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陶砂对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德军 赵一诺 +3 位作者 彭艳周 孙婧 丁超 王青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0,共7页
研究了不同范围粒径(0.15~2.36、0.30~2.36、0.60~2.36mm)的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陶砂)、饱和面干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饱和面干陶砂)的比例(分别占陶砂总质量的0%、50%、75%、100%)对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UHPLC)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同时,... 研究了不同范围粒径(0.15~2.36、0.30~2.36、0.60~2.36mm)的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陶砂)、饱和面干页岩陶砂(以下简称饱和面干陶砂)的比例(分别占陶砂总质量的0%、50%、75%、100%)对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UHPLC)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同时,借助三维视频显微镜研究了饱和面干陶砂在浆体中的释水扩散距离,以分析其内养护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陶砂用量下,使用粒径为0.60~2.36mm的陶砂制备的UHPLC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值最小;加入饱和面干陶砂可进一步减小UHPLC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且减缩作用随其比例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 页岩陶砂 饱和面干陶砂 内养护 自收缩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团粒调控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谈云志 吴仙桥 +3 位作者 吴军 明华军 王冲 肖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7-1677,共11页
淤泥颗粒细腻、含水率高,固化强度主要由胶结强度提供,摩擦强度不高。以磷石膏、矿渣和生石灰为原料,制备磷石膏基团粒,再协同水泥固化淤泥,评价了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石膏基团粒的吸水率为13.4%,可以局部分离淤泥中的... 淤泥颗粒细腻、含水率高,固化强度主要由胶结强度提供,摩擦强度不高。以磷石膏、矿渣和生石灰为原料,制备磷石膏基团粒,再协同水泥固化淤泥,评价了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石膏基团粒的吸水率为13.4%,可以局部分离淤泥中的自由水,提升水泥的固化效果;压实成团后,磷石膏中的可溶磷(氟)浸出浓度均显著低于原状磷石膏的对应浸出浓度,且均低于地表III类水的排放标准(P浸出浓度≤0.2 mg/L,F浸出浓度≤1.0 mg/L),满足环保要求;磷石膏基团粒(粒径d≤5 mm)均匀分布于淤泥中,发挥骨架效应,明显提升固化淤泥强度,提升率达到22.3%,强度超过1 MPa。究其原因,团粒中的磷石膏−矿渣粉−石灰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针状钙矾石,C-S-H凝胶和针状钙矾石相互交织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填补了磷石膏基团粒内部孔隙和团粒−淤泥交界过渡区的孔隙,既固定了可溶磷和氟,又提升了团粒−淤泥界面过渡区的搭接能力。研究结论既为磷石膏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淤泥固化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磷石膏基团粒 骨架效应 界面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木鱼包滑坡时空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艺梁 樊西丰 +4 位作者 申高伟 左清军 唐玄 李永奕 朱前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3,共16页
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木鱼包滑坡持续变形,严重威胁长江航运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精准地分析滑坡地表变形信息,采用斯坦福永久散射体-多时相InSAR(StaMPS-MTI)技术和短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结合哨兵一号数据... 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木鱼包滑坡持续变形,严重威胁长江航运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精准地分析滑坡地表变形信息,采用斯坦福永久散射体-多时相InSAR(StaMPS-MTI)技术和短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结合哨兵一号数据反演木鱼包滑坡2017-2022年的地表形变,并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2种技术的优点,点面结合对滑坡的时空变形特征进行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nSAR技术得到的形变信息可靠,2种时序InSAR技术各有优劣;对比各个分区的形变速率区间值,滑坡东侧坡面(-30.6~-46.2 mm/a)>主滑面东侧(-25.2~-37.8 mm/a)>主滑面西侧(-21.5~-31.5 mm/a)。在InSAR形变结果和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木鱼包滑坡变形模式进行了总结:木鱼包滑坡变形受降雨和库水影响,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2种。在高水位运行期,滑坡受浮托减重作用发生整体变形,库水阈值约为168 m。强降雨入渗岩体使地下水位升高,促使整体变形的同时,影响浅层土体和破碎岩体导致局部变形。在库水位下降期,滑坡受浮托减重和动水压力共同影响,其中浮托减重作用占主导地位,动水压力存在约36 d的滞后时间。在低水位运行期和库水位上升期,整体变形停止,强降雨使局部变形区发生变形。研究结果证明时序InSAR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和监测滑坡,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鱼包滑坡 形变监测 SBAS-InSAR StaMPS-MTI 三峡库区 库水位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德军 张贺鹏 +1 位作者 李露 彭艳周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3,共8页
采用平板热流计法测定了页岩陶粒混凝土(lightweight shale ceramsite concrete,LSCC)及其砂浆基体的导热系数,试验研究了水灰比、体积砂率、水泥用量和陶粒等级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探讨了LSCC抗压强度和孔隙水饱和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按... 采用平板热流计法测定了页岩陶粒混凝土(lightweight shale ceramsite concrete,LSCC)及其砂浆基体的导热系数,试验研究了水灰比、体积砂率、水泥用量和陶粒等级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探讨了LSCC抗压强度和孔隙水饱和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按照陶粒和砂浆基体并联传热的方式,建立了考虑孔隙水饱和度影响的LSCC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LSCC的导热系数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体积砂率、水泥用量和陶粒等级的提高而增大,与其抗压强度和孔隙水饱和度均存在正相关性,且与孔隙水饱和度符合线性关系;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干燥状态下LSCC的导热系数;孔隙水饱和度对LSCC导热系数的影响较大;由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在LC25~LC35范围内,混凝土中孔隙水饱和度每增加0.1,导热系数平均增大约0.171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陶粒混凝土 导热系数 预测模型 孔隙水饱和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urgers模型的泥岩时效变形特性研究——以巴东组泥岩为例
5
作者 赵二平 李志坤 +3 位作者 张聪 邓华锋 章涵 魏宇航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1,共8页
泥岩地区开挖卸荷损伤区内岩体的蠕变、湿胀变形特性是揭示此类条件下泥岩路基上拱、隧底鼓起等工程病害成因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不同卸荷损伤程度泥岩膨胀试验、蠕变试验,揭示了卸荷损伤泥岩湿胀、蠕变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泥岩膨... 泥岩地区开挖卸荷损伤区内岩体的蠕变、湿胀变形特性是揭示此类条件下泥岩路基上拱、隧底鼓起等工程病害成因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不同卸荷损伤程度泥岩膨胀试验、蠕变试验,揭示了卸荷损伤泥岩湿胀、蠕变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泥岩膨胀性与卸荷量密切相关,同时卸荷量控制着泥岩蠕变线性变形阶段的变形速率以及达到变形稳定阶段的变形量;提出考虑卸荷损伤改进的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泥岩的衰减蠕变和稳定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损伤泥岩 湿胀 蠕变本构模型 时效变形 改进Burge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下泥岩多尺度劣化机制
6
作者 王宇 闫亮 +1 位作者 茆苏徽 陈涛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5-857,共13页
为探讨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劣化机制,将自研的水岩耦合试验装置搭载于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松弛应变水平下的水岩-应力松弛特性试验及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测试、SEM电镜扫描和溶液参数测试进行不同损伤状... 为探讨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劣化机制,将自研的水岩耦合试验装置搭载于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松弛应变水平下的水岩-应力松弛特性试验及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测试、SEM电镜扫描和溶液参数测试进行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泥岩宏-细-微观结构特征劣化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泥岩在水岩耦合作用下的应力松弛表现为典型的非完全衰减松弛,包含快速、减速及稳定松弛3阶段。(2)水岩-应力松弛过程中,水岩作用对微小孔数量增多起主导作用,而应力松弛使得微小孔迅速发育连通,向中、大孔隙转化;水岩-应力松弛作用导致泥岩细观结构由平整、致密、孔洞裂隙少向凹凸不平、松散、孔洞裂隙发育转化。(3)水岩-应力松弛过程中,浸泡溶液的pH值、TDS值及各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随时间先增大后稳定,表明水岩-应力松弛耦合作用初期,水化反应剧烈,矿物颗粒溶蚀、水解程度高,随后水化反应放缓进入稳定状态。(4)水岩-应力松弛过程中,泥岩劣化由微-细-宏观尺度层层递进并相互影响,为此探讨建立了宏-细-微观劣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泥岩 水岩-应力松弛 劣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植被混凝土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7
作者 刘大翔 徐志海 +5 位作者 高贤 许博阳 郑蔚 夏栋 许文年 杨悦舒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9-591,共13页
分离鉴定冻融条件下植被混凝土中的自生固氮菌,探究其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经历多次冻融循环的植被混凝土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菌GDJ-1与GDJ-2,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以及系统... 分离鉴定冻融条件下植被混凝土中的自生固氮菌,探究其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经历多次冻融循环的植被混凝土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菌GDJ-1与GDJ-2,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探究目标菌株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指标以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GDJ-1为蛋白水解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roteolyticum),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呈圆形黄色。经GDJ-1菌液处理后,黑麦草的地上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9.09%、5.05%,地下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3.40%、16.40%。植被混凝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得到提高,其中碱解氮的提升高达62.95%。菌株GDJ-2为皮氏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pickettii),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圆形米色。经GDJ-2菌液处理后,黑麦草的地上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5.71%、4.93%,地下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增加46.38%、13.79%。植被混凝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得到提高,其中有效磷的提升达到35.73%。两菌株在形态学、产酶代谢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可改善植被混凝土的养分状况,促进黑麦草生长。在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中,自生固氮菌GDJ-1与GDJ-2具备应用潜力。其中,GDJ-1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能够有效转化土壤中的养分,更适用于土壤贫瘠或养分缺乏的地区。GDJ-2的环境适应性较好,尤其对碱性环境有更高的耐受性,更适用于盐碱地等环境较为苛刻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自生固氮菌 分离与鉴定 冻融条件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粒膨润土振动密实性与恒刚度约束膨胀行为
8
作者 谈云志 吴克宇 +1 位作者 明华军 孙德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99-2408,共10页
压缩空气地下储能是实现大规模物理储能的理想方式,关键是要保证地下储气库长期气密性,据此,提出用膨润土-薄钢板构建复合密封层的概念。为验证利用膨润土辅助构建密封层的可行性,开展膨润土团粒振实试验与恒刚度膨胀试验。结果表明:由... 压缩空气地下储能是实现大规模物理储能的理想方式,关键是要保证地下储气库长期气密性,据此,提出用膨润土-薄钢板构建复合密封层的概念。为验证利用膨润土辅助构建密封层的可行性,开展膨润土团粒振实试验与恒刚度膨胀试验。结果表明:由膨润土通过压实再破碎形成不同尺寸团粒,团粒按比例重新组合成混合物,经过振动210 s后达到稳定密实状态;以最大尺寸5 mm的团粒为例,依据Andreasen公式,取级配指数n=0.5时混合,其振动堆积密度最大可达1.35 g/cm^(3);所有双粒组团粒混合物,粗粒组含量70%时达到最大振动堆积密度,基于等粒径团粒堆积状态理论解释了该现象的原因。膨润土团粒振动离析会降低堆积均匀度,但水化膨胀蠕动后,能挤密充填团粒间的大孔隙,调整了密实度的整体均匀性,保证薄钢板与围岩的均匀受力。恒刚度约束下膨润土的膨胀变形释放了部分膨胀潜势,剩余膨胀潜势以剩余膨胀力形式展现,建立了恒刚度约束下剩余膨胀力与膨胀变形率关系,可为构建膨润土-薄钢板复合密封层提供设计参考依据,避免薄钢板发生屈曲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团粒膨润土 振动密实 恒刚度 膨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防撞浮箱火灾模拟与安全性能评估
9
作者 袁佩 郑植 +2 位作者 耿波 陈巍 张焱焜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瞬态温度场分布,并通过桥墩热-结构耦合计算模型分析火灾下双肢薄壁墩的热力学响应;最后进行受损结构安全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防撞浮箱火灾造成大桥P2墩表面局部混凝土碳化及剥落,最大损伤影响深度为84.58 mm,防撞浮箱多个节段被烧毁;火灾对P2-1墩肢影响最大,其中迎火面最高温度约为766℃,背火面最高温度约为428℃,防撞浮箱火灾影响范围为起火面以上6 m内;火灾作用下P2墩的变形及应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该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安全影响较小;建议凿除桥墩受损区域局部混凝土后增设钢丝网片,并采用水泥砂浆面层修复至设计截面尺寸,更换烧毁的防撞浮箱,在填充的聚氨酯泡沫中添加火焰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双肢薄壁墩 FRP防撞浮箱 温度场 热力学响应 结构安全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的砂泥岩混合料抗剪强度研究
10
作者 朱大鹏 邹思涵 +2 位作者 张明政 熊江 宋琨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开展砂泥岩混合碾压填方料抗剪强度参数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指导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四川省绵阳市境内某天然气处理厂4个超高填方边坡区内,开展13个砂岩与泥岩碾压后混合填料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开展砂泥岩混合碾压填方料抗剪强度参数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指导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四川省绵阳市境内某天然气处理厂4个超高填方边坡区内,开展13个砂岩与泥岩碾压后混合填料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研究含石率﹑含水率及正应力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砂岩与泥岩碾压混合料的综合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为34.93 kPa,内摩擦角φ为31.38°;混合填方料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随含石率的增大而降低,内摩擦角φ随含石率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填方料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远大于含石率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含水率的变化。研究成果对确保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砂泥岩混合体 含水率 含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区抗冻型基材质量评价及植被修复效果
11
作者 周明涛 高家祯 +3 位作者 陈博 胡锦平 潘炳锟 陈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3-194,共12页
抗冻型基材是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护坡土壤,定量评价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高寒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研究通过连续5 a实地取样和现场监测,测定了边坡植被修复后2019—2023年间抗冻... 抗冻型基材是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护坡土壤,定量评价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高寒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研究通过连续5 a实地取样和现场监测,测定了边坡植被修复后2019—2023年间抗冻型基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植被修复情况,并与立地条件相似的植被混凝土和天然土修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并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土壤质量与植被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土壤,抗冻型基材在西藏高寒区的植被修复效果最好,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均有显著提升(P<0.05),土壤质量指数SQI均值(5 a)从小到大依次为抗冻型基材(0.681)、植被混凝土(0.605)、天然土(0.378)。3种土壤质量SQI均值和植被修复效果均随时间呈抛物线型走势,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主成分分析显示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water stable macroaggregate content,WAC)、土壤黏聚力(soil cohesion,SC)、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alase activity,CAT)为关键评价指标,权重占比较高。回归分析表明,SQI值与4种植被指标呈紧密正相关,SQI值可准确评价边坡生态修复效果。抗冻型基材在高寒区边坡植被修复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该研究为高寒区边坡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并可为后续基材在不同环境气候和边坡条件中的使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型基材 边坡生态修复 土壤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 植被修复效果 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12
作者 陈灯红 张心瀚 +3 位作者 刘云辉 胡昊文 刘云龙 梁羽翔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6-2599,2638,共15页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自动建模方法。利用构建的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对某重力坝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验证。随后对NG5拱坝系统分别基于平整地基和不规则地基进行线弹性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相较于简化的平整地基拱坝系统,不规则地基拱坝系统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第一主应力峰值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73.5%和103.6%;考虑拱坝横缝以及材料非线性的情况下,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顺河向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分别增加了43.9%、32.0%和56.6%,同时边缝的法向开度增加尤为显著,增加了388.9%和381.8%,开度峰值增加了105%,在应力和损伤方面,第一主应力峰值增加了81.6%,损伤较大的区域也沿着坝体底部进行了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高拱坝 八叉树网格 非线性响应 不规则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对重力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13
作者 陈灯红 张心瀚 +3 位作者 林天成 岳梦 王睿楠 曾怡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基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依据地震台站的断层距离对所收集的地震记录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性并进行量化分析;以黄登重力坝为研究对象,从上游坝面顺河向位移、上游坝面主拉应力和下游坝面主... 基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依据地震台站的断层距离对所收集的地震记录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性并进行量化分析;以黄登重力坝为研究对象,从上游坝面顺河向位移、上游坝面主拉应力和下游坝面主压应力3个响应量出发,探究近断层地震的脉冲特性对重力坝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地震下的黄登重力坝坝顶坝趾顺河向相对位移比非脉冲大44%;坝踵处的主拉应力比非脉冲型大30%;坝趾处的主压应力则比非脉冲地震的响应值大31%。相比于非脉冲型地震,脉冲型地震对结构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结构的各项响应值均明显偏大。因此,在进行抗震设防时需要考虑近断层地震的脉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 重力坝 脉冲特性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非匀速变形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环剪试验研究
14
作者 宋琨 向舒畅 +3 位作者 陈健翔 阮迪 吕泓霖 闫巍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7-131,共5页
滑坡受降雨、库水位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呈现台阶状的非匀速变形,滑带土经受减速、加速等非匀速剪切循环状态,其抗剪强度可能是变量而非常量。以白家包滑坡滑带土为例,开展了一系列加速率和减速率阶梯式剪切环剪试验,并通过三维形貌... 滑坡受降雨、库水位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呈现台阶状的非匀速变形,滑带土经受减速、加速等非匀速剪切循环状态,其抗剪强度可能是变量而非常量。以白家包滑坡滑带土为例,开展了一系列加速率和减速率阶梯式剪切环剪试验,并通过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对不同速率条件下的剪切面进行宏观分析,研究滑带土残余强度在非匀速剪切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速率为0.3~9.9 mm/min阶梯式加速剪切,滑带土残余强度随剪切速率呈递减趋势,相对降低3.0%~24.1%,残余强度随阶梯式减速剪切增加2.9%~34.6%;加速剪切时剪切面划痕逐渐加深,减速剪切时划痕形态趋于平滑和有序;滑带土强度的综合内摩擦角与剪切速率呈对数递减关系,满足φ_(e)=-1.56ln(v+0.15)+22.1的关系方程。揭示了滑坡在非匀速变形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变化规律,对滑坡稳定性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残余强度 非匀速变形 速率效应 环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板-挤压墙接触面的大型单剪试验及力学特性研究
15
作者 孙大伟 许鑫洋 周少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8,共8页
对于设置有挤压墙的面板堆石坝,研究面板-挤压墙接触面的力学特性是准确预测混凝土面板应力和变形的基础和评估大坝安全的重要参考。目前,在面板-挤压墙接触面试验方面,循环剪切试验成果已有一定的积累,但更能反映实际工程的单剪试验研... 对于设置有挤压墙的面板堆石坝,研究面板-挤压墙接触面的力学特性是准确预测混凝土面板应力和变形的基础和评估大坝安全的重要参考。目前,在面板-挤压墙接触面试验方面,循环剪切试验成果已有一定的积累,但更能反映实际工程的单剪试验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为此,依托200 m级高坝,采用下盒装混凝土板和叠环装挤压墙板的2层填料结构模式,开展面板-挤压墙界面的大型单剪试验。鉴于试验过程中,面板与挤压墙板两块混凝土板之间主要发生滑动变形,挤压墙板无断裂发生,采用无厚度单元模拟接触面变形较为合理。为此,采用损伤理论并引入包含虚剪应变的损伤因子,提出了描述接触面的剪应力-虚剪应变软化和硬化力学特性的损伤模型,确定了面板堆石坝的接触面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计算,有助于提高后续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本构模型 单剪试验 挤压墙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混凝土坝地震响应分析
16
作者 陈灯红 邸若冰 潘子悦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在波动理论的框架内,本文以人工边界子结构为基础进行地震动输入,并根据方程推出相适应的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公式.通过构建并应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模型,实施自由场时程的动力分析,得以直接计算出用于模拟地震动输入的等效荷载力.此外,通过... 在波动理论的框架内,本文以人工边界子结构为基础进行地震动输入,并根据方程推出相适应的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公式.通过构建并应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模型,实施自由场时程的动力分析,得以直接计算出用于模拟地震动输入的等效荷载力.此外,通过对脉冲波垂直入射实例的分析,所得结果与理论解析解高度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将其应用至三维拱坝-地基相互作用系统模型中.本文选取Nam Ngum5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坝-地基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和波动法进行动力计算,提取其坝体及坝底水平位移、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曲线都吻合较好,验证了使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边界子结构 地震动输入 混凝土坝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LSTM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
17
作者 汪峰 马梓茗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201,共12页
为了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覆冰和气象因素相关性的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滑动窗口分解将导线覆冰数据分解为趋势分量和季节分量,减小原始数据的复杂性。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求得覆冰数据的核心周... 为了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覆冰和气象因素相关性的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滑动窗口分解将导线覆冰数据分解为趋势分量和季节分量,减小原始数据的复杂性。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求得覆冰数据的核心周期,按该周期将覆冰数据分段,构建基于傅里叶变换分段长短期记忆网络(Fourier transform segment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FSLSTM),捕获覆冰数据的局部相关性和全局相关性。最后,通过数据增强算法(Mixup)扩大导线覆冰数据,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精度较高,相比于传统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等预测模型,其均方误差为0.097和0.079,平均绝对误差为0.232和0.22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5.19%和8.08%。覆冰厚度对温度最为敏感,其次是湿度和风速,光照和压强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预测 滑动窗口分解 傅里叶变换 长短期记忆网络 Mix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矿化固定CO_(2)制备碳酸钙微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冬梅 庄昭霖 +5 位作者 王青 刁华利 徐港 彭艳周 鲍浩 李东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D-葡萄糖酸钠浸取磷石膏中Ca^(2+),再以该浸出液固定CO_(2)制备碳酸钙微粉。研究了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对Ca^(2+)浸出率的影响,以及氨水添加量、碳化时间对Ca^(2+)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 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D-葡萄糖酸钠浸取磷石膏中Ca^(2+),再以该浸出液固定CO_(2)制备碳酸钙微粉。研究了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对Ca^(2+)浸出率的影响,以及氨水添加量、碳化时间对Ca^(2+)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粒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氨水添加量、碳化时间下碳化产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液固质量比增大,Ca^(2+)浸出率增加;反应温度由85℃降到25℃时,磷石膏Ca^(2+)浸出率由91%增至100%。在反应温度20℃、CO_(2)体积分数为20%下,随氨水添加量、碳化时间增加,碳酸钙粒径分布区间呈减小趋势,且Ca^(2+)转化率不断增加。氨水添加量为20mL、碳化时间为150min时,碳酸钙的转化率可达92.7%,碳化产物为圆角菱形方解石,峰值粒径以及中值粒径分别为1.5μm和5μm。反应溶液中氨水添加量增加更有利于方解石的形成,而碳化时间增加会促进球霰石的形成,但随着反应溶液中Ca^(2+)减少,碳化产物数量骤减,由于已生成的球霰石稳定性较差以及有机溶剂D-葡萄糖酸钠溶液作用,反应产物会发生溶解重结晶,形成粒径小且均匀的圆角菱形方解石。本研究为磷石膏综合利用以及CO_(2)的捕集并制备碳酸钙微粉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碳化 D-葡萄糖酸钠 碳酸钙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用于矿区生态修复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亮 赵冰琴 +4 位作者 夏栋 吴欣 胡鑫凯 许文年 包海龙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13,共13页
表土资源的严重短缺是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黄河底泥又是水土流失的部分土壤颗粒,具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黄河底泥替代自然土壤,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黏结剂,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破碎玉米秸秆以及... 表土资源的严重短缺是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黄河底泥又是水土流失的部分土壤颗粒,具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黄河底泥替代自然土壤,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黏结剂,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破碎玉米秸秆以及多种外源改性材料进行植生基材制备,采用正交试验在乌海市苏海图矿区堆填场边坡进行原位试验。通过测定植生基材水分、强度特性和监测植物生理特性来评价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用于矿区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与CK处理相比,水泥作为硬性材料可增强基材强度,提高范围为0.62~1.67倍,但6%高水泥掺量会使得基材干燥收缩,内摩擦角降低1.2°~4.1°,并且会对植物出苗和前期生长阶段产生抑制作用。②黄河底泥为粉质砂土,容重大孔隙少,有机物料的加入可显著改善基材孔隙结构,提高基材12.57%~15.88%的最大吸持贮水量,并且使得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提高35.56%,有利于植物根系以及植株的发育。此外,纤维状秸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基材延性,抑制基材裂缝的延伸和扩展。在水泥和有机物料均为4%时,基材黏聚力达到峰值25.17 kPa。③相关性分析和PLS–PM综合分析表明,植物生理特性在外源物质的直接作用和基材物理特性的间接作用下,除植株高度外,其余指标方差均>0.7,总体植生情况能够满足边坡生态修复的要求,且植物后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生长状态。④综合考虑,当水泥和有机物料掺量均维持在4%时,可使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蓄水持水能力和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并且适用于水土资源短缺的矿区边坡生态修复和植物生长。该研究结果可推广到黄河流域其他涉及清淤的湖库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底泥 植生基材 保水性能 强度特征 植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大跨度悬索桥恒载分项系数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东春 陈楚龙 +2 位作者 丁少凌 王茂强 鲍芸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对国内多座跨径超过千米的悬索桥恒载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项自重恒载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将悬索桥自重恒载效应拆分为主缆自重效应、加劲梁自重效应和桥面系自重效应等3部分,基于优化方法推导出各项恒载分项系数计算公式,并建立了迭... 对国内多座跨径超过千米的悬索桥恒载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项自重恒载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将悬索桥自重恒载效应拆分为主缆自重效应、加劲梁自重效应和桥面系自重效应等3部分,基于优化方法推导出各项恒载分项系数计算公式,并建立了迭代算法;通过对不同活恒比及不同恒载占比的多种组合计算分析,获得了各项恒载分项系数及全部恒载等效分项系数的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活恒比对恒载分项系数的影响较小,而各项恒载占比对恒载分项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大;大跨度悬索桥的全部恒载等效分项系数取值为1.04~1.10,现行悬索桥规范中给定的恒载分项系数1.10为上限值;当主缆恒载占比大、桥面系恒载占比小时,其等效分项系数取下限值;当主缆恒载占比小、桥面系恒载占比大时,其等效分项系数取上限值。以某主跨1860 m的双层桥面钢桁架梁悬索桥为例,其等效恒载分项系数为1.065,相比于规范给定的恒载分项系数1.10,可节约主缆钢丝面积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悬索桥 分项系数 可靠度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