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境台湾果蔬3种重要有害生物的危害与防控
1
作者 吴佳教 冯晓东 +1 位作者 黄蓬英 尤民生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围绕入境台湾果蔬涉及的重要有害生物,在收集文献资料基础上,从传入和扩散、传入后的危害以及在中国大陆的适生区预测等3个方面阐述了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在中国大陆的灾变过程。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等3种有... 围绕入境台湾果蔬涉及的重要有害生物,在收集文献资料基础上,从传入和扩散、传入后的危害以及在中国大陆的适生区预测等3个方面阐述了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在中国大陆的灾变过程。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等3种有害生物相继传入台湾之后,分别经历了22年、17年和8年时间又相继传入中国大陆,且两者相距时间有缩短的趋势。橘小实蝇和三叶草斑潜蝇传入大陆后,得到迅速扩散蔓延,给大陆果蔬生产和贸易造成重大影响;而螺旋粉虱目前分布局限在海南,并在局部地区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台湾发生的有害生物在中国大陆均有较大范围的适生区,即便是已传入数十年的橘小实蝇,因气候等条件的变化,其在中国适生区也在扩大之中。根据分析结果,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口岸查验和检疫、入侵害虫的监测与防控等方面提出有效管控入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果蔬 入侵害虫 害虫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峰奇 付宁宁 +4 位作者 张连忠 焦蒙蒙 彭凌飞 许奕华 罗晨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6-1086,共11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入侵性害虫,专一性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导致寄主植物叶片褪绿变色、提前脱落,给园林绿化带来严重为害。该虫原产北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2002年在我国湖南省首次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湖...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入侵性害虫,专一性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导致寄主植物叶片褪绿变色、提前脱落,给园林绿化带来严重为害。该虫原产北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2002年在我国湖南省首次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湖北、上海、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并在多地呈暴发态势。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高温和低温均有较好耐性。近年来,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信息素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和嗅觉分子机制已被解析,为制定该虫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危害特性、传播规律、化学生态学、环境适应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绿色防控方面展望了该虫需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悬铃木 入侵害虫 生物学特性 化学生态学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在实蝇防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3
作者 刘旭祥 季清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0-871,共22页
实蝇分布范围广泛,寄主种类多样,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对其防治的时间紧迫性与经济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检疫及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都是常见的实蝇害虫防治方法。能够刺激实蝇行为反应的引诱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防治... 实蝇分布范围广泛,寄主种类多样,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对其防治的时间紧迫性与经济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检疫及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都是常见的实蝇害虫防治方法。能够刺激实蝇行为反应的引诱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防治策略在实蝇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实蝇引诱剂既可以分为性诱剂、食诱剂和植物源诱剂;又可以分为雄性实蝇引诱剂和雌(双)性实蝇引诱剂。其中,雄性实蝇引诱剂特异性强、效果显著。1960年首次报道雄性实蝇引诱剂4-(4-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诱蝇酮)对实蝇的显著吸引效果以来,它一直被用于监测和诱捕靶标实蝇。应用于调查监测时,诱蝇酮可以与多种类型的诱芯与诱捕器一起使用,实现效能最大化。诱蝇酮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引诱实蝇,而且可以与其他诱剂与菌液等混配使用。而且,诱蝇酮在发挥其基础引诱功能的同时,还会影响靶标实蝇的行为和生理以及非靶标昆虫的生存。因此,本文重点从调查监测、引诱灭杀、吸引取食、对非靶标昆虫影响等方面对诱蝇酮在实蝇害虫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实蝇害虫诱饵站引诱防治与害虫自动测报的发展,诱捕的影响因素与引诱剂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等做出合理展望,以期为实蝇害虫引诱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蝇 防治 雄性引诱剂 4-(4-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 诱蝇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对主要非靶标昆虫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邱良妙 刘其全 +2 位作者 林仁魁 施龙清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33,共8页
Bt基因是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控制效果,其商业化种植推广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概述了Bt水稻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主要针对Bt水稻对稻田非... Bt基因是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控制效果,其商业化种植推广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概述了Bt水稻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主要针对Bt水稻对稻田非靶标昆虫的影响效应进行综述,并对Bt水稻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稻 BT基因 非靶标昆虫 生态安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被引量:6
5
作者 邱良妙 陈爱华 +3 位作者 林仁魁 施龙清 刘其全 占志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32-34,38,共4页
总结规范了包括种植基地选择、栽培农艺措施及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再生稻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适用于再生稻高产栽培及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关键词 再生稻 栽培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生长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潘晓鸿 洪纤纤 +6 位作者 方云 饶文华 陈芳容 聂丹玥 郭雪萍 张顶洋 关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2-758,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培养基成分(葡萄糖、Mg^(2+)、Ca^(2+)浓度)和培养环境(pH值、温度)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方案,探究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最优条件.结果表明:LB培养基中含有12 g·L^(-1)葡萄糖、10 ...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培养基成分(葡萄糖、Mg^(2+)、Ca^(2+)浓度)和培养环境(pH值、温度)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方案,探究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最优条件.结果表明:LB培养基中含有12 g·L^(-1)葡萄糖、10 mmol·L^(-1) Mg^(2+)、1 mmol·L^(-1) Ca^(2+),初始pH值为8.0(灭菌前),25℃下培养,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优条件,此时生物膜干重为0.167 9 g.与空白对照(纯LB培养基)相比,生物膜干重提高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膜 培养条件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等调控因子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熠 赵永超 +3 位作者 崔丽丽 何伟 蔡秋华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根系作为水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水稻的生长发育、信号感知、激素合成、水分和养分吸收以及产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水稻根系的形成及生...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根系作为水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水稻的生长发育、信号感知、激素合成、水分和养分吸收以及产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水稻根系的形成及生长发育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植物激素在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植物能够根据环境需求调节其发育、生长和生理状态。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概述了与根系生长相关的基因及调控网络,重点阐述了植物激素在水稻根系形成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几种激素之间相互协同对根系的生长调控,并对其他影响根系的小分子物质进行讨论,旨在为水稻根系研究及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更加精细化研究激素信号通路之间复杂的串扰以及和其他信号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结构 植物激素 调控网络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蛋白液-液相分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婷 王驰 +2 位作者 安媛媛 苏兰怡 韩艳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组装成无膜细胞器,确保各种生命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序发生。植物病毒蛋白的LLPS对植物病毒的复制和长距离运输有着重要作用。对驱动LLPS的大分子多价相互作用种类、LLPS对促进植物病毒复制与侵染... 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组装成无膜细胞器,确保各种生命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序发生。植物病毒蛋白的LLPS对植物病毒的复制和长距离运输有着重要作用。对驱动LLPS的大分子多价相互作用种类、LLPS对促进植物病毒复制与侵染及干扰寄主防御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入探究病毒如何增强自身复制能力和干扰寄主免疫功能等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蛋白 液-液相分离 分子凝聚体 病毒复制 寄主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腹果蝇Y染色体在精子竞争效能和生殖成功中的作用
9
作者 李金磊 侯有明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目的】分析黑腹果蝇Y染色体对雄性个体P1(雄性个体以第一次序与雌性个体交配后所产后代的父权比例)和P2(雄性个体以第二次序与雌性个体交配后所产后代的父权比例)2种类型精子竞争的影响,明确2种类型精子竞争在雄性个体生殖成功中的贡... 【目的】分析黑腹果蝇Y染色体对雄性个体P1(雄性个体以第一次序与雌性个体交配后所产后代的父权比例)和P2(雄性个体以第二次序与雌性个体交配后所产后代的父权比例)2种类型精子竞争的影响,明确2种类型精子竞争在雄性个体生殖成功中的贡献,以及黑腹果蝇Y染色体在雄性个体生殖成功的潜在作用。【方法】选择黑腹果蝇等基因品系4361雌性个体作为Y染色体受体,野外采集的单雌系黑腹果蝇雄性个体作为Y染色体的供体,通过实验室连续多代的回交试验,构建黑腹果蝇不同Y染色体种群的纯合子品系。分别设计P1和P22种类型精子竞争试验和终生生殖成功试验,根据构建的黑腹果蝇纯合子品系所携带的隐性纯合标记性状,通过后代个体的复眼颜色快速地进行父权鉴定。利用含有不同复眼颜色后代个体的数量和比例分析P1和P22种类型精子竞争的效能及其在雄性个体生殖成功中的贡献。【结果】在黑腹果蝇P1和P22种类型精子竞争试验中,来自不同Y染色体种群的雄性个体交配成功后所产后代个体的数量和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P1和P22种类型精子竞争父权成功的分析表明,Y染色体种群雄性个体在P2型精子竞争试验中(后代数量为41.80±1.48)比在P1型精子竞争试验中(后代数量为18.01±0.70)具有明显更高的父权成功。P1和P22种类型精子竞争中的生殖成功与终生生殖成功试验的相关分析表明,P2型精子竞争实验中黑腹果蝇Y染色体种群雄性个体在后代个体的数量和比例上与终生生殖成功试验中Y染色体雄性后代个体的数量和比例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1和P22种类型精子竞争试验和终生生殖成功试验中雄性个体父权成功的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表明,相对于P1型精子竞争,P2型精子竞争可以解释黑腹果蝇Y染色体种群雄性个体终生生殖成功更多的变异来源。【结论】黑腹果蝇Y染色体对雄性个体2种类型精子竞争存在显著影响。通过对2种类型精子竞争的不同影响,最终可以影响雄性个体的终生生殖成功。在黑腹果蝇Y染色体种群雄性个体终生生殖成功的实现中,P2型精子竞争相对于P1型精子竞争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Y染色体 精子竞争 父权鉴定 生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SCJ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10
作者 陈浩 王敏 +4 位作者 杨子峰 廖煌 吴欢 凌菡 汤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9-316,共8页
以稻瘟病菌野生型菌株Guy11为材料,利用基因敲除和回补得到稻瘟病菌的突变体ΔMoscj1和互补菌株ΔMoscj1/MoSCJ1,并以野生型为对照,分析了MoSCJ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发现:突变体ΔMoscj1在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显著下降,同时,MoSCJ1基... 以稻瘟病菌野生型菌株Guy11为材料,利用基因敲除和回补得到稻瘟病菌的突变体ΔMoscj1和互补菌株ΔMoscj1/MoSCJ1,并以野生型为对照,分析了MoSCJ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发现:突变体ΔMoscj1在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显著下降,同时,MoSCJ1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细胞壁胁迫剂更加敏感;但MoSCJ1基因的缺失并不影响稻瘟病菌的无性繁殖、附着胞发育及致病性.这说明MoSCJ1参与调控稻瘟病菌的营养生长和对细胞壁胁迫剂的应答过程,不参与调控该菌的无性繁殖及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MoSCJ1 营养生长 细胞壁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绿色生产与病害生态调控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联辉 《植物医学》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植物病害的流行,多是人为干预不当偶发或突发事件所致.针对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指出了农业绿色生产的紧迫性,并提出其原则要求与战略思考,强调坚持农业绿色生产,有利于调控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强调顺其自... 植物病害的流行,多是人为干预不当偶发或突发事件所致.针对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指出了农业绿色生产的紧迫性,并提出其原则要求与战略思考,强调坚持农业绿色生产,有利于调控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强调顺其自然才能维护自然本真的本质原理.最后阐述了在农业绿色生产中,强化植物医学工作对植物生态调控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旨在促进农业生态平衡,确保植物群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生产 植物医学 植物生命系统 病害流行 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杀螺活性及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麻程军 王瑞 +3 位作者 刘彬 黄斌 侯有明 汤宝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最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茶皂素是一种杀螺效果良好的植物源农药,但关于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了茶皂素对福寿螺的室内活性,评价了其对3种水生生物的...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最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茶皂素是一种杀螺效果良好的植物源农药,但关于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了茶皂素对福寿螺的室内活性,评价了其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室内毒杀效果,对成螺、中螺和幼螺的LC50值(有效成分,其余同)分别为2.61、2.39和2.68 mg/L。茶皂素对大型溞低毒(EC50值为17.77 mg/L),对斑马鱼为中等毒性(LC50值为1.76 mg/L);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茶皂素可显著促进羊角月牙藻生长。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2.03、2.25和2.48 kg/hm^(2)时,茶皂素对福寿螺2 d和4 d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且与两种对照药剂四聚乙醛(metaldehyde,0.45 kg/hm^(2))和杀螺胺乙醇胺盐(niclosamide ethanolamine,0.57 kg/hm^(2))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田间有效利用茶皂素防控福寿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茶皂素 福寿螺 杀螺活性 安全性评价 田间药效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生物学及其滞育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飞 李玉艳 +2 位作者 王曼姿 张礼生 艾洪木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5-363,共9页
丽蝇蛹集金小蜂可以蛹外寄生多种双翅目蝇科害虫,在防治卫生害虫及牲畜害虫方面效果显著。该蜂是实验室内研究寄生蜂的理想模式昆虫,其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以及遗传学等的研究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金小蜂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丽蝇蛹集金小蜂可以蛹外寄生多种双翅目蝇科害虫,在防治卫生害虫及牲畜害虫方面效果显著。该蜂是实验室内研究寄生蜂的理想模式昆虫,其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以及遗传学等的研究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金小蜂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系统的RNAi方法和CRISPR-Cas9技术在丽蝇蛹集金小蜂中的成功应用,该蜂现已成为优良的新型遗传学研究模式昆虫。丽蝇蛹集金小蜂以末龄幼虫进行兼性滞育,其滞育由母代经历的短光照和低温决定,研究该蜂的滞育,不仅有助于揭示昆虫滞育的分子机制,也可帮助解决有益昆虫实际应用中的贮存、运输和适时防治等问题,为提高天敌昆虫的应用效果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研究文献,主要介绍了该蜂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概括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在金小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重点讨论了丽蝇蛹集金小蜂滞育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金小蜂的滞育研究和促进该蜂其他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蝇蛹集金小蜂 滞育 分子调控机制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凡肖 束长龙 +1 位作者 关雄 黄天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1-801,共11页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在固—液和气—液表面上生长并封闭在胞外多糖基质中的细胞群,能调控细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提高细菌对紫外线(UV)胁迫等环境的抗逆性,是细菌的一种保护性生长方式。生防菌剂(biological contr...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在固—液和气—液表面上生长并封闭在胞外多糖基质中的细胞群,能调控细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提高细菌对紫外线(UV)胁迫等环境的抗逆性,是细菌的一种保护性生长方式。生防菌剂(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BCAs)因其能以环境友好的方式长期控制病害虫等优点,一直是生物农药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简介了细菌生物被膜及其应用,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为核心综述了BBF对生防活性的影响、生防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解离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生物被膜调控基因的鉴定方法,并指出未来BBF在生防应用方面主要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解决BCAs田间持效期较短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生防菌剂 生物防治 调控通路 田间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贮藏对布氏潜蝇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嘉 杨德庆 +4 位作者 郝旭兴 贾平凡 蔡普默 刘长明 季清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2-299,共8页
布氏潜蝇茧蜂是橘小实蝇等多种实蝇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满足生物防治所需的大量虫源,常常需要对分批饲养的布氏潜蝇茧蜂蛹进行贮藏备用。因此,本文研究了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不同蛹龄布氏潜蝇茧蜂羽化的影响,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 布氏潜蝇茧蜂是橘小实蝇等多种实蝇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满足生物防治所需的大量虫源,常常需要对分批饲养的布氏潜蝇茧蜂蛹进行贮藏备用。因此,本文研究了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不同蛹龄布氏潜蝇茧蜂羽化的影响,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4个低温贮藏处理对羽化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时间、蛹龄及其交互作用对布氏潜蝇茧蜂的羽化率具有显著影响,仅9日龄蛹在13℃下贮藏10 d及15 d后对其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分别为73.10%及68.31%。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两种冷藏处理对布氏潜蝇茧蜂羽化成虫的干重、飞行能力、寿命、繁殖子代数及生命表参数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优化布氏潜蝇茧蜂的低温贮藏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布氏潜蝇茧蜂 低温贮藏 羽化率 生物学特性 生命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于单一最大熵生态位模型的混合烟粉虱生境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志鹏 张心怡 +2 位作者 王苗苗 陈宏 赵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6-1285,共10页
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 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对象,引入地理探测器显式描述评价因子的空间关联规律和贡献度,结合MaxEnt生态位模型,提出一种混合生境风险评估模型(Geo-MaxEnt),并与单一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模型显示,海拔(0.56)、土地利用(0.43)、最热月最高温度(0.36)和年平均温度(0.30),对烟粉虱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各因子对烟粉虱生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海拔和土地利用PD值最高,是影响烟粉虱生境的主要驱动因子。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强化了各个因子的影响力。(2)单一MaxEnt生态位和所构建的模型总体精度分别是94.86%(AUC 0.91)和98.13%(AUC 0.94),相较之下,所构建的模型精度略高,表明所构建的模型是合理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3)对于高风险区,混合模型优于MaxEnt模型,但两者在空间分布方面高度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对于非适生区,两种模型结果较为一致,MaxEnt模型的非适生区略大于混合模型。地理探测器能够解释入侵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能够较好地表达入侵昆虫生境适宜度与候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在评价入侵昆虫生境风险上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探测器 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 烟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种生态位模型的长芒苋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心怡 赵健 +2 位作者 李志鹏 王苗苗 陈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恶性入侵杂草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对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不同模型由于算法不同对长芒苋潜在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综合4种生态位模型(Ma... 恶性入侵杂草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对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不同模型由于算法不同对长芒苋潜在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综合4种生态位模型(MaxEnt、GARP、BIOCLIM和DOMAIN)预测长芒苋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以提高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平均AUC值均大于0.85。MaxEnt和DOMAIN的平均Kappa值大于0.81;BIOCLIM和GARP的平均Kappa值大于0.69。MaxEnt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要略胜一筹。BIOCLIM和MaxEnt的预测结果较为收敛,DOMAIN和GARP预测的适生区范围较广,由此预测的长芒苋潜在适生区分别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0.66%和32.38%,48.39%和49.76%。综合预测结果,长芒苋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则是长芒苋存在的边缘环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苋 潜在适生区 生态位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棉子糖家族寡糖(RFOs)在种子活力及非生物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箬芊 王福祥 +5 位作者 郑燕梅 林悦龙 魏毅东 蔡秋华 周元昌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2,共9页
植物生长发育遭受的非生物胁迫及其种子储藏过程中活力的丧失,是农业生产上难以解决的两大问题。棉子糖家族系列寡糖(RFO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可溶性低聚糖,其代谢产物一方面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另一方面可参与调控... 植物生长发育遭受的非生物胁迫及其种子储藏过程中活力的丧失,是农业生产上难以解决的两大问题。棉子糖家族系列寡糖(RFO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可溶性低聚糖,其代谢产物一方面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另一方面可参与调控种子活力,但目前RFOs在不同胁迫中的调控途径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解析RFOs的生物学功能,对于利用该通路改善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RFOs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通路,总结近年来RFOs在种子活力、非生物胁迫特别是干旱胁迫及冷胁迫中的研究进展,讨论RFOs代谢作用机制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RFOs代谢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子糖家族系列寡糖 非生物胁迫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渣基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对双草醚的吸附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云 陈芳容 +4 位作者 洪慈清 桂芳泽 游雨欣 关雄 潘晓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1-787,共7页
生物质炭是一类具有较高孔隙率、较大比表面积的高度芳香化富碳固体,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双草醚是一种常用于稻田杂草防治的高效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因水溶性较大而易造成水体污... 生物质炭是一类具有较高孔隙率、较大比表面积的高度芳香化富碳固体,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双草醚是一种常用于稻田杂草防治的高效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因水溶性较大而易造成水体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选用废弃茶渣为原材料,分别通过500℃和700℃高温热解制备生物质炭(BC-500和BC-700),进一步将BC-500与氢氧化钾水溶液混合,并于700℃下高温热解,得到活化生物质炭(TBC-700)。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BET)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Zeta电位测定探究其吸附机理;比较了BC-700及TBC-700对双草醚吸附效果的差异,并采用TBC-700对双草醚的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TBC-700材料表面有丰富的孔状结构,比表面积为768.07 m^(2)/g,与BC-700相比,其比表面积提高了约143倍。BC-700对双草醚的去除率最大为0.95%,吸附量仅为0.66 mg/g;而TBC-700对双草醚的去除率最大可达98.67%,吸附量为65.97 mg/g,其吸附效果提高了近100倍。拟合结果表明,TBC-700对双草醚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环境中残留的双草醚除草剂的高效去除及茶渣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生物质炭 碱活化 双草醚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及其在种群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20
作者 齐心 傅建炜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生命表是种群生态学与害虫治理的重要工具,由于传统雌性生命表无法正确描述昆虫的变态且忽略雄性个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本文首先从昆虫种群的龄期分化、性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总产卵前期与成虫产卵前期... 生命表是种群生态学与害虫治理的重要工具,由于传统雌性生命表无法正确描述昆虫的变态且忽略雄性个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本文首先从昆虫种群的龄期分化、性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总产卵前期与成虫产卵前期的差异、产卵期与产卵日数的差异4个方面概述了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的基本原理,进而阐明了基于bootstrap技术的生命表分析技术及其主要优点,然后介绍了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各软件(TWOSEX-MSChart, CONSUME-MSChart, TIMING-MSChart)的主要用途,即预测种群的增长与防治适期、正确分析天敌的捕食率与害虫的取食量、预测天敌的种群增长与捕食潜能以及指导天敌的大量繁育。昆虫生命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技术,不仅在研究种群生态学和害虫治理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展望未来,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昆虫生理、抗药性、亚致死剂量、共生菌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 存活率 繁殖率 种群动态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