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钻孔数据的北京地区覆盖层厚度与场地自振频率的经验关系
1
作者 李航 罗桂纯 +3 位作者 荣棉水 王继鑫 刘奥懿 孔小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3-1075,共13页
针对当前北京地区缺乏适用的覆盖层厚度与场地自振频率经验关系的现状,首先利用广泛收集的北京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获取的1142个钻孔数据资料,采用幂函数模型对其进行回归拟合分析,获得了土体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然后对该关... 针对当前北京地区缺乏适用的覆盖层厚度与场地自振频率经验关系的现状,首先利用广泛收集的北京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获取的1142个钻孔数据资料,采用幂函数模型对其进行回归拟合分析,获得了土体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然后对该关系式进行推导建立了适合北京地区场地特征的覆盖层厚度与场地自振频率之间的经验关系,藉此为北京市无剪切波速数据的工程场地提供v_(S20)和v_(S30)参考,并对土层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进行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剪切波速 覆盖层厚度 拟合分析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薄景山 王玉婷 +3 位作者 薄涛 万卫 赵鑫龙 陈亚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共9页
抗震韧性设计的理念代表着当前结构抗震和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方向,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作为城市韧性研究的基础和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而备受关注,已成为国际地震工程领域和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城市系统... 抗震韧性设计的理念代表着当前结构抗震和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方向,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作为城市韧性研究的基础和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而备受关注,已成为国际地震工程领域和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这一领域的若干科学问题还尚不明晰,亟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中总结和评述了当前城市及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新进展;论述了抗震韧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梳理和厘定了城市及建筑抗震韧性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其定义和内涵;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城市和建筑地震安全的需求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动力,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必将极大地推动结构抗震和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文中的工作对从事结构抗震、防灾减灾和城市规划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韧性 建筑抗震韧性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的词义解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薄景山 段玉石 +3 位作者 王玉婷 郭子辉 李琪 陈亚男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8,共11页
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这两个词汇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在中国的生态学和工程学领域“Resilience”一词常被翻译成“恢复力、弹性、韧性和韧弹性”等,正确的理解和解析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十分必要。... 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这两个词汇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在中国的生态学和工程学领域“Resilience”一词常被翻译成“恢复力、弹性、韧性和韧弹性”等,正确的理解和解析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依据现有英文和汉语辞典、辞书以及相关的中外科技文献,对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这两个词汇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词义辨析和清理,认为英文“Resilience”翻译成汉语“韧性”比较合适,符合汉语的词义和语言环境,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恢复、弹回和弹性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厘定了韧性的起源、定义和内涵;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评述了“Resilience”和“韧性”这两个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演化。这一研究工作对正确的使用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有重要意义,对从事韧性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抗震韧性研究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中英文含义 词义解析 词汇应用 应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条带式加筋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艳 吉文炜 +4 位作者 陶云翔 唐跃 王炳辉 蔡晓光 张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940,1000,共11页
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是一种有效利用废旧轮胎的理想途径,但直立的模块式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地震作用,因而提出格栅条带式加筋的方法提高其抗震性能。根据土-结构动力相似体系,设计格栅条带式加筋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振动... 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是一种有效利用废旧轮胎的理想途径,但直立的模块式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地震作用,因而提出格栅条带式加筋的方法提高其抗震性能。根据土-结构动力相似体系,设计格栅条带式加筋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振动台试验模型,考虑地震强度、地震波、格栅加筋长度、格栅加筋间距以及墙面坡度的影响,分析胎面墙体与回填料加速度、墙体侧向位移、墙顶表面回填料沉降以及墙背动土压力等地震响应特征,并与无加筋的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格栅条带式加筋胎面挡土墙的方式显著改善了无加筋状态的胎面挡土墙的地震响应特征,提高了胎面挡土墙的抗震性能,格栅条带式加筋直立式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可以作为理想的墙体进行工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振动台试验 轮胎胎面挡土墙 土工格栅 条带式加筋 无加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背景噪声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荣棉水 王继鑫 +3 位作者 李小军 刘奥懿 孔小山 李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0-545,共16页
散射场理论能全面地考虑背景噪声中各类型波场的共同作用,基于散射场理论的噪声水平和竖向谱比(NHV)将地表观测与地下介质固有的特征相联系,可用于地下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目前快速有效的全局NHV反演方法亟待发展.本文将遗传模拟退火混... 散射场理论能全面地考虑背景噪声中各类型波场的共同作用,基于散射场理论的噪声水平和竖向谱比(NHV)将地表观测与地下介质固有的特征相联系,可用于地下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目前快速有效的全局NHV反演方法亟待发展.本文将遗传模拟退火混合反演算法与基于散射场理论的NHV正演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噪声波场NHV反演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全局反演方法.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土层的纵波波速VP、横波波速VS、厚度h以及基岩层的VS参数是影响NHV的主要因素,土层和基岩的密度ρ对NHV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理论算例与唐山响嘡竖向台阵观测数据的检验以及与已有同类方法的比较,表明本文发展的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背景噪声反演方法能获得很好的反演效果,能为获取场地土层的模型参数提供一种低成本且快速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水平与竖向谱比(NHV) 背景噪声 土层 速度结构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条件下围岩的细观损伤及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金平 荆浩勇 +2 位作者 侯公羽 李小瑞 张明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99-409,共11页
为了获得卸荷破坏过程中巷道/隧道围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及力学响应,使用颗粒离散元法对围岩卸荷内部细观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卸荷试验厚壁圆筒围岩试样卸荷破坏特征,分析了初始应力对围岩破坏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卸荷... 为了获得卸荷破坏过程中巷道/隧道围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及力学响应,使用颗粒离散元法对围岩卸荷内部细观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卸荷试验厚壁圆筒围岩试样卸荷破坏特征,分析了初始应力对围岩破坏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卸荷诱发的裂纹分布于试件内孔壁周围,在卸荷应力调整影响下,裂纹聚集并逐渐向外壁发散扩展,呈现类似沙漏型的损伤破坏。(2)卸荷作用产生的裂隙数量随着应力增加呈现指数增长,且卸荷后裂隙数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卸荷过程中裂隙数量增长速度。(3)当卸荷应力低于围岩单轴峰值强度的80%时,卸荷过程中应力能够充分调整,且在卸荷后保持稳定;而当卸荷应力高于围岩单轴峰值强度时,卸荷过程中应力调整不充分,卸荷后一段时间内应力会继续调整,导致围岩破坏。(4)初始应力对围岩卸荷损伤破坏及力学特性影响显著,应力越大,卸荷后围岩出现损伤破裂的时间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离散元 围岩 细观损伤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下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抗震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马滨 王丽艳 +3 位作者 吉文炜 吴晗 蔡晓光 王炳辉 《岩土力学》 2025年第9期2792-2804,共13页
为促进模块式废旧轮胎挡土墙在高烈度地震区域推广应用,提出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基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似比关系,设计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考虑不同返包方式、轮胎间绑扎模式、基础埋深和加筋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促进模块式废旧轮胎挡土墙在高烈度地震区域推广应用,提出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基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似比关系,设计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考虑不同返包方式、轮胎间绑扎模式、基础埋深和加筋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强震下的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墙体加速度、侧向位移与墙背动土压力等动力响应特征,并与格栅条带式加筋胎面挡土墙以及传统挡土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揭示了影响返包墙体抗震性能的关键控制因素,得出返包无回折-全绑扎模式下的胎面挡土墙抗震性能最优。相较于基础埋深,加筋长度提升墙体抗震性能更显著。建立了格栅动应变与墙体局部变形的关系,形成了基于侧向位移的墙体设计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面挡土墙 返包方式 绑扎模式 基础埋深 加筋长度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圆筒围岩试件的屈服机制及卸荷变形破坏特征
8
作者 梁金平 李小瑞 +3 位作者 荆浩勇 侯公羽 苏占东 张明磊 《岩土力学》 2025年第9期2676-2686,2702,共12页
为进一步弄清巷道(隧道)围岩的卸荷力学响应与屈服破坏机制,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分析了厚壁圆筒的强度规律及破坏机制,采用天然砂岩材料与水泥砂浆材料制作的厚壁圆筒围岩试件进行了模拟开挖卸荷变形及破坏试验,探索了巷道(隧道)... 为进一步弄清巷道(隧道)围岩的卸荷力学响应与屈服破坏机制,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分析了厚壁圆筒的强度规律及破坏机制,采用天然砂岩材料与水泥砂浆材料制作的厚壁圆筒围岩试件进行了模拟开挖卸荷变形及破坏试验,探索了巷道(隧道)围岩的卸荷变形规律及破坏机制。结果表明:(1)与岩芯试件加荷及卸荷相比,使用厚壁圆筒围岩试件进行卸荷试验,巷道周边最危险点处的围岩达到材料弹性极限的速度会比较快,即更容易达到其弹性极限状态,发生屈服或破坏。(2)水泥砂浆材料厚壁圆筒围岩试件呈现出的卸荷变形规律与天然砂岩材料基本一致,当卸荷比达到95%左右时,卸荷变形基本完成。(3)初始应力较高的情况下,在卸荷过程中围岩试件就会产生破坏,且试件内壁处围岩最先达到不利的应力状态并产生破坏。(4)卸荷导致围岩朝向圆孔内自由面挤压膨胀,内壁上产生大量“鱼鳞状”或边缘薄而中间厚的岩片及岩块剥落,形成区域性破坏。试验结果可为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控制及支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圆筒试样 巷道围岩 开挖卸荷 力学效应 屈服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