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彭静 孙威江 林伟东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综述了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产生理论依据、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措施研究进展以及茶园害虫调控技术应用实例,为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调控 措施 进展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酯酶介导的小菜蛾对氟虫腈的抗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娜娜 谢苗 +4 位作者 尤燕春 李建玉 陈伟军 程学敏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6,共9页
【目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 Es)是昆虫重要的解毒代谢酶之一,可以介导靶标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本研究检测了羧酸酯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抗药性的介导功能,旨在阐明羧酸酯酶在小菜蛾代谢解毒中的生理生... 【目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 Es)是昆虫重要的解毒代谢酶之一,可以介导靶标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本研究检测了羧酸酯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抗药性的介导功能,旨在阐明羧酸酯酶在小菜蛾代谢解毒中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种群和抗氟虫腈种群的毒力,以及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对氟虫腈的增效作用;以LC30和LC50浓度的氟虫腈处理抗性小菜蛾,测定药剂处理后Car Es酶活性的变化;利用qRT-PCR技术分析Pxae22和Pxae31两个基因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组织和种群的表达模式;利用dsRNA干扰Pxae22和Pxae31后观察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小菜蛾3龄幼虫对药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TPP可以削弱小菜蛾3龄幼虫对氟虫腈的抗性,增效倍数约为6倍;使用较低剂量(LC30和LC50)氟虫腈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后,处理组Car Es比活力明显高于对照,提示氟虫腈对小菜蛾Car Es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对羧酸酯酶基因Pxae22和Pxae31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4龄幼虫不同组织和不同种群3龄幼虫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在小菜蛾4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4龄幼虫中以中肠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头、表皮、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很低;抗性种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通过干扰Pxae22和Pxae31后的qRT-PCR验证,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进一步的氟虫腈毒力测定发现,干扰Pxae22和Pxae31后的小菜蛾3龄幼虫对氟虫腈的敏感性分别增加了1.63倍和1.73倍。【结论】羧酸酯酶在小菜蛾对氟虫腈解毒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Pxae22和Pxae31是小菜蛾的两个抗性相关基因,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小菜蛾对氟虫腈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羧酸酯酶 介导抗性 表达水平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气味结合蛋白OBP2基因的克隆、表达谱及其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程小娟 蔡立君 +3 位作者 郑丽双 覃江梅 黄宇萍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5-376,共12页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地选择等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克隆与鉴定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OBP基因、明确其与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小菜蛾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利...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地选择等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克隆与鉴定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OBP基因、明确其与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小菜蛾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小菜蛾OBP2,对获得的编码序列全长进行信号肽及跨膜区域预测,用DNAMAN与其他昆虫的OBP2进行多序列比对,采用MEGA5.0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构建进化树。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Pxyl OBP2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Pxyl OBP2,进行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对Pxyl OBP2蛋白与39种配基化合物的结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成功获得小菜蛾OBP2基因Pxyl OBP2(Gen Bank登录号:KT070562)的编码序列全长,其完整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46 bp,编码182个氨基酸,具有气味结合蛋白典型的6个保守半胱氨酸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发育表达模式显示,Pxyl OBP2在未交配雄性成虫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雌性成虫和已交配雄虫;组织表达模式显示,Pxyl OBP2在足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经预测成熟蛋白大小为22.24 k Da,等电点5.69。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成功表达。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对3种性信息素和36种植物挥发物结合发现,Pxyl OBP2与性信息素Z-11-16:Ald可以结合,解离常数48.951μmol/L;可以和11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有效结合,其中,与芳樟醇、正壬醇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分别为4.733和6.861μmol/L。【结论】本研究明确了Pxyl OBP2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并根据qRT-PCR和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推断Pxyl OBP2与小菜蛾雄虫寻求配偶有关,且寄主挥发物芳樟醇、正壬醇起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气味结合蛋白 气味 基因表达 QRT-PCR 荧光竞争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治科 张烨 +1 位作者 吴圣勇 雷仲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3-720,共8页
嗅觉在昆虫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昆虫嗅觉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之一,近年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OBPs基因陆续被鉴定出来,部分OBPs的功能也逐步被证... 嗅觉在昆虫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昆虫嗅觉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之一,近年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OBPs基因陆续被鉴定出来,部分OBPs的功能也逐步被证实。本文作者针对OBPs的种类、结构特征、表达分布、三维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更多昆虫OBPs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揭示昆虫-环境间的化学通讯机理以及开辟害虫新的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嗅觉 气味结合蛋白 结构特征 表达分布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花”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菲 薛志慧 +1 位作者 叶倩林 孙威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以白牡丹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得知"发花"能够赋予白茶新的风味,对寿眉风味品质的提升尤为显著。"发花"对白茶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香气由鲜爽青涩转向陈香且青涩味消退,具有典型的菌花香。这表现在赋香... 以白牡丹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得知"发花"能够赋予白茶新的风味,对寿眉风味品质的提升尤为显著。"发花"对白茶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香气由鲜爽青涩转向陈香且青涩味消退,具有典型的菌花香。这表现在赋香物质中清鲜味的组分含量减少,而木香和陈香的组分含量提高。滋味从青涩、粗老向陈醇转变。这是由于白牡丹和寿眉在"发花"后呈涩味和收敛性的酯型儿茶素分别降低了2.3和0.69个百分点。茶黄素分别降低了33%和43%。白牡丹"发花"后滋味微苦可能是由于其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发花"后白牡丹中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36.10%上升到39.84%,寿眉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42.16%上升到62.61%,因此"发花"可能存在提高中低档白茶营养价值的潜能。总体来说,寿眉在"发花"后的风味提升要大于白牡丹,这对提高中低档白茶的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综合开发利用白茶资源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发花 陈香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种质间氟铝元素积累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琼琼 薛志慧 +1 位作者 陈志丹 孙威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2-869,共8页
茶树是一种富集F和Al元素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以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闽南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分别测定F、Al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茶树... 茶树是一种富集F和Al元素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以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闽南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分别测定F、Al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茶树种质对F、Al元素分别有着不同程度的富集,同一制度对F、Al元素的共同富集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茶树种质间F和Al在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条件下均差异显著,低富集F、Al元素的种质也能保持相对稳定遗传的积累特性,在季节间亦存在一定的吸收规律。从中分别筛选出了高、中、低3种不同程度富集F的茶树品种分别为4、14、37个,富集Al的分别为4、22、29个,其中共同低富集吸收F、Al的品种如T13、T14、杏仁茶等。为后续的筛选鉴定低吸收F、Al茶树品种,为生产上种植采摘加工茶叶选择原料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鲜叶 氟元素 铝元素 积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番茄对花椰菜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夏咛 杨广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9,共9页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田合理间作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对菜田主要害虫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提高花椰菜田生态系统保益控害服务功能的番茄最佳间作比例。【方法】2014年2-5月...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田合理间作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对菜田主要害虫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提高花椰菜田生态系统保益控害服务功能的番茄最佳间作比例。【方法】2014年2-5月,试验在福建省闽清县省级标准农田示范区(26°10'41″N,118°48'10″E)内进行,按番茄株数占花椰菜田总植株数中的比例设置4个梯度小区,分别为0%,10%,30%和50%,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目测法对花椰菜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间作番茄显著降低了花椰菜田中菜蚜Lipaphis erysimi的个体数量,且控制效果随番茄间作比例的上升而增强(50%>30%>10%)。间作30%和50%番茄显著降低了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的个体数量,但2种间作比例的效果差异不显著。间作番茄不影响菜青虫Pieris rapae和蜘蛛的个体数量。3种间作比例都提高了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的个体数量和蜂/蛾比,但三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花椰菜田中间作30%的番茄,对害虫控制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番茄 间作 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oT标记的福建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伟东 陈志丹 +1 位作者 孙威江 杨如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7,共15页
利用SCoT标记对福建茶树资源进行分析,构建适用于福建茶树资源SCoT-PCR扩增体系。从38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的16条多态性引物,构建了55份茶树品种(系)的SCoT标记指纹图谱。对55份材料共扩增出21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6条,平均每条引物扩... 利用SCoT标记对福建茶树资源进行分析,构建适用于福建茶树资源SCoT-PCR扩增体系。从38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的16条多态性引物,构建了55份茶树品种(系)的SCoT标记指纹图谱。对55份材料共扩增出21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6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8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3.15%,55份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介于0.49~0.85,平均为0.67。SCoT标记分析55份供试材料共两个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4,Nei基因多样性为0.32,香农指数Shannon为0.48,遗传分化Gst为0.067,基因流Nm为7.01。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将55份茶树资源分成2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CoT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触角结合蛋白PxylOBP31的鉴定与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覃江梅 蔡立君 +2 位作者 郑丽双 程小娟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2-822,共11页
【目的】触角结合蛋白(antennal binding proteins,ABPs)为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家族的一个亚类,是昆虫识别和响应外界环境中气味信号的载体之一,对昆虫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明确触角结合蛋白在小菜... 【目的】触角结合蛋白(antennal binding proteins,ABPs)为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家族的一个亚类,是昆虫识别和响应外界环境中气味信号的载体之一,对昆虫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明确触角结合蛋白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小菜蛾嗅觉识别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小菜蛾的一个触角结合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试该触角结合蛋白与39种配基化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成功克隆了一个小菜蛾触角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Pxyl OBP31(Gen Bank登录号:KT15667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开放阅读框全长411 bp,编码136个氨基酸,N端自起始位置开始21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含有气味结合蛋白家族的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14.74 k D,等电点为4.41。表达谱分析表明,Pxyl OBP31主要在雄蛾中表达,且交配后的雄蛾中表达量明显降低;该基因在小菜蛾触角中有较高表达,在雄蛾触角中的表达量比雌蛾触角中高近2倍。结合特性实验结果显示,Pxyl OBP31与醛、酮、萜品油烯以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的结合能力较强,与3种性信息素及其他烯烃与酯类结合能力弱。【结论】本研究明确了Pxyl OBP31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发育和组织表达谱。根据qRT-PCR和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推测Pxyl OBP31蛋白可能与小菜蛾觅偶、定位寄主植物等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气味结合蛋白 触角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谱 荧光竞争结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Y病毒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其在株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文超 沈林林 +3 位作者 沈建国 蔡伟 詹家绥 高芳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8-929,共12页
为实现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常见株系的快速鉴定,本文以PVY的P1、HC-pro、VPg和CP 4个基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多基因联合体系。根据基因的不同组合建立5个不同数据集,分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贝叶斯标签关联显著... 为实现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常见株系的快速鉴定,本文以PVY的P1、HC-pro、VPg和CP 4个基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多基因联合体系。根据基因的不同组合建立5个不同数据集,分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贝叶斯标签关联显著性(Bayesian tip-association significance,Ba TS)分析各数据集中代表分离物与株系的关联性,以确定实现PVY快速鉴定的最佳组合。不同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及Ba TS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联合P1、VPg和CP 3个基因数据集外,其他4个数据集均无法实现PVY常见株系的准确鉴定。采用不同建树方法对联合P1、VPg和CP 3个基因数据集比较分析显示,基于ML法和NJ法的系统发育树在拓扑结构上基本一致,均优于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最大分支置信(maximum clade credibility,MCC)树。同时,以HLJ26分离物为研究对象,对建立的多基因联合体系进行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分离物与PVY^(NTN-NW)株系的3个分离物SYR-Ⅱ-2-8、SYR-Ⅱ-Be1和SYR-Ⅱ-Dr H以高置信值聚为一亚簇,表明该分离物可能属于PVY^(NTN-NW)株系(SYR-Ⅱ型)。重组分析显示,HLJ26基因组存在4个潜在的重组信号,分别位于P1、HC-pro/P3、VPg和CP的5¢-末端,与PVY^(NTN-NW)株系(SYR-Ⅱ型)的重组位点相一致,表明其属于PVYNTN-NW株系(SYR-Ⅱ型)。同时,应用多重RT-PCR成功扩增出约为1000 bp和400 bp的2个特异性片段,与PVY^(NTN-NW)株系(SYR-Ⅱ型)的特异条带大小相一致。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多基因联合体系的鉴定结果。联合P1、VPg和CP 3个基因数据集系统发育分析,可以实现PVY常见株系的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系统发育与性状关联分析 SYR-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硫苷的互作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小丽 何玮毅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3-1104,共12页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硫苷-黑芥子酶防御系统,也被称作"芥子油炸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植物防御机制。硫苷和黑芥子酶分开储存在不同的植物细胞中,当植物受到昆虫取食、病原微生物侵害、机械损伤等危害时,植物体内的黑芥子酶与硫...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硫苷-黑芥子酶防御系统,也被称作"芥子油炸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植物防御机制。硫苷和黑芥子酶分开储存在不同的植物细胞中,当植物受到昆虫取食、病原微生物侵害、机械损伤等危害时,植物体内的黑芥子酶与硫苷结合,催化其产生有毒的水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ITC)、腈类化合物(nitrile)和其他活性物质等,从而避免或者减少植物受到损害。然而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也具有了相应的反防御机制才能够适应寄主。这种反防御机制根据硫苷种类的不同,也具有多样性,且不仅表现在十字花科广食性和寡食性昆虫之间,还表现在广食性和寡食性昆虫之内。本文综述了十字花科植物硫苷类型、硫苷-黑芥子酶防御体系和害虫诱导的植物硫苷防御反应,并从不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如何代谢、隔离、利用和转运硫苷等方面讨论了害虫的反防御机制,以期为研究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苷-黑芥子酶 协同进化 反防御 广食性昆虫 寡食性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琴 唐秀华 孙威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0-906,874,共8页
转录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可以从整体水平上反映细胞或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调控规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简述了转录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茶树次生代谢物、茶树抗逆、特异茶树资源以及茶树其它部位研究四... 转录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可以从整体水平上反映细胞或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调控规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简述了转录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茶树次生代谢物、茶树抗逆、特异茶树资源以及茶树其它部位研究四个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转录组学技术在茶树功能基因发掘和代谢途径探索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茶树研究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气味结合蛋白PxylOBP13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覃江梅 程小娟 +2 位作者 魏辉 蔡立君 尤民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3,共7页
小菜蛾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干扰其嗅觉识别功能是实现小菜蛾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1个小菜蛾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PxylOBP13(GenBank登录号为KT156679);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387bp,编码128个氨基酸;预测... 小菜蛾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干扰其嗅觉识别功能是实现小菜蛾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1个小菜蛾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PxylOBP13(GenBank登录号为KT156679);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387bp,编码12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4.33KDa,等电点为7.55,N端无信号肽序列,有3个疏水性区域,具有气味结合蛋白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与6种鳞翅目昆虫的气味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气味结合蛋白功能,阐明小菜蛾嗅觉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气味结合蛋白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半翅目小型昆虫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结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美珍 杨广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以茶小绿叶蝉、茶蚜和白背飞虱3种农业上重要的半翅目害虫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站立于水面并具有较强的滑行能力,表明其前跗节疏水性最强;茶小绿叶蝉成虫可... 以茶小绿叶蝉、茶蚜和白背飞虱3种农业上重要的半翅目害虫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站立于水面并具有较强的滑行能力,表明其前跗节疏水性最强;茶小绿叶蝉成虫可站立于水面,若虫足易陷入水中,表明成虫的前跗节疏水性强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足均陷入水中,表明其前跗节无疏水作用,但茶蚜成虫和若虫在水面均有聚集抱团现象;这3种昆虫都无法站立于大豆油面.电镜观察发现,茶小绿叶蝉成虫的前跗节较若虫更加扁平,爪中垫为一对椭圆形吸盘状结构,且表面附着的刺体数量显著多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具有一对发达的爪及2根棍棒状中垫毛,缺少爪垫及爪中垫;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具有发达的杯状吸盘结构的爪中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前跗节 疏水行为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观音及黄棪半同胞系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志丹 王安莉 孙威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9-1064,共6页
铁观音和黄棪是乌龙茶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以这2份品种及其为亲本选育出的新种质及不同地域种质的铁观音茶树为研究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个多态性较好、扩增条带较清晰的ISSR引物,分别对24份茶树品种(系)进行扩增... 铁观音和黄棪是乌龙茶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以这2份品种及其为亲本选育出的新种质及不同地域种质的铁观音茶树为研究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个多态性较好、扩增条带较清晰的ISSR引物,分别对24份茶树品种(系)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73条稳定的谱带,其中4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64.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2条谱带;遗传相似性分析显示24份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0.544~0.889,平均为0.727,表明供试种质的遗传基础较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分子标记 铁观音半同胞系 黄棪半同胞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产品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黄艳 刘菲 孙威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6期5-9,19,共6页
白茶是近年来六大茶类中发展迅速的特种茶,文章从白茶产品种类和白茶加工新技术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了我国白茶通过品种创新、工艺创新,改进白茶品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白茶产业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 创新工艺白茶 花香型白茶 紧压白茶 人工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铁观音茶树种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丹 林志坤 +1 位作者 林伟东 孙威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1-635,共5页
为研究我国重要茶树品种铁观音的种性变化,在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选取了80份铁观音茶树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茶树在树姿、芽叶颜色和侧脉对数等性状上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8.95%、36.83%和21.77%... 为研究我国重要茶树品种铁观音的种性变化,在原产地福建省安溪县选取了80份铁观音茶树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茶树在树姿、芽叶颜色和侧脉对数等性状上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8.95%、36.83%和21.77%;主成分分析表明,叶形、芽叶色泽和树姿3项因子可以作为判别铁观音茶树性状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80份铁观音茶树分为4个类群.由此可以推测,铁观音茶树品种存在种性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茶树 表型性状 种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铁观音茶园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静 韩楠 +3 位作者 陈鹏生 钟秋兰 董青华 孙威江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5期85-88,共4页
试验初步探讨了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茶园产量,茶树叶片稀土含量、农残,茶叶品质及其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铁观音茶园产量优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喷施0.05%联苯菊... 试验初步探讨了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茶园产量,茶树叶片稀土含量、农残,茶叶品质及其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铁观音茶园产量优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喷施0.05%联苯菊酯、0.3%毒死蜱、0.3%虫螨腈"的铁观音茶园鲜叶的3种农残含量相比对照组清水喷施有降解作用。浇灌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叶面喷施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中色泽砂绿油润,清香;但滋味略有苦涩味;鲜叶及毛茶品质成分相比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咖啡碱含量有所降低,EGCG含量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施宝 茶叶 产量 农残 稀土 品质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汤中儿茶素与生物碱测定的HPLC法及其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静 孙威江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3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茶汤内含物质儿茶素和生物碱检测方法体系,为研究茶汤滋味物质做基础。方法:以X-select-T3(4.6 mm×250 mm,5μm,美国waters)为色谱柱,流动相A:2%甲酸;流动相B:甲醇;甲醇洗脱方式:0 min(83%A,17%B)-9 min(73%A,27%B)-15 mi... 目的:建立茶汤内含物质儿茶素和生物碱检测方法体系,为研究茶汤滋味物质做基础。方法:以X-select-T3(4.6 mm×250 mm,5μm,美国waters)为色谱柱,流动相A:2%甲酸;流动相B:甲醇;甲醇洗脱方式:0 min(83%A,17%B)-9 min(73%A,27%B)-15 min(58%A,42%B)-18 min(83%A,17%B),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 m L·min^(-1),柱温30℃。利用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分析茶汤滋味物质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类物质。结果: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回归方程相关性系数都在0.999 0以上,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加样回收率为103.68%~82.94%,RSD为0.23%~3.3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茶汤滋味物质儿茶素组分及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HPLC 儿茶素 生物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COX7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
作者 陈伟军 谢苗 +2 位作者 仲帆 尤燕春 尤民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是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和需氧细菌细胞膜呼吸电子传递链的终端氧化酶,与ATP的合成密切相关,COX7C基因属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核基因编码的一个亚基。本研究克隆了小菜蛾COX7C基因,测序后获得1条... 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是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和需氧细菌细胞膜呼吸电子传递链的终端氧化酶,与ATP的合成密切相关,COX7C基因属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核基因编码的一个亚基。本研究克隆了小菜蛾COX7C基因,测序后获得1条全长为213bp的PxCOX7C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COX7C在同一目昆虫中也不是完全保守的。荧光定量PCR分析COX7C在小菜蛾毒死蜱品系(CRS)、氟虫腈品系(FRS)和敏感品系(SS)3龄幼虫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OX7C在3个品系中均有表达,且在FRS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S,说明其可能与小菜蛾对氟虫腈解毒代谢相关。本研究对小菜蛾COX7C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为今后对COX7C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细胞色素C氧化酶 抗药性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