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亚柏 张开光 +1 位作者 王成 王桂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的疗效,分析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患者86例,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统计患者术后2周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主要症状改善...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的疗效,分析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患者86例,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统计患者术后2周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统计胆管炎复发率,分析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2周,86例患者中总胆红素(TB)改善占75.58%,谷丙转氨酶(ALT)改善占81.40%,白细胞下降占87.21%,腹痛缓解占88.37%。共发生并发症10例(11.6%),其中胰腺炎3例(3.5%),胆道感染3例(3.5%),高淀粉酶血症3例(3.5%),低氧血症1例(1.2%);无死亡病例及穿孔、消化道出血发生。术后复发胆管炎患者有18例(20.9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5岁、并憩室、操作时间>45min以及合并胆囊结石是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患者术后复发胆管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RCP治疗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合并胆管炎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而年龄>65岁、并憩室、操作时间>45 min,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术后更易复发胆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末端良性病变 胆管炎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TER术与内镜挖除术治疗贲门旁黏膜下肿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亚柏 张开光 +4 位作者 王桂周 陈保刚 陆启峰 王双平 代子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24,共5页
探讨经改良内镜下隧道技术(STER)治疗贲门旁黏膜下肿瘤及经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的疗效分析。将消化内镜和超声内镜确诊的贲门旁黏膜下肿瘤患者84例,均签署该研究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STER组和ESE组,分别经改良内镜下隧道技术... 探讨经改良内镜下隧道技术(STER)治疗贲门旁黏膜下肿瘤及经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的疗效分析。将消化内镜和超声内镜确诊的贲门旁黏膜下肿瘤患者84例,均签署该研究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STER组和ESE组,分别经改良内镜下隧道技术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STER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分别为(61.32±32.01)min、(8.11±2.42)d、(2.17±0.34)万元,均优于ESE组(87.63±34.09)min、(10.05±2.84)d、(2.59±0.39)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钛夹数量平均为(5.00±1.37)枚、(4.68±1.2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R组中出现术中穿孔2例、迟发性出血1例,ESE组中有4例病例出现术中穿孔,3例病例出现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两组比较STE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E组;两组在术后病理多为间质瘤、平滑肌瘤,少数脂肪瘤及神经鞘瘤,两组病理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旁肿瘤 黏膜下 内镜下隧道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