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风险相关性的多中心10年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刘紫轩 王辉清 +6 位作者 钟晓丹 贺行巍 王文华 于丹 张保全 李醇文 曾和松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7-924,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中心医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2021年12月来自五家教学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河南省人...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中心医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2021年12月来自五家教学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642例AAD患者。基于NLR分布的四分位点将患者分为Q_(1)(n=660)、Q_(2)(n=661)、Q_(3)(n=661)、Q_(4)(n=660)4组,并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评估NLR与心血管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对NLR值与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46,63)岁,其中,男2096例,女546例。与Q_(1)-Q_(3)组比较,Q_(4)组患者吸烟史和糖尿病病史占比较低,且更有可能患DeBakeyⅠ型AAD(P<0.05),Q_(4)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及D-二聚体水平较高,而三酰甘油及CRP水平较低(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LR值与D-二聚体(r=0.43,P<0.01)和肌酐(r=0.16,P<0.01)呈正相关。Cox模型中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揭示了血浆NLR值与AAD患者临床结局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P<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与Q_(1)-Q_(3)组比较,Q_(4)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最高(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Q_(1)组相比,Q_(4)组NLR的风险比(HR)为1.77(95%CI 1.33~2.37,P<0.001),是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的血浆NLR值与AA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即使校正了多中心就诊医院等潜在混杂因素后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韩宗茂 高洁 +6 位作者 高传玉 张优 张静 朱中玉 齐大屯 黑飞龙 Rafiq Ahmed BHAT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66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ECMO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用时长、并发症及疗效,是否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及院内临床转归等。结果:66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1.7)岁,其中男性46例。患者入院均行早期血运重建: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44例行入院即刻早期血运重建,17例行院内延迟早期血运重建;其中42例患者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均应用ECMO辅助,其中39例使用了IABP。ECMO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及pH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66例患者中38例成功撤机,30例存活出院,36例死亡;并发症分别为20例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消化道出血、5例脑出血、1例肺出血、9例下肢血栓及3例下肢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至少2次呼吸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为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应用IABP对院内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早期血运重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肖亚楠 肖文涛 +6 位作者 叶发民 郭素萍 张晶晶 屈永生 高传玉 张静 李建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并行冠状动脉FFR检查的168例NSTE-ACS患者。通过第二代QFR检测仪(AngioPlus,上海搏动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离线分析目标血管的QFR,并记录病变血管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当FFR≤0.80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存在功能学意义,即为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结果:以FFR为金标准,对比剂血流模型QFR(cQFR)和固定血流模型QFR(fQFR)识别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AUC分别为0.829(95%CI:0.773~0.885,P<0.001)和0.821(95%CI:0.766~0.875,P<0.001),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0%、56.00%、98.63%和76.83%、59.00%、99.04%。DeLong检验表明,在NSTE-ACS患者中,cQ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fQFR(P=0.03)。结论:以FFR为金标准,QFR尤其cQFR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T4/游离T3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和院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袁晓鹏 李爽 +9 位作者 吕纳强 郭鹏召 张传奇 崔启 王潇 杨进刚 杨跃进 高传玉 张静 党爱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6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5例,在人数大致相等的情...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6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5例,在人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将患者根据游离T4/游离T3(FT4/FT3)四分位进行分组:组1(<4.19,n=126)、组2(4.19~4.99,n=127)、组3(5.00~6.46,n=126)、组4(>6.46,n=126)。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院内死亡情况;应用ROC曲线评估FT4/FT3、GRACE评分、FT4/FT3联合GRACE评分对院内死亡的预测能力;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FT4/FT3对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组4患者入院时血压、心率、C反应蛋白、血肌酐、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左心室射血分数、Killip心功能分级≥3级、GRACE评分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FT4/FT3、GRACE评分及FT4/FT3联合GRACE评分能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AUC分别为0.734、0.796、0.820(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随着FT4/FT3增高,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增加(RR=1.25,95%CI:1.07~1.46,P=0.032)。结论:FT4/FT3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院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 院内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诱发无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反复心室颤动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继芳 张静 +2 位作者 郭素萍 张巧玲 付海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1-502,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2岁,既往体健,无晕厥病史,以意识丧失1 d入院,患者1 d前受凉后出现咽喉部疼痛,体温达39℃,在诊所应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罗红霉素等药物治疗,输注过程中曾出现心悸,后在家做饭时再发心悸不适,持续数...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2岁,既往体健,无晕厥病史,以意识丧失1 d入院,患者1 d前受凉后出现咽喉部疼痛,体温达39℃,在诊所应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罗红霉素等药物治疗,输注过程中曾出现心悸,后在家做饭时再发心悸不适,持续数秒出现意识丧失,5 min后自行缓解,无大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心室颤动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