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铁路成网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涉及线路制式、等级以及列车种类等多因素影响,叠加客流选择的多样性,使优化问题更加复杂化。为刻画网络条件下客流和列车流的耦合,利用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DFS)算法构建客流径路备选集;基...省域铁路成网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涉及线路制式、等级以及列车种类等多因素影响,叠加客流选择的多样性,使优化问题更加复杂化。为刻画网络条件下客流和列车流的耦合,利用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DFS)算法构建客流径路备选集;基于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原则建立列车径路备选集,以列车运行成本和旅客出行总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双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设计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算法进行求解;从列车运行、旅客出行和企业运营这3个维度建立多准则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比选Pareto前沿面上的典型解,选取相对接近度最高的解作为建议方案。依托Z省铁路网进行大规模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求解得到的Pareto前沿面收敛性和分布性较好,具有较强鲁棒性,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相比取得的结果更佳。通过熵权-TOPSIS方法多准则评价比选,得到方案II为该省推荐列车开行方案,省域范围内开行列车660对·d-1,相较优化前,旅客出行时间成本和列车运行成本显著降低,线路利用率过低或过高区段比例大幅减少,运能紧张区段得到有效疏解。展开更多
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研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全国性大容量样本农户数据为蓝本,在微观测度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技术优化的Mal...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研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全国性大容量样本农户数据为蓝本,在微观测度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为基准,测度分析了农户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状况,并进一步选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了微观样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特征。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显示,2014年、2016年和2018年3期样本农户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030,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绿色技术变化、绿色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是驱动农户层面农业绿色发展变化的主要引致因素,且后者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前者;农户资源配置、管理模式及组织方式的改善优化,在现阶段是农户发展绿色农业的提升关键,其影响相对高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2)通过核密度估算发现,2016年和2018年样本农户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集中度较高,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并未出现两级分化,但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呈现上升趋势。3)Dagum基尼系数法结果表明,农户层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差距的降幅达22.32%,超变密度是引致主因;在区域内差距上,东、西、中部地区内部,农户的绿色农业差距依次递减;在区域间差距上,东西、东中、中西部间差距不断缩小、协同性不断增强,但差距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省域铁路成网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涉及线路制式、等级以及列车种类等多因素影响,叠加客流选择的多样性,使优化问题更加复杂化。为刻画网络条件下客流和列车流的耦合,利用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DFS)算法构建客流径路备选集;基于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原则建立列车径路备选集,以列车运行成本和旅客出行总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双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设计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算法进行求解;从列车运行、旅客出行和企业运营这3个维度建立多准则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比选Pareto前沿面上的典型解,选取相对接近度最高的解作为建议方案。依托Z省铁路网进行大规模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求解得到的Pareto前沿面收敛性和分布性较好,具有较强鲁棒性,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相比取得的结果更佳。通过熵权-TOPSIS方法多准则评价比选,得到方案II为该省推荐列车开行方案,省域范围内开行列车660对·d-1,相较优化前,旅客出行时间成本和列车运行成本显著降低,线路利用率过低或过高区段比例大幅减少,运能紧张区段得到有效疏解。
文摘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研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全国性大容量样本农户数据为蓝本,在微观测度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为基准,测度分析了农户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状况,并进一步选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了微观样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特征。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显示,2014年、2016年和2018年3期样本农户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030,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绿色技术变化、绿色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是驱动农户层面农业绿色发展变化的主要引致因素,且后者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前者;农户资源配置、管理模式及组织方式的改善优化,在现阶段是农户发展绿色农业的提升关键,其影响相对高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2)通过核密度估算发现,2016年和2018年样本农户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集中度较高,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并未出现两级分化,但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呈现上升趋势。3)Dagum基尼系数法结果表明,农户层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差距的降幅达22.32%,超变密度是引致主因;在区域内差距上,东、西、中部地区内部,农户的绿色农业差距依次递减;在区域间差距上,东西、东中、中西部间差距不断缩小、协同性不断增强,但差距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