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 1
-
-
作者
鲜跃荣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21年第2期20-22,共3页
-
文摘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利用已有桑蚕品种保存、选(繁)育资料和经验,参考国内外蚕桑科技发展动态,开发建立的“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在小环境气候调节,桑蚕性状数据采集、保存、分析,报表和谱系生成等桑蚕品种选(繁)育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
-
关键词
阆中蚕种场
桑蚕
智能系统
-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延伸蚕桑产业链的探索
- 2
-
-
作者
吴俊树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1年第3期50-51,共2页
-
文摘
阆中蚕种场经过多年探索,已发展成为主副并举,多种经营,农、工、商、贸为一体化的国营企业,为全省国有蚕种场走出困境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
关键词
蚕桑
产业链
探索
-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阆中蚕种场改造衰败桑园提高产量的几项措施
- 3
-
-
作者
饶贻辉
-
机构
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1993年第1期35-35,共1页
-
文摘
我场原有桑园最高年产量为1980年,投产面积1512亩,总产桑叶1358959公斤,亩平897公斤。从1987年以来因大力发展原蚕收茧制种,致使桑园管理粗放,技术贯彻不认真,衰败桑园逐年增多,病虫危害严重。全场桑叶产量、质量逐年下降,1989年投产面积1201亩,亩平仅572公斤。1989年我省蚕种公司指出了这一薄弱环节后,场领导十分重视,规划了改变桑园落后面貌的计划,从1990年起桑园逐年得以恢复。1992年投产桑园1021.78亩,总产叶844909公斤,亩平826.8公斤。我场桑园初步得以恢复,主要抓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抓住关键。
-
关键词
桑园
改造
-
分类号
S888.4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成效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曹宁宁
袁桂阳
李晓英
邓亚秋
龚大刚
王少伯
-
机构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中国蚕业》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
基金
2015年度中央外经贸发展基金(茧丝绸)项目
-
文摘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围绕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保障体系、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系统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对比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6-2015年场内、原蚕区、桑园的环境抽样、预知检查及母蛾检验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实施运行,原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0.26%,下降到2011年的0.01%,2013-2015年不合格率均控制在0.01%以下;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10年历史最高点的39.30%,下降到2011年的2.76%,2012-2015年的不合格率稳定在0.05%~0.08%水平;一代杂交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54.01%,下降到2013年的2.79%,2014-2015年不合格率均为0,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
-
关键词
南充
蚕种场
家蚕
微粒子病
技术措施
防治效果
-
分类号
S884.2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超高速雌雄蛹自动分选机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胡祚忠
王应和
王少柏
龚大刚
李小兵
曾少荣
-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阆中蚕种场
南充蚕种场
盐亭蚕种场
重庆市丰都县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
文摘
当前蚕种制造中劳动力紧缺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矛盾.其原因是临工来源紧缺,制种技术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仍然采用传统、古老的人为逐粒削茧鉴蛹的方式,工作效率很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的超高速雌雄蛹自动分选机可取代传统的人为鉴蛹的方式.
-
关键词
超高速雌雄蛹自动分选机
蚕种生产
应用
使用方法
-
分类号
S887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蚕种场养蚕体制改革初探
- 6
-
-
作者
吴俊树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1年第3期45-47,共3页
-
文摘
丝绸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它包含了华夏5000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在计划经济年代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展达到顶峰阶段,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飞跃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流动,丝绸行业受着严重冲击,产业发生变化,行业迅速萎缩,发种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直到2009年底四川省只有25个蚕种场生产,各省属种场实际生产量不足生产能力的20%,亏损十分严重。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单产,根据阆中蚕种场蚕学会研究课题,2011年春季在全场进行了改革探索。
-
关键词
体制改革
蚕种场
养蚕
农村劳动力
丝绸行业
优势产业
生产能力
历史文化
-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蚕种中止冷藏技术应用案例
- 7
-
-
作者
徐升东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4年第2期27-27,共1页
-
文摘
春制秋用蚕种入库冷藏后,生产上有时因秋蚕饲养计划的改变,需种量减少,这时需要将已经入库冷藏的一部分蚕种中止冷藏,由库内取出改为越年春、夏用种。
-
关键词
冷藏技术
蚕种
案例
应用
饲养计划
入库
春制
秋蚕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简述家蚕种性变化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张秦岭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0年第2期46-47,共2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种性变化的现象及原因,结合我场的生产实际,提出了维持品种性状的对策。对原原种的繁育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家蚕
种性
现象
原因
对策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一带一路”背景下蚕丝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9
-
-
作者
苏玲玲
杜国良
苏茂科
龚大刚
杜鸿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蚕学通讯》
2022年第2期54-58,共5页
-
文摘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蚕丝文化教学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蚕丝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尝试3种应用形式:一是作为补充,随文适时扩展,辅助学习者学习语言知识;二是同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蚕丝文化主题汉语学习,语言和文化并重;三是作为专门的文化课讲解,开展蚕丝文化专题教学,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这些应用形式将有助于传播蚕丝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
关键词
蚕丝文化
对外汉语
一带一路
教学应用
-
Keywords
Silk culture
Teaching Chinese as one foreign language(TCF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eaching application
-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即时浸酸蚕种浸酸前后冷藏技术体会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宋仕琦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4年第2期26-27,共2页
-
文摘
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的有效期限,以利调节蚕种的供应时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已是蚕种生产的成功技术了。但是,笔者通过蚕种冷藏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抑制和浸酸后的乙胚子、丙胚子、丁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冷藏抑制技术谈几点体会。
-
关键词
蚕种浸酸
冷藏技术
即时浸酸
蚕种生产
冷藏抑制
乙胚子
有效期限
蚕种冷藏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定中碘碳液测定剂散失性实验调查
- 11
-
-
作者
何卫东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6年第2期19-20,共2页
-
文摘
目前,我场蚕种生产不管是场内还是原蚕区,不管是环境消毒还是桑叶消毒,其漂白粉原制剂(干漂白粉)或漂白粉目的液的有效氯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的是“碘碳液测定法”和“土酒石测定法”两种方法,生产上一般使用“碘碳液测定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各异,特别是秋季高温环境下,普遍反映碘碳液失色快,即:刚配制测碘碳液测定剂测定漂白粉滴定到终点时被测液呈兰色,10d后为褐色,
-
关键词
有效氯含量
原蚕区
蚕种生产
环境消毒
兰色
实验调查
高温环境
蚕期
标准配制
石液
-
分类号
S884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蚕种生产防治微粒子病工作体会
- 12
-
-
作者
刘蓉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4年第2期34-34,51,共2页
-
文摘
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而言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06年起我场微粒子病又开始抬头,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便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治微粒子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病率大幅度下降。为此,现将我场近几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工作谈几点体会。
-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生产防治
蚕种生产
经济损失
流行危害
发生情况
蚕病
毁灭
-
分类号
S884.2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我场六次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赵铃
冯埴桓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8年第3期38-40,29,共4页
-
文摘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是省属选原蚕种场,从1938年建场至今,已有80年的时间,承担了周边县(区)及全省的普通蚕种场原种及农村一代杂交种的生产,生产经营基本正常。
-
关键词
中毒事件
原因
农药
生产经营
一代杂交种
蚕种场
四川省
建场
-
分类号
S884.96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试述家蚕种性变化的原因与对策
- 14
-
-
作者
李刚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6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家蚕种性变化的现象及原因,结合我场的生产实际,提出了维持家蚕品种性状的对策,对母种继代和原原种的繁育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关键词
家蚕
种性变化
原因
对策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秋制越年蚕种次年秋用试验初探
- 15
-
-
作者
汪虹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2年第1期13-14,25,共3页
-
文摘
本试验对原原母种秋制越年蚕种在次年秋季使用进行了探索,经过不同温度冷藏保护220天,在次年秋季出库催青、饲养,其饲育经过、实用孵化率、催青死卵率、饲养成绩等主要指标与当年春制秋用蚕种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成果对家蚕品种保存、原原母种继代中延缓种性退化,降低保种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家蚕
秋制越年蚕种
延期冷藏
次年秋用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掌握秋蚕生产特点,提高蚕种繁育系数
- 16
-
-
作者
宋长焕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1994年第4期47-49,共3页
-
文摘
如何掌握秋季制种特点,保证秋蚕生产稳产高产,提高养蚕制种系数是蚕种多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场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公斤茧制种量仅2张左右。近几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历年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秋季养蚕制种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公斤茧制种量有了提高,其制种成绩如下表所示。
-
关键词
收蚁
小蚕
给桑方法
发蛾
蚕儿
贮桑室
上簇
焦糠
蚕体消毒
新鲜石灰粉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LH48型空气调节机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
- 17
-
-
作者
赵大川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1993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LH48型空调机,系北京冷冻机厂生产。该机总容量为45千瓦,制冷量4.8万大卡/小时,制热量3万大卡/小时,补温量7kg/小时,自控容量1080m^3,温度误差±1℃,湿度误差10%。 LH48型空调机具有恒温恒湿的特点,即既能升降温度,又能补湿。我场自从1987年设计安装该机以来,对越年蚕种保护(人工越夏)春季蚕种中感,催青,夏季即浸,秋季冷浸。
-
关键词
蚕种生产
LH48
越年蚕种
人工越夏
浸酸
冷冻机厂
空气调节
恒温恒湿
制热量
温度误差
-
分类号
S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狠抓防微工作 提高蚕种质量
- 18
-
-
作者
王少伯
冯光樯
程开官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蚕学通讯》
1996年第4期53-54,62,共3页
-
文摘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场近四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在防微方面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
关键词
防微工作
家蚕微粒子病
原蚕区
蚕种场
原原种
漂白粉液
蚕种生产
有效氯
蚕种质量
毒率
-
分类号
S884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提高蚕种质量的几点体会
- 19
-
-
作者
徐升东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四川蚕业》
2014年第3期41-41,45,共2页
-
文摘
我场是四川省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场之一,承担着全省50%原种和10%一代杂交种的生产任务。因此,我场蚕种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否和所生产蚕种质量的高低,对全省蚕业生产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几年来,我场原种微粒子病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一代杂交种无微粒子病超标;蚕种的成品检验、成品检疫合格率均为100%,杂交率调查合格率均在99%以上。回顾过去几年的蚕种生产与管理,我们坚信加强管理和勇于探索是提高蚕种质量的根本保证。
-
关键词
蚕种质量
一代杂交种
生产任务
微粒子病
成品检验
蚕业生产
蚕种生产
合格率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不同杂交率蚕种对家蚕饲育与产量的影响
- 20
-
-
作者
王少伯
鲜耀耘
-
机构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
出处
《中国蚕业》
2004年第2期23-24,共2页
-
文摘
优质蚕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杂交率又是评价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蚕种生产的总体质量还不容乐观,一些蚕种场由于基础设施差或片面地追求利润等原因,致使一代杂交种杂交不彻底.这部分蚕种发放给蚕农饲养,往往造成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当然,不切实际地要求蚕种杂交率的绝对高指标,又会给蚕种场造成负面影响.鉴此,我们对不同杂交率蚕种对产茧量和茧质、健康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蚕种生产和蚕种质量检测过程中,为科学、合理制定杂交率控制指标提供依据.
-
关键词
杂交率
蚕种
家蚕
饲育
产量
质量
-
分类号
S882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