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调节式骨科手术架在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矫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丁亚 董磊 +4 位作者 崔西龙 吴子祥 刁文博 于海洋 王宏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通常会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晚期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矢状面平衡、脊柱力线和视野,以期获得满意的外观和临床效果[2]。脊柱截骨手术常需在俯卧位下施行[3],因部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通常会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晚期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矢状面平衡、脊柱力线和视野,以期获得满意的外观和临床效果[2]。脊柱截骨手术常需在俯卧位下施行[3],因部分患者长期处于脊柱后凸畸形及下肢关节非功能位强直[4],造成手术体位摆放困难,且AS常伴有中轴骨骨质疏松及周围韧带骨化[5],在体位摆放过程中,轻微外力亦会造成医源性骨折发生[6],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在截骨端闭合过程易造成脊髓剪切、螺钉拔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慢性炎症性疾病 关节强直 脊柱畸形 中轴骨 下肢关节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板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一凡 孙广峰 +3 位作者 付廷 管俞君 李立 符东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6-1371,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辅助导板(PSI)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MOWHTO)治疗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行MOWHTO治疗的69例膝关...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辅助导板(PSI)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MOWHTO)治疗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行MOWHTO治疗的69例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D组(n=37,采用3D打印PSI辅助治疗)与常规组(n=32,采用标准流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外侧合页点误差、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股骨胫骨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旋转角度(KRA)、胫骨后倾角(PTS)、术中负重线比率(WBLR)、末次随访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并采用Spearman分析精准度相关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3D组随访时间为19~26(21.1±3.6)个月,常规组为14~26(23.6±1.6)个月。两组外侧合页点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以及末次随访时FTA、MPTA、KRA、PTS、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术中WBLR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与外侧合页点误差、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术中WBL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OWHTO手术中应用3D打印PSI辅助可提高部分定位参数的精准度,但对于WBLR的确定仍存在一些不足,与传统的MOWHTO手术相比短期疗效并未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 关节炎 内翻 3D打印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伟 于海洋 +2 位作者 梁成民 曹杰 李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利用photoshop cs5软件在MRI矢状位T2加权像上选择正中切面,测量获得减压的各间隙上位椎体后下缘分别与脊髓前缘、脊髓后缘的距离,并计算获得减压各间隙的脊髓膨胀距离及脊髓中点后移距离,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和平均膨胀距离为各节段脊髓中点后移距离和膨胀距离的平均值。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变化,并对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5.8±4.7个月(11~22.5个月)。术后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对症治疗后3周~3个月逐渐好转。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分别为5.8°±1.2°和18.5°±5.5°,JOA评分分别为8.8±2.5分和14.5±2.0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65.4±34.4)%(26%~100%)。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为2.7±1.8mm(1.0~4.5mm),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为1.9±1.4mm(0.8~3.4mm)。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C2~C7 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呈低度相关(r=0.40,P=0.025),与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中度相关(r=0.67,P=0.037)。结论:后路椎板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通过脊髓后移及膨胀的变化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不能依赖重建的颈椎前凸获得脊髓的后移。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切除 脊髓后移 疗效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超 于海洋 +4 位作者 付青松 周宇 赵刚 尹稳 兰魁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0-705,共6页
目的:评价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经后人路行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男2例,女1... 目的:评价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经后人路行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男2例,女12例;年龄62-81岁,平均68岁。骨折均位于T11-L2,其中单椎体骨折12例,两个椎体骨折2例;椎体高度压缩78.5%-92.4%,平均82.5%。后凸畸形的顶椎均位于胸腰段,其中L17例,T125例,L22例。后凸畸形Cobb角39°-59°,平均45°;脊柱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4-2.8cm,平均1.6cm;腰椎前凸41°-62°,平均58.4°,9例出现腰椎前凸代偿性加大。均有腰背部疼痛及疲劳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5分(7.5-9分)。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12例,D级2例。其中10例采用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钉道。结果:手术时间187-221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量372-463ml,平均420ml。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予以修补,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胸腰椎后凸Cobb角0°-9°,平均5°,平均矫正率达88.9%;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0-0.8cm,平均0.3cm;腰椎前凸角28°-43°,平均37°。随访12~33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后凸Cobb角0-11°,平均7°;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1.2cm,平均0.4cm;腰椎前凸29°-45°,平均39。;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为E级;腰背疼痛消失11例,明显缓解3例,VAS为1.9(0-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植骨融合及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及拔出,固定邻近节段无继发骨折。结论: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与经椎弓根截骨术比较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当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难以施行椎体成形术时,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椎体压缩骨折 后凸畸形 骨质疏松 后柱切除 中柱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超 周宇 +2 位作者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4-39岁,平均18.9岁。术前侧凸Cobb角89°-132°,平均10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3-5.7cm,平均4.1cm;侧凸柔韧性为16.1%-29.6%.平均24.2%:12例合并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6°-89°,平均67°。结果: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1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9h,术中出血量1200-4700ml,平均3100ml。无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毕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第4d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12°-59°,平均24.1°,矫正率为77.5%;12例后凸Cobb角22°-46°,平均35.6°,矫正率为46.9%;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1.3cm,平均0.7cm。随访8-41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5°-67°,平均27.9°,丢失3.6%;12例后凸Cobb角25°-51°,平均39.4°,丢失5.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4-1.6cm,平均为0.9cm。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创伤小,节省了前路经胸的手术时间,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应用此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性好,能获得较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胸膜外松解 楔形截骨 重度 僵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7-893,共7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82°~150°,平均107.0°;10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28°,平均52.7°;6例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3例结核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根据Frankel分级均为D级。均采用顶椎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1.1h。术中出血2400~5100ml,平均3866ml。脊髓短缩1.6~2.7cm,平均2.1cm。融合固定节段为8~14节椎体,平均12.5节。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7.0°矫正至26.1°,矫正率75.6%。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2.7°矫正至12.3°,矫正率76.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6.4%。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l分级恢复到E级。随访9~61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也无矫正度的丢失。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复位术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三维同心闭合技术保证了截骨面椎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安全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折顶矫形 椎管三维同心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肩上入路治疗重度远端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7
作者 焦伟 申才良 +5 位作者 崔西龙 吴昊 张伟 梁成民 于海洋 董福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结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向远端重度脱垂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向远端高度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突出节段L_(2/3)1例,L_(3/4)1例,L_(4/5)8例,L_5/S_14例。复发性突...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结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向远端重度脱垂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向远端高度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突出节段L_(2/3)1例,L_(3/4)1例,L_(4/5)8例,L_5/S_14例。复发性突出1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磨钻磨除部分椎弓根肩部,直视下摘除脱垂的髓核。统计术前、术后2日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5~210 min,平均105 min。术后右下肢麻木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左侧背伸无力1例,1个月后症状消失,余1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4例随访时间11~43个月,平均27.3月,术前腰、腿痛VAS分别为(6.0±2.1)、(7.4±1.9)分,术后第2日(2.1±0.8)、(1.8±1.1)分,末次随访时为(1.9±0.8)、(1.7±0.9)分,术前、术后2日及末次随访时ODI分别为(19.3±7.4)%、(10.5±4.1)%、(6.5±2.3)%。根据Mac Nab标准,术后2日优12例,良2例,末次随访时优13例,良1例。结论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肩上入路治疗向远端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重度 远端脱垂 腰椎间盘突出 经椎弓根肩上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lman 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关节镜下修复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标 于海洋 +4 位作者 许健 马炜 杨东强 崔红林 付鹏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通过单排技术修复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例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撕裂,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其中17例保留关节侧肩袖...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通过单排技术修复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例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撕裂,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其中17例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进行修复(A组),14例将部分撕裂转为全层后进行修复(B组)。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患肩VAS疼痛评分、主动活动度、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MRI结果的差异。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14人,平均随访16.29(12~25)个月,B组11人,平均随访15.37(12~27)个月。两组患者间术前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各方向主动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A组和B组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50±1.16分和6.63±1.80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86±0.57分(P<0.05)和0.91±0.63分(P<0.05)。A组和B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5.21±6.40分和54.37±6.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6.58±4.85分(P<0.05)和85.73±5.36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RI检查均无再撕裂发生。结论:对于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或转为全层后单排缝合修复均可显著改善患肩各项指标,两种术式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 单排缝合 锚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并脊髓拴系综合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17岁和17岁,术前冠状位侧凸Cobb角81°、123°、141°,侧凸柔切性23.5%、18.7%、0.7%冠状f矗偏移距离6.9cm、1.6cm、1.8cm-2例合并矢状位畸形,骨凸Cobb角52°、46°椎体分节不全2例,半椎体畸形1例;2例合并脊髓纵裂。3例均有下肢无力、步态异常及膀胱功能障碍.2例有腰痛,1例双足疼痛。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1h,术中出血量3200~4200ml,平均3733ml。术后侧凸Cobb角分别为7°、27°、37°.矫正率91.4%、78%、73.7%;冠状位偏移距离0.2cm、0.8cm、0.3cm.矫正率97.1%、50%、83.3%2例骨凸Cobb角22°、25°,矫止率57.7%、45.7%分别随访19、15、13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分别为10°、28°、39°,矫正率为88.7%、77.2%、72.3%;冠状化偏移距离0.3cm、0.9cm、0.4cm,矫正率为95.6%、43.7%、77.7%.2例后凸Cobb角24°、26°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术后所有患者脊髓拴系症状逐渐改善,禾次随访时2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不仅能较好矫正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可同时减轻脊髓拴系张力,缓解拴系综合征,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髓拴系综合征 椎体截骨术 脊柱短缩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内固定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宇 韦峰 +2 位作者 李超 干阜生 赵致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52-953,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系统 融合治疗 椎间植骨 短节段 治疗方法 SRS系统 马尾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治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9-724,共6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44岁,平均17.7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7例,陈旧性胸腰椎结核1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陈旧性T3骨折1例。角状后凸节段:T3、T4和T5各3例,T6 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73°~155°,平均98.9°;腰前凸角24°~81°,平均48.2°;矢状位偏移距离-5.0~5.5cm。7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10°,平均56.0°;冠状位偏移距离0.2~6.5cm,平均3.24cm。2例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和1例结核患者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0.6h;术中出血1400~5600ml,平均3750ml。切除椎体1~2个,平均1.5个。脊髓短缩1.6~2.6cm,平均2.1cm。融合固定5~12个椎体,平均8.7个。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矫正至平均19.0°,矫正率80.3%;腰前凸角矫正至平均34.3°,矫正率33.5%;冠状面Cobb角矫正至平均12.0°,矫正率79.9%;躯干矢状位偏移距离矫正至-0.5~0.5cm,矫正率90.4%;冠状位偏移距离矫正至平均0.51cm,矫正率89.5%。术前2例Frankel C级和1例D级神经损害者,术后恢复到E级。随访25~69个月,平均38.2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无脊髓损伤和矫正度的显著丢失。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治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可提供安全有效的矫正力并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胸椎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牵引后伸矫形 交叉棒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海洋 李超 +5 位作者 干阜生 梁成民 焦伟 赵刚 翟云雷 杨东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8~58岁。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6例,D级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8~58岁。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6例,D级26例。均采用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和横突间植骨治疗,其中单侧椎板开窗减压31例,双侧椎板开窗减压6例。随访椎管减压情况、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定位准确,未出现螺钉进入椎管情况,手术时间110~17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350~1100ml,平均670ml。术后切口浅表感染2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经换药后痊愈;1例术后1周缝线断裂致腰背部巨大血肿形成,行血肿清除术后10d切口痊愈。3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6个月,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2.3%矫正到术后92.7%,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6.4°矫正到术后的平均6.9°。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23例10~12个月时取出内固定,随访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及脊柱成角加重。结论: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可同时解决脊髓减压和脊柱稳定的问题,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爆裂骨折 内固定 开窗术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后重症椎间盘炎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超 干阜生 +3 位作者 赵致良 周宇 付青松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2月 ̄2005年10月采用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骨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重症腰椎间盘炎9例。结果:术后当天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立...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2月 ̄2005年10月采用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骨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重症腰椎间盘炎9例。结果:术后当天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立即缓解,随诊8 ̄29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消失,椎间隙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后重症椎间盘炎能清除感染源及炎性介质,迅速解除腰腿痛,缩短疗程,早期活动,椎间融合率高,重建了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炎 后路椎间病灶清除 椎间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桥弹性钢板椎弓根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超 干阜生 +4 位作者 王以进 赵致良 符东林 于海洋 周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椎弓根系统固定器的性能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拱桥式弹性钢板椎弓根固定器(archbridgetypeelasticpediclefixationsystem,ABPF)进行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分析。结果:ABPF在应变、应力、位移、强度、刚度方面性能良...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椎弓根系统固定器的性能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拱桥式弹性钢板椎弓根固定器(archbridgetypeelasticpediclefixationsystem,ABPF)进行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分析。结果:ABPF在应变、应力、位移、强度、刚度方面性能良好。应用ABPF治疗胸腰椎骨折57例,53例平均随访26个月,术前椎体前高度平均54郾36%,术后2周98郾5%,术后26个月97%。未发生弯钉、断钉。结论:ABPF利用拱形钢板和钉板角能对脊柱骨折产生过伸折顶复位与纵向撑开复位。术后对脊柱骨折产生持续向前的推力与弹性固定,可防止后凸畸形复发和椎体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弹性钢板椎弓根固定器 临床应用 胸腰椎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海洋 翟云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4岁;其中ACL及MCL损伤14例,ACL及LCL损伤8例,PCL及MCL损伤3例,PCL及LCL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4岁;其中ACL及MCL损伤14例,ACL及LCL损伤8例,PCL及MCL损伤3例,PCL及LCL损伤2例,ACL及PCL损伤8例,ACL、PCL及MCL损伤15例,ACL、PCL及LCL损伤2例,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一期修复。术后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IKDC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8个月(6~48个月)。入院时IKDC评分均为显著异常(D级),术后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正常(A级)32例(62%),接近正常(B级)14例(27%),异常(C级)6例(11%)。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6.7±5.7(0~70)分提高至86.5±11.2(49-100)分;主动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3.2°±15.1°(15°-125°)提高至120.1°±7.30(90°~13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一期重建ACL、PCL及修复MCL、LCL,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多韧带损伤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标 汤健 +5 位作者 干阜生 符东林 赵致良 王宏亮 潘檀 杨东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4-1315,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44例股间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12例,Ⅳ型14例,Ⅴ型3例。结果 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44例股间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12例,Ⅳ型14例,Ⅴ型3例。结果 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Harris评分:67~96分,平均87.4分。结论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方式,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侧卧位 闭合复位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颈脊髓造影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超 王虎山 +1 位作者 干阜生 符东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颈脊髓造影 腰椎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超 周宇 +4 位作者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崔西龙 尹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和对分节不全脊柱节段行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 目的:探讨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和对分节不全脊柱节段行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4~22岁,平均17.6岁;术前冠状位侧凸Cobb角83°~139°,平均99.4°;侧凸柔韧性7.8%~20.1%,平均14.3%;冠状位偏移距离0.8~6.3cm,平均3.4cm。3例合并有胸椎后凸畸形,2例合并胸椎前凸畸形。收集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及未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和冠状位偏移距离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4~11.2h,平均8.6h;术中出血量3100~4500ml,平均3750ml。凹侧肋椎关节松解4~6个,平均5.2个。1例因椎弓根钉侵入T5椎管致左下肢不全性瘫痪,后经拔除该钉,3个月后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2.6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2°~53°,平均34.9°,矫正率50.5%~87.2%,平均65.3%;冠状位偏移距离为0.4~2.6cm,平均1.0cm,矫正率12.5%~89.5%,平均65.9%。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断钉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结论: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能较好地改善脊柱的柔韧性并保持截骨间隙的相对稳定,是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椎体分节不全 凹侧松解 双极楔形截骨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在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伟 徐文强 +2 位作者 刘朝宇 范永飞 马秀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66-772,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与早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由阜阳市人民医院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23例儿童J...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与早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由阜阳市人民医院应用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23例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5~14岁,平均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3 d;左侧13例,右侧10例;单纯桡骨颈骨折15例,合并尺骨近端骨折7例,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1例。按Judet分型:Ⅳa型15例,Ⅳb型8例;移位成角82.3°(72°~90°)。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次数、按照Me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记录患侧和健侧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应用此方法治疗,手术时间15~36 min,平均22 min;复位次数1~3次,平均1.3次;平均透视次数7.2次(范围:5~12次),按照Me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估复位质量,优21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术后长臂石膏固定3~4周后行肘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术后2~5个月骨折愈合满意后取出弹性髓内钉。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1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末次随访患肢按Me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估复位质量:优22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患肢屈、伸、旋前、旋后范围分别为(141.09±3.64)°、(4.91±2.63)°、(85.61±2.87)°和(86.26±2.94)°,与健侧(141.83±1.92)°、(5.40±1.27)°、(86.13±1.42)°和(86.83±1.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再移位、骨不愈合、畸形愈合、交叉愈合、骨骺早闭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克氏针经皮旋转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移位严重的桡骨颈JudetⅣ型骨折,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捕获”明显移位的桡骨头、快速精准复位、减少辐射暴露、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 弹性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续断三七提取物对家兔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宁涛 胡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6-891,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续断三七提取物(compound of radix dipsaci and pseudo-ginseng extract,CRPE)对家兔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家兔胫骨骨折模型,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RPE 0.6g/kg、CRPE1.2g/kg和CRPE 2.4g/kg组。观... 目的观察复方续断三七提取物(compound of radix dipsaci and pseudo-ginseng extract,CRPE)对家兔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家兔胫骨骨折模型,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RPE 0.6g/kg、CRPE1.2g/kg和CRPE 2.4g/kg组。观察CRPE对家兔骨骼愈合过程中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Ⅰ型胶原、Ⅱ型胶原、碱性磷酸酶、钙、磷、锌、铜含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CRPE对家兔胫骨骨折组织中P-Smad2、P-Smad3、Smad7、PAI-1蛋白及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CRPE(1.2g/kg)组和CRPE(2.4g/kg)组能缩短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升高骨折愈合过程中所需的TGF-β1、Ⅰ型胶原、Ⅱ型胶原、碱性磷酸酶、钙、锌、铜的含量;升高P-Smad2、P-Smad3和PAI-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Smad7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 CRPE对家兔骨折预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续断三七提取物 骨折 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 SMAD 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