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与基因突变(4)心房间隔缺损和心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刘迎龙 杜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基因突变 房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2
作者 张浩 尚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79,共2页
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共收到投稿1138篇,来稿内容涉及了胸心血管外科专业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各个方面,全面显示了我国... 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共收到投稿1138篇,来稿内容涉及了胸心血管外科专业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各个方面,全面显示了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现状,代表了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血管外科 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 国际会议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系统表现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华伟 杨跃进 +9 位作者 梁岩 何建国 潘世伟 吴文辉 常谦 段福建 张澍 陈新 高润霖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清酶 ,以及Χ线影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 5例患者中 ,有 10例 ( 2 8 6% )患者X线胸片显示心脏增大 ,以右心增大或全心增大为主 ,其中 3例呈现肺动脉段突出 ,10例中 6例为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急性期 (发病 1~ 2周 )心脏影像开始增大 ,恢复期 (发病 3~ 4周 ) ,大多数患者 ( 9例 )心脏影像恢复正常。 10例患者心脏在急性期时平均心胸比率为 0 5 9± 0 0 3 ,恢复期平均心胸比率为0 5 1± 0 0 2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所有患者心率加快并长时间呈偏高水平 ,在体温正常后 ,平均心率仍在 95次 /分以上。有 5例患者在发热期间发生过心肌酶 (肌酸激酶 ,CK)增高 ,3~ 5天后 ,心肌酶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恢复期期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仍有 1例显示左、右心室增大 ,其余患者心脏大小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本组临床观察显示 ,SARS是以肺部为突出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 ,亦可累及心脏使一部分患者心脏增大。随着SARS病情好转大多数增大的心脏可恢复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 临床观察 血氧饱和度 血清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脂滴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4
作者 徐小翠 蒋韶辉 +1 位作者 官雪 杨文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7-1201,共5页
心肌代谢过程中利用大量脂肪酸作为底物提供能量,其中储存于脂滴中的中性脂质是心肌代谢主要能量来源。脂滴主要由中性脂质和磷脂单层分子膜构成,表面镶嵌脂滴相关蛋白(LDAP)以调节细胞内脂质代谢。心肌代谢过程中,若脂肪酸摄取和氧化... 心肌代谢过程中利用大量脂肪酸作为底物提供能量,其中储存于脂滴中的中性脂质是心肌代谢主要能量来源。脂滴主要由中性脂质和磷脂单层分子膜构成,表面镶嵌脂滴相关蛋白(LDAP)以调节细胞内脂质代谢。心肌代谢过程中,若脂肪酸摄取和氧化不平衡,过量脂滴积累,可能导致心肌脂毒性,影响心脏功能。本文就近年来对脂滴及LDAP调节的脂质稳态在心肌代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心肌代谢与脂滴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探讨心肌脂滴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代谢 脂滴 脂滴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理变化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苏俊武 刘迎龙 +3 位作者 徐波 谢若兰 朱文玲 凌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探索血管内超声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价肺血管病理变化。  方法 :对 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进行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观测其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以及血管的... 目的 :探索血管内超声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价肺血管病理变化。  方法 :对 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进行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观测其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以及血管的搏动性 ,同时与右心导管血液动力学在吸氧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 :肺动脉内超声能够清晰观测到其管壁的三层组织学变化 ,中层增厚 ,吸氧后肺动脉搏动性明显增强 ,与右心导管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有高度相关性。  结论 :血管内超声对肺动脉的检查安全可靠 ,检查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肺动脉形态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血管内超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2例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于坤 龙村 +2 位作者 黑飞龙 王红月 许建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77-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左房,共178例(占良性肿瘤的83.2%)。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96例(占39.7%)。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233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深低温停循环2例,常温麻醉下6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13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多数为原发良性肿瘤,超声心动图是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建屏 王立清 +3 位作者 陈雷 吴清玉 胡盛寿 孙立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 :介绍外科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16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3例 ,年龄 42~ 73( 5 7 3± 9 8)岁。前室间隔穿孔 13例 ,后室间隔穿孔 3例 ,术前心功... 目的 :介绍外科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16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3例 ,年龄 42~ 73( 5 7 3± 9 8)岁。前室间隔穿孔 13例 ,后室间隔穿孔 3例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均为Ⅲ级~Ⅳ级。结果 :无手术及术后早期死亡 ,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 ,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外科治疗 临床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立清 胡盛寿 +3 位作者 李澎 谢峰 吴清玉 郭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应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心肌超声微泡造影探讨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部分钳闭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钬激光在缺血区进行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并在缺血前、缺血后及激光打孔后取... 目的:应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心肌超声微泡造影探讨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部分钳闭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钬激光在缺血区进行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并在缺血前、缺血后及激光打孔后取左室短轴切面进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缺血后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前明显降低(P<0.001),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升高(P<0.001),接近正常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P>0.05),激光再血管化区心肌超声微泡较正常心肌提前显像。结论: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可即刻明显缓解心肌缺血,使缺血区血流灌注明显改善。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可作为观测和评价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可靠手段,钬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中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超声微泡造影 心肌激光打孔 T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阳文斌 潘湘斌 +5 位作者 张浩 花中东 杨克明 闫军 马凯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双向腔肺分流术,例7、10行一期改良Fontan术。例1、6~9、11同期行TAPVC矫治术。结果:例6、10围术期死亡(18.2%,2/11),死亡原因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患儿随访1~29个月,例4死亡,余患儿氧饱和度改善,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例5行二期改良Fontan术并顺利出院。结论: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仍具有较高早期死亡率,术前明确诊断TAPVC并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单心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我国新生儿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整体水平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盛寿 沈向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整体水平 新生儿 复杂先心病 西方发达国家 新技术应用 外科领域 外科临床 相互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9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向东 马维国 +4 位作者 李守军 阎军 王旭 刘迎龙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9月,169例DORV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心室矫治术103例(60.9%),单心室矫治术50例(29.6%),姑息手术16例(9.5%)。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0例(11.8%),双心室矫治、单... 目的: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9月,169例DORV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心室矫治术103例(60.9%),单心室矫治术50例(29.6%),姑息手术16例(9.5%)。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0例(11.8%),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的死亡率分别是14.6%(15/103)、4.0%(2/50)和18.8%(3/16)。死亡率由2000年的19.5%降到2004年的7.9%。19例(95.0%)死亡病例为DORV合并肺动脉狭窄者。全组7例(4.1%)因并发症做二次手术。结论:DORV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根据患者的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指征,并恰当掌握手术时机,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双出口 心脏缺损 先天性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矫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建屏 张怀军 +3 位作者 吴清玉 刘迎龙 朱晓东 郭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单叶右冠状动脉瓣脱垂为主(78例占73.6% );本组单纯VSD修补14 例;主动脉瓣成形75例,主动脉成形主要采用脱垂瓣叶折叠悬吊法和中心型折叠法;主动脉瓣置换17例。  结果:手术死亡1 例。出院检查脉压差均恢复正常。心胸比率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有明显缩小。VSD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  结论:强调早期治疗,防止AI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凤玮 许建屏 +1 位作者 吕峰 王建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和远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46例LVEF≤0.55... 目的:分析总结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和远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46例LVEF≤0.55的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二尖瓣成形术21例,瓣膜置换术25例。使用二维超声测量术前、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LVEDD和LVEF。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到42例,随访期死亡1例,生存者心功能改善。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LVEDD从(67.02±9.83)mm缩小到(59.52±9.49)mm(P<0.05),LVEF从47.48±6.02提高到50.09±10.59(P>0.05)。随访期,LVEDD和LVEF分别为(59.46±13.28)mm和(53.79±14.00)mm,与术后早期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二尖瓣成形术后如无残留及再发反流,LVEF在随访期内可进一步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患者左心室逆重塑,随访期不再继续恶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瓣膜病理改变、心功能及术者经验等因素,尽量施行瓣膜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左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进展 (9)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续5)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盛寿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仍然是心血管外科的难点,随着发病率的增加,必将成为关注的重点,我国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起步较晚,这将是今后心血管外科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盛寿 罗新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235,共4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现阶段外科治疗心力衰竭的策略与方法。全面探讨了再血管化治疗、二尖辩成形、心室成形、骨胳肌动力成形、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以及新型心肌限制装置、机械循环辅助、心脏移植等治疗手段的作用与局限性。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微创伤心脏外科的讨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5-195,共1页
关键词 微创伤心脏外科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一年经验回顾
17
作者 胡盛寿 王小启 +3 位作者 刘迎龙 李守军 沈向东 王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过去一年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结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新生儿手术临床资料。手术共完成21例,其中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1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TG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 目的:回顾分析过去一年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结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新生儿手术临床资料。手术共完成21例,其中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1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TG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TaussingBing)1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2例(心下型及心上型各1例);肺动脉闭锁(PAA)3例。分别行动脉调转术(ASO)16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2例,改良BlalockTaussing手术3例(其中肺动脉瓣闭式扩张术2例)。结果:全组存活18例,死亡3例,死亡率14.3%。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为冠状动脉壁内走行,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另1例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术后因肺部感染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准确认识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是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提高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然均金 宋云虎 +4 位作者 胡盛寿 王巍 王水云 孙寒松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0至2011-12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63例,男性95例(58.3%),年龄41.0±15.5(6-74)岁,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 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0至2011-12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63例,男性95例(58.3%),年龄41.0±15.5(6-74)岁,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PG)为61-150(89.6±31.4)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手术和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结果:163例患者单纯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108例(66.3%),20例(12.3%冶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7例(22.6%)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术后LVOTPG值、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术后75例(46.0%)发生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39例(23.9%)发生心房颤动(房颤);随访患者139例(85.3%),107例(77.0%)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15例(82.7%)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Ⅰ级,随访期的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1.2±0.6)级vs(2.4±0.7)级]。术后及随访期共死亡6例(3.7%)。结论: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安全地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明确地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诊断及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慕子 李维君 +5 位作者 李健 王强 章良 张恒 沈艳 骆志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诊断及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外科治疗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21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心动图特点、解剖分型,评估...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诊断及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外科治疗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21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心动图特点、解剖分型,评估肺动脉发育及体肺侧支动脉情况,并与CT结果相对比。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分型、右肺动脉及McGoon比值的测量结果与CT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肺动脉测值及Nakata指数较CT测值小(P均<0.05)。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示3例室间隔开窗患儿室水平示右向左或双向分流。术后患者左右肺动脉内径及Nakata指数或新建肺动脉指数均较术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动脉发育进行初步评估,结合心血管造影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及术后可用于随访评价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术中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年龄段临床特点和外科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分为≤28天新生儿组(组1,n=7)、>28天~≤6个月组(组2,n=70)、>6个月~≤1岁组(组3,n=26)、>1岁~≤3岁组(组4,n=34)4个年龄组。137例患儿伴房间隔缺损119例,卵圆孔未闭18例,动脉导管未闭27例,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0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0.4%(69/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71.0%(49/69)。心上型49.6%(68/137),心内型37.2%(51/137),心下型1.5%(2/137),混合型11.7%(16/137)。合并肺静脉狭窄18.2%(25/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88.0%(22/25)。结果:手术死亡率11.7%(16/137),组1和组2占87.5%(14/16)。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低心排综合征。有随访资料99例,随访率81.8%(99/121),随访期限2~86个月,平均(25.5±22.3)个月。晚期死亡9例,均为组1和组2患儿,晚期死亡率9.1%(9/99)。结论:年龄>6个月的TAPVC患儿可获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而年龄≤6个月尤其是新生儿患儿病情重,合并限制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狭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比例高,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手术及远期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手术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