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留职意愿与工作韧性及专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蒿若楠 杨巧芳 +3 位作者 郑改改 余良梦 段承旭 常晓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并探讨护士留职意愿与工作韧性及专业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567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韧性量表、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和留职意愿量表进行...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并探讨护士留职意愿与工作韧性及专业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567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韧性量表、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和留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留职意愿得分为(23.66±3.35)分;护士留职意愿与职业韧性及专业自我概念呈正相关(r=0.439、0.297,均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规划、职业韧性、专业自我概念对留职意愿有显著预测作用(均P<0.01)。结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护士留职意愿呈中等偏上水平,职业韧性、专业自我概念影响护士的留职意愿。管理者可通过提升护士的职业韧性和专业自我概念,改进管理策略,提高其留职意愿,确保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队伍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医院 护士 职业韧性 专业自我概念 留职意愿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左仲琪 王宇 +5 位作者 靳艳 张庆伟 袁彬彬 沈赛娅 王菲 于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40-3445,共6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隐匿、病情复杂多变,预后不佳。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潜在危重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的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分析其评估内容及应用情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隐匿、病情复杂多变,预后不佳。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潜在危重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的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分析其评估内容及应用情况,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为指导,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Scopu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从评估内容、研究对象、验证方法、信效度以及预测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7篇关于评估工具的开发验证,9篇关于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应用,涉及20个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估工具均包含3~17个评估内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年龄、收缩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合并症、意识水平以及性别。2篇文献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信度、效度良好,其他研究均缺少信效度评价。10篇文献报告了评估工具的曲线下面积(AUC),AUC为0.550~0.9269。结论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种类多样,但质量仍有不足,缺少特异性评估工具。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验证现有工具的信效度,并结合疾病特征开发本土化且具备良好信效度的心血管专科早期预警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早期预警 风险评估 工具 范围综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一凡 许铭华 +2 位作者 杜柳 谷艳丽 冯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8-1085,共8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特征,以评估未经治疗的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和健康状况,为其Ⅱ期心脏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于中国医学...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特征,以评估未经治疗的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和健康状况,为其Ⅱ期心脏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门诊就诊并接受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的13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无OSAHS(AHI<5次/h)组(n=24)、轻度OSAHS(5次/h≤AHI<15次/h)组(n=65)、中重度OSAHS(AHI≥15次/h)组(n=45),比较三组患者的身体成分、肺功能特点、运动耐量、运动时的通气反应等。结果:共110例(82.1%)患者合并OSAHS,其中以男性为主(80.0%)。随着OSAHS严重程度增加,三组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瘦体重、骨骼肌含量、体水含量和基础代谢率均逐渐增加(P均<0.05),心血管疾病合并情况则相似。与非OSAHS组相比,总体上轻度OSAHS组和中重度OSAHS组患者的静态肺功能、运动耐量和最大运动通气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着OSAHS严重程度增加,三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呈下降趋势,中重度OSAHS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肺活量均明显高于轻度OSAHS组,峰值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则显著低于轻度OSAHS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脂含量(β=0.307,95%CI:0.263~0.823,P<0.00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β=0.259,95%CI:0.429~1.785,P=0.002)是AH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OSAHS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常见。中重度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所下降,但OSAHS没有额外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损伤和通气功能损伤。减重仍是合并OSAHS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首要康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冠心病 心肺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的海马区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对其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许晶晶 寇俊娜 +4 位作者 肖琳 秦梦珂 杜冉 陈晨 郭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探讨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与VaD小鼠学习记忆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脑低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双侧血管阻断法(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探讨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与VaD小鼠学习记忆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脑低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双侧血管阻断法(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ies,2VO)构建。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动物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RIPK3和MLKL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RIPK1、RIPK3、pRIPK3和MLKL蛋白的表达,并与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RIPK1、RIPK3和MLKL的共定位情况。结果qPCR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VaD组小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RIPK3和MLKL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免疫印迹结果显示VaD组小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pRIPK3、和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在小鼠模型海马区,RIPK1、RIPK3与MLKL共表达定位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程序性坏死标志物RIPK1、RIPK3和MLKL的表达与小鼠模型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VaD小鼠模型中,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及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进而引起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程序性坏死 慢性脑低灌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三级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5
作者 白姗 高伟 +6 位作者 王蕾 耿敬芝 李亚南 宋圆圆 贾晓辉 杨巧芳 李春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49-2155,共7页
目的:调查全国三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各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况调查表对便利选取的三级医疗机构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调查表1... 目的:调查全国三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各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况调查表对便利选取的三级医疗机构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调查表1199份。调查日平均输液率为71.9%,人均每天3.4瓶;1140所(95.1%)医院建立了静脉治疗护理团队/小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的使用率均在90%以上;1099所(91.7%)医院选用三通,1117所(93.2%)医院选用输液接头;1090所(90.9%)医院开展了中心静脉通路建立技术,1117所(93.1%)医院开展了PICC技术。三级医院皮肤消毒剂的主要选择是0.5%以上有效碘浓度的碘伏和75%乙醇;904所(75.4%)医院一次性输液钢针穿刺处皮肤选择>5 cm,957所(79.8%)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消毒范围选择>8 cm。结论:我国三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技术发展较快,但存在一些不足。建议各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实施培训与考核,并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中,从而规范静脉治疗护理行为,以促进我国静脉治疗专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 感染控制 护理管理 病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血管包绕肿瘤团簇组织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志轩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2,共6页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ascular encroachment of tumor clusters,VETC)是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预后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微血管模式。VETC也是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经常存在的一种现象与模式,VETC阳性患者的生存...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ascular encroachment of tumor clusters,VETC)是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预后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微血管模式。VETC也是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经常存在的一种现象与模式,VETC阳性患者的生存期较短、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一直以来HCC中VETC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应用,逐步可以实现对VETC的半定量可视化评估。研究发现,VETC与微血管状态密切相关,VETC阳性HCC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特定的强化模式,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VETC方面展现出较高准确性,然而当前研究多为单中心回顾性设计,样本量有限,且缺乏标准化流程。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优化影像组学算法,并结合多模态影像技术提升VETC预测的临床适用性。本文将围绕VETC的组织学研究进展、VETC与微血管状态、VETC阳性HCC影像学特征展开综述,旨在为HCC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组织学 微血管状态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物体外膜氧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柳含莹 范春超 +2 位作者 郭君妍 陈虹 王淼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07,共6页
体外膜氧合(ECMO)为重症心肺衰竭患者提供辅助呼吸的血液循环,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然而,ECMO技术往往与严重的并发症有关。小动物具有价格低、来源广、灵活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研究ECMO并发症防治和疾病治疗的有效平台... 体外膜氧合(ECMO)为重症心肺衰竭患者提供辅助呼吸的血液循环,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然而,ECMO技术往往与严重的并发症有关。小动物具有价格低、来源广、灵活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研究ECMO并发症防治和疾病治疗的有效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采用小动物ECMO模型进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小动物ECMO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优化小动物ECMO模型构建相关策略,推动小动物ECMO模型的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小动物模型 构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CT血管成像表现与预后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璐 王姝文 +2 位作者 刘豆豆 孙明华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表现,观察PAIH组术后15天血肿吸收情况,根据2组出院后1年内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AIH组升主动脉最宽径大于对照组[(5.22±0.57)cm vs.(4.54±0.45)cm,t=6.963,P<0.001],主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右冠窦、无冠窦及右冠状动脉更易受累,且更易出现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P均<0.05)。PAIH组42例接受手术治疗,13例因病情危重未能接受手术治疗而死亡;术后15天其中36例血肿范围较前缩小。对103例完成随访,其中63例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年龄及合并PAIH是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7、4.71)。结论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的CTA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预测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 血肿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冯晶晶 刘艳存 +3 位作者 姜桐桐 余晓 李宏静 么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分析当前我国三级医院的护理岗位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三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级别特点和地域分布情况,便利抽取全国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2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6... 目的:分析当前我国三级医院的护理岗位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三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级别特点和地域分布情况,便利抽取全国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2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6家三级医院进行实地调研,理三级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和人力配置情况。结果:162家三级医院平均注册护士数为946.26人,其中护理管理人员为55.61人(5.88%);护理岗位设置层级以5级居多(69.14%);护理岗位设界基本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三大类,其中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设置差别较大:各医疗机构主要依据国家出台政策文件中要求的床护比以及临床工作实际来配置护理人力。结论:不同地域护理岗位分类基本一致但分层管理制度存在差异;各类别护理岗位结构不合理,要以患者为中心深化岗位设置内涵;部分科室护理人力相对不足,尚需要探索更科学的人力配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管理 岗位设置 人力资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操作医师累计工作量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结果的影响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晓胜 何佳 +2 位作者 苏艳东 杨海涛 樊晓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操作医师累计工作量对诊断报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操作医师和患者资料。根据从本院开展倾斜试验至研究结束这一阶段医...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操作医师累计工作量对诊断报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操作医师和患者资料。根据从本院开展倾斜试验至研究结束这一阶段医师的累计工作量,将医师分为低累计工作量组(累计50~100例)、中等累计工作量组(累计101~350例)、高累计工作量组(累计1000~4000例;无医师累计工作量在351~999例),以及按医师的的性别、学历、职称分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组内和不同分组间医师倾斜试验报告诊断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2名医师操作的6122例患者,22名医师个体之间的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报告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等累计工作量组平均可疑阳性报告率显著高于低累计工作量组和高累计工作量组(3.21%vs.1.09%vs.1.62%,P=0.001),女性医师可疑阳性报告率高于男性医师(2.25%vs.1.07%,P=0.017),本科学历医师可疑阳性报告率高于研究生学历医师(2.46%vs.1.52%,P=0.013),初级职称医师可疑阳性报告率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医师(3.40%vs.1.75%vs.2.53%,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论以阴性还是阳性作参照,中等累计工作量均是可疑阳性报告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不同操作医师个体之间的倾斜试验诊断报告率存在一定差异,中等累计工作量组操作医师更易出具可疑阳性诊断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结果 累计工作量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评估“L-sandwich”术式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一项概念验证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牧蔚 聂铭 +4 位作者 郭权 张智文 饶立新 彭亮 马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7-553,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L-sandwich”术式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9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medina分型:1.1.1)患者分为“L-sandwich”术式组(n=38)、双支架术式组(n=32)和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L-sandwich”术式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9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medina分型:1.1.1)患者分为“L-sandwich”术式组(n=38)、双支架术式组(n=32)和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组(n=29)。所有患者术中及复查均使用IVUS评估。主要研究终点为随访12个月时的主支血管、分支血管口部及分支血管体部的晚期管腔面积丢失(LLAL),次要终点为12个月时各部位的最小管腔面积(MLA)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为概念验证性研究,统计分析在接受治疗(as-treated,AT)分析集中进行。结果:随访12个月时,“L-sandwich”术式组、双支架术式组和主支DES分支单纯DCB组患者主支血管的LLAL[(0.12±0.42)mm^(2)vs.(0.07±0.38)mm^(2)vs.(-0.01±0.31)mm^(2),P=0.419]、分支血管体部的LLAL[(-0.11±0.45)mm^(2)vs.(-0.10±0.28)mm^(2)vs.(0.24±1.04)mm^(2),P=0.0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支血管开口LLAL双支架术式组最大,“L-sandwich”术式组最小[(-0.48±0.78)mm^(2)vs(.0.45±0.64)mm^(2)vs(.0.14±1.37)mm^(2),P<0.001];三组主支血管MLA相似[(8.39±1.65)mm^(2)vs.(8.28±0.98)mm^(2)vs.(8.02±1.37)mm^(2),P=0.565],分支血管开口MLA双支架术式组最大,主支DES分支单纯DCB组最小[(5.08±0.74)mm^(2)vs.(5.63±0.80)mm^(2)vs.(3.57±1.35)mm^(2),P<0.001],分支血管体部MLA“L-sandwich”术式组与双支架术式组类似,主支DES分支单纯DCB组最小[(5.94±0.72)mm^(2)vs.(5.86±0.59)mm^(2)vs.(3.74±1.07)mm^(2),P<0.001]。双支架术式组中2例患者行靶血管重建,其他组患者均无MACE发生(P=0.118)。结论:“L-sandwich”术式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安全可行,随访12个月时比双支架术式分支血管开口LLAL更小,各部位MLA相似,且明显简化操作步骤。与分支单纯应用DCB相比具有更好的分支获益,同时也是分支单纯DCB出现严重夹层时的补救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真性分叉病变 血管内超声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肢体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攀峰 李晓健 +3 位作者 王国权 张松坡 牛浩 翟水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 评价激光辅助球囊血管成形术(LA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肢体缺血(CL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采用LABA或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 目的 评价激光辅助球囊血管成形术(LA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肢体缺血(CL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采用LABA或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CL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行LABA治疗,40例患者行单纯BA治疗。LABA组技术成功率、术后踝肱指数(ABI)、术后ABI较术前提高值、术后24个月临床症状持续改善率和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均高于单纯BA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靶血管穿孔、截肢及死亡事件,在靶血管动脉夹层、远端栓塞、补救性支架置入及术后24个月免截肢生存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LA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CLI安全有效,中期疗效优于单纯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 激光 球囊 血管成形术 严重肢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王晓航 孟树萍 +5 位作者 刘华伟 王书鹏 王磊 曹丹丹 王梦豪 程兆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心脏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行VA-ECMO辅助的病人48例,采用随机数...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心脏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行VA-ECMO辅助的病人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在ECMO启动后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在48 h后给予肠内营养。对比两组病人ECMO第7天能量达标情况、胃肠道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ECMO时间、呼吸机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ECMO第7天能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胃潴留、消化道出血、腹胀、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术后VA-ECMO辅助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缩短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有利于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心脏手术 体外膜肺氧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人群内脏脂肪面积与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的相关性
14
作者 李鑫 周阳 +5 位作者 邹智 周菁 张潇琳 屈敏 李昊 李永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BMI)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8名接受QCT体质成分测定且BMI正常的健康成年体检者,根据QCT所测VFA将其分为正常内脏脂肪组(正常组,VFA<10... 目的基于定量CT(Q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BMI)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8名接受QCT体质成分测定且BMI正常的健康成年体检者,根据QCT所测VFA将其分为正常内脏脂肪组(正常组,VFA<100 cm^(2),n=509)、轻度内脏脂肪蓄积组(轻度组,100 cm^(2)≤VFA<150 cm^(2),n=431)及重度内脏脂肪蓄积组(重度组,VFA≥150 cm^(2),n=418)。分别以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20~40、41~60及61~90岁BMI正常男、女性一般资料、体质成分与TyG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BMI正常人群TyG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各年龄段BMI正常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GPT)、VFA及皮下脂肪面积(SFA)与TyG指数呈弱-低度正相关(r=0.143~0.459,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TyG指数呈弱-低度负相关(r=-0.410~-0.222,P均<0.05)。各年龄段BMI正常女性LDL-C、VFA及SFA与TyG指数呈弱-低度正相关(r=0.206~0.495,P均<0.05)。谷丙转氨酶(GPT)、TC、VFA及肝脏脂肪含量(LFC)均为BMI正常人群TyG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DL-C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BMI正常人群VFA与TyG指数呈正相关;基于QCT测量腹部体质成分联合血脂指标对预测腹型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成分 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CT在儿童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进展及挑战
15
作者 孙记航 钟玉敏 +2 位作者 牛延涛 葛英辉 彭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4-1288,共5页
CT是儿科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制定并普及儿童低剂量CT扫描方案、构建标准化图像质量评价体系是儿童低剂量CT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产CT设备在硬件性能及图像重建算法方面取得突破,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为儿童低剂量CT成像提供了新的... CT是儿科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制定并普及儿童低剂量CT扫描方案、构建标准化图像质量评价体系是儿童低剂量CT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产CT设备在硬件性能及图像重建算法方面取得突破,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为儿童低剂量CT成像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从扫描方案、建立图像质量评价体系及临床推广等方面对国产CT在儿童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进展及挑战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常用的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莪术、黄芪-川芎等药对配伍的临床应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上内容为系统揭示黄芪及黄芪药对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黄芪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对黄芪药理作用和黄芪药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析黄芪配伍的科学性,为更好地科学阐释黄芪及其药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为系统研究黄芪药对配伍理论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芪及其药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药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人群定量CT骨密度与血压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亚玮 戚昕 +9 位作者 周阳 林新贝 孙永兵 邹智 李中林 武肖玲 吕雪 李昊 程晓光 李永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健康体检人群,其骨密度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4372名体检患者,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BMI、骨密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使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健康体检人群,其骨密度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4372名体检患者,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BMI、骨密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使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法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结果:在男性体检患者中,骨密度与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BMI、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密度与年龄、BMI、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没有相关性。进一步校正年龄、BMI后,男性患者骨密度与收缩压(β=-0.05,P=0.03)、甘油三酯(β=-0.07,P<0.01)、高密度脂蛋白(β=-0.10,P<0.01)呈负相关,与舒张压(β=0.06,P<0.01)、总胆固醇(β=0.14,P=0.03)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密度与收缩压(β=-0.22,P<0.01)呈负相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β=0.08,P<0.01)。结论:对于不同性别的人群,维持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对于骨量减少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更应严格控制其血压、血脂水平,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质量指数 骨密度 血压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锻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书鹏 孟树萍 +8 位作者 陈会娟 刘超 刘富荣 丁付燕 胡延磊 王晓航 曹丹丹 曹烨 程兆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成人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大于48 h患者893例,根据是否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分为早期康复组239例和传统治疗组654例,经过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成人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大于48 h患者893例,根据是否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分为早期康复组239例和传统治疗组654例,经过倾向性评分进行1:1匹配每组192例,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差异。结果:早期康复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缩短[(36.0±14.9)hvs (43.0±12.5)h,P=0.016],镇静药物使用减少[(39.0±16.8)h vs (47.0±21.3)h,P=0.001],谵妄发生率降低(7.81%vs 17.19%,P=0.006),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降低(26.56%vs 42.71%,P=0.001),营养不良风险降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2.0±3.3) mm vs(15.0±2.8) mm,P=0.021],但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器械辅助使用率、气管切开、非计划拔管、空肠营养管置管及运动耐量随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患者预后指标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早期康复 预后 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风险相关性的多中心10年回顾性队列研究
19
作者 刘紫轩 王辉清 +6 位作者 钟晓丹 贺行巍 王文华 于丹 张保全 李醇文 曾和松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7-924,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中心医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2021年12月来自五家教学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河南省人...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中心医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2021年12月来自五家教学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642例AAD患者。基于NLR分布的四分位点将患者分为Q_(1)(n=660)、Q_(2)(n=661)、Q_(3)(n=661)、Q_(4)(n=660)4组,并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评估NLR与心血管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对NLR值与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46,63)岁,其中,男2096例,女546例。与Q_(1)-Q_(3)组比较,Q_(4)组患者吸烟史和糖尿病病史占比较低,且更有可能患DeBakeyⅠ型AAD(P<0.05),Q_(4)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及D-二聚体水平较高,而三酰甘油及CRP水平较低(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LR值与D-二聚体(r=0.43,P<0.01)和肌酐(r=0.16,P<0.01)呈正相关。Cox模型中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揭示了血浆NLR值与AAD患者临床结局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P<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与Q_(1)-Q_(3)组比较,Q_(4)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最高(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Q_(1)组相比,Q_(4)组NLR的风险比(HR)为1.77(95%CI 1.33~2.37,P<0.001),是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的血浆NLR值与AA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即使校正了多中心就诊医院等潜在混杂因素后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体格测量、体成分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相关性
20
作者 刘澳 周菁 +9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周阳 李中林 武肖玲 邹智 吕雪 李永丽 李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格检查的1152名中老年男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体脂肪质量与体肌肉质量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使用QCT技术测量受试者腰椎BMD值,按照BMI进行分组,分为BMI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为>24 kg/m^(2)),并在两组中分别按照骨量诊断标准进行讨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在BMI正常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臀比、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超重及肥胖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与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5,r=-0.122,r=-0.199,r=-0.168,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26,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9,r=-0.087,r=-0.101,r=-0.187,r=-0.199,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51,P<0.05)。在校正年龄因素后,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57,r=-0.212,r=-0.134,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67,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20,r=-0.163,r=-0.126,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59,P<0.05)。结论腰围、腰臀比、BFP、SMI与中老年男性体检人群腰椎BMD值密切相关,对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管理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技术 腰椎BMD 体格测量 体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