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TNF-α/IL-10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宁彬 刘伟 +3 位作者 董西学 马震 辛国勇 张雷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92-199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比率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TNF-α和TNF-α/IL-10水平,按TNF-α/IL-10水...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比率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TNF-α和TNF-α/IL-10水平,按TNF-α/IL-10水平将患者分为,高TNF-α/IL-10组(TNF-α/IL-10≥4.1)和低TNF-α/IL-10组(TNF-α/IL-10<4.1),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在心血管事件(猝死、心肌梗死、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的差别。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1例和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6例。高TNF-α/IL-10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TNF-α/IL-10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PCI后TNF-α/IL-10比值(RR=3.872,95%CI=2.765~8.314,P=0.033)和糖尿病(RR=1.556,95%CI=1.332~2.217,P=0.043)对晚期心血管事件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的促炎和抗炎机制的平衡失调,加速冠心病的进展,TNF-α/IL-10可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强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成角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左心室结构逆重构的影响
2
作者 王英杰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左心室结构功能重构与主动脉成角(aortic angle,A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T... 目的探讨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左心室结构功能重构与主动脉成角(aortic angle,A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TAVR患者53例,根据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估AA分为治疗1组(AA<50°)21例和治疗2组(AA≥50°)32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超声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RWT)、左心室质量(left vntricularmass,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收缩期峰值径线应力(left ventricular peak systolic meridional wall stress,Pσm)等,分析术后1、6个月左心室结构逆转的程度。结果治疗1组术前RWT明显高于治疗2组,AA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术后1、6个月LVMI、Pσm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组术后1个月平均跨瓣压差明显低于治疗2组,术后6个月RWT明显高于治疗2组,平均跨瓣压差、LVEDD、LVM、LVMI、Pσm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reenhouse-Geisser校正显示,时间对LVMI(F=37.937,P=0.001)及Pσm(F=40.169,P=0.001)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时间与分组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4.154,P=0.027;F=4.771,P=0.015)。RWT时间主效应和时间与分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0.490,P=0.579;F=1.563,P=0.218)。结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后,术后仅1个月左心室结构即表现出明显的逆重构变化,术后6个月这种变化较术前更为显著。此外,AA与术后左心室结构逆重构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室重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葛纯猛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房颤介入手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一站式”(RFCA+LAAC)手术]的患者54例,根据术后48 h内iASD是否存在RLS分为RLS组24例与非RLS组30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分析RLS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术后3个月内新发偏头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iASD均出现左向右分流,24例(44.44%)患者出现RLS,iASD为(5.12±0.80)mm。随访3个月,2组新发偏头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S组年龄、持续性房颤比例、iASD尺寸大于非R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OR=2.245,95%CI:1.040~4.846,P=0.040)。结论房颤介入治疗术后iASD出现RLS较为常见,与患者早期出现新发偏头痛无相关性,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同时,iASD在血流动力学及临床事件方面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 射频消融术 危险因素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伏蕊 窦克非 +11 位作者 宋晨曦 杨进刚 许海燕 高晓津 李卫 王杨 刘佳 张玉平 宁彬 万书平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住院期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5 46...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住院期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5 464例患者为住院期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5%(352/5816)的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每增加1岁,比值比(OR)=1.027;95%可信区间(CI):1.014~1.041;P<0.01)、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OR=0.943;95%CI:0.900~0.988;P<0.01)、收缩压(每增加1 mmH g,OR=0.983;95%CI:0.978~0.988;P<0.01)、Killip心功能分级(每增加1级,OR=1.565;95%CI:1.370~1.786;P<0.01)、心跳骤停(OR=3.118;95%CI:1.339~7.262;P<0.01)、ST段压低(OR=1.571;95%CI:1.169~2.110;P<0.01)、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OR=4.579;95%CI:1.876~11.177;P<0.01)、血肌酐(每增加1μmol/L,OR=1.004;95%CI:1.002~1.005;P<0.01)、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OR=1.100;95%CI:1.071~1.130;P<0.01)、从不吸烟(OR=2.080;95%CI:1.460~2.962;P<0.01)、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913;95%CI:1.298~2.820;P<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OR=0.322;95%CI:0.142~0.729;P<0.01)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2个因素是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毛婉 刘文光 +3 位作者 唐永祯 马震 庄晓赛 解慧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能造成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从而导致持续性的肾功能障碍。文中探讨行PCI的ACS患者AKI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333例ACS患者资料,并根...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能造成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从而导致持续性的肾功能障碍。文中探讨行PCI的ACS患者AKI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333例ACS患者资料,并根据PCI术后第1~3天血清肌酐水平分为AKI组(n=38)和非AKI组(n=295)。分析ACS患者PCI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存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影响短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造影剂用量及病变冠状动脉支数是PCI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1年内,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28.9%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2,P=0.000)。全组患者随访时间2.9~1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6个月。AKI组和非AKI组术后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和99.6%,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2%和96.1%,两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6,P=0.002)。PCI术后短期生存与AKI(χ~2=20.582,P=0.000)、LVEF(χ~2=9.055,P=0.003)、病变冠状动脉支数(χ~2=5.749,P=0.016)及术前Killip分级(χ~2=4.823,P=0.028)有关,其中AKI与LVEF是PCI术后短期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并发AKI提示短期预后较差,可作为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肾损害 造影剂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国小丽 杨博 +3 位作者 庄晓赛 胡成燕 唐丽丽 郝春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老年CHF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老年CHF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据此分为损伤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CHF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全部86例患者共有23例出现认知损害,发生率为26.7%。损伤组患者的年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水平、合并糖尿病占比、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Ⅳ级占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高血压病程和CHF病程均显著长于正常组(均P<0.05),受教育时间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短于正常组(均P<0.05),家庭平均年收入、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占比、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VEF、SSRS评分、外周血Hb和HbA_(1c)水平均为老年CHF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约有1/4的老年CHF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认知损害,LVEF、SSRS评分、外周血Hb和HbA_(1c)水平均为此类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T2DM患者PCI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高峰 屈朝法 胡春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究达格列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糖代谢、心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114例UA合并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究达格列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糖代谢、心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114例UA合并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n=57)和对照组(PCI后接受常规治疗,n=57)。比较两组糖代谢水平、心功能;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入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达格列净组FPG、2hPG、HbA1c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组治疗前后LVEF、LVEDd、NT-proBN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VEDd、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A合并T2DM患者于PCI术后接受达格列净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糖代谢水平与心功能,降低再入院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2型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达格列净 糖代谢 心功能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左室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与QRSd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毛婉 徐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5-949,共5页
目的探究右室中位间隔部(RVS)起搏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心功能与QRS波群时限(QRSd)的关系。方法根据电极植入位置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将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23例患者分为RVS组(65例)与右室心尖部(RVA)组(58例),比较... 目的探究右室中位间隔部(RVS)起搏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心功能与QRS波群时限(QRSd)的关系。方法根据电极植入位置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将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23例患者分为RVS组(65例)与右室心尖部(RVA)组(58例),比较两组术后起搏参数、不同时间点心电图QR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脏指数(CI)及二尖瓣血流E峰/A峰最大充盈速度(E/A),Spearman相关性分析QRSd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起搏阈值、感知阈值、导线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RVA组术后3、12个月LVEF、CI、E/A均显著下降,QRSd、LVESV、LVEDV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RVS组除了QRSd外,术后3、12个月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RVS组术后3个月、12个月LVEF、CI、E/A均显著高于RVA组,QRSd、LVESV、LVEDV均显著低于RVA组(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QRSd与LVEF负相关,与LVESV、LVEDV均正相关(P <0.05)。结论 RVS对左室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且QRSd与心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中位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QRS波群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