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
李长中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2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如何面对民间话语 |
李长中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3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反思与重构——以“现象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
李长中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4
|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语用学”及关联性研究 |
高群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5
|
民族志写作与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身份叙事 |
李长中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6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城乡书写的价值迷思 |
李长中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7
|
当代民族文学启蒙叙事的现代性迷思——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一个考察 |
李长中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4
|
|
8
|
图像时代文学审美范式探绎 |
黄继刚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9
|
泰戈尔访华与革命文学初潮——从1924年泰戈尔访华讲学受到抵制说起 |
尹奇岭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小民族文学:重述历史的边界与越界 |
李长中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1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元问题”、知识谱系与其身份归属 |
李长中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2
|
文学的日常性品格——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关怀 |
黄裳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13
|
灾荒与饥馑:中华民族记忆深处的隐痛——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灾害书写 |
张堂会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4
|
论新文学形式制度的建立 |
尹奇岭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5
|
文化认同、身份建构与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宗教重述 |
李长中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6
|
嵇康隐逸文学创作与其个性及隐逸精神之关系 |
李洪亮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7
|
民国时期新旧文学经济状况的考察 |
尹奇岭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文本转向”——基于本土批评谱系的考察 |
李长中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少数民族文学的公共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检讨 |
李长中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0
|
图像时代的文学镜像及其视觉归趋 |
黄继刚
杨文欢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