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降温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星岚 罗玉玲 +3 位作者 刘雨婷 郑晓慧 郑挺 常素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降温服)2类常见的个体降温服,汇总了各类个体降温服的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最后对未来个体降温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人体、服装、服装微气候区及外环境均会影响人体舒适性;主动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各有优缺点,均缺少通用性;未来个体降温服评价方法发展可进一步完善人-服装-环境模拟系统,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优化降温服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降温服 高温热应激 热湿舒适性 降温服种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放电处理有机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仇聪颖 管显涛 +2 位作者 刘振 朱安娜 闫克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8,共7页
随着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印染废水的排放与日俱增。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的特点,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试验设计了一种多针-网式反应器循环处理有机组分为酸性红73(AR73)的模... 随着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印染废水的排放与日俱增。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的特点,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试验设计了一种多针-网式反应器循环处理有机组分为酸性红73(AR73)的模拟废水,其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TLT(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的高压重频纳秒脉冲电源驱动。电源可以产生峰值电压为50 kV,脉宽40 ns,上升沿20 ns的纳秒脉冲信号,工作频率可达500 Hz。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AR73降解效果的影响。为评价处理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了废水中剩余染料浓度、过氧化氢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30 mg/L,循环流量3.4 L/min,放电间距30 mm,峰值电压44.26 kV,放电频率200 Hz条件下处理30 min,AR73降解率可以达到83.20%,单次脉冲注入能量为11.73 mJ,过氧化氢浓度为47.36μmol/L,反应器脱色能效(G50)可以达到31.07 g·kW^-1·h^-1。增大放电电压可以进一步提高AR73降解率,溶液中活性物质浓度提高,但是能量效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电晕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染料降解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γ射线混合辐射场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伟 汤晓斌 +3 位作者 黎俊 王祖军 刘伟 钟乐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屏蔽核辐射对保障相关人员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在众多核辐射环境中,中子和γ射线穿透性最强,屏蔽难度最大。尤其随着辐射防护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屏蔽材料如硼、聚乙烯、铅、钨等已无法满足现代辐射防护要求,而复合材料可以集... 屏蔽核辐射对保障相关人员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在众多核辐射环境中,中子和γ射线穿透性最强,屏蔽难度最大。尤其随着辐射防护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屏蔽材料如硼、聚乙烯、铅、钨等已无法满足现代辐射防护要求,而复合材料可以集各原材料优点,取长补短,实现综合性能的全面提升。概述了中子/γ射线辐射损伤的物理机制,总结了近年来中子/γ射线混合辐射场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 Γ射线 辐射损伤 屏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在气体吸附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馨博 栾志强 +2 位作者 李凯 栗丽 唐腾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14-2222,2240,共10页
气凝胶(Aerogels)是一种以空气为介质的轻质多孔性凝聚态物质,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集构成独特的纳米多孔三维网络结构。气凝胶的颗粒相和孔隙尺寸均为纳米量级,具有相当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调控的开放孔隙结构、易于化学... 气凝胶(Aerogels)是一种以空气为介质的轻质多孔性凝聚态物质,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集构成独特的纳米多孔三维网络结构。气凝胶的颗粒相和孔隙尺寸均为纳米量级,具有相当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调控的开放孔隙结构、易于化学修饰的表面以及多样化的种类和形态,其气体吸附量可比同等条件下活性炭吸附量高两个数量级,因此在气体吸附净化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气体吸附净化领域研究较多的气凝胶主要是SiO_2气凝胶和炭气凝胶。此外,近年来对金属氧化物气凝胶以及SiC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生物质基气凝胶等新型气凝胶的气体吸附应用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吸附材料对目标气体需要同时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气凝胶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质提供了众多的吸附位点,但仅依靠自身物理吸附作用的吸附量有限,对目标气体的选择性不高,在实际吸附应用中,往往由于共存气体组分的竞争吸附影响对目标气体的吸附性能。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气凝胶的吸附容量,提高对目标气体的选择性,研究人员围绕气凝胶修饰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气凝胶吸附净化研究报道的目标气体主要是温室气体CO_2和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针对目标气体的不同可分别通过氨基功能化、氮掺杂等方法引入碱性位点或通过引入非极性官能团对气凝胶进行疏水改性,以提升气凝胶对CO_2或VOCs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所采用的修饰改性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在湿凝胶形成后或超临界干燥后通过嫁接、浸渍等手段对气凝胶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或活性组分提升气凝胶对目标气体的吸附量和选择性;另一种是在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引入功能化前驱体,在分子或纳米尺度上赋予气凝胶网络特定的性能,进而有效平衡活性组分稳定性和对目标气体的吸附性能。此外,对于炭气凝胶,还可通过活化进一步增大比表面积,改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对目标气体污染物吸附性能的优化。本文归纳了各类气凝胶在CO_2与VOCs吸附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和结构特点,讨论并对比了不同气凝胶对目标气体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总结了当前气体吸附净化研究中对气凝胶进行修饰改性的主要方法,最后指出提高气凝胶的结构稳定性和吸附速率、设计可同时吸附多种目标气体的气凝胶、缩短制备周期并降低成本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吸附剂 吸附 气体净化 修饰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何 黄桂兰 +1 位作者 袁铃 李腾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7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介绍了液相色谱–核磁共振(LC–NMR)联用技术发展状况。讨论了LC–NMR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评述了LC–NMR和LC–SPE–NMR两种工作模式。介绍了LC–NMR在天然产物分析、生物代谢、异构体的鉴定和多聚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情况,对... 介绍了液相色谱–核磁共振(LC–NMR)联用技术发展状况。讨论了LC–NMR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评述了LC–NMR和LC–SPE–NMR两种工作模式。介绍了LC–NMR在天然产物分析、生物代谢、异构体的鉴定和多聚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情况,对其发展动态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下空气层对透气型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紫婷 郑晓慧 +3 位作者 冯铭铭 王英健 刘莉 丁松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5-150,160,共7页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衣下空气层体积与平均厚度的增量变化相似,不同松量服装的衣下空气层对服装总热阻和总湿阻有显著影响;随着透气型NBC防护服松量的增大,服装总热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服装总湿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生化防护服 衣下空气层 服装松量 暖体假人 热阻 湿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护服国际标准最新动态对我国GB 24539—2009修订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小兵 杨光 +3 位作者 谭雯莉 郭婧雯 丁松涛 钟近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为促进我国化学防护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科学指导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修订,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研究中的最新动态,分析和比较了目前我国化学防护服通用标准与ISO标准在化学防... 为促进我国化学防护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科学指导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修订,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研究中的最新动态,分析和比较了目前我国化学防护服通用标准与ISO标准在化学防护服的分类及关键技术指标上的差异。同时,结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等的更新情况,重点从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核心测试评价方法,如化学物质渗透性能测试、服装面料的耐磨损及耐屈挠性能测试等多角度,对未来我国化学防护服标准的修订方向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防护服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化学物质渗透性能 耐磨性能 耐屈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毒面具用Zr-MOFs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川 杨博 +2 位作者 杨光 杨德瑞 杨小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40-5146,共7页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Zr-MOFs)材料是由金属锆离子或金属锆簇与多齿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其优异的稳定性及简单丰富的制备方法使其在有毒气体吸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Zr-...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Zr-MOFs)材料是由金属锆离子或金属锆簇与多齿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其优异的稳定性及简单丰富的制备方法使其在有毒气体吸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Zr-MOFs材料的组成及优点,综述了Zr-MOFs作为防毒面具吸附材料对酸性、碱性及中性有毒气体的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指出高效、广谱Zr-MOFs是防毒面具吸附材料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Zr-MOFs 防毒面具 吸附 有毒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空气过滤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川 杨小兵 +4 位作者 孙国翔 何松 杨光 张守鑫 杨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6-1192,共7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加速,以悬浮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的空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迅速上升,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气凝胶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密度低、热导率低等优异性质,广泛用于隔热隔...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加速,以悬浮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的空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迅速上升,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气凝胶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密度低、热导率低等优异性质,广泛用于隔热隔声、催化、过滤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介绍了气凝胶常用的制备方法,即溶胶凝胶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溶胶凝胶过程、老化过程、干燥技术和碳化过程。综述了气凝胶材料在气溶胶纳米颗粒和挥发性有机物过滤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气凝胶空气过滤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纳米颗粒物 挥发性有机物 空气过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化学战剂洗消方面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郭玥婷 雷美玲 +7 位作者 陈文明 辛毅 许文彩 闵崎 陈立坤 吴遥 孔令策 左言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7-76,共10页
化学战剂(CWAs)(如芥子气(HD)、梭曼(GD)、沙林(GB)和维埃克斯(VX)等)是指用于战争、具有剧烈毒性、能大规模地毒害或杀伤人畜和植物的各种化学物质。其对人员的伤害不可估量,因此对具有快速、广谱消毒能力的洗消剂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 化学战剂(CWAs)(如芥子气(HD)、梭曼(GD)、沙林(GB)和维埃克斯(VX)等)是指用于战争、具有剧烈毒性、能大规模地毒害或杀伤人畜和植物的各种化学物质。其对人员的伤害不可估量,因此对具有快速、广谱消毒能力的洗消剂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化学毒剂、含磷农药、污水处理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纳米金属氧化物能够对化学战剂进行吸附和反应降解,尤其复合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其表面积更大,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但存在易团聚、样品含水量对降解效果影响大等问题。本文针对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对化学战剂及其模拟剂的消毒动力学、消毒能力、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提出消毒效果及机理方面的研究可能是解决广谱消毒问题的关键。开发和制备复合型纳米金属氧化物,以实现对三种毒剂的高效广谱消毒,将会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化学战剂 洗消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浸渍酚醛树脂溶液制备炭泡沫隔热材料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梓璇 王德刚 +4 位作者 梁国杰 栗丽 王馨博 苏茹月 李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1-227,共7页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硼化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液相浸渍烘干、氧化稳定化、高温热解工艺制备网状玻璃炭泡沫(RVC)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热解聚缩过程以及高温隔热(1 200℃)、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对RVC...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硼化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液相浸渍烘干、氧化稳定化、高温热解工艺制备网状玻璃炭泡沫(RVC)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热解聚缩过程以及高温隔热(1 200℃)、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对RVC材料密度、收缩率、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模板法浸渍制备的RVC材料孔径分布均匀(200~500μm)、密度低(0.041~0.065 g/cm^(3)),可通过调控浸渍液的浓度,增大材料的平均孔径,使得RVC的有效残炭率由32.6%升至49.5%,同时,线收缩率从20%降低至5%。热失重过程表明氧化稳定化处理能够将热塑性酚醛树脂转化为热固性树脂并在热解炭化阶段稳定地附着在聚氨酯骨架上,避免在最终的炭泡沫结构中产生应力和宏观缺陷。所得RVC材料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对应的高温热导率与密度呈负相关,在1 200℃下热导率为0.339 W·(m·K)^(-1),具有良好的高温隔热性能,同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良好的静态压缩韧性,可在热防护领域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液相酚醛树脂 网状玻璃炭泡沫 线收缩率 高温热导率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LAS检测技术的甲烷体积分数场重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旭 曹树亚 +4 位作者 郭腾霄 董力强 杨柳 原博 丁学全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7-582,共6页
为了实现对甲烷体积分数场的2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检测技术,以甲烷为目标气体,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方式,探测了甲烷氮气混合气的吸收光谱信号,通过代数重建算法对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模拟重建和实验研究,模拟... 为了实现对甲烷体积分数场的2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检测技术,以甲烷为目标气体,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方式,探测了甲烷氮气混合气的吸收光谱信号,通过代数重建算法对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模拟重建和实验研究,模拟重建采用了6×6共36个方格的正方形重建区域,假定一个方形区域内具有空穴的体积分数分布,模拟24条光束从4个方向穿过重建区域,获取了模拟光线下的投影值。结果表明,经过重复实验统计均方根误差在2.58%,对模拟投影信号加入不同信噪比(5%,10%,20%)的高斯白噪声之后再进行重建,均方根误差分别在4.17%~9.30%之间;实验研究采取面源泄露式扩散方式,并通过在中心附近放置石英柱的方式人为制造体积分数空穴,形成非均匀体积分数场,通过对放置障碍物前后的重建结果对比,能够看到在空穴位置有明显的体积分数下降。TDLAS技术与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在气体体积分数场的局部分布检测上有可行性,具备作为有毒有害气体云团体积分数分布检测手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2维分布重建 代数重建算法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TDLAS检测技术的甲烷浓度场重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旭 郭腾霄 +2 位作者 杨柳 丁学全 曹树亚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3-611,共9页
为了实现对气体浓度场二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以甲烷作为目标气体,选取1653.72 nm的吸收峰位,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手段,探测了浓度为2.97%的甲烷近红外光谱信息,通过断层重建算法对甲烷浓度场进行了模拟重建和... 为了实现对气体浓度场二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以甲烷作为目标气体,选取1653.72 nm的吸收峰位,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手段,探测了浓度为2.97%的甲烷近红外光谱信息,通过断层重建算法对甲烷浓度场进行了模拟重建和实验研究。模拟重建采用了12×12共144个方格的正方形重建区域,假定了一个方形区域内的具有多个空穴的浓度分布,模拟72条光束从4个方向穿过重建区域,获取模拟光线下的投影值,经过实验统计代数重建算法均方根误差为5.58%,模拟退火算法均方根误差为8.38%;对模拟投影信号加入不同信噪比的高斯白噪声之后再进行重建,均方根误差在9.17%~15.30%之间。实验装置采用面源泄露扩散方法,通过在中心附近放置石英柱的方式人为制造浓度空穴,形成非均匀浓度场。通过对代数重建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重建结果对比,能够看到模拟退火算法在近红外吸收光谱层析重建方法中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二维分布重建 模拟退火算法 近红外TDLAS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PAV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亮亮 刘艳 +1 位作者 赵守田 张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3-607,共5页
为探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在释放壬酸香草酰胺(PAVA)领域的应用,采用非异氰酸酯固化GAP与PAVA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AVA含量的GAP-PAV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微量热仪,研究了GAP和PAVA间的相容性。利用数码显微镜、红外热像仪... 为探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在释放壬酸香草酰胺(PAVA)领域的应用,采用非异氰酸酯固化GAP与PAVA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AVA含量的GAP-PAV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微量热仪,研究了GAP和PAVA间的相容性。利用数码显微镜、红外热像仪及气相色谱仪,对GAP-PAVA的形貌、燃温及PAVA的燃烧释放率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AP与PAVA的相容性良好; GAP-PAVA可容纳质量分数30%的PAVA; GAP-PAVA燃烧的最高温度变化范围为310~390℃,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50~100℃。此外,GAP-PAVA中PAVA含量为20%时,其燃烧释放率高达84.3%,说明GAP非常适用于PAVA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 壬酸香草酰胺(PAVA) 相容性 燃温 燃烧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毕鹏禹 齐婧 +3 位作者 吴昱 聂凤泉 曹浪 魏芸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7-1492,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2000~2014)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如有机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酚类化合物、苯系物等)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60篇)。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应用 环境污染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体约束对液体爆炸抛撒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晓霞 李磊 +3 位作者 赵守田 严晓芳 王金生 韩超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3-810,共8页
进行了不同壳体约束条件下的液体爆炸抛撒实验,讨论了壳体对起爆后早期抛撒流场特征的影响,分析了爆炸分散过程中液体的状态变化和破碎分散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爆炸反射稀疏波的作用下液体发生空化现象,壳... 进行了不同壳体约束条件下的液体爆炸抛撒实验,讨论了壳体对起爆后早期抛撒流场特征的影响,分析了爆炸分散过程中液体的状态变化和破碎分散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爆炸反射稀疏波的作用下液体发生空化现象,壳体强度越高,空化发生的延迟越大,发生位置越靠近爆心,同时,爆炸产物气体与液体在其界面附近越早发生掺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爆炸抛撒 壳体 液体 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弱电磁脉冲信号低失真度实时检测的FPGA实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保锋 郑毅 +4 位作者 李鹏 张雪芹 李欣 李小强 胡淼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97-1802,共6页
为了实时检测宽带噪声背景中的微弱电磁脉冲信号,研究了基于强耦合Duffing振子的微弱脉冲信号检测算法及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技术.利用脉冲信号在强耦合Duffing振子间引起的广义“阱内失同步”现象,使用变量差分... 为了实时检测宽带噪声背景中的微弱电磁脉冲信号,研究了基于强耦合Duffing振子的微弱脉冲信号检测算法及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技术.利用脉冲信号在强耦合Duffing振子间引起的广义“阱内失同步”现象,使用变量差分原理进行微弱脉冲信号检测与识别.首先,利用具有最大稳定域和最小截断误差的实时四阶Runge-Kutta算法求解Duffing微分方程;其次,设计了适合在FPGA上运行的流水线结构并进行了优化;为了提高检测速度,设计了数据分段并行算法;通过增加FIFO存储器将阈值检测过程与波形恢复过程分离,解决了数据分段带来的波形失真问题.最后,闪电电磁脉冲实时检测实验表明系统最小可探测信噪比可达-18dB,同时也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Duffing振子 微弱脉冲信号 实时检测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金磁微粒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冰 童朝阳 +3 位作者 郝兰群 刘威 穆晞惠 黄启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8-1002,共5页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的磁性分离富集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在金磁微粒表面吸附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电化学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的磁性分离富集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在金磁微粒表面吸附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电化学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相思子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其浓度在0.2~1 5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μg/L。与生物素-亲和素固定法相比,该法的检出限相当,其线性范围更宽、操作更简化,具有通用性,可以此为基础发展生物毒素及其它蛋白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及生物防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磁微粒 电化学发光 免疫检测 相思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穴番-A敏感膜的新型声表面波瓦斯传感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文 胡浩亮 +2 位作者 何世堂 潘勇 张彩红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23,共5页
针对现有瓦斯检测与报警技术难以实现瓦斯气体现场检测与报警的现状,利用笼形超分子材料穴番-A在常温下对甲烷分子包封特性,研制了一种以穴番-A作为敏感膜材料的声表面波瓦斯传感器.传感器由具有高频率稳定度的300MHz双通道差分式谐... 针对现有瓦斯检测与报警技术难以实现瓦斯气体现场检测与报警的现状,利用笼形超分子材料穴番-A在常温下对甲烷分子包封特性,研制了一种以穴番-A作为敏感膜材料的声表面波瓦斯传感器.传感器由具有高频率稳定度的300MHz双通道差分式谐振器型振荡器以及涂覆于传感通道器件表面的穴番-A敏感膜构成.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的穴番.A以点涂法镀膜于传感器件表面.试验结果显示,所研制的新型声表面波瓦斯传感器表现出快速响应(〈10s)、高灵敏度(184Hz/%)、较低检测下限(理论可达0.05%)以及宽动态范围内(0-5%)良好的线性特性等特点,在煤矿井下瓦斯监测与报警中极具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瓦斯传感器 穴番-A 谐振型振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粉对造雾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代梦艳 刘香翠 +4 位作者 闵娉婷 方国峰 刘江海 陈春生 张彤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7,共6页
采用CAE(Chemical Eguilibrium and Application)软件对造雾剂的燃烧产物组成和燃烧反应热力学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使用红外测温仪、高速摄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不同镁粉含量的造雾剂的燃温、燃速和燃烧残渣率进行了分析测试,将二者... 采用CAE(Chemical Eguilibrium and Application)软件对造雾剂的燃烧产物组成和燃烧反应热力学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使用红外测温仪、高速摄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不同镁粉含量的造雾剂的燃温、燃速和燃烧残渣率进行了分析测试,将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镁粉对于造雾剂燃烧反应过程以及成雾可见光遮蔽性能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平衡态燃烧产物中气相产物主要包括气化的氯化物和CO2、CO、H2O、H2等,凝聚相产物主要为Mg O。实验结果表明,镁粉对燃温、燃速的控制作用较大,对燃烧反应和凝结核的生成和核化过程有重要影响。镁粉含量增加到8%时,造雾剂的燃速迅速上升到1.26 mm·s^-1,燃温迅速升高到2000 K。当燃温达到1773 K以后,氯化物的核化过程顺利进行,成雾的可见光遮蔽性能逐渐变好。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在燃温的变化趋势以及燃烧产物组成方面较为符合,但理论值比实测燃温要高300-500 K,而燃烧残渣与理论计算的凝聚相产物含量方面有所差异,镁粉含量小于5%时,实测残渣率远大于凝聚相产物的理论值,而当镁粉含量大于6%之后,实测残渣率小于凝聚相产物的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雾剂 镁粉 燃烧反应 燃烧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