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编码微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桂英 王李伟 +3 位作者 刘嘉茵 王松 陈吉龙 池晓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随着翻译组测序、多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含有可编码功能性微肽的短开放阅读框。这些由lncRNA编码的微肽不仅参与调控骨骼肌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和神经细胞... 随着翻译组测序、多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含有可编码功能性微肽的短开放阅读框。这些由lncRNA编码的微肽不仅参与调控骨骼肌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和神经细胞发育,还对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炎症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研究这些微肽的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概述了鉴定lncRNA编码微肽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微肽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短开放阅读框 微肽 鉴定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Griffithsin抗冠状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梅朋 黄晓紫 +3 位作者 周炫汝 崔红杰 吴异健 刘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04,共8页
冠状病毒(CoVs)因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而广受关注。凝集素格瑞弗森(GRFT)在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显示出优良的抗病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论文重点剖析了冠状病毒囊膜蛋白的糖基化修饰特征、GRFT结构及其抗病毒机制,总结了G... 冠状病毒(CoVs)因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而广受关注。凝集素格瑞弗森(GRFT)在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显示出优良的抗病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论文重点剖析了冠状病毒囊膜蛋白的糖基化修饰特征、GRFT结构及其抗病毒机制,总结了GRFT抗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并分析GRFT作为潜在抗冠状病毒药物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未来可通过多种抗病毒成分联合应用和优化GRFT递送系统,进一步提升其在人类临床和兽医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此外,结合基因编辑技术,有望降低GRFT生产成本并提高其治疗效果,为防控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性疫病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瑞弗森 冠状病毒 刺突蛋白 糖基化修饰 抗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滴在病毒感染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毛亚楠 高铭 +3 位作者 周欣霓 尤冬雪 彭本群 王松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522,共10页
脂滴是从内质网膜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动态细胞器,主要负责细胞内中性脂质的储存。脂滴还与其它细胞器相互作用,参与脂质代谢、膜生物合成、细胞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滴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 脂滴是从内质网膜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动态细胞器,主要负责细胞内中性脂质的储存。脂滴还与其它细胞器相互作用,参与脂质代谢、膜生物合成、细胞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滴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脂滴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脂滴对病毒复制周期的影响以及脂滴在调节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的作用。了解脂滴在病毒感染中的功能对于深入揭示病毒的致病机制、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以及预防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滴 病毒 感染 复制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李锋 张宝戈 +3 位作者 洪锦旋 王绪辉 陈吉龙 李训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8-1395,共8页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至关重要的防御病原体感染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发挥防御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捕获并消灭病原体。然而有些病原体已进...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至关重要的防御病原体感染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发挥防御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捕获并消灭病原体。然而有些病原体已进化出逃避NETs的机制,从而对机体造成持续损伤。此外,NETs的异常状态也会对机体造成一些损伤。近年来,NETs已成为中性粒细胞功能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在禽的异嗜性粒细胞中也发现了类似NETs功能的网状结构,并将其命名为异嗜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hete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HETs)。作者主要对NETs抵御病原体入侵和病原体逃避NETs的机制并引起宿主致病等过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 病原体 免疫逃避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负调控流感病毒诱导干扰素表达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本群 胡精蕴 +5 位作者 毛亚楠 王淑霖 王佳俊 陈梦颖 尤冬雪 王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在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感染过程中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在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感染过程中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中过表达SOCS3,利用siRNA技术在A549细胞中敲低SOCS3的表达,然后使用流感病毒感染SOCS3过表达或敲低的细胞系以及对照细胞系,于不同时间点收取RNA或蛋白样品,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关键节点分子的表达或活化情况。【结果】检测发现细胞中过表达SOCS3后I型干扰素IFN-β和III型干扰素IL-28(Interleukin-28)、IL-29(Interleukin-29)表达水平下降,而敲低SOCS3表达后IFN-β及IL-28、IL-29的表达水平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SOCS3对识别流感病毒RNA的模式识别受体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1,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protein 5,MDA5)、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以及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的mR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同时SOCS3还能影响干扰素下游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的活化,细胞中过表达SOCS3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的STAT1的磷酸化,而敲低SOCS3表达则使STAT1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流感病毒感染后,SOCS3能够在转录水平下调模式识别受体及干扰素调节因子的表达,抑制Ⅰ型和Ⅲ型干扰素的产生,同时还影响STAT1的活化从而阻断干扰素信号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SOCS3 干扰素 天然免疫 ST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Treg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6
作者 朱德文 许宇擎 +4 位作者 尹媛媛 王晓燕 陆畅 徐泉明 陈叶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6-1345,共10页
【目的】制备猪源CD25蛋白单克隆抗体,为猪源Treg细胞的检测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6×His猪源CD25基因片段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D25。然后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金属螯合... 【目的】制备猪源CD25蛋白单克隆抗体,为猪源Treg细胞的检测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6×His猪源CD25基因片段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D25。然后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预装柱对6×His-CD25重组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经过间接ELISA筛选融合细胞并进行克隆化培养,并利用小鼠腹水法大量制备猪源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成功获得一株由单一细胞生长且能够稳定分泌CD2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使用间接ELISA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CD25单克隆抗体不与其他蛋白产生免疫反应,抗体效价为1∶4098000,表明CD25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强且效价高。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CD25单克隆抗体不仅可以识别真核细胞表达的CD25蛋白,而且可以识别宿主脾脏和肺脏中的内源性CD25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重组猪源CD25重组蛋白并筛选出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定性或定量检测猪源Treg细胞CD25蛋白和研究猪源Treg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细胞 CD25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源呼肠孤病毒诱导宿主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池晓娟 邵文涵 +2 位作者 陈吉龙 陈月香 王松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9-2257,共9页
禽源呼肠孤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禽类病原体,能引起感染家禽和水禽法氏囊、脾和胸腺等器官严重受损,造成免疫抑制,且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极大地阻碍了全球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天然免疫应答具有反应迅速、不针对特定抗原且作用范围广的特... 禽源呼肠孤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禽类病原体,能引起感染家禽和水禽法氏囊、脾和胸腺等器官严重受损,造成免疫抑制,且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极大地阻碍了全球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天然免疫应答具有反应迅速、不针对特定抗原且作用范围广的特性,是当前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适应性免疫应答能够排除体内特异性抗原异物,抵抗相同病原体的再次入侵,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本文将从禽源呼肠孤病毒诱导宿主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方面,阐述此类病毒感染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靶向病毒和宿主免疫反应的疫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呼肠孤病毒 天然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在病毒性传染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顷森 束思成 +3 位作者 江宁 尹航 陈吉龙 王松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8-226,共9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膜上。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毒特异性结合的细胞表面受体,一旦病毒识别到这类表面受体,将激活附着、摄取、胞内运输以及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膜上。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毒特异性结合的细胞表面受体,一旦病毒识别到这类表面受体,将激活附着、摄取、胞内运输以及渗透到细胞质溶胶等一系列胞内机制。已有研究表明,许多病毒可以利用EGFR促进自身的感染过程。因此,阐明病毒与EGFR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全面了解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将重点从EGFR介导病毒入侵、病毒利用EGFR延长细胞存活时间、病毒调节EGFR逃避宿主免疫监控等方向做详细讲述,以便为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 病毒 入侵 免疫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源H11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辰川 李菁 +7 位作者 文法鑫 陈福再 王露露 张春萍 黄佳承 杨洲 陈吉龙 马树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为了解H11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20年在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鸭中分离的一株H11N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HA裂解位点为PAIASR↓GLF,符合低致病性... 为了解H11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20年在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鸭中分离的一株H11N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HA裂解位点为PAIA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分子特征;HA蛋白226L和228S突变显示病毒具有结合人源受体(SAα-2,6 Gal)的特征性氨基酸。PB1、PA、NP和M1蛋白均出现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增强的特征性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11N3 AIV的8个基因节段均属于欧亚分支,其HA基因与A/duck/Fujian/SD061/2017(H11N3)株H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而NA基因与A/EN/Fujian/02754/2016(H3N3)株N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该病毒内部基因分别与浙江、福建和云南等地鸭和鸡体内分离的H7N9、H7N7、H1N2、H7N2、H7N7和H9N6等亚型AIV相关基因高度同源。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未经适应即可在小鼠鼻甲和肺脏中高效复制,表明该病毒株具备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上述结果表明该病毒株为新型重组病毒,对小鼠具有一定致病性,本研究为了解H11N3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11N3亚型 遗传进化 小鼠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炎病毒PRRSV和EAV的Nsp4蛋白对mTANK蛋白的降解
10
作者 吴磊 袁旭 +3 位作者 洪锦璇 陈叶 李训良 宋中宝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5-681,共7页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马动脉炎病毒(EAV)等动脉炎病毒的Nsp4蛋白在病毒免疫逃逸中的作用,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技术筛选到与Nsp4互作的宿主蛋白mTANK.将pCAGGS-PRRSV-Nsp4-Flag、pCAGGS-EAV-Nsp4-Flag质粒分别与pCAGGS-m...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马动脉炎病毒(EAV)等动脉炎病毒的Nsp4蛋白在病毒免疫逃逸中的作用,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技术筛选到与Nsp4互作的宿主蛋白mTANK.将pCAGGS-PRRSV-Nsp4-Flag、pCAGGS-EAV-Nsp4-Flag质粒分别与pCAGGS-mTANK-HA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发现Nsp4可特异性降解mTANK.为了进一步揭示其中的机制,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凋亡途径抑制剂Z-VAD-FMK、溶酶体抑制剂NHCl和自噬抑制剂3-MA分别处理共转染的细胞,发现这些抑制剂处理并不影响Nsp4对mTANK的降解作用,随后构建了PRRSV Nsp4(E39、E64、E118)和EAV Nsp4(E39、E65、E120)的酶活性突变体质粒.将突变体质粒分别与pCAGGS-mTANK-HA质粒共转染后发现,Nsp4蛋白酶活性缺失后无法降解mTANK.进一步研究发现,mTANK降解产生的片段分别位于30和25~30 ku附近.综上,PRRSV和EAV的Nsp4蛋白可通过其3C样蛋白酶活性特异性切割宿主蛋白mT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马动脉炎病毒 NSP4 mTANK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