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花”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菲 薛志慧 +1 位作者 叶倩林 孙威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以白牡丹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得知"发花"能够赋予白茶新的风味,对寿眉风味品质的提升尤为显著。"发花"对白茶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香气由鲜爽青涩转向陈香且青涩味消退,具有典型的菌花香。这表现在赋香... 以白牡丹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得知"发花"能够赋予白茶新的风味,对寿眉风味品质的提升尤为显著。"发花"对白茶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香气由鲜爽青涩转向陈香且青涩味消退,具有典型的菌花香。这表现在赋香物质中清鲜味的组分含量减少,而木香和陈香的组分含量提高。滋味从青涩、粗老向陈醇转变。这是由于白牡丹和寿眉在"发花"后呈涩味和收敛性的酯型儿茶素分别降低了2.3和0.69个百分点。茶黄素分别降低了33%和43%。白牡丹"发花"后滋味微苦可能是由于其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发花"后白牡丹中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36.10%上升到39.84%,寿眉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42.16%上升到62.61%,因此"发花"可能存在提高中低档白茶营养价值的潜能。总体来说,寿眉在"发花"后的风味提升要大于白牡丹,这对提高中低档白茶的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综合开发利用白茶资源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发花 陈香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oT标记的福建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伟东 陈志丹 +1 位作者 孙威江 杨如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7,共15页
利用SCoT标记对福建茶树资源进行分析,构建适用于福建茶树资源SCoT-PCR扩增体系。从38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的16条多态性引物,构建了55份茶树品种(系)的SCoT标记指纹图谱。对55份材料共扩增出21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6条,平均每条引物扩... 利用SCoT标记对福建茶树资源进行分析,构建适用于福建茶树资源SCoT-PCR扩增体系。从38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的16条多态性引物,构建了55份茶树品种(系)的SCoT标记指纹图谱。对55份材料共扩增出21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6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8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3.15%,55份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介于0.49~0.85,平均为0.67。SCoT标记分析55份供试材料共两个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4,Nei基因多样性为0.32,香农指数Shannon为0.48,遗传分化Gst为0.067,基因流Nm为7.01。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将55份茶树资源分成2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CoT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剪高度对茶树稀土和氟铝含量及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琼琼 孙威江 +2 位作者 黄伙水 梁善恩 王建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229-1236,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茶树修剪高度稀土(REE)、氟(F)、铝(Al)含量的高低,为阐明茶树高度和稀土F、Al含量在茶树中的积累特性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ICP-MS测定茶叶中稀土和Al含量,氟离子电极法测定茶叶中F含量,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 目的分析不同茶树修剪高度稀土(REE)、氟(F)、铝(Al)含量的高低,为阐明茶树高度和稀土F、Al含量在茶树中的积累特性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ICP-MS测定茶叶中稀土和Al含量,氟离子电极法测定茶叶中F含量,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19.0软件,采用使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茶树稀土的含量和生化成分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经过定型修剪后,表现为随着茶树修剪高度的降低,稀土和Al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修剪高度最低的20 cm稀土含量(0.36 mg/kg)显著高于传统树冠高度60 cm(0.12 mg/kg),F含量则在40 cm修剪高度时达到最高;儿茶素总量和茶多酚含量则有随着茶树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成品茶中稀土、F、Al含量大致和定型修剪后的鲜叶一致。稀土含量和F、Al含量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稀土、Al含量与茶叶品质成分中的酯型儿茶素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不同修剪高度对茶树的稀土、F、Al元素含量和品质成分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随着修剪高度的降低,茶树传统树冠下稀土、F、Al元素的含量均会低于现阶段采用的矮树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稀土 修剪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产品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艳 刘菲 孙威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6期5-9,19,共6页
白茶是近年来六大茶类中发展迅速的特种茶,文章从白茶产品种类和白茶加工新技术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了我国白茶通过品种创新、工艺创新,改进白茶品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白茶产业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 创新工艺白茶 花香型白茶 紧压白茶 人工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铁观音茶园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彭静 韩楠 +3 位作者 陈鹏生 钟秋兰 董青华 孙威江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5期85-88,共4页
试验初步探讨了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茶园产量,茶树叶片稀土含量、农残,茶叶品质及其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铁观音茶园产量优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喷施0.05%联苯菊... 试验初步探讨了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茶园产量,茶树叶片稀土含量、农残,茶叶品质及其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铁观音茶园产量优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喷施0.05%联苯菊酯、0.3%毒死蜱、0.3%虫螨腈"的铁观音茶园鲜叶的3种农残含量相比对照组清水喷施有降解作用。浇灌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叶面喷施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中色泽砂绿油润,清香;但滋味略有苦涩味;鲜叶及毛茶品质成分相比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咖啡碱含量有所降低,EGCG含量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施宝 茶叶 产量 农残 稀土 品质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汤中儿茶素与生物碱测定的HPLC法及其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彭静 孙威江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3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茶汤内含物质儿茶素和生物碱检测方法体系,为研究茶汤滋味物质做基础。方法:以X-select-T3(4.6 mm×250 mm,5μm,美国waters)为色谱柱,流动相A:2%甲酸;流动相B:甲醇;甲醇洗脱方式:0 min(83%A,17%B)-9 min(73%A,27%B)-15 mi... 目的:建立茶汤内含物质儿茶素和生物碱检测方法体系,为研究茶汤滋味物质做基础。方法:以X-select-T3(4.6 mm×250 mm,5μm,美国waters)为色谱柱,流动相A:2%甲酸;流动相B:甲醇;甲醇洗脱方式:0 min(83%A,17%B)-9 min(73%A,27%B)-15 min(58%A,42%B)-18 min(83%A,17%B),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 m L·min^(-1),柱温30℃。利用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分析茶汤滋味物质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类物质。结果: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回归方程相关性系数都在0.999 0以上,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加样回收率为103.68%~82.94%,RSD为0.23%~3.3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茶汤滋味物质儿茶素组分及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HPLC 儿茶素 生物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黄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香气相关酶基因表达及活性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项丽慧 林馥茗 +5 位作者 孙威江 吴扬 陈明招 张沁芳 周乐乐 翁睿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9-566,共8页
将政和大白茶鲜叶置于LED黄光下照射萎凋16 h,以室内萎凋为对照,按工夫红茶工艺制成毛茶。对萎凋过程中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CsBG1、CsBG2)、β-樱草糖苷酶基因(CsBP)的相对表达量、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毛茶挥发性香气组分进... 将政和大白茶鲜叶置于LED黄光下照射萎凋16 h,以室内萎凋为对照,按工夫红茶工艺制成毛茶。对萎凋过程中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CsBG1、CsBG2)、β-樱草糖苷酶基因(CsBP)的相对表达量、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毛茶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研究黄光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ED黄光萎凋下,CsBG1、CsBG2表达量明显提高,萎凋第6 h CsBG2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CsBP在黄光萎凋全过程呈上调表达。LED黄光前期促进萎凋叶香气相关酶基因上调表达,在萎凋后期调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最终使得工夫红茶甜花香显现,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光萎凋 挥发性香气组分 Β-葡萄糖苷酶 β-樱草糖苷酶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