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17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凡伟 梁维杰 +5 位作者 杨雷一 李建朝 钱晓亮 任培军 范太兵 彭帮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先心病手术且术后应用ECMO支持的患儿,从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结...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先心病手术且术后应用ECMO支持的患儿,从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结果17例先心病患儿术后应用ECMO支持,男8例、女9例,年龄13日龄至11月龄,体重2.8~6.9(4.7±1.2)kg;4例因术后出现低心排、心脏骤停行ECMO,13例因术后心功能差、不能停体外循环转ECMO。ECMO支持时间13 h至26 d。成功撤机11例(64.7%),痊愈出院8例(47.1%),死亡或放弃治疗9例。2次开胸止血7例(41.2%);更换膜肺氧合器3例(17.6%);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6例(35.3%);肺部感染5例(23.5%),其中1例全身重度感染,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5.9%);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消化道出血各3例(17.6%)。4例术后在监护室行急诊ECMO者均死亡。结论ECMO是先心病术后心功能衰竭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应把握好适应证和上机时机,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韩宗茂 高洁 +6 位作者 高传玉 张优 张静 朱中玉 齐大屯 黑飞龙 Rafiq Ahmed BHAT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66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早期血运重建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ECMO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用时长、并发症及疗效,是否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及院内临床转归等。结果:66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1.7)岁,其中男性46例。患者入院均行早期血运重建: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44例行入院即刻早期血运重建,17例行院内延迟早期血运重建;其中42例患者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均应用ECMO辅助,其中39例使用了IABP。ECMO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及pH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66例患者中38例成功撤机,30例存活出院,36例死亡;并发症分别为20例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消化道出血、5例脑出血、1例肺出血、9例下肢血栓及3例下肢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至少2次呼吸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为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应用IABP对院内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早期血运重建及ECMO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早期血运重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肖亚楠 肖文涛 +6 位作者 叶发民 郭素萍 张晶晶 屈永生 高传玉 张静 李建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并行冠状动脉FFR检查的168例NSTE-ACS患者。通过第二代QFR检测仪(AngioPlus,上海搏动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离线分析目标血管的QFR,并记录病变血管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当FFR≤0.80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存在功能学意义,即为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结果:以FFR为金标准,对比剂血流模型QFR(cQFR)和固定血流模型QFR(fQFR)识别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AUC分别为0.829(95%CI:0.773~0.885,P<0.001)和0.821(95%CI:0.766~0.875,P<0.001),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0%、56.00%、98.63%和76.83%、59.00%、99.04%。DeLong检验表明,在NSTE-ACS患者中,cQ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fQFR(P=0.03)。结论:以FFR为金标准,QFR尤其cQFR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股股转流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的应用
4
作者 周阳 黄佳鑫 李建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60-2765,共6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股股转流(closed femoro-femoral partial bypass,C-FPB)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在C-FPB辅助下完成的70例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的临床资料,部分联合了腹腔脏器灌注。主要... 目的探讨密闭式股股转流(closed femoro-femoral partial bypass,C-FPB)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在C-FPB辅助下完成的70例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的临床资料,部分联合了腹腔脏器灌注。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院内死亡、脑卒中、术后脊髓损伤和血液透析发生率。在开放式股股转流回路的基础上,将静脉管路用10×10×10 mm“Y”形接头分出管路直接连于离心泵入血口,滚压泵后管路用10×10×10 mm“Y”形接头连接于离心泵后和膜式氧合器前,可以建立密闭式股股转流,离心泵灌注下半身,控制滚压泵调控血容量。结果全部病例未观察到系统故障。转流平均时间(101.0±22.2)min,肋间动脉重建平均时间(18.6±5.4)min,平均数量为(4.7±1.8)对,ICU停留平均时间(5.1±1.5)d,平均住院时间(34.4±12.5)d。2例(2.9%)患者术后脑卒中,1例(1.4%)院内死亡,2例(2.9%)发生术后截瘫,术后血液透析7例(10.0%),机械通气时间延长3例(4.3%)。结论密闭式股股转流兼顾了整个手术过程,降低了灌注医师的体外循环管理难度,为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远端灌注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股动脉转流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密闭式体外循环 器官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