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宋历史笔记的编纂特点
1
作者 宋馥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72-76,共5页
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 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学大致相通的书写意愿。在采撰范围上,上自军国大事,下至街谈琐议,无所不包,体现出广泛而博恰的特点,而在体例上则善于吸收和创造,表现出灵活、不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历史笔记 编纂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贡士庄考论 被引量:9
2
作者 金甦 毛晓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0,共7页
贡士庄是宋代专门为科举考生而筹资设立的教育经费组织。宋代贡士庄具有明显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一带。贡士庄的资产来源主要有官府财政拨款设立、官员改拨教育田产或废寺田... 贡士庄是宋代专门为科举考生而筹资设立的教育经费组织。宋代贡士庄具有明显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一带。贡士庄的资产来源主要有官府财政拨款设立、官员改拨教育田产或废寺田产设立以及官员、士绅捐资设立三种类型。贡士庄的管理则有儒学管理、官衙管理、士绅管理的形式。资料记载表明,宋代贡士庄有较为明确的管理章程。元代初年,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宋代贡士庄多被政府籍没或改作书院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士庄 设立 管理 教育公益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闽越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薛菁 汪征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2,共7页
文章结合相关的史籍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闽、越、闽越的由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闽越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说经历了前闽越文化(萌芽)、闽越文化(形成与发展)、后闽越文化(融合或转型)三大历史时期,其内陆性与海洋性的文化特质... 文章结合相关的史籍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闽、越、闽越的由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闽越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说经历了前闽越文化(萌芽)、闽越文化(形成与发展)、后闽越文化(融合或转型)三大历史时期,其内陆性与海洋性的文化特质贯穿始终,对后世福建文化(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越 闽越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研究之检讨与前瞻 被引量:3
4
作者 薛菁 汪征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6,247,共11页
严复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之新学是晚清新学的集大成者。严复逝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外学术界对其研究大致形成了三种类型,无论是属意严复思想的阶段性,即前期激进(先进)、后期保守(后退),还是关注严复思想的一贯性,都体现了不同的社... 严复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之新学是晚清新学的集大成者。严复逝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外学术界对其研究大致形成了三种类型,无论是属意严复思想的阶段性,即前期激进(先进)、后期保守(后退),还是关注严复思想的一贯性,都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不同社会语境与思维定势,对研究者所注重的内容与评价标准的规约和左右。应该说,这三种研究类型所得出的结论各有其合理性,亦取得了突出成果。然,就以后的研究而言,我们可以预见,上述三个严复研究类型或阶段必将在更高层面得到新的综合,或曰在新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惟其如此,我们对严复的认识庶几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晚清新学 中国现代思潮 理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都文化若干问题探研 被引量:17
5
作者 薛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本文对闽都文化的内涵与历史分期作了初步探讨,着重论析了闽都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其成因,认为:闽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以及长期为"都"的历史地位塑造了闽都文化内陆性与海洋性兼具的特质,培育了闽都文化和... 本文对闽都文化的内涵与历史分期作了初步探讨,着重论析了闽都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其成因,认为:闽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以及长期为"都"的历史地位塑造了闽都文化内陆性与海洋性兼具的特质,培育了闽都文化和合儒雅的精神气质、崇礼重教的文化传统、稳健谨慎的生活态度以及经世务实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内涵 历史分期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年与限年——兼与陈长文兄商榷 被引量:5
6
作者 邱进春 毛晓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8-41,共4页
《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一文在引用文献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科道官选拔限年的判断有失准确,万历五年科道选拔的上限是45岁,而不是38岁。该文所谓庶吉士选拔"限年之例始于嘉靖末年"的推断也不够准确,相关文献表明,至... 《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一文在引用文献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科道官选拔限年的判断有失准确,万历五年科道选拔的上限是45岁,而不是38岁。该文所谓庶吉士选拔"限年之例始于嘉靖末年"的推断也不够准确,相关文献表明,至少在天顺初期就有限年的规定。明代官年现象除了减年之外,还存在增年现象,这与明代选拔科道官时对年龄既有上限也有下限的规定相吻合。庶吉士选拔年轻化倾向与官员致仕无俸禄的现实,是导致明代士人减年入试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年 庶吉士 科道 明代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律学昌盛之原因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薛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6-161,共6页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律学发展的颠峰时期,此期所取得的律学成就表明中国古代律学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一时期频繁的立法活动以及前此两汉经学的发展均为其昌盛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魏晋玄学的产生与发展和律博士的设置亦为魏晋律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律学发展的颠峰时期,此期所取得的律学成就表明中国古代律学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一时期频繁的立法活动以及前此两汉经学的发展均为其昌盛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魏晋玄学的产生与发展和律博士的设置亦为魏晋律学昌盛之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律学 昌盛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儒家化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薛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4,共6页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最富特色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时期。文章探究了儒家的礼治原则与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之间的关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系列刑法原则具有的儒家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刑法原则 儒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翁伟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明恩溥通过《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归纳了26个中国人的特性,其中绝大部分是负面的。虽然明恩溥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允,而且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的他也确实观察到许多真实现象,但是作为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的观察主要局限于中国农村... 明恩溥通过《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归纳了26个中国人的特性,其中绝大部分是负面的。虽然明恩溥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允,而且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的他也确实观察到许多真实现象,但是作为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的观察主要局限于中国农村的部分底层百姓,并只能看到中国人的一个侧面。由于中国人带来的各种障碍使他在华教务发展不顺,导致他更多关注中国人的负面信息;他也无法真正把握中国文化,对于看到的各种现象只能凭借西方文化的标准进行衡量,由自身的感受出发对中国人进行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形象 明恩溥 个人经历 个人情感 中国人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契中的清代福州山区农业商品经济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清敏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8-223,共6页
关键词 商品经济 福州地区 山区农业 清代 农业经济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 明清时期 宋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末魏晋复肉刑之议论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菁 《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复肉刑之议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讨论。本文对这场争议之缘起、内容及其影响作了梳理和分析 。
关键词 汉末魏晋 复肉刑之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 ,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 ,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确指出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法律制度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建制五刑沿革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0-203,共4页
封建制五刑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建刑罚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形成肇始于西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改革,历经魏晋南北朝,确立于隋朝,此后,相沿不改达1300余年。其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法律“陈陈相因、代有因革”的发... 封建制五刑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建刑罚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形成肇始于西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改革,历经魏晋南北朝,确立于隋朝,此后,相沿不改达1300余年。其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法律“陈陈相因、代有因革”的发展特点。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吸收前一阶段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使得整个五刑体系愈加精密、详备、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五刑 古代法律制度 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史中的胡床及其变迁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清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3-88,112,共7页
胡床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原以来,对人们的生活起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以后发展为交椅,考诸正史,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和宋元之后是这一坐具运用得最为频繁的两个时期。探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这两个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此外,政治制度、生活方式... 胡床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原以来,对人们的生活起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以后发展为交椅,考诸正史,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和宋元之后是这一坐具运用得最为频繁的两个时期。探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这两个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此外,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等对这一坐具的变化都曾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胡床 交椅 变迁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朝的流刑制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1,共5页
流刑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主要刑罚手段之一 ,是封建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本文从流刑制度的源流出发着重探析了北朝流刑制度的成因和特点 。
关键词 北朝 流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与湖北茶政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清敏 《农业考古》 2004年第2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张之洞 湖北 茶政 茶叶生产 茶叶营销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护与谴责:试析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外冲突观——以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为中心
17
作者 李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4,共7页
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冲突中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而战争的结果又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近代来华传教士把战争和贸易看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件,对战争的辩护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贸易的谴责。这种矛盾的认识... 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冲突中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而战争的结果又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近代来华传教士把战争和贸易看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件,对战争的辩护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贸易的谴责。这种矛盾的认识态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西方人 中外冲突观 鸦片战争 鸦片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食
18
作者 黄清敏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0年第4期9-13,共5页
中华民族的主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主食之花大放异彩。这一时期的主食主要有饭、饼、粥等。样式繁多的主食,极大地富了当时人们的饮食生活,奠定了现代饮食生活的基础。长期战乱使人口频繁流动,南北主食必然与之相... 中华民族的主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主食之花大放异彩。这一时期的主食主要有饭、饼、粥等。样式繁多的主食,极大地富了当时人们的饮食生活,奠定了现代饮食生活的基础。长期战乱使人口频繁流动,南北主食必然与之相伴而生,当时的主食交易市场业已形成并具一定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主食 交易市场 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