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双万计划”专题笔谈
被引量:22
- 1
-
-
作者
王洪才
王务均
陈迎红
郑飞中
王健
刘丽梅
-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安徽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
温州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
温州医科大学高教研究所
温州医科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实验实训管理中心
厦门大学
邯郸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
-
出处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24-39,共1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质量保障机制建设”(18JJD88000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路径研究”(BIA170166)
+3 种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组织协同研究:基于‘医教协同’的背景”(16JDGC01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SK2017ZD63)
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改专项课题“地方高校办学资源分类管理与资源配置效益评估研究”(2017jyxm0273)
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师范专业认证策略研究:以邯郸学院为例”(SD182008)。
-
文摘
教育部发布的建设一流专业的“双万计划”是一项声势浩大的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是为实现我国在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目标的奠基性工程。然而要在3年时间内建成1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教育专业点并统筹完成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专业点,其困难是巨大的,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一流专业标准的确认。无论是工科专业、医学专业还是师范专业,如果不能在一流专业的标准上获得基本共识,仅仅是基于已有水平进行“选秀”,很可能错过一次大面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机会。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组织平台,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根本抓手。“双万计划”要求面向各类高校和全部专业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重在基础建设和机制建设。显然,师资、课程和实践实训基地是基础,评价政策是机制,只有基础牢固,机制健全,才能奠定一流专业健康成长的根基,否则一流专业建设就会出现较大的波折。
-
关键词
“双万计划”
“双一流”建设
新工科
新医科
师范专业评估
专业建设
-
Keywords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Double First Class”construction
new engineering department
new medical department
teacher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