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西乌旗巴布盖诺尔地区早二叠世花岗斑岩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承洋 陈伟 +5 位作者 齐路晶 俞嘉嘉 孙珍军 黄静宜 杨乐 齐松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97,共15页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巴布盖诺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本文对该区出露的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其形成时代、成因特征和构造意义。结果显示,SBLY-2样品1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巴布盖诺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本文对该区出露的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其形成时代、成因特征和构造意义。结果显示,SBLY-2样品1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69±3)~(279±3)Ma,加权平均值为(274±3)Ma(MSWD=1.7)。SBLY-3号样品1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69±3)~(282±4)Ma,加权平均值为(275±3)Ma(MSWD=1.6)。表明巴布盖诺尔地区花岗斑岩是早二叠世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而并非前人认为的白垩纪。岩石高硅、低铝、低镁、高碱,且富集Rb、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本次研究的花岗质岩石样品的锆石εHf(t)=8.2~11.1,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588~789 Ma,表明其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期间新增生的年轻下地壳。综合研究认为,巴布盖诺尔地区早二叠世花岗斑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暗示古亚洲洋至少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盖诺尔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招远-平度断裂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及其控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志河 丁正江 +2 位作者 朱成 庞森瑞 范潍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4,共9页
招远-平度断裂是胶东金矿集区三条超大型控矿断裂(三山岛、焦家及招远-平度断裂)之一。受地表第四系覆盖影响,金矿体空间赋存位置与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耦合关系尚存问题。通过开展精细化处理区域重力和航空磁测数据,如空... 招远-平度断裂是胶东金矿集区三条超大型控矿断裂(三山岛、焦家及招远-平度断裂)之一。受地表第四系覆盖影响,金矿体空间赋存位置与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耦合关系尚存问题。通过开展精细化处理区域重力和航空磁测数据,如空间域不同高度延拓(100 m、200 m和500 m)及垂向一阶导数等方法,发现招远-平度断裂地表出露位置与深部地球物理梯度带存在位移差,且位移差向断裂倾向方向南东侧移动趋势愈发明显,进一步证明招远-平度断裂深部倾向南东,倾角由浅至深逐渐变缓,局部变化剧烈的地质推论。同时,开展地表高精度1/10000比例尺的重力结果显示,重力异常曲线自西向东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局部存在凹陷区,表明花岗质碎裂岩及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密度(2.63 g/cm^(3))介于玲珑二长花岗岩(2.57 g/cm^(3))和古元古界(2.82 g/cm^(3))之间,含矿层位与围岩存在较大密度差,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质碎裂岩及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层位的倾角由陡变缓或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可分别发现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2.5维反演 布格重力异常 剩余重力异常 控矿构造识别 招远-平度断裂 胶东金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辽-吉带北段集安群中古元古代变质辉长岩侵入体成因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演化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辛未 丁正江 +2 位作者 许志河 毛光周 薄军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2-1942,共21页
胶-辽-吉造山带北段辽河群和集安群中的古元古代镁铁质侵入体成因及其指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原因之一在于研究资料多集中于辽河群中出露的镁铁质侵入体,而对集安群中的镁铁质侵入体报道较少,制约了对胶-辽-吉造山带地... 胶-辽-吉造山带北段辽河群和集安群中的古元古代镁铁质侵入体成因及其指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原因之一在于研究资料多集中于辽河群中出露的镁铁质侵入体,而对集安群中的镁铁质侵入体报道较少,制约了对胶-辽-吉造山带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整体性认识。因此,本文对集安群中镁铁质侵入体进行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同位素研究,讨论这些岩石成因,揭示地幔源区性质并制约地球动力学背景。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变质辉长岩侵入体变质时代介于1866~1871Ma,为古元古代晚期的产物;一粒锆石核部207 Pb/206 Pb年龄为2139±14Ma,可能代表了原岩的结晶时代。样品属于亚碱性系列,并具有向富铁成分演化的拉斑系列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Rb、Sr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这些特征与典型岛弧玄武岩相似,指示了它们来自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结合样品2.07~2.45Ga的一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认为交代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早期。本次研究的集安群中变质辉长岩侵入体与前人研究的辽河群中镁铁质岩石在结晶变质时代和地球化学特点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1)同属于亚碱性系列并具有向富铁成分演化的趋势;(2)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3)具有高场强元素亏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这一“俯冲流体交代信号”;(4)轻度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古元古代早期的一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5)一致的结晶年龄(2139~2099Ma)与变质时代(1879~1852Ma)。这些相似性指示了集安群和辽河群在古元古代早期可能经历了相同的岩浆-构造-变质事件。镁铁质岩石应来源于古元古代早期经历了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集安群和辽河群中镁铁质岩石大部分样品都落入弧后盆地环境中。结合同期火成岩组合和演化特点,认为胶-辽-吉造山带东北段在古元古代早期处于弧后盆地背景中,古元古代晚期则处于造山后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带 变质辉长岩侵入体 古元古代 集安群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尖山子新元古代早期似斑状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王必任 滕超 +4 位作者 白相东 关成尧 袁四化 张晓飞 杨欣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7,共14页
笔者报道了北山造山带东缘尖山子地区新元古代早期似斑状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已发表的同期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讨论其源区性质及北山南部前寒武纪基底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亲缘性。似斑状花岗岩两件样品锆石U-Pb年龄分别为(... 笔者报道了北山造山带东缘尖山子地区新元古代早期似斑状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已发表的同期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讨论其源区性质及北山南部前寒武纪基底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亲缘性。似斑状花岗岩两件样品锆石U-Pb年龄分别为(901±5)Ma,(935±3)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似斑状花岗岩样品发育钾长石斑晶,显示高的SiO2含量(70.41%~76.05%)和过铝质特征(A/CNK=1.01~1.21);具有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并显示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δEu=0.30~0.46)和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多元素图解上显示Rb、Th、U和K正异常,Ba、Nb、Ta、Sr、P和Ti负异常;具有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其ε_(Hf)(t)值为-5.0~-1.4和相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2.08~1.86 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共同反应似斑状花岗岩为壳源花岗岩,并指示早期地壳的再造事件。结合前人发表的地球化学数据,北山造山带南部前寒武纪基底经历了中元古代地壳新生事件和新元古代早期地壳再造事件,花岗质岩石锆石ε_(Hf)(t)值主要落在2.2~1.3 Ga地壳物质Hf同位素演化区内,指示北山南部不存在太古代基底,因此与具有太古代结晶基底的塔里木克拉通可能不具有构造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花岗质岩石 地壳再造 北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沙布楞山矿区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
5
作者 王承洋 陈伟 +4 位作者 俞嘉嘉 孙珍军 黄静宜 齐松 杨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5-1271,共17页
为了确定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沙布楞山矿区大石寨组流纹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特征,对采自该矿区二叠系大石寨组内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Tera-Wasserburg图解中给出的下交点年... 为了确定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沙布楞山矿区大石寨组流纹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特征,对采自该矿区二叠系大石寨组内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Tera-Wasserburg图解中给出的下交点年龄为(263±3)Ma(MSWD=1.4),与^(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262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样品富K、富Si,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且富集Rb、Ba、U等元素,而亏损Nb、Ta和Ti等元素,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样品的锆石ε_(H f)(t)值为8.7~11.1,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577~729 Ma,暗示着其来源于新元古代新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认为沙布楞山矿区大石寨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的区域性伸展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沙布楞山 大石寨组流纹质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矿床类型、时空分布与找矿远景 被引量:3
6
作者 秦克章 韩日 +5 位作者 回凯旋 李真真 阚靖 王乐 高燊 赵俊兴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415,共33页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0t)的银多金属矿床的基本信息与要素,将我国银矿床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VMS型、SEDEX型、MVT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红土型)等八种类型,其中以浅成低温热液型最为主要。中国银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空间上划分出兴蒙、华北、秦岭-东昆仑、华南、西藏-三江等五个银成矿省。银成矿省成因与陆壳类型(古老和新生地壳)、伸展构造背景和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因素,兴蒙复合造山带仍然是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区。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表明东昆仑(原特提斯-新特提斯)叠合造山带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三江复合造山带在银锡矿床的勘查方面亦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矿床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银成矿省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铷资源分布情况、勘查开发进展与建议
7
作者 贺昕宇 胡龙华 +6 位作者 林博磊 张金良 刘麦 李斯 王学明 李高 马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铷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在全球关键矿产竞争与对抗加剧的背景下,摸清铷资源家底,助力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已有资料,以及最新数据的梳理、分析,发现全球铷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加拿... 铷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在全球关键矿产竞争与对抗加剧的背景下,摸清铷资源家底,助力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已有资料,以及最新数据的梳理、分析,发现全球铷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加拿大等国,中国探明的铷资源储量逐年上升,江西、内蒙古、新疆、广东、湖南五省(区)占全国Rb_(2)O储量的近97%,其中江西占比达68%,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中国在阿尔泰、西昆仑、东秦岭、南岭、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发现了新的铷矿床,或者在老矿山的基础上新发现了铷的矿化信息,取得了铷找矿突破,形成了别也萨麻斯、阿克塔斯、笔架山、白龙山、石门、天堂山、嘎日阿统等一批新的大型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目前,国内独立铷矿的开发已经启动,技术上对硬岩型、盐湖卤水型铷矿资源地经济利用也取得一定突破,但铷产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铷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面临硬岩型铷矿品位较低、盐湖卤水型铷矿伴生杂质多的难题,开发利用难度大、生产成本较高;(2)铷矿缺乏专有的勘查规范,不同矿床类型也需要对应的技术标准,需要将铷供应安全给予新的战略定位;(3)中国铷资源外采率过高,虽然在铷矿勘查及行业集中度上优势较为显著,但在当前资源外交发力、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供应链存在风险;(4)国内外铷市场份额有限,增长乏力,铷资源供过于求,生产、储运特殊性又推高企业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加强科技攻关、降本增效、推动新技术的工业化落地,合理开发高品位铷矿、战略管控低品位铷矿;(2)从国家政策层面为铷在未来新兴产业中的地位给予支持,完善铷矿勘查规范,细分到不同类型铷矿,科学指导资源评价工作;(3)加大国内锂云母、铯榴石及富铷多金属盐湖的勘查力度,确保资源的低成本开发利用,同时与铷资源丰富的“一带一路”邻国加强矿业互利合作,建立近岸化、多元化格局,增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4)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联动,开辟新的增长点,提高铷资源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矿资源 分布特征 勘查开发 关键矿产 资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与影响因素
8
作者 葛畅 石云 +2 位作者 龚文瑜 廖欣 张国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502-7510,共9页
采取系列防治措施后北京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如何变化尚待深入分析。基于2017—2022年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评估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北... 采取系列防治措施后北京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如何变化尚待深入分析。基于2017—2022年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评估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不均匀,最大沉降速率达到90 mm/a,非漏斗区的沉降速率自2020—2021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缓趋势,漏斗区的沉降速率的减缓趋势则较不明显。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是地下水,其次是可压缩层厚度。所有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后均表现为因子增强关系,其中地下水与地铁交互作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最为显著,反映出地下水开采和城市建设共同驱动北京平原区的地面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的全面评估、准确预测与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区 地面沉降 影响因素 PS-INSAR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超硅石榴石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9
作者 苏畅 宋伟 +1 位作者 杨光 刘永刚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超硅石榴石作为地幔过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相平衡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数值迭代方法,并结合前人已发表的实验数据,研究了在较大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超硅石榴石的单晶体积和弹性性质,尤其是包括热膨胀系... 超硅石榴石作为地幔过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相平衡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数值迭代方法,并结合前人已发表的实验数据,研究了在较大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超硅石榴石的单晶体积和弹性性质,尤其是包括热膨胀系数、等压热容、熵和Grüneisen参数在内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发现,随着压力的升高,超硅石榴石的热膨胀系数、等压热容、熵和Grüneisen参数与压力呈现非线性的负相关。其中,热膨胀系数、等压热容和Grüneisen参数对压力的一阶导数分别在温度达到约470、860和1050K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压力对熵的影响则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持续增强。本研究为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特征,特别是地幔过渡带的相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硅石榴石 石榴石 地幔转换带 热力学性质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乌拉钨锡矿床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铍矿化的发现
10
作者 任美桥 李真真 +7 位作者 许健 徐文坦 孙珍军 任鹏 赵永春 张世昕 赵俊兴 张昕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3-1047,共15页
【研究目的】内蒙古白音乌拉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但在找矿勘查过程中,一直存在热液矿化中心不明、矿床成因认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找矿效果。【研究方法】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该矿... 【研究目的】内蒙古白音乌拉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但在找矿勘查过程中,一直存在热液矿化中心不明、矿床成因认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找矿效果。【研究方法】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该矿区内13个钻孔的蚀变矿物类型和相对含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矿区的主要蚀变矿物包括白云母族矿物(白云母、多硅白云母、伊利石)、绿泥石族矿物(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镁绿泥石)、黑云母、黄玉和电气石,同时含有少量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和方解石。根据蚀变矿物填图,矿区的围岩蚀变总体可分为2个带:中深部的强云英岩化带(石英-多硅白云母-黄玉-绿泥石-萤石±黑云母±电气石)和浅部及外围的白云母-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电气石),强云英岩带与深部黑云母花岗岩的空间关系表明,成矿流体来自于黑云母花岗岩,该带也代表了本矿区的热液矿化中心。白云母族矿物的特征光谱参数显示,强云英岩化带内Pos2200和IC值均较高,远离该带则变低,Pos2200的增大受成矿流体成分、pH值、围岩性质及温度共同影响,而IC值主要与热液活动的温度相关。【结论】白云母高IC值(>2)可作为白音乌拉矿区的找矿标志。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富F且发育云英岩化的花岗质岩浆-热液系统中是非常有效的勘查方法,富F矿物黄玉的快速识别,也可能暗示良好的锂、铍找矿潜力。该矿床以绿柱石为主的岩浆热液型铍矿化的发现,证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铍成矿类型的多样性,暗示区域上良好的铍找矿潜力,对区内稀有金属未来勘查目标和方向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乌拉 短波红外光谱 白云母族矿物 云英岩化 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 6.9地震静态应力触发研究
11
作者 王润妍 万永魁 +4 位作者 关兆萱 黄少华 顾培苑 宋泽尧 周明月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库仑应力变化是研究地震触发效应和评估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工具。为研究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 6.9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对周围的触发作用,通过确定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和滑动性质,分析地震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地表应变场,评估主震对余震及... 库仑应力变化是研究地震触发效应和评估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工具。为研究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 6.9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对周围的触发作用,通过确定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和滑动性质,分析地震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地表应变场,评估主震对余震及周围断层的触发效应,揭示了该地震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影响。首先,利用“中心解”算法确定该地震可能发生的2个节面,并将当地应力场投影到这2个节面上,选择库仑应力较大的节面作为发震断层面;并基于统计公式,确定该发震断层面的滑动性质;在均匀弹性半空间理论模型下,构建地震作用下区域同震位移场及地表应变场。其次,假定接收断层的余震震源机制与主震一致,计算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最后,计算主震在周围断层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评估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震中物质向外涌出,南北两侧物质向内涌入,震中表现为隆升,南北两侧略微沉降;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促进了大部分浅层余震的发生,大量余震处于库仑应力变化高值区;此外,南阿特拉斯断层西段—西南段、北阿特拉斯断层南段以及南苏斯断层西段的库仑应力高值区均超过0.01 MPa阈值,地震危险性极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洛哥M 6.9地震 应力触发 库仑应力 发震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分区研究
12
作者 郑礼洋 万永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7-2236,共10页
广西位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仪器观测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观测资料少导致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场等相关研究较为薄弱。2019年该区发生了北流5.2级地震序列,积累了相当的震源机制资料,改善了该地区的震源机制资料较少的现状,本文研究搜... 广西位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仪器观测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观测资料少导致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场等相关研究较为薄弱。2019年该区发生了北流5.2级地震序列,积累了相当的震源机制资料,改善了该地区的震源机制资料较少的现状,本文研究搜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并整理了前人的相关资料,对广西及邻区的震源机制类型进行统计,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反演了该区域应力场总场和分区应力场。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为主,从NW往ES方向的分布看,逆断型震源机制解逐渐增多,正断型震源机制解逐渐减少;总体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NW-SE向,主张应力轴为NE-SW向,且两轴接近水平,整体应力场为走滑型;西部地区主压应力轴方向为近N-E向,往东部主压应力轴方向逐渐向NW-SE方向变化,使得各分区主压应力方向在整体区域上呈扇形分布特征;根据各分区应力场结果得出:a区域内最易产生NE-SW向和NW-SE向的断裂,断裂类型以走滑型为主;b区域最易产生NNE-SSW向和NWW-SEE向断裂,其中NNE-SSW向断裂更偏向于逆走滑型,NWW-SEE向断裂更偏向于走滑型;c区域最易产生正N-S向和正E-W向断裂,受周围区域断裂延伸影响,该区域的主要断层并未体现这一特征,断裂类型以逆走滑型和逆断型为主;d区域最易产生NW-SE向和NE-SW向断裂,其中NW-SE向断裂更偏向于逆断型,NE-SW向断裂更偏向于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主压应力 主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汉源县滑坡易发性评估
13
作者 孙福路 朱红 +3 位作者 崔成玲 孟健 吴馨悦 韩丹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8,共13页
汉源县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对于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的预测研究,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EC-Earth3模式下的3种未来不同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数据,在Pearson相... 汉源县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对于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的预测研究,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EC-Earth3模式下的3种未来不同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数据,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取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地形湿度、土地利用、距断层距离、降雨量和径流量共8个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估指标,采用信息量-熵指数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开展不同气候情景下滑坡易发性评估。结果表明:在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信息量-熵指数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为0.928,在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支持向量机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57、0.967、0.969。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方面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在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面积分别为23.02%、21.09%、26.39%,表明在高排放、高发展的情景下,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将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气候情景 信息量-熵指数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 滑坡易发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地区早-中二叠世变质火山-碎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丽 刘永江 +5 位作者 张超 刘晓燕 李伟民 葛锦涛 梁琛岳 赵英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10-2538,共29页
新识别的“下二台”构造杂岩作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重要组成部分,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将为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在“下二台”构造杂岩中识别出一套早... 新识别的“下二台”构造杂岩作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重要组成部分,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将为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在“下二台”构造杂岩中识别出一套早-中二叠世变质火山-碎屑岩,其以变质碎屑岩为主,并夹变质火山岩,二者在野外产出上混杂在一起。变质火山岩原岩类型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基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P、Ti元素,结合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为272~28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时代为早二叠世;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俯冲带附近),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变质碎屑岩原岩恢复为泥砂质沉积岩和砂泥质沉积岩,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两件碎屑岩样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主要介于267~347Ma,推断其沉积下限为267Ma和269Ma,均为中二叠世;泥砂质沉积岩可能来源于再旋回的以长英质岩石为母岩的沉积岩,砂泥质沉积岩可能来源于再旋回的以长英质和镁铁质岩石为母岩的沉积岩,二者分别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环境。下二台地区早-中二叠世变质火山-碎屑岩为“下二台”构造杂岩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二叠纪时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加速俯冲,形成新的大陆弧阶段;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持续俯冲,大陆弧和大洋弧碰撞阶段;晚二叠世陆-陆碰撞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华北板块北缘 “下二台岩群” 构造杂岩 早-中二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地区福泉山岩体高分异S型花岗岩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文坦 刘广虎 +3 位作者 马虎超 贾旭 张斌斌 张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7-589,共13页
福泉山岩体位于赣东北地区,为揭示其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对福泉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其中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约为130 Ma,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 福泉山岩体位于赣东北地区,为揭示其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对福泉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其中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约为130 Ma,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5.47~-1.51,t DM2为1255~1668 Ma。该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较高的SiO_(2)(73.45%~74.56%)、富碱(7.61%~7.9%)、富铝(13.22%~13.5%),亏损Ba、Nb、Sr、Ti等元素,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87.1×10^(-6)~263.9×10^(-6)),并具有负Eu异常,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分布曲线等特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福泉山岩体为高分异S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产生的拉张构造背景,为岩石圈地幔上涌导致的中元古代下地壳变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S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赣东北地区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矿床小罕山岩体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桐 孙珍军 +2 位作者 于赫楠 王承洋 刘广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2-294,共13页
内蒙古赤峰浩布高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南段,属黄岗梁—甘珠尔庙褶皱成矿带。对浩布高铅锌矿床小罕山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小罕山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形成... 内蒙古赤峰浩布高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南段,属黄岗梁—甘珠尔庙褶皱成矿带。对浩布高铅锌矿床小罕山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小罕山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43.9±1.1)Ma,属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出高硅(SiO_(2)=66.96%~68.05%)、富碱(Na_(2)O+K_(2)O=9.91%~10.09%)、弱铝(Al_(2)O_(3)=15.69%~16.49%)、低钙(CaO=1.22%~1.41%)及低TFe_(2)O_(3)/MgO值(平均值为8.29)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到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δEu(0.33~0.41)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总体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元素)和不相容元素(Th、U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P、Nb、Ta、Ti等元素)的特征,显示出A2型花岗岩属性。样品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829~0.282936,平均值为0.282888;ε_(Hf)(t)范围在4.4~8.4之间,平均值为6.7,表明小罕山岩体主要源于中下地壳部分熔融,且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综合认为小罕山岩体的形成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大陆边缘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早白垩世 小罕山岩体 浩布高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茹各庄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梦玲 孙珍军 +2 位作者 于赫楠 付浩 胡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8-1706,共19页
冀东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部,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构造背景及其运动机制,本文对秦皇岛茹各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测试分析。... 冀东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部,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构造背景及其运动机制,本文对秦皇岛茹各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Th/U值为0.37~0.83,为岩浆锆石,测年结果为(113±1)Ma;岩石具高硅(平均质量分数为75.95%)、富碱(平均质量分数为8.47%)、明显贫钙(平均质量分数为0.39%)的特点;岩石中富集高场强元素(Th、U、Ce、Nd、Zr、Hf),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Ti),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微弱右倾型,δEu强负异常(0.02~0.30),暗示斜长石大量晶出;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磷灰石、钛铁矿等矿物晶出,Nb/Ta值接近陆壳,暗示岩石具地壳岩石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演化说明该岩石的岩浆源区为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中期华北板块古老下地壳幔源岩浆底侵热源引起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茹各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而驱动的板内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碱性火山碎屑岩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厂凹陷MIS3阶段以来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18
作者 刘晓燕 戴训也 袁四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91-2299,共9页
深海氧同位素3-1阶段是指深海沉积物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的第四纪末次冰期至冰后期的一个时期,期间气候表现为间冰阶、极端寒冷、多次千年尺度气候事件至最后转暖多个变化特征,相关气候变化沉积响应及影响因素等科学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 深海氧同位素3-1阶段是指深海沉积物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的第四纪末次冰期至冰后期的一个时期,期间气候表现为间冰阶、极端寒冷、多次千年尺度气候事件至最后转暖多个变化特征,相关气候变化沉积响应及影响因素等科学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该时期相关千年尺度气候事件的记录及讨论在华北平原地区仍有争议,为探讨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在该阶段的气候特征,大厂凹陷区天然剖面进行高密度碳14断代样品测试,并开展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分析,获得地球化学数据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该剖面年代从32.5 ka至8.2 ka,处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末期至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早期。在该时段,主量元素氧化物TFe_(2)O_(3)、Al_(2)O_(3)、SiO_(2)、MgO、CaO、Na_(2)O与K_(2)O与微量元素Sr、V、Ni、Co、Ga、Cu、Ba、Cr和Zn均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在MIS2末次冰盛期和MIS1早期中的BФlling-AllerФd暖期和新仙女木冷期,K/Na、Al/Na、化学蚀变指数、化学风化指数和古温度等指标与东亚季风区气候呈现一致的变化,同时与全球尺度的事件具有同步性,因此认为晚更新世晚期华北平原的气候变化可归因于全球气候系统下东亚季风区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球化学指标 大厂凹陷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分析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强震活动特征
19
作者 李宁 季灵运 +2 位作者 蒋锋云 朱良玉 刘传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基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大地震序列,运用多弹簧滑块系统理论分析未来各边界断裂发生强震的可能时间;基于1991—2016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均匀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各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背景,... 基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大地震序列,运用多弹簧滑块系统理论分析未来各边界断裂发生强震的可能时间;基于1991—2016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均匀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各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背景,计算了1999—2007、2009—2013、2013—2015、2015—2017、2017—2020年各边界断裂带的活动性质及时空演化特征,同时结合1995年以来发生在各边界断裂带上的M≥7.0地震震源机制解综合分析强震活动与块体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发生在块体各边界断裂带上的M≥7.0地震震源机制与块体边界的运动特征一致,这一系列地震可能是由巴颜喀拉块体向E—SE向运动增强所致。综合块体边界大震序列与块体相对运动结果认为,未来十年,甘孜—玉树断裂、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存在发生M≥7.0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大地震序列 块体运动 均匀弹性模型 强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努尔加水库周边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
20
作者 张博 王宝善 +2 位作者 李璐 魏斌 苏金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6,共14页
水库库区附近的地震活动性对水库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活跃区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的关系,以新疆努尔加水库为例,采用模版匹配滤波方法对2014—2018年库区附近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检测,完备震级(M_(C))由检测前的1.1降低... 水库库区附近的地震活动性对水库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活跃区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的关系,以新疆努尔加水库为例,采用模版匹配滤波方法对2014—2018年库区附近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检测,完备震级(M_(C))由检测前的1.1降低至0.5,b值为0.86。利用双差定位法对检测事件中的1064个事件进行了重定位,地震定位结果及波形相似性分析显示,水库蓄水后在库区下游形成的两个地震丛集分属于不同的发震构造。受库区东西两侧昌吉背斜和喀拉扎背斜的控制,两丛集地震活动分别位于积累了大量形变的反冲断层上盘和背斜生长行成的膝折带中。地震活动在时间上还与蓄水水位的周期性变化相关。根据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推断,库水沿着砂砾岩层向下渗流,改变了介质强度或断层的摩擦阻力,促使构造应力的释放,这是地震活动增加的主要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尔加水库 微震检测 波形互相关 地震定位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