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降温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星岚 罗玉玲 +3 位作者 刘雨婷 郑晓慧 郑挺 常素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降温服)2类常见的个体降温服,汇总了各类个体降温服的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最后对未来个体降温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人体、服装、服装微气候区及外环境均会影响人体舒适性;主动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各有优缺点,均缺少通用性;未来个体降温服评价方法发展可进一步完善人-服装-环境模拟系统,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优化降温服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降温服 高温热应激 热湿舒适性 降温服种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透过式皮肤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赵越 李雷 +5 位作者 李和国 王馨博 王得印 门泉福 吴亮 钟近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6-244,共19页
从传统化学武器威胁到次生化学灾害、化学恐怖等非传统化学威胁,化学防护服始终是抵御化学威胁的重要装备。随着威胁形势不断朝着隐形变异发展,迫切需要在防护原理和新材料上取得突破,以实现化学防护服在广谱防护能力和生理舒适性上的... 从传统化学武器威胁到次生化学灾害、化学恐怖等非传统化学威胁,化学防护服始终是抵御化学威胁的重要装备。随着威胁形势不断朝着隐形变异发展,迫切需要在防护原理和新材料上取得突破,以实现化学防护服在广谱防护能力和生理舒适性上的综合提升。以选择透过性材料为研究对象,阐明其作用原理,综述了离子交换膜、碳基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高分子复合材料、多金属氧酸盐(POM)高分子复合材料、消毒功能高分子等多种类型的选择透过性材料,并对其防护、消毒、透湿等性能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选择透过性材料的可能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防护 离子交换膜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多金属氧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检测生化毒剂的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伟 童朝阳 +4 位作者 穆晞惠 郝兰群 刘冰 张金平 高川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97-1302,共6页
为了探索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检测靶分子的信号响应规律,在利用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生化毒剂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基于配体-受体动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创建了两种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检测靶分子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创建的动力学模型对检... 为了探索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检测靶分子的信号响应规律,在利用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生化毒剂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基于配体-受体动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创建了两种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检测靶分子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创建的动力学模型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创建的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抗体、适配子等不同敏感分子检测不同种类(大分子蛋白毒素、小分子化学毒剂)、不同浓度生化毒剂的实测数据,相关系数R值均在0.948 5以上(p<0.01)。两种模型中,基于配体-受体特异结合动力学模型由于考虑了敏感膜与靶分子间的特异相互作用,对传感器实际检测数据的拟合效果更佳,相关系数R值均在0.957 1以上(p<0.01),能更好的反映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检测靶分子的响应特点和规律;并且能求出更有意义的平衡响应电压(ΔUe)、响应时间(t0)等参数,根据曲线拟合方程求出的ΔUe、t0均与实测值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阻式微悬臂梁 生物传感器 生化毒剂 检测 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4nm激光防护用克酮酸菁近红外吸收染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小兵 张守鑫 +3 位作者 杨博 王春宇 丁松涛 王安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235-3238,共4页
通过对目前激光防护技术实现手段的分析,针对目前1064nm激光防护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研制新型1064nm激光防护染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克酮酸菁近红外吸收染料的研究进展,着重强调了作为1064nm激光防护染料必须具备... 通过对目前激光防护技术实现手段的分析,针对目前1064nm激光防护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研制新型1064nm激光防护染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克酮酸菁近红外吸收染料的研究进展,着重强调了作为1064nm激光防护染料必须具备的技术特征。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宜采用克酮酸和相对稳定的生色团作为构筑1064nm激光防护染料的基本骨架单元,并通过对分子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理论计算分析,积极开展1064nm新型近红外激光防护染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等应用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64nm激光防护 近红外吸收染料 克酮酸菁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的合成及在化学防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川 原博 +2 位作者 张守鑫 杨小兵 钟近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14-4622,共9页
UiO-66除了具备其他MOFs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及孔道易调、易功能化等特点外,与大多数MOFs材料不同,还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抗水性能,使其在吸附及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介绍了UiO-66的... UiO-66除了具备其他MOFs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及孔道易调、易功能化等特点外,与大多数MOFs材料不同,还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抗水性能,使其在吸附及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介绍了UiO-66的合成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溶剂热法、机械研磨法、微波辅助法、持续流法及干胶转化法,同时指出干胶转化法产品收率高,纯化、活化过程简单且不产生有机废液,是UiO-66合成及未来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同时综述了改性UiO-66材料近年来在有毒工业化学品吸附及化学战剂催化降解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静电纺纳米纤维负载UiO-66在化学防护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UiO-66 吸附 催化 有毒工业化学品 化学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放电处理有机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仇聪颖 管显涛 +2 位作者 刘振 朱安娜 闫克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8,共7页
随着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印染废水的排放与日俱增。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的特点,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试验设计了一种多针-网式反应器循环处理有机组分为酸性红73(AR73)的模... 随着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印染废水的排放与日俱增。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的特点,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试验设计了一种多针-网式反应器循环处理有机组分为酸性红73(AR73)的模拟废水,其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TLT(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的高压重频纳秒脉冲电源驱动。电源可以产生峰值电压为50 kV,脉宽40 ns,上升沿20 ns的纳秒脉冲信号,工作频率可达500 Hz。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AR73降解效果的影响。为评价处理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了废水中剩余染料浓度、过氧化氢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30 mg/L,循环流量3.4 L/min,放电间距30 mm,峰值电压44.26 kV,放电频率200 Hz条件下处理30 min,AR73降解率可以达到83.20%,单次脉冲注入能量为11.73 mJ,过氧化氢浓度为47.36μmol/L,反应器脱色能效(G50)可以达到31.07 g·kW^-1·h^-1。增大放电电压可以进一步提高AR73降解率,溶液中活性物质浓度提高,但是能量效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电晕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染料降解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在气体吸附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馨博 栾志强 +2 位作者 李凯 栗丽 唐腾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14-2222,2240,共10页
气凝胶(Aerogels)是一种以空气为介质的轻质多孔性凝聚态物质,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集构成独特的纳米多孔三维网络结构。气凝胶的颗粒相和孔隙尺寸均为纳米量级,具有相当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调控的开放孔隙结构、易于化学... 气凝胶(Aerogels)是一种以空气为介质的轻质多孔性凝聚态物质,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集构成独特的纳米多孔三维网络结构。气凝胶的颗粒相和孔隙尺寸均为纳米量级,具有相当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调控的开放孔隙结构、易于化学修饰的表面以及多样化的种类和形态,其气体吸附量可比同等条件下活性炭吸附量高两个数量级,因此在气体吸附净化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气体吸附净化领域研究较多的气凝胶主要是SiO_2气凝胶和炭气凝胶。此外,近年来对金属氧化物气凝胶以及SiC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生物质基气凝胶等新型气凝胶的气体吸附应用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吸附材料对目标气体需要同时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气凝胶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质提供了众多的吸附位点,但仅依靠自身物理吸附作用的吸附量有限,对目标气体的选择性不高,在实际吸附应用中,往往由于共存气体组分的竞争吸附影响对目标气体的吸附性能。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气凝胶的吸附容量,提高对目标气体的选择性,研究人员围绕气凝胶修饰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气凝胶吸附净化研究报道的目标气体主要是温室气体CO_2和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针对目标气体的不同可分别通过氨基功能化、氮掺杂等方法引入碱性位点或通过引入非极性官能团对气凝胶进行疏水改性,以提升气凝胶对CO_2或VOCs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所采用的修饰改性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在湿凝胶形成后或超临界干燥后通过嫁接、浸渍等手段对气凝胶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或活性组分提升气凝胶对目标气体的吸附量和选择性;另一种是在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引入功能化前驱体,在分子或纳米尺度上赋予气凝胶网络特定的性能,进而有效平衡活性组分稳定性和对目标气体的吸附性能。此外,对于炭气凝胶,还可通过活化进一步增大比表面积,改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对目标气体污染物吸附性能的优化。本文归纳了各类气凝胶在CO_2与VOCs吸附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和结构特点,讨论并对比了不同气凝胶对目标气体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总结了当前气体吸附净化研究中对气凝胶进行修饰改性的主要方法,最后指出提高气凝胶的结构稳定性和吸附速率、设计可同时吸附多种目标气体的气凝胶、缩短制备周期并降低成本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吸附剂 吸附 气体净化 修饰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材料的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康凯 白书培 +1 位作者 宋华 韩素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35-241,共7页
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法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再生的新方法,具有巨大的探究空间和应用前景。本文将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法与传统再生方法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简述了等离子体的概念、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及该方法的作用机理,详细介... 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法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再生的新方法,具有巨大的探究空间和应用前景。本文将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法与传统再生方法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简述了等离子体的概念、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及该方法的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方法的特点,并提出了该方法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变压吸附、变温吸附等再生方法相比具有低温、快速、高效的优势,但目前该方法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许多理论问题和工程问题还有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再生 吸附 脱附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分析的质谱性能影响因素量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宝强 张众垚 +2 位作者 孔景临 杨柳 李翠萍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442,I0002,共9页
基于质谱的现场、实时、准确、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大多集中于电离技术和分析检测方法,而关于质谱技术实际应用中影响灵敏度、重复性和一致性等性能指标的因素量化分析研究较少。通过气相色谱-电子轰击电离-质谱法对化学毒剂模拟剂甲基膦... 基于质谱的现场、实时、准确、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大多集中于电离技术和分析检测方法,而关于质谱技术实际应用中影响灵敏度、重复性和一致性等性能指标的因素量化分析研究较少。通过气相色谱-电子轰击电离-质谱法对化学毒剂模拟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进行240组条件实验,采用方差分析法量化色谱进样口温度、色谱-质谱接口传输线温度和离子源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进样口温度影响最显著、离子源温度次之、传输线温度影响较弱;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进样口温度和离子源温度交互效应对信号强度影响显著。基于量化分析结果优化相关影响因素参数,对6个不同浓度的DMMP进行线性定量和检测重复性实验,优化参数后的信号强度提高近10倍,线性定量范围可覆盖1~50 mg/L,在20~50 mg/L浓度范围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5%。因此,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量化研究可为提高质谱仪检测性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性能 多因素方差分析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检测相思子毒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冰 童朝阳 +3 位作者 郝兰群 穆晞惠 刘威 黄启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0,34,共4页
以磁性微球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浓度在0.1... 以磁性微球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浓度在0.1~10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lg Y=0.763 lg X+0.562(R=0.9903,N=7,P<0.0001),检出限为0.1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免疫传感器 检测 相思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过滤用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川 杨小兵 +3 位作者 颜晓珊 张守鑫 杨博 杨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6-5060,5069,共6页
简述了滤材纤维过滤机理,综述了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在气溶胶纳米颗粒、挥发性有机物和化学战剂过滤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复合材料 过滤机理 空气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化学战剂洗消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玥婷 雷美玲 +7 位作者 陈文明 辛毅 许文彩 闵崎 陈立坤 吴遥 孔令策 左言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7-76,共10页
化学战剂(CWAs)(如芥子气(HD)、梭曼(GD)、沙林(GB)和维埃克斯(VX)等)是指用于战争、具有剧烈毒性、能大规模地毒害或杀伤人畜和植物的各种化学物质。其对人员的伤害不可估量,因此对具有快速、广谱消毒能力的洗消剂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 化学战剂(CWAs)(如芥子气(HD)、梭曼(GD)、沙林(GB)和维埃克斯(VX)等)是指用于战争、具有剧烈毒性、能大规模地毒害或杀伤人畜和植物的各种化学物质。其对人员的伤害不可估量,因此对具有快速、广谱消毒能力的洗消剂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化学毒剂、含磷农药、污水处理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纳米金属氧化物能够对化学战剂进行吸附和反应降解,尤其复合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其表面积更大,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但存在易团聚、样品含水量对降解效果影响大等问题。本文针对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对化学战剂及其模拟剂的消毒动力学、消毒能力、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提出消毒效果及机理方面的研究可能是解决广谱消毒问题的关键。开发和制备复合型纳米金属氧化物,以实现对三种毒剂的高效广谱消毒,将会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化学战剂 洗消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毒面具用Zr-MOFs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川 杨博 +2 位作者 杨光 杨德瑞 杨小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40-5146,共7页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Zr-MOFs)材料是由金属锆离子或金属锆簇与多齿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其优异的稳定性及简单丰富的制备方法使其在有毒气体吸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Zr-...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Zr-MOFs)材料是由金属锆离子或金属锆簇与多齿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其优异的稳定性及简单丰富的制备方法使其在有毒气体吸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Zr-MOFs材料的组成及优点,综述了Zr-MOFs作为防毒面具吸附材料对酸性、碱性及中性有毒气体的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指出高效、广谱Zr-MOFs是防毒面具吸附材料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Zr-MOFs 防毒面具 吸附 有毒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下空气层对透气型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紫婷 郑晓慧 +3 位作者 冯铭铭 王英健 刘莉 丁松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5-150,160,共7页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衣下空气层体积与平均厚度的增量变化相似,不同松量服装的衣下空气层对服装总热阻和总湿阻有显著影响;随着透气型NBC防护服松量的增大,服装总热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服装总湿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生化防护服 衣下空气层 服装松量 暖体假人 热阻 湿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护服国际标准最新动态对我国GB 24539—2009修订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小兵 杨光 +3 位作者 谭雯莉 郭婧雯 丁松涛 钟近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为促进我国化学防护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科学指导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修订,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研究中的最新动态,分析和比较了目前我国化学防护服通用标准与ISO标准在化学防... 为促进我国化学防护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科学指导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修订,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研究中的最新动态,分析和比较了目前我国化学防护服通用标准与ISO标准在化学防护服的分类及关键技术指标上的差异。同时,结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等的更新情况,重点从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核心测试评价方法,如化学物质渗透性能测试、服装面料的耐磨损及耐屈挠性能测试等多角度,对未来我国化学防护服标准的修订方向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防护服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化学物质渗透性能 耐磨性能 耐屈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F-MS技术对西埃斯热解燃烧过程中有害产物生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超群 史红星 +1 位作者 彭文联 李金旭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97-102,共6页
为减少特种危险化学品(特种危化品)焚烧销毁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利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特种危化品西埃斯(CS)热解燃烧过程中有害产物的生成条件,即利用TOF-MS在线检测技术实时监测CS在不同条件下的热解产物,重... 为减少特种危险化学品(特种危化品)焚烧销毁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利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特种危化品西埃斯(CS)热解燃烧过程中有害产物的生成条件,即利用TOF-MS在线检测技术实时监测CS在不同条件下的热解产物,重点考察温度和氧气浓度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其生成有害产物苯和氯苯过程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温度对CS热解产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重要影响,CS热解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氯苯和苯主要在550~750℃温度区间内生成;而氧气浓度对CS热解中氯苯和苯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过程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特点,其中10%氧气浓度氛围条件下氯苯的生成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埃斯(CS) 飞行时间质谱(TOF-MS)技术 氯苯 热解燃烧 温度 氧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空气过滤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川 杨小兵 +4 位作者 孙国翔 何松 杨光 张守鑫 杨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6-1192,共7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加速,以悬浮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的空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迅速上升,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气凝胶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密度低、热导率低等优异性质,广泛用于隔热隔...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加速,以悬浮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的空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迅速上升,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气凝胶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密度低、热导率低等优异性质,广泛用于隔热隔声、催化、过滤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介绍了气凝胶常用的制备方法,即溶胶凝胶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溶胶凝胶过程、老化过程、干燥技术和碳化过程。综述了气凝胶材料在气溶胶纳米颗粒和挥发性有机物过滤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气凝胶空气过滤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纳米颗粒物 挥发性有机物 空气过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基柔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亚昕 张秀玲 +1 位作者 习海玲 李从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和特性使得单一MOFs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将MOFs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具有一定柔性的新型材料成为扩宽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和特性使得单一MOFs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将MOFs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具有一定柔性的新型材料成为扩宽其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从制备方法角度出发,综述了前沿MOFs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并对MOFs复合材料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指出柔性基底材料为MOFs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持。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新型MOFs复合材料,提高MOFs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仍是研究者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柔性基底 混合基质膜 纳米纤维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战剂热催化分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寒 董艳春 周术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0-956,共7页
热催化分解技术可将染毒空气加热后通过催化床,毒剂分子在催化剂活性位上发生吸附、氧化、脱烷和水解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生成CO_2等小分子化合物,该技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净化技术.文中综述了催化材料对典型化学战剂的热催化分解性能... 热催化分解技术可将染毒空气加热后通过催化床,毒剂分子在催化剂活性位上发生吸附、氧化、脱烷和水解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生成CO_2等小分子化合物,该技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净化技术.文中综述了催化材料对典型化学战剂的热催化分解性能.对于神经性毒剂沙林来说,活性炭、氧化钒和Pt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活性,磷物种在催化剂上的逐渐累积是失活的主要原因;对于全身中毒性毒剂HCN和CNCl而言,水解反应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尤为重要;对糜烂性毒剂芥子气来说,催化剂的设计与反应机理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相比其他毒剂,窒息性毒剂光气更容易被催化分解,Pt催化剂对光气的热催化分解展现出较好的性能.本文将为设计合成高性能毒剂热催化分解材料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化学战剂 热催化分解 氧化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浸渍酚醛树脂溶液制备炭泡沫隔热材料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梓璇 王德刚 +4 位作者 梁国杰 栗丽 王馨博 苏茹月 李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1-227,共7页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硼化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液相浸渍烘干、氧化稳定化、高温热解工艺制备网状玻璃炭泡沫(RVC)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热解聚缩过程以及高温隔热(1 200℃)、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对RVC...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硼化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液相浸渍烘干、氧化稳定化、高温热解工艺制备网状玻璃炭泡沫(RVC)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热解聚缩过程以及高温隔热(1 200℃)、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对RVC材料密度、收缩率、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模板法浸渍制备的RVC材料孔径分布均匀(200~500μm)、密度低(0.041~0.065 g/cm^(3)),可通过调控浸渍液的浓度,增大材料的平均孔径,使得RVC的有效残炭率由32.6%升至49.5%,同时,线收缩率从20%降低至5%。热失重过程表明氧化稳定化处理能够将热塑性酚醛树脂转化为热固性树脂并在热解炭化阶段稳定地附着在聚氨酯骨架上,避免在最终的炭泡沫结构中产生应力和宏观缺陷。所得RVC材料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对应的高温热导率与密度呈负相关,在1 200℃下热导率为0.339 W·(m·K)^(-1),具有良好的高温隔热性能,同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良好的静态压缩韧性,可在热防护领域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液相酚醛树脂 网状玻璃炭泡沫 线收缩率 高温热导率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