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江下游不同碳组分及其通量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伟 陈莹 +4 位作者 杨柳明 彭园珍 张莉 李天洋 江淼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653,共7页
河流连接着地表主要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流水体中不同碳组分的水平输送、水-气界面通量及其比例对认识河流在区域碳循环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闽江下游竹岐水文站连续进行采样,分析水样中c(DIC... 河流连接着地表主要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流水体中不同碳组分的水平输送、水-气界面通量及其比例对认识河流在区域碳循环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闽江下游竹岐水文站连续进行采样,分析水样中c(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溶解性无机碳)、c(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溶解性有机碳)和c(POC)(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颗粒性有机碳),并结合相关参数估算闽江不同碳组分的水平及垂直通量.结果表明:①c (DIC)、c(DOC)、c(POC)分别为230~892、112~209、14~183μmol/L.②调查期间闽江总碳水平通量达46×1010g/a,其中,DIC水平通量为29×1010g/a,占总碳水平通量的63%; POC水平通量为6×1010g/a,相当于DOC水平通量(11×1010g/a)的55%.③不同组分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c(DIC)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升高,表明DIC输出受流域生态系统的供应限制;各月c(DOC)变化不大,表明流域DOC输出潜力较大; c(POC)在丰水期明显升高,枯水季较低;溶解态碳是河水碳组分的主要部分;年内各月DIC水平通量分配较均匀,有机碳水平通量集中在丰水期.④闽江竹岐水体p CO_2(二氧化碳分压)为1 500~6 400μatm (1 atm=101 325 Pa),是大气CO_2的"源",闽江下游水-气界面CO_2垂直通量约为DIC水平通量的2%,闽江下游河流DIC输出以水平输出为主.建议今后进一步开展闽江中典型流域和水域的碳组分调查,加强闽江碳组分输出的控制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溶解性无机碳) DOC(溶解性有机碳) POC(颗粒性有机碳) 碳通量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恢复对红壤侵蚀地土壤有机碳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淼华 吕茂奎 +2 位作者 林伟盛 谢锦升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861-4868,共8页
为了研究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组成与动态变化,选择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10 a和30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以侵蚀裸地和次生林为对照,应用土壤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粗颗粒态有机碳(cPOC)、... 为了研究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组成与动态变化,选择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10 a和30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以侵蚀裸地和次生林为对照,应用土壤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粗颗粒态有机碳(cPOC)、细颗粒态有机碳(f POC)和矿质结合有机碳(MOC)含量及POC/MOC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土壤中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也相应增加。生态恢复10 a,土壤有机碳主要以f POC形式积累,cPOC和MOC没有显著变化,其中0—10 cm土层POC占总土壤有机碳(SOC)比例高达64.1%,但稳定性较差。与恢复10 a相比,生态恢复至30 a时,0—10 cm土壤f POC含量相对不变,cPOC和MO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10—20 cm土壤f POC和MOC增加量达到显著水平,而cPOC含量仍未显著增加,说明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固碳模式符合SOC饱和理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POC/MOC比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表层土壤大于亚表层土壤,说明随着生态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稳定性逐渐提高,且亚表层土壤高于表层。因此,生态恢复对于侵蚀地碳固定的长期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态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碳分配模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8-2019年漠河市气温及降水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硕 邓博文 +5 位作者 许瑶瑶 赵俊芳 侯美亭 郭跃东 靳少非 郑德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676,共10页
采用集合经验模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以及滑动t检验方法,基于漠河市1958~2019年逐日气温及降水数据,对其进行了趋势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漠河市日平均温度年平均整体呈增温趋势,EEMD非线性增温速率为0.43&... 采用集合经验模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以及滑动t检验方法,基于漠河市1958~2019年逐日气温及降水数据,对其进行了趋势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漠河市日平均温度年平均整体呈增温趋势,EEMD非线性增温速率为0.43°C(10 a)^-1,滑动t检验显示漠河市近60年来年均温突变时间点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漠河市日最高温度年平均呈增温趋势,EEMD非线性增温速率为0.61°C(10 a)^-1,滑动t检验显示漠河市近60年来日最高温年平均突变时间点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漠河市日最低温年平均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小,整体呈增温趋势,EEMD非线性增温速率为0.21°C(10 a)^-1,滑动t检验显示漠河市近60年来日最低温年平均突变时间点为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漠河市年降雨量、夜间年降雨量和白天年降雨量均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增加幅度远高于减小幅度,整体呈增加趋势,EEMD非线性降雨量增加速率分别为14.05 mm(10 a)^-1、7.71 mm(10 a)^-1和5.12 mm(10 a)^-1,滑动t检验显示漠河市近60年来年降雨量、夜间年降雨量和白天年降雨量均不存在时间突变点;EEMD和线性趋势分析均表明漠河市近60年来气温和降水都均呈增加趋势,但前者增加速率远高于后者,说明传统的线性趋势分析可能会低估漠河市的气温及降水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漠河市 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 滑动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台商农业技术时空扩散的格局、路径与机制——以福建省漳浦县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嘉 韦素琼 陈松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7-966,共10页
结合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访谈数据,研究中国台湾青枣种植技术透过台商直接投资渠道在福建省漳浦县落地、发散与传播过程,分析其时空扩散路径、格局与机制,以期揭示中国台商农业技术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具特色的扩散规律与机制,为加速两岸... 结合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访谈数据,研究中国台湾青枣种植技术透过台商直接投资渠道在福建省漳浦县落地、发散与传播过程,分析其时空扩散路径、格局与机制,以期揭示中国台商农业技术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具特色的扩散规律与机制,为加速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制定技术应用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中国台商农业技术扩散过程呈现典型的S型曲线,但其扩散迅速、周期较短,扩散阻力小且示范效应显著;在空间维度,形成多核心、多强度、梯度扩散体系(中国台湾扩散源与本地扩散节点),扩散场相互叠加,以就近扩展扩散为主、等级扩散为辅的特色扩散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扩散 中国台商直接投资 时空机制 扩散路径 福建省漳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位集群”视角下的农业产业集群演化路径与网络——以福建省漳平市茶产业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嘉 韦素琼 李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结合实地调研与半结构访谈法,从集群演化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建立"路径-网络-制度"演化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种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路径与特征,探究其共位发展的演化过程,并探讨形成"共位集群"的潜力... 结合实地调研与半结构访谈法,从集群演化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建立"路径-网络-制度"演化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种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路径与特征,探究其共位发展的演化过程,并探讨形成"共位集群"的潜力与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漳平永福高山茶集群作为外资驱动型集群,其发展显示出较强的"初动能"与正式制度依赖性,在台资驱动下经历两端在外、原生路径移植的萌芽期,叠加多级政策外力进入成长期,并逐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突破,其间伴随由原生关系网络转向本地生产网络,逐步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化过程,但其本地溢出效应有限且存在用地资源限制等路径锁定风险因素;2)作为本地内生型集群,漳平水仙茶产业集群具备更强的"能动性"与社会制度依赖性,在原有历史积淀及地区禀赋基础上萌芽,通过政府扶持实现路径修复,逐步恢复由地方关系网络主导的集群生产网络而进入成长期,初步形成专业化分工格局,成熟的产业氛围及较强的地方根植性使得集群创新网络已初现雏形,但因企业规模有限、外部力量不足等限制存在路径锁定风险;3)集群的共位发展可辅助消除路径锁定风险,而两者由萌芽阶段的独立共生,演化至成长阶段前期的共位竞争,并最终形成共位竞合关系,表明其具备形成"共位集群"的发展潜力与潜在路径。由此,推动地区农业"共位集群"的发展,地区正式制度安排是关键推力,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与农户组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外资驱动型集群 共位集群 路径-网络-制度 漳平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小玲 张锦新 +2 位作者 梁锋娜 郑凯雯 涂聪宝 《江西农业》 2019年第14期146-146,共1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物联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创新应用物联网,实现农作物科学种植,培育出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物联网及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上,从农业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入手,探讨物联...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物联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创新应用物联网,实现农作物科学种植,培育出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物联网及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上,从农业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入手,探讨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农业生产 整体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持水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锋娜 张锦新 +2 位作者 沈亚芝 秦子珺 王敏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凋落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而且还具有明显的蓄水、储水作用,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同林型凋落物的持水性能不同。该文初步分析了森林凋... 凋落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而且还具有明显的蓄水、储水作用,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同林型凋落物的持水性能不同。该文初步分析了森林凋落物持水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评价凋落物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持水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行道树降雨截留能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梁锋娜 王敏 +3 位作者 沈亚芝 秦子珺 郑恺雯 陈小玲 《江西农业》 2019年第10期109-109,114,共2页
行道树在净化城市空气污染物、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维持大气降水以及减少城市内涝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综述尝试分析影响行道树截留效果的因素,以期为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选择行道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行道树 截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