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动物核医学显像心脏功能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圆圆 赵书俊 +1 位作者 张晓丽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5-2397,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核医学显像评价大鼠、小鼠等小动物心脏功能的不同分析方法,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及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诗东 华伟 +5 位作者 张澍 王方正 支力大 史蓉芳 何作祥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12 61)岁 ,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 (VVI)模式先后顺序进行右心室心尖部 (RVA)和RVS。记录术前心电图、术中RVA和RVS起搏心电图 ;术后进行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 ,对比自身心律与RVA和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的差异。  结果 :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证实RVA起搏造成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和双心室失同步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RVA起搏时QRS波群较术前自身增宽 [(173 0 0± 14 94)msvs (74 5 0± 7 62 )ms ,P <0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RVS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RVA起搏缩窄 [(13 6 0 0± 13 5 0 )msvs (173 0 0± 14 94)ms ,P <0 0 0 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 ;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时心电轴、QRS波群与正常心电图相似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核素心室显像 位相分析 心电图 慢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丽萍 刘秀杰 +6 位作者 史蓉芳 何作祥 田月琴 张晓丽 杨敏福 方纬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评价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 ,并在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行基础肾显像 +开博通肾显像。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 2~ 2 4( 12... 目的 :评价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 ,并在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行基础肾显像 +开博通肾显像。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 2~ 2 4( 12 5± 9 4)个月。结果 :各种指标对再血管化治疗患者的疗效预测价值不同。从准确性方面看 :开博通肾显像对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准确性为 87 0 % ,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为 89 0 % ,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 83 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博通 肾动脉 再血管化治疗 肾显像 预测价值 介入治疗 肾血管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凌 田月琴 +8 位作者 袁建松 乔树宾 孙晓昕 郭风 魏红星 方纬 杨敏福 沈锐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HCM患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均为空腹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 mCi、^(18)F-FDG 4 mCi,1小时后行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分析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灌注及葡萄糖显像情况。结果:93例HCM患者^(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左心室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患者90例(97%),其中间隔部82例,前壁20例,心尖部15例,外侧壁4例,下后壁3例。93例HCM患者^(18)F-FDG心肌代谢显像结果:31例(33%)患者心肌未见明显显影;13例(14%)患者左心室显影清晰,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均可见放射性摄取或明显摄取(得分为-1或-2);49例(53%)患者心肌部分节段有放射性分布,其中间隔36例,前壁35例,心尖部20例,外侧壁33例,下后壁32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灌注显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多累及部位为间隔部;而代谢显像表现不均一性较为明显,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约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14%,心肌部分节段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53%,而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均未见放射性摄取的占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动态与静态灌注显像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初步分析(摘要) 被引量:3
5
作者 潘世伟 吴清玉 +4 位作者 胡盛寿 魏以桢 刘秀杰 史蓉芳 王道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抗素肺灌注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方纬 马展鸿 +5 位作者 戴汝平 刘秀杰 程显声 柳志红 史蓉芳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和EBCT肺血管增强造影。逐个肺段对比EBCT所显示的肺动脉阻塞与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肺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多数(81.7%)肺动脉完全闭塞型病变对应相应肺段的灌注完全缺失,血流灌注分布与非完全闭塞型病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完全闭塞型病变中,多级肺动脉病变对应灌注完全缺失的比例较高(60.0%),多级肺动脉病变与单级肺动脉病变相比,血流灌注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的非完全闭塞型病变所对应的血流灌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形式的血管阻塞所造成的血流灌注变化的不同,是EBCT与肺灌注显像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血管阻塞和灌注受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肺灌注显像和EBCT结合应用能够使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肺灌注显像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评估核素显像在肺栓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秀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9-471,共3页
关键词 核素显像 肺栓塞 诊断 肺通气显像 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峰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8-480,共3页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新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其疗效与心脏运动是否同步显著相关。目前,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均可检测心脏运动同步性,本文就其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予...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新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其疗效与心脏运动是否同步显著相关。目前,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均可检测心脏运动同步性,本文就其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9
作者 田月琴 刘秀杰 +3 位作者 史蓉芳 周宝贵 郭风 魏红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7-278,共2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示异常 ,12例有节段性缺损 ,6例未见缺损但可见心肌节段性稀疏。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梗塞的定位与心电图 Q波比较 ,显示病变部位更明确。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损伤部位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造影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显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及疗效评价
10
作者 史蓉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19-220,共2页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若发生肺出血或坏死则称为肺梗死.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0余万患者,其中20%发生死亡,占死因的第三位,仅次...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若发生肺出血或坏死则称为肺梗死.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0余万患者,其中20%发生死亡,占死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在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北京阜外医院900余例心血管病尸检资料证实,有肺段以上较大肺栓塞者100例,占11%,占风湿性心脏病尸检的29%,心肌病的26%,肺源性心脏病的19%,说明肺栓塞并发于心血管疾病者已相当多见.但是,肺栓塞血栓的主要来源是盆腔和下肢深静脉的炎症和血栓,约占70%以上,因此,探测下肢深静脉病变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显像 诊断 肺动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孔庆倩 董庆斐 +2 位作者 罗金勇 丁双 袁卫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4-1238,共5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过程极具挑战性。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肺通气/灌注显像在...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过程极具挑战性。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探讨了其技术原理、优势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灌注显像 高血压 肺性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负荷试验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断层显像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凌 郑平 +6 位作者 张晓丽 孙晓昕 郭风 魏红星 徐莹颖 田月琴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应用腺苷负荷试验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断层显像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行腺苷负荷试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断层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腺苷负荷试验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 目的:应用腺苷负荷试验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断层显像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行腺苷负荷试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断层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腺苷负荷试验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静息时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LVEF降低≥5%组(n=16)和LVEF降低<5%组(n=54)。图像分析采用17节段半定量评分法,得到负荷灌注总评分、静息灌注总评分及心肌缺血总评分。应用QGS软件计算左心室功能参数: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LVEF降低≥5%组患者的静息时LVEF明显大于腺苷负荷试验后LVEF;与LVEF降低<5%组相比,LVEF降低≥5%组的负荷灌注总评分及心肌缺血总评均显增加,病变范围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后LVEF较静息时明显降低(≥5%)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负荷试验 门控单光子断层显像 左心室功能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红星 田月琴 +4 位作者 杨敏福 蒋雄京 耿庆海 郭新华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肾显像)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2007年我院临床确诊大动脉炎且怀疑有肾动脉受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为(30.2±10.7)岁。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肾显像)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2007年我院临床确诊大动脉炎且怀疑有肾动脉受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为(30.2±10.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肾动脉造影和卡托普利肾显像,并将最终结果分为肾动脉造影正常组(肾动脉无狭窄者,n=33)及肾动脉造影异常组(肾动脉狭窄者,n=7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动脉造影证实77例有肾动脉狭窄(≥50%),其中双侧肾动脉狭窄者40例,单侧肾动脉狭窄37例。肾动脉造影异常组的77例肾动脉狭窄患者,73例卡托普利肾显像阳性;肾动脉造影正常组的33例中30例卡托普利肾显像阴性。卡托普利肾显像诊断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8%、90.9%和93.6%。卡托普利肾显像诊断单侧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6%,诊断双侧肾动脉狭窄敏感性为95.0%。110例患者共220支肾动脉,117支肾动脉造影有狭窄病变,其中104支卡托普利肾显像阳性;103支无明显狭窄的肾动脉中,94支卡托普利肾显像阴性。卡托普利肾显像判断血管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91.3%和90.0%。结论:卡托普利肾显像与肾动脉造影比较对大动脉炎患者肾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卡托普利肾显像可作为大动脉炎是否累及肾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性筛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肾动脉狭窄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8F-脱氧葡萄糖心肌显像对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存活心肌的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光 杨敏福 +3 位作者 吕小东 段福建 闫朝武 宋丽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应用18F-脱氧葡萄糖(FDG)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心肌存活情况,并探讨其在ALCAPA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05至2009-10在我院接受18F-FDG心肌显像的6例ALCAPA患儿的临床和显像... 目的:应用18F-脱氧葡萄糖(FDG)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心肌存活情况,并探讨其在ALCAPA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05至2009-10在我院接受18F-FDG心肌显像的6例ALCAPA患儿的临床和显像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6例患儿心肌显像提示心肌存活3例、部分存活1例、不存活2例。心肌存活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反复感冒)、心电图(异常Q波)、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侧支循环形成有关。在随访期间,除1例广泛心肌梗死患儿死亡外,其余5例患儿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并且生存良好。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于儿童ALCAPA患者,利用18F-FDG显像进行存活心肌评价,能为患儿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心功能的判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18F-脱氧葡萄糖 心肌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月琴 刘秀杰 +7 位作者 张晓丽 史蓉芳 刘蕴忠 刘华平 乔树宾 高润霖 徐义枢 姚康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文报道了100例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99mTc一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变的检出率和对病变范围的估价优于心电图。本组心绞痛患者99m... 本文报道了100例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99mTc一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变的检出率和对病变范围的估价优于心电图。本组心绞痛患者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诊断敏感性为93%,特异性79%,运动心电图对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59%,特异性79%。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是判断心肌缺血敏感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运动试验 放射性核素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红星 田丛娜 +9 位作者 王伟学 杨易剑 科雨桐 陆敏杰 张红菊 田月琴 赵世华 张健 张晓丽 刘秀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像明确诊断的93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在两周内均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0)Tc^m-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GSPECT)和^(18)F-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心脏磁共振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GSPECT和GPET均采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QGS)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27±294)天,共12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单因素Cox逐步回归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功能参数对死亡无预测价值,GSPECT、GPET以及心脏磁共振显像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DV和ESV)以及GPET测定的LVEF均为预测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GPET测定的ESV[风险比(HR)1.013,95%可信区间(CI):1.003~1.022,P=0.007]是预测心原性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以GPET测定的ESV 140 nl或EDV180 ml为界值,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7.8%vs 24.1%,χ~2=5.156,P=0.023)。EDV<180 rn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DV≥180 ml患者的死亡率(7.1%vs 21.6%,χ~2=4.2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T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SV),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更高的估测预后的价值。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如果有严重心室重构(ESV≥140 ml),预后差。因此,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应该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方法,预防、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而对已经发生严重心室重构的患者,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改善或者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左心室重构 门控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红星 马圆圆 +8 位作者 段绍峰 田丛娜 田月琴 王道宇 姜楠 张宗耀 郭新华 张晓丽 单宝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性,并在两周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基于矩阵实验室编程语言开发一套新软件,获得评价左心室整体重构程度的球形指数(SI),并首次提出评价左心室局部重构程度的新指标:水平长轴"倒八字"程度指数(DPI)、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左心室重构整体重构程度以磁共振成像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金标准"。有经验的专家对PET心肌代谢显像水平长轴和垂直长轴显示"倒八字"程度采用4分打分法。分别将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对DPI值、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与专家对"倒八字"程度的打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和LVESV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15,P均<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87,P<0.01)。水平长轴左心室近前壁和中间段测定的DPI以及短轴测定的横径比与专家打分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3、0.709和0.722,P均<0.01)。结论:采用我们自主开发的新软件,通过对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重建图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左心室整体的重构程度和局部的重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重构程度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心脏负荷试验药物去甲乌药碱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秀杰 陶忠华 +6 位作者 史蓉芳 张晓丽 姚稚明 刘蕴忠 李胜亭 褚克维 魏红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通过去甲乌药碱与多巴酚丁胺的比较,探讨去甲乌药碱可否作为一种心脏负荷药物。方法:选用6条犬,分别以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测定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各项指标以及用核素... 目的:通过去甲乌药碱与多巴酚丁胺的比较,探讨去甲乌药碱可否作为一种心脏负荷药物。方法:选用6条犬,分别以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测定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各项指标以及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均可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呈剂量依赖性。另外,去甲乌药碱对收缩压影响不大,舒张压呈下降趋势。结论:初步的动物结果表明,去甲乌药碱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心脏负荷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负荷试验 去甲乌药碱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6例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患者临床表现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柳志红 赵智慧 +8 位作者 熊长明 倪新海 程显声 李建蓉 戴汝平 史蓉芳 何作祥 吕滨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分析136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溶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990年1月~2006年5月间我院136例接受溶栓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Ⅰ组(85例)病程在2周内;Ⅱ组(39例)病程>... 目的:分析136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溶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990年1月~2006年5月间我院136例接受溶栓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Ⅰ组(85例)病程在2周内;Ⅱ组(39例)病程>1个月,症状加重2周内;Ⅲ组(12例)病程和症状加重>2周,但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判断血栓较新鲜。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剂量如尿激酶(75万U^150万U)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100mg)溶栓。综合判断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6%PTE患者伴有下肢静脉疾患,96%有呼吸困难症状,21%有晕厥史。溶栓后,呼吸频率、心率较溶栓前显著改善(P<0.001)。溶栓总有效率Ⅰ组96%;Ⅱ组77%(与Ⅰ组比较,P=0.001);Ⅲ组100%。溶栓并发症:较大出血3例,其中2例为穿刺点渗血,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无颅内出血及死亡发生。结论:下肢静脉病是PTE主要诱因,对于不能解释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应高度怀疑PTE。PTE的治疗应个体化,溶栓越早越好。该溶栓方案疗效好,出血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特点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道宇 汪蕾 +4 位作者 杨勇 马兴鸿 闫朝武 赵世华 方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2-765,共4页
目的 :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发射型正电子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连续入选的DCM患者均行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参照Herrero法,获得校正的右心室... 目的 :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发射型正电子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连续入选的DCM患者均行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参照Herrero法,获得校正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c RV)标准化摄取值(SUV)、左心室游离壁心肌(c LV)SUV和两者的比值(c R/L);34例患者均在7 d之内完成心脏磁共振成像(c MRI),通过Simpson’s原则自动计算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结果:校正的c RVSUV和c R/L均与c MRI测得的RVEF有显著的负相关(分别为r=-0.513,P<0.01和r=-0.463,P<0.01),c RVSUV和c R/L同时也与LVEF呈负相关(分别为r=-0.387,P<0.01和r=-0.362,P<0.01)。结论 :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增强与右心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利用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检测右心室18F-FDG摄取,有可能成为评价DCM右心功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右心功能 葡萄糖代谢 发射型正电子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