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保才 程兆云 +4 位作者 陈现杰 胡俊龙 朱喜亮 孙俊杰 轩继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1-735,共5页
目的:观察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其中采取正中切口入路42例(对照组),采取腔镜辅助下右... 目的:观察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其中采取正中切口入路42例(对照组),采取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入路44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疼痛NRS评分及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室重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内径(RV)],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时长大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心外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两组NRS评分均先升高后下降,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LVEF、SV、CO均升高,LVEDD、LAD、RV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MPO、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SOD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31.0%(P<0.05)。结论: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部分逆转心室重构,减轻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术后房颤风险,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病变 心室重构 主动脉瓣置换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