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阆中市黄龙滩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 《四川蚕业》 2015年第3期60-62,共3页
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我市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经营组织形式,在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笔者对阆中市示范专合组织——黄龙滩... 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我市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经营组织形式,在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笔者对阆中市示范专合组织——黄龙滩蚕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调研,期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出目前阆中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阆中 蚕桑 专业合作社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新对策
2
作者 刘新民 张运太 《四川蚕业》 1998年第2期46-47,共2页
阆中是四川省蚕桑重点基地县(市)之一,蚕桑丝绸是市内的支柱产业,它对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富民兴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使我市蚕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经营和增长方式得到“两个根本转变”,加快蚕桑基地乡... 阆中是四川省蚕桑重点基地县(市)之一,蚕桑丝绸是市内的支柱产业,它对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富民兴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使我市蚕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经营和增长方式得到“两个根本转变”,加快蚕桑基地乡镇产业化进程,实现“一优两高”蚕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基地 阆中市 基地建设 蚕茧 蚕桑生产 两个根本转变 增长方式 新对策 一优两高 城乡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定蚕桑不动摇 规模发展效益好——记阆中市裕华镇蚕桑大户张仲逊
3
作者 李长贵 《四川蚕业》 2013年第3期60-60,共1页
张仲逊,阆中市裕华镇城隍垭村3社蚕桑大户,家庭人口4人,劳动力3个。耕地面积4.33hm^2,其中:旱地0.32hm^2。2002年栽了桑园0.2hm^2,初次走上了蚕桑发展之路。2007年他承包了本社土地1hm^2,全部栽植“一步成园(桑树)”,从此... 张仲逊,阆中市裕华镇城隍垭村3社蚕桑大户,家庭人口4人,劳动力3个。耕地面积4.33hm^2,其中:旱地0.32hm^2。2002年栽了桑园0.2hm^2,初次走上了蚕桑发展之路。2007年他承包了本社土地1hm^2,全部栽植“一步成园(桑树)”,从此全身心地投入栽桑养蚕,2012年养蚕量达到40张。2013年又流转了本社的桑园0.933hm^2,桑园总面积达2.1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阆中市 蚕桑 规模发展 效益 耕地面积 栽桑养蚕 家庭人口 一步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结构立蚕业 兴科技促发展——阆中市柏垭镇羊鹿村蚕桑发展简介
4
作者 刘新民 《四川蚕业》 2003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阆中市 柏垭镇 羊鹿村 蚕桑生产 发展 科技 结构调整 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蚕桑重专户现状及发展对策
5
作者 张军 《四川蚕业》 2011年第4期8-9,17,共3页
蚕业是阆中的传统优势产业。蚕桑重专户是蚕桑致富的实践者,科技推广的先行者,蚕业发展的引路人,是阆中蚕桑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对阆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蚕桑重专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 蚕业是阆中的传统优势产业。蚕桑重专户是蚕桑致富的实践者,科技推广的先行者,蚕业发展的引路人,是阆中蚕桑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对阆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蚕桑重专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蚕桑 重专户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抱朝阳事业 在开拓中前进——记阆中市蚕桑业主大户余德学
6
作者 刘新民 《四川蚕业》 2004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阆中市 蚕桑业 余德学 产业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结构上蚕桑 兴产业增效益——阆中市蚕桑发展情况简介
7
作者 刘新民 《四川蚕业》 2003年第2期3-3,共1页
关键词 阆中市 蚕桑业 经济发展 产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8
作者 赵毅 《四川蚕业》 2011年第3期10-11,27,共3页
概述阆中市蚕桑产业发展成就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蚕桑产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东桑西移等项目,加强产业基础投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巩固桑树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健全技术... 概述阆中市蚕桑产业发展成就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蚕桑产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东桑西移等项目,加强产业基础投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巩固桑树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健全技术服务网络,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建好科技示范园,加快蚕桑资源综合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土地流转 技术服务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9
作者 袁正平 刘新民 《四川蚕业》 2013年第1期44-45,共2页
我国茧丝绸占世界的80%,外贸出口占70%。阆中市蚕桑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富县兴乡支柱产业,是四川省重点蚕桑基地县市。1995年全市发蚕种16.3万张,生产蚕茧4100t,栽桑1.2亿株,成功闯出了小桑园一大行桑一四边桑“三结合”... 我国茧丝绸占世界的80%,外贸出口占70%。阆中市蚕桑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富县兴乡支柱产业,是四川省重点蚕桑基地县市。1995年全市发蚕种16.3万张,生产蚕茧4100t,栽桑1.2亿株,成功闯出了小桑园一大行桑一四边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全市、桑、种、茧、丝、绸、化工、地毯、丝绵、化工等产业链齐全,全行业创税占全市财政收入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市粮、猪、蚕农业产业中排列第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阆中市 蚕桑产业 发展对策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新民 张清 《四川蚕业》 2008年第2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蚕桑 农村经营体制 规模经营 优势产业 阆中市 创新 蚕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现代农业 抓好阆中蚕桑产业
11
作者 凌正平 刘波 《四川蚕业》 2009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蚕桑产业 现代农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村经济 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蚕茧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
作者 赵毅 《四川蚕业》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1 我市蚕茧质量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文成区蚕茧站近三年春、夏、秋蚕茧产质量调查结果见表1。 1.1 上车率下降。从表1看出。
关键词 蚕茧质量 阆中市 优良簇具 上茧率 上车率 通风换气 双宫茧 方格簇 死笼茧 黄斑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地建设结硕果 三高蚕业上台阶——博树回族乡蚕桑基地建设调查
13
作者 刘新民 《蚕学通讯》 1995年第4期48-44,共2页
金秋时节,我们一行四人对博树回族乡蚕桑生产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仅供同行参考.一、基本概况博树乡是南充地区唯一的回族乡.地处东河下游,与阆苍交界.全乡辖8村62个社.2845户,9160人口.总耕地面积7872亩,人均0.8... 金秋时节,我们一行四人对博树回族乡蚕桑生产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仅供同行参考.一、基本概况博树乡是南充地区唯一的回族乡.地处东河下游,与阆苍交界.全乡辖8村62个社.2845户,9160人口.总耕地面积7872亩,人均0.83亩.海拔高度746.5米,年日照时数1413.4小时,年降雨量896.5毫米,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8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地建设 回族乡 蚕桑基地 上台阶 蚕业 蚕桑生产 一步成园 南充地区 桑品种 三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推广优良新桑品种成效显著
14
作者 李富昌 凌正平 《蚕学通讯》 1995年第4期32-11,共2页
阆中是一个老蚕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83年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蚕桑生产在富民兴市中的骨干地位,加大了发展力度.通过大育大栽,调整布局,改造劣桑.使桑树基础不断加强,良桑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桑叶质量和单株产... 阆中是一个老蚕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83年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蚕桑生产在富民兴市中的骨干地位,加大了发展力度.通过大育大栽,调整布局,改造劣桑.使桑树基础不断加强,良桑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桑叶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增加栽桑养蚕的效益,1994年,我市把优良新桑品种繁育推广工作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桑品种 阆中市 品种繁育 栽桑养蚕 蚕桑生产 单株产叶量 肥培管理 科技兴农 1983年以来 199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春蚕生产增产增收
15
《四川蚕业》 1993年第3期56-57,共2页
我市1993年春季在战胜前期干旱,后期多雨自然灾害的袭击,春蚕发种47640张,总收购136.6万多公斤,较去年同期净增21.60万公斤,增长18.7%;
关键词 春蚕期 养蚕技术 蚕茧质量 夏秋蚕 阆中市 小蚕共育 上簇 种叶平衡 儿良 蚕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良桑化程度高
16
作者 陈丕泉 《四川蚕业》 1996年第2期17-17,共1页
阆中市重视良桑繁育普及,经南充市府验收,良桑化程度达90%以上,列为南充市前茅。良桑化促进了蚕茧增产,1995年全市四季养蚕16万张,产茧335万公斤(收购量),增长39万公斤,增长13.3%。面临丝绸疲软不利形势,市委、市府加强领导,教育蚕农... 阆中市重视良桑繁育普及,经南充市府验收,良桑化程度达90%以上,列为南充市前茅。良桑化促进了蚕茧增产,1995年全市四季养蚕16万张,产茧335万公斤(收购量),增长39万公斤,增长13.3%。面临丝绸疲软不利形势,市委、市府加强领导,教育蚕农“低谷”不动摇。高峰见效益。扎扎实实抓好科学育桑,在全市普遍推广质量高的保坎61、红星5号、湘7920、石钴1176等优良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阆中市 南充市 桑品种 湘7920 加强领导 收购量 不动摇 蚕茧 1995年 养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质量 强化管理——阆中市宝马镇连续十三年坚持小蚕共育的调查
17
作者 何振书 《蚕学通讯》 1995年第4期49-51,共3页
阆中市宝马镇自1983年开始把小蚕共育当作养好小蚕,提高张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蚕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使该镇小蚕共育连续十三年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共育化,而且在质量和信誉上也兴盛不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 阆中市宝马镇自1983年开始把小蚕共育当作养好小蚕,提高张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蚕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使该镇小蚕共育连续十三年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共育化,而且在质量和信誉上也兴盛不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小蚕共育的成效宝马镇十三年来,一直坚持小蚕共育,并不断从中摸索搞好共育的经营管理办法,使之逐步完善,从而提高了共育质量和信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育户 强化管理 共育技术 阆中市 注重质量 共育室 小蚕 十三年 质量和信誉 专用桑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桑树以“良”当家
18
作者 王军 《蚕学通讯》 1994年第4期46-46,共1页
今年7月6日—9日,南充市委.市政府派人对阆中市桑树良桑化达标情况进行了验收.经对10个乡、镇的抽样定点调查,良桑化程度达到91.5%,成为南充市内第一个提前两年达到90%的县(市).
关键词 阆中市 桑树 南充市 蚕桑发展 定点调查 新桑品种 蚕桑生产 湘7920 持续增长 市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狠抓养蚕设施配套建设
19
作者 王玉翠 《四川蚕业》 1994年第1期17-17,共1页
阆中市养蚕历史悠久,但蚕农一般无专用蚕房,大多是人、蚕蒹用,且都是用无对流窗、无天花板、无升温配套设施的“口袋”屋养蚕,室内空气不流通,闷热闷湿,特别是蚕箔缺乏,蚕重蚕,蚕背蚕,易发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近年来... 阆中市养蚕历史悠久,但蚕农一般无专用蚕房,大多是人、蚕蒹用,且都是用无对流窗、无天花板、无升温配套设施的“口袋”屋养蚕,室内空气不流通,闷热闷湿,特别是蚕箔缺乏,蚕重蚕,蚕背蚕,易发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市先在柏桠镇碧云村蚕桑生产实际中。进行了蚕房的改造(开对流窗、装天花板、安置地火笼等,重点是小蚕共育室)、养蚕设施配套(建造消毒池、蚕沙处理抗、添制蚕具等)和改良簇具(推广折簇;改良蜈蚣簇)等配套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蚕共育室 蚕病 蚕具 消毒池 设施配套建设 阆中市 养蚕户 蚕桑生产 上簇 塑料折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管并重 夯实基础 阆中市十年良桑建设成效显著
20
作者 宋永贵 王军 《蚕学通讯》 1994年第4期34-35,共2页
今年七月上旬,经南充市有关部门对我市10个乡镇的定点调查表明,我市良桑化程度达到了91.5%,成为南充市内第一个提前两年(全市计划在1997年)良桑化达到90%的县(市).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阆中蚕桑能有今日,走过的是一条用心血... 今年七月上旬,经南充市有关部门对我市10个乡镇的定点调查表明,我市良桑化程度达到了91.5%,成为南充市内第一个提前两年(全市计划在1997年)良桑化达到90%的县(市).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阆中蚕桑能有今日,走过的是一条用心血和汗水洒就的创业之路——间中是一个老蚕区,栽桑养蚕源远流长.但由于基础脆弱,发展缓慢,解放三十多年来,蚕桑生产一直徘徊不前,蚕茧产量给终没能突破100万公斤大关,在原南充地区中名列倒数第一长达数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成效 阆中市 芽接技术 夯实基础 蚕桑生产发展 桑树 栽桑养蚕 南充市 老蚕区 南充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