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一统”视域下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研究——兼论中国古代历史道路的特点
1
作者 苏凤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4,共13页
上古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原始血缘关系和公有关系解体的滞后,决定了自耕农经济的“晚出”,和以自耕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早出”。自耕农经济向不同经济形式转变的冲动和不同经济形式的扩张,引发了统一国家与不同经济... 上古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原始血缘关系和公有关系解体的滞后,决定了自耕农经济的“晚出”,和以自耕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早出”。自耕农经济向不同经济形式转变的冲动和不同经济形式的扩张,引发了统一国家与不同经济形式的矛盾斗争。统一国家和自耕农经济预设了地主经济,形成了统一国家、地主经济与自耕农经济对自耕农经济剩余劳动的三元分割。分割三方固定不变,决定了社会性质的稳定;三方各自分割量的经常变化,频繁掀起了历史的波澜。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剩余劳动和自耕农经济剩余劳动的三元分割,是中国古代历史道路特点和秘密的藏踪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耕农经济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地主经济 剩余劳动三元分割 中国古代历史道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粮食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作用强度及其驱动因素
2
作者 胡和兵 申雪萌 +1 位作者 黄智祥 张梦蕾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6,共14页
[目的]探究粮食主产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关系的作用强度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方法]以皖北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定2000—2023年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 [目的]探究粮食主产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关系的作用强度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方法]以皖北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定2000—2023年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力5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运用Morans’I度量各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自相关性,构建动态权衡协同度(DESTI)模型量化23 a间5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量的权衡/协同关系作用强度和方向,利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探求自然与社会因子对其的驱动力。[结果]①近23 a来,皖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力服务提升91.97%,其余各生态系统服务均有所下降。②5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作用强度和方向存在较强空间异质性,呈现条带型、点状型、均质型和离散型4种空间格局,且以条带型和点状型为主。③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强度受自然因素(土壤侵蚀力、NDVI)的驱动作用明显,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也增强了权衡协同的空间差异。[结论]皖北粮食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自然因素为主要驱动因素,且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增强了其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地理探测器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淮河文化的内涵特质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海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共11页
淮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提炼其内涵特质很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淮河文化的形成过程源远流长,多元交融;其影响深远,是中华思想发源地,名人辈出;其主体特征是善于治水,敢于抗争;在自然和人文方面,是中国南北界线,... 淮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提炼其内涵特质很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淮河文化的形成过程源远流长,多元交融;其影响深远,是中华思想发源地,名人辈出;其主体特征是善于治水,敢于抗争;在自然和人文方面,是中国南北界线,战争多发;其式微主因是灾害频仍,环境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文化 多元交融 思想发源地 南北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市烟花爆竹禁燃政策实施成效研究
4
作者 范小露 张新毅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216-220,223,共6页
基于阜阳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AQI、CO、NO_(2)、O_(3)、SO_(2)及PM_(2.5)),分析了2016~2021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定量评估了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导致阜阳市大... 基于阜阳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AQI、CO、NO_(2)、O_(3)、SO_(2)及PM_(2.5)),分析了2016~2021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定量评估了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导致阜阳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短时间内急速攀升,2017年起实施的禁燃政策起到了明显的削峰作用;禁燃前(2016年)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PM_(2.5)的贡献率为66.47%,禁燃后(2017~2021年)贡献率为13.27%~41%,降幅达51.22%~88.41%,平均贡献量呈逐年降低趋势;2017年实施烟花爆竹禁燃政策后,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2019年再次扩大禁燃区域对降低烟花爆竹燃放贡献率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爆竹禁燃 空气质量 成效评价 阜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绥阳麻黄洞壶穴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5
作者 周忠发 丁圣君 +2 位作者 张结 熊勇 董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共9页
对贵州绥阳双河洞洞穴系统中的麻黄洞内发育于白云岩地下河床上的103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与统计分析,从统计学角度定量描述壶穴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结果显示:麻黄洞壶穴以口大、肚小、底圆的“锅型”壶穴为主,壶穴在平面形... 对贵州绥阳双河洞洞穴系统中的麻黄洞内发育于白云岩地下河床上的103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与统计分析,从统计学角度定量描述壶穴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结果显示:麻黄洞壶穴以口大、肚小、底圆的“锅型”壶穴为主,壶穴在平面形态上主要以椭圆形壶穴为主,垂直剖面形态上以浅型和深型壶穴为主,其中A区和C区浅型壶穴占比最高,而B区则以深型壶穴最多;壶穴长、短轴在A区和B区相关性较高,而在C区相关性则较低,说明壶穴长、短轴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所受的因素并不一样;麻黄洞壶穴主要由季节性水流、节理和裂隙、可溶性基岩、洞道形态、具有侵蚀力的推移质、洞穴的微气候要素及洞穴水的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相互耦合而形成。研究结果可为洞穴的发育、演化提供相应的水文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洞穴壶穴 形态特征 溶蚀与侵蚀 麻黄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合肥暴雨时空演变和水汽输送特征
6
作者 徐倩倩 戴睿 +4 位作者 原文杰 金晓龙 邓学良 武强 程志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5-326,共12页
[目的]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合肥暴雨事件的演变、水汽输送来源,可以为当地暴雨预报和制定适应性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平稳性检验、GIS空间插值等多种方法探究合肥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合肥暴雨事件的演变、水汽输送来源,可以为当地暴雨预报和制定适应性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平稳性检验、GIS空间插值等多种方法探究合肥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后向轨迹HYSPLIT模式对暴雨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合肥城市热岛强度呈上升趋势(0.266℃/10 a),不透水面持续增多,增幅达4.99%。城—郊暴雨月分布呈单峰型,大尺度年际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城市暴雨雨量和暴雨日数增多,暴雨强度减少,减少趋势1.7 mm/(10 a·d);郊区暴雨雨量和日数减少,暴雨强度增多,线性趋势1.1 mm/(10 a·d)。暴雨强度大值区空间分布从城区向郊区扩展。暴雨事件均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城市化对下风向区暴雨事件存在增加效应,暴雨雨量和日数分别增多26.84 mm/10 a和0.11 d/10 a,且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效应比缓慢阶段更显著,城市化影响对暴雨雨量、暴雨日数的正贡献度分别为41.2%和50.1%。(3)暴雨异常偏多年份,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占总水汽的44%,64%和54%,且源自西南方向的水汽气团初始高度较低、比湿大,是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结论]合肥城郊暴雨事件年际变化的不对性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更显著,未来应加强对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暴雨事件变化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暴雨时空分布 HYSPLIT模式 水汽输送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中小型湖泊鸟类多维度多样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民 董锴 +2 位作者 李东伟 王魏根 胡文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3-1191,共9页
湿地介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湿地公园在维持生态平衡,提高鸟类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3月2023年2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淮北平原地区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鸟类调查,通过对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 湿地介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湿地公园在维持生态平衡,提高鸟类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3月2023年2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淮北平原地区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鸟类调查,通过对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类学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4个维度多样性指数以及鸟类生态类群的分析探究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的时空分布格局。本轮调查共记录鸟类153种共26107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2种。结果表明:春季功能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在湖泊、防护林和绿化带3种生境之间差异显著,夏季湖泊生境中物种丰富度(24.67±0.94)和系统发育多样性(985.14±52.57)显著高于绿化带和防护林,秋季功能丰富度(8.24±0.90)和系统发育多样性(935.34±37.12)在湖泊中均最高,冬季湖泊香农-威纳指数(2.31±0.03)、功能丰富度(3.73±0.77)显著高于绿化带和防护林2种生境;绿化带生境中,多个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在冬季均达到最低水平,湖泊生境冬季的物种丰富度(25.00±0.82)、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0.84±0.01)在冬季最高,夏季系统发育多样性最高;防护林生境中物种丰富度(22.67±2.87)在秋季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单次调查中发现并记录青头潜鸭(Aythya baeri)15只,超过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该物种种群数量的1%,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结果显示秋季为该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季节,湖泊生境为该湿地公园的重点保护区域,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对迁徙及越冬水鸟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应进一步加强鸟类监测,提升其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中小型湖泊 鸟类 多维度 多样性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演变 被引量:5
8
作者 汪高鑫 汪增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8,共13页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荀悦《汉纪》皆是实录的典范之作,《汉书》首次明确提出了“实录”的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求真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史料搜集与考辨、史文表述、史书笔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求真理论和方法。宋元明清史学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史学求真理念的同时,重视史实考证的学术风气蔚然成风。一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即是史家不断追求史实之真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求真理念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末次冰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小露 张新毅 田明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9-417,共9页
沙漠古气候重建对于了解区域古气候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巴润宝日陶勒盖(BRBG)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样地球化学、分组分分粒级元素地球化学及Sr同位素分析,重建该地区末次冰期期间(66.8~41.0 ka)的气候演化模式... 沙漠古气候重建对于了解区域古气候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巴润宝日陶勒盖(BRBG)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样地球化学、分组分分粒级元素地球化学及Sr同位素分析,重建该地区末次冰期期间(66.8~41.0 ka)的气候演化模式。研究表明:66.8~41.0 ka呈现残留组分高Sr/Ca值、酸溶组分及残留组分低Ba含量特征,指示化学风化增强及湖泊补给量增加,反映暖湿气候特征。微量元素变化特征指示沉积物细粒组分中的微量元素指标对气候的敏感度高于粗粒组分。Sr同位素结果显示酸溶组分中87Sr/86Sr值在66.8 ka附近达到最大值,可能与湖水盐度升高相关。此外,几乎所有指标均指示在41.0 ka前后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事件,研究认为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41.0 ka前后从暖湿突变为干冷气候可能是该时期的西伯利亚高压系统增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地球化学 古气候 西伯利亚高压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晚更新世沉积物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新毅 范小露 田明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73-1783,共11页
巴丹吉林沙漠是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等古环境问题的重要窗口。以沙漠东南缘巴润宝日陶勒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薄片矿物学、X射线衍射半定量及粒度等方法指标,综合分析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等矿物学特征,恢复该地区在晚... 巴丹吉林沙漠是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等古环境问题的重要窗口。以沙漠东南缘巴润宝日陶勒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薄片矿物学、X射线衍射半定量及粒度等方法指标,综合分析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等矿物学特征,恢复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沉积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66.8 ka之前沉积的矿物碎屑分选性好、磨圆较好,稳定矿物含量高;66.8 ka之后,矿物分选性差、磨圆差,稳定矿物含量均下降,粘土矿物增加。(2)66.8 ka之前沉积物以中砂为主,66.8 ka之后以细砂为主。研究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66.8 ka前后存在一次沉积环境突变,由风沙沉积转变为湖相沉积,可能代表了一次典型的东亚夏季风增强事件,推测与低纬西太平洋温度升高相关。对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沉积物矿物学的相关认知有助于理解沙漠中沉积环境的转换过程及其驱动因子,并为重建沙漠千年尺度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矿物特征 沉积环境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淮河流域早期的族群融合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海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7,共8页
淮河流域早期族群被史称为夷、东夷、徐夷、淮夷,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淮域族群在发展过程中,与夏商周三代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由冲突而融合,文明相互交流而融汇,社会结构由血缘关系而地域关系。秦汉时期,淮域族群终被编户齐民,成为... 淮河流域早期族群被史称为夷、东夷、徐夷、淮夷,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淮域族群在发展过程中,与夏商周三代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由冲突而融合,文明相互交流而融汇,社会结构由血缘关系而地域关系。秦汉时期,淮域族群终被编户齐民,成为夏夷一体。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可加深对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族群 夏商周 冲突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烟花爆竹禁燃政策实施成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小露 张新毅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2期1-7,共7页
基于2016~2021年皖北六市春节期间空气质量检测数据,采用贡献度评估经验公式,定量评估了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的贡献量和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①皖北各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出台后,相较于出台前空气PM_(2.5)贡献量和贡献率下... 基于2016~2021年皖北六市春节期间空气质量检测数据,采用贡献度评估经验公式,定量评估了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的贡献量和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①皖北各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出台后,相较于出台前空气PM_(2.5)贡献量和贡献率下降明显,降幅10%~80%不等;②全面禁燃政策较之于前期的限燃政策对PM_(2.5)贡献量和贡献率影响大,禁燃范围的扩大和时段的延长对抑制PM_(2.5)增长起到了“断根”作用;③亳州市2019年、蚌埠市2020年、宿州市2019年和2020年、淮北市2020年、淮南市2019年和2020年等年度出现“0”贡献量和贡献率,得益于各市烟花爆竹全面禁燃政策的实施和深入贯彻。随着烟花爆竹禁燃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力度增强,皖北地区春节期间空气质量逐年得到提升,为今后烟花爆竹燃放治理探索出正确方向。此外,建议今后加强对城区周边的管理,逐步实现主城区-城区外围-县域-乡镇-村落的禁燃政策落实,以期全区域和全时段烟花爆竹清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爆竹禁燃 空气质量 成效评价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早期文明述论
13
作者 吴海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105,共9页
淮河流域早期文明发展程度较高。沂源人、许昌人是我国较早的猿人化石。从史前到夏商周三代,淮河流域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淮域先民东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先秦时期东夷文明产生、发展、繁荣直至... 淮河流域早期文明发展程度较高。沂源人、许昌人是我国较早的猿人化石。从史前到夏商周三代,淮河流域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淮域先民东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先秦时期东夷文明产生、发展、繁荣直至融入华夏文明的过程,其实质是与中原华夏文明及其周边诸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有闻名于世的水利水运工程。淮河流域史前时期的历史遗存如聚落、建筑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基础,文字、思想等则是精神层面的典型表现。孕育于淮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不仅起源时间早,而且发展程度高,为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早期文明 发达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