并与沉降影响场数据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宋庄-燕郊与五百户-大口屯等地区沉降发育较显著,季节性变动特征明显;2)山前与杨各庄-马坊地区呈高沉降梯度,平原区较高沉降梯度区多与-16mm/a、0mm/a等值线形态一致,差异性沉降特征显著;3)因第四系厚度、结构显著差异与断裂活动影响,北、东部断层两侧多表现为较高或渐变的形变梯度;4)差异性沉降展布与水源地、水位降深区具较好空间响应,且较严重沉降多为中深层承压水超采与城镇化建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廊坊北部 差异性沉降 分布特征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县域单元洪涝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耀文 李海君 +1 位作者 李浩 张瑞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47,共4页
鉴于系统、合理的洪涝灾害风险宏观研判对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综合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承灾体暴露性与易损性及防灾减灾等评价维度,改进洪涝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应用多因子统计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京津冀地... 鉴于系统、合理的洪涝灾害风险宏观研判对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综合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承灾体暴露性与易损性及防灾减灾等评价维度,改进洪涝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应用多因子统计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县域单元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并进行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洪涝灾害风险呈北低-中高-南中态势,较高以上风险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与中下游汇流平原区,且承灾体暴露程度对高风险值贡献较大;中东部与南部孕灾敏感性评价值与中等风险区分布形态基本一致。经验证分析,研究结果相对可靠、合理,可为区域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及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县域单元 洪涝灾害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编码器的本色布疵点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军 张莉丽 +1 位作者 耿贵珍 朱世谊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83,共5页
为解决用于本色布疵点检测的浅层机器学习方法中人工特征提取主观性强、同一种特征提取方法无法适用于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问题,采用具有特征学习功能的自动编码器神经网络对原始图像进行特征自动提取。设计了含有一个隐藏层的全连接恒... 为解决用于本色布疵点检测的浅层机器学习方法中人工特征提取主观性强、同一种特征提取方法无法适用于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问题,采用具有特征学习功能的自动编码器神经网络对原始图像进行特征自动提取。设计了含有一个隐藏层的全连接恒等神经网络,原始数据输入该神经网络后,被隐藏层压缩,并在输出层重构,训练过程中通过优化重构层与输入层之间的误差来求解神经网络最佳系数。将训练好的自动编码器神经网络用于对原始图像进行编码压缩,经过压缩后的数据通常维数远远低于输入数据,将压缩结果作为输入图像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通过将应用自动编码器自动提取的特征与传统的PCA、HOG特征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动编码器自动提取的特征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提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动编码器 疵点检测 支持向量机 特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 TOPS模式Stacking技术监测淮南矿区沉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晓博 赵学胜 +4 位作者 葛大庆 刘斌 张玲 李曼 王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0-205,共6页
基于Sentinel-1获取的9景影像,采用新型TOPS成像模式Stacking技术分析淮南矿区地面沉降特征。首先,针对TOPS干涉影像burst间存在相位跳变的问题,采用三步法对影像进行精确配准,配准精度高达0. 001个像元;然后,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消除差... 基于Sentinel-1获取的9景影像,采用新型TOPS成像模式Stacking技术分析淮南矿区地面沉降特征。首先,针对TOPS干涉影像burst间存在相位跳变的问题,采用三步法对影像进行精确配准,配准精度高达0. 001个像元;然后,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消除差分干涉图中的趋势性相位;最后,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得到研究区的沉降速率。沉降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呈现多个沉降中心,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沉降速率在空间上呈不均一分布,最大年沉降速率在80~90 cm/a;研究区开采沉陷具有幅度大、范围小的特点,沉降幅度在10~80 cm/a间变化,沉降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3. 13%;矿井地面沉降非线性特征明显,即沉降中心在不同时间段的形变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TOPS模式 Stacking技术 淮南矿区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的东宫河流域不同水体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兵 王贺 +4 位作者 姜永海 贾永锋 杨昱 谷洪彪 郇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79-1982,1983,1984-1990,共12页
为明晰秦皇岛东宫河流域水环境特征,以该流域大气降水、地下水及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测试及特征分析,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①东宫河流域地下水(第四系... 为明晰秦皇岛东宫河流域水环境特征,以该流域大气降水、地下水及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测试及特征分析,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①东宫河流域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和地表水(河水、泉水)的水化学类型,枯水期较丰水期丰富.丰水期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Ca型、HCO3·SO4-Ca型和HCO3-Ca·Mg型为主;枯水期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HCO3-Ca·Mg型、HCO3·SO4-Ca型、HCO3·SO4-Ca·Mg型为主.②研究区第四系孔隙水和泉水的离子含量变化受季节影响较大,枯水期离子含量变化较丰水期显著;岩溶水和裂隙水各离子含量变幅较小,基本趋于稳定.岩溶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层中富含石膏,为SO42-的主要来源;Na^+和Cl^-主要来源于易溶解盐NaCl,Ca^2+和Mg^2+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的风化溶解.③东宫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及大气降水之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针对氢氧同位素的组成分析表明,大气降水为地下水和河水的主要来源;不同泉水补给来源存在差异性,泉水主要接受岩溶水补给,同时也受蒸发作用影响;第四系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的双重补给;裂隙水主要接受山区降水径流补给.研究显示,东宫河流域不同水体中离子含量受降雨量、温度和地质背景等影响,不同水体间联系密切,相互补给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稳定同位素 时空变化 水力联系 东宫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冼炜轩 尚国琲 +2 位作者 刘玉 刘巧芹 唐林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2,共8页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依据分类将POI数据中的1793个乡村休闲旅游地分为自然风景类、历史与文化活动类、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等4类。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格...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依据分类将POI数据中的1793个乡村休闲旅游地分为自然风景类、历史与文化活动类、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等4类。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趋于集聚。乡村休闲旅游地以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为主,二者共占62.87%,在古北口镇、石城镇等乡(镇)分布较集聚。依据最大空间集聚尺度的核密度带宽分析结果,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呈现“两条轴带,多个增长极”的集聚分布格局;自然风景类在白、潮河轴带沿线和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等增长极所在的村域集聚;观光农场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凸显了以司马台村为核心的增长极;休闲度假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呈现环绕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的安达木河轴带;历史与文化活动类主要集聚于古北口村、司马台村等增长极上。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格局主要受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村域等微观尺度乡村休闲旅游差异化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密云区乡村休闲旅游地选址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乡村休闲旅游地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密云区 乡村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NDVI图谱库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廖顺宝 岳艳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1-248,共8页
为提高MODIS土地覆盖产品的分类精度,该文以河南省为试验区,首先将MODIS土地覆盖产品(MCD12Q1)分为高精度区域和低精度区域,然后通过构建时序NDVI图谱库并利用图谱曲线相似性测定方法,改进MCD12Q1低精度区域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1)时序... 为提高MODIS土地覆盖产品的分类精度,该文以河南省为试验区,首先将MODIS土地覆盖产品(MCD12Q1)分为高精度区域和低精度区域,然后通过构建时序NDVI图谱库并利用图谱曲线相似性测定方法,改进MCD12Q1低精度区域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1)时序NDVI是土地覆盖的重要分类特征,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2)利用时序NDVI图谱库能够明显提高MODIS土地覆盖产品的分类精度,改进后的MCD12Q1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由72.76%(比较评价)、64.52%(样本评价)提高到83.05%和81.72%。3)不同土地覆盖类别精度提高的程度不同,林地、草地、耕地、人工地表以及水体的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35.36%、29.51%、2.98%、6.96%和6.11%。4)对于判定时序NDVI曲线相似度的2种具体方法而言,最小距离法(minimum distance,MD)总体上优于光谱角度匹配法(spectral angle mapper,SAM)。综上,保留现有土地覆盖产品中分类精度较高的部分,基于时序NDVI图谱库改进分类精度较低的部分,是提高现有土地覆盖产品分类精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时序NDVI 土地覆盖 分类 精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维激光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峰 孙广通 +1 位作者 刘文龙 宋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2,共5页
为了适应测绘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三维激光扫描课程的现状,以突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为目标,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实施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和CDIO的理念,顺序配置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训练模块,强化学生的基... 为了适应测绘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三维激光扫描课程的现状,以突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为目标,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实施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和CDIO的理念,顺序配置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训练模块,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成立社团,以社团为载体办竞赛,以竞赛促学、促教、促建。通过产学研合作深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形成"教""练""赛""行"梯次配置的良性闭环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协同进步,为培养测绘创新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作用下煤矿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耀文 张莉丽 +1 位作者 宋颖霞 李海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30-4837,共8页
采动条件下含水层结构变化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以梨园河煤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分析了该矿采煤20年后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 采动条件下含水层结构变化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以梨园河煤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分析了该矿采煤20年后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流场基本保持不变,仅井田北部的导通区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局部形成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8 m;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受矿井排水影响,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地下水流场变化明显,形成了以井田中部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06 m。研究结果可为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与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导水裂隙带 含水层结构 地下水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