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新闻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艺虹 《写作》 2016年第11期18-22,26,共6页
新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新闻写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新闻写作呈现出写作客体碎片化,写作能力衰退,写作娱乐化、庸俗化的现状;大学新闻写作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更新慢,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实践能力缺失;学生实践机... 新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新闻写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新闻写作呈现出写作客体碎片化,写作能力衰退,写作娱乐化、庸俗化的现状;大学新闻写作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更新慢,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实践能力缺失;学生实践机会少。因此大学新闻写作教学应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培养新媒体需要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闻写作 教学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发展前景下的海峡两岸新闻报道刍议
2
作者 马海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34-135,共2页
海峡两岸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等原因导致其在新闻工作理念和新闻价值侧重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探析彼此不同点的基础上着力寻找二者的共通之处,以谋求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为加强两岸媒体的合作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两岸 工作理念 新闻价值 差异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AI审稿的应用逻辑、功能机理与风险化解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誉耀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智能化路径是新闻生产在审稿上的优化取向和AI技术应用的深度呈现,助推新闻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和新闻生产传播成本控制高效化。基于新闻真实性审核、新颖性保障、审稿服务优化和文本规范检测的良好效果,新闻AI审稿显示出强大的新闻生产把... 智能化路径是新闻生产在审稿上的优化取向和AI技术应用的深度呈现,助推新闻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和新闻生产传播成本控制高效化。基于新闻真实性审核、新颖性保障、审稿服务优化和文本规范检测的良好效果,新闻AI审稿显示出强大的新闻生产把关功能。但新闻AI审稿也会面临算法安全、技术认知、系统进化、制式刚性等方面的风险,在包括新闻内容安全在内的信息安全愈发受重视的情势下,可从风险意识、伦理法制、技术创新、多主体监管、人机协同等维度,探索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闻审稿 新闻生产 风险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游戏理论视域下的弹幕文化探析
4
作者 王青波 许莹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2期73-76,共4页
弹幕是当前虚拟社区中的重要的媒介互动形式之一。基于不同用户的使用心理与需求,弹幕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而大众传播游戏理论作为传播学的“非主流”理论,极重视传播中人的主观性与传播的游戏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局... 弹幕是当前虚拟社区中的重要的媒介互动形式之一。基于不同用户的使用心理与需求,弹幕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而大众传播游戏理论作为传播学的“非主流”理论,极重视传播中人的主观性与传播的游戏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在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阈下对弹幕文化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将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同弹幕文化的积极、消极影响相结合,更为深入把握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弹幕文化能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游戏理论 弹幕文化 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网络文学虚拟社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1,共4页
文学虚拟社区是网络文学作品的集聚地。借助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仪式及其效果。以《龙血战神》虚拟社区为代表的网络文学虚拟社区,仪式启动的首要因素是虚拟空间的共同在场。文学虚拟社区中的身份... 文学虚拟社区是网络文学作品的集聚地。借助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仪式及其效果。以《龙血战神》虚拟社区为代表的网络文学虚拟社区,仪式启动的首要因素是虚拟空间的共同在场。文学虚拟社区中的身份认同机制,比如会员昵称、VIP等级体系等,一方面可以加强读者个人的群体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游离在社群之外的小说读者找到粉丝社群,提升其影响力。文学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仪式可以使得社区中的成员实现权力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虚拟社区 互动仪式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民史诗·民族寓言·人民文艺:“国家叙事”视域下的《人世间》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144,共5页
作为国家叙事的典型文本,《人世间》贯穿“家国同构”的叙述框架,将平民日常生活嵌入当代中国历史的宏阔背景上,彰显出鲜明的“平民史观”。作品注重民族精神、底层伦理和世态人情的刻画,在社会主义政治、现代社会秩序与民间伦理道德之... 作为国家叙事的典型文本,《人世间》贯穿“家国同构”的叙述框架,将平民日常生活嵌入当代中国历史的宏阔背景上,彰显出鲜明的“平民史观”。作品注重民族精神、底层伦理和世态人情的刻画,在社会主义政治、现代社会秩序与民间伦理道德之间进行对接,深刻描绘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图谱和情感结构。《人世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达到了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实现了跨文化和跨圈层传播,为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和当代中国“叙事共同体”建构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叙事 《人世间》 史诗 人民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广告”概念刍议暨广告效果的实证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凡跃 林升栋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中国元素被广泛借鉴到广告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但是学界对该趋势的研究明显滞后于业界。通过厘清中国风广告、水墨风广告、中国元素广告等目前被混淆使用的名词,首次提出"水墨广告"概念。...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中国元素被广泛借鉴到广告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但是学界对该趋势的研究明显滞后于业界。通过厘清中国风广告、水墨风广告、中国元素广告等目前被混淆使用的名词,首次提出"水墨广告"概念。水墨广告,即充分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创作的广告,具有明显的水墨画特征,画面协调,所用元素有机浑成而不是违背水墨画艺术特征的简单组合。这与宽泛的中国风等广告类型具有根本差异。水墨广告受水墨画深层艺术机制的影响,而中国风广告依靠传统文化符号产生意义。以水墨广告产品大小感知和购后不协调感两个广告效果为题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水墨画诸如"三远"、平静、余韵等艺术特色,对广告具有根本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 水墨广告 广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晚”的台湾叙事与两岸“叙事共同体”的建构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强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台湾叙事”由来已久,台湾元素逐渐成为“春晚”关于“国家叙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春晚”的台湾叙事基本沿袭相似且趋于固化的情节架构和话语修辞,主要塑造和满足大陆观众单方面的“台湾想象”,无法精...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台湾叙事”由来已久,台湾元素逐渐成为“春晚”关于“国家叙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春晚”的台湾叙事基本沿袭相似且趋于固化的情节架构和话语修辞,主要塑造和满足大陆观众单方面的“台湾想象”,无法精准把握和回应台湾社会舆情与民众心态的新变化,因而越来越难以获得台湾受众的情感共鸣。在互联网语境下,两岸舆论场的沟通与共振逐渐成为常态,即便大陆对内的文宣也容易产生“外溢”效果。在两岸共同舆论场和公共叙事空间中,大陆传媒的“台湾叙事”日益扮演重要角色。要提升对台宣传和传播的有效性,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大陆主流文艺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台湾叙事”策略,在“叙述竞争”的舆论场中“讲好中国故事”,以共享的叙事生成两岸人民共同的集体记忆和民族认同,建构两岸“叙事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 台湾叙事 叙事认同 叙事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受众”与“数字叙述”:新媒体叙述范式的建构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数字媒介技术赋予受众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自主权,生成了新型的"数码受众"。数码受众积极参与"数字叙述",刷新了新媒体叙述的范式。互动叙述、后线性叙述与游牧叙述等,成为新媒体叙述特质的典型概括。调节互动性与叙... 数字媒介技术赋予受众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自主权,生成了新型的"数码受众"。数码受众积极参与"数字叙述",刷新了新媒体叙述的范式。互动叙述、后线性叙述与游牧叙述等,成为新媒体叙述特质的典型概括。调节互动性与叙述性之间的张力,是新媒体叙述的重要环节。对于纪实性文本来说,过分发挥数字媒介的特性并不明智,互动设计与叙述控制的关系尤其需要处理好,以确保故事叙述的有序与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受众 数字叙述 新媒体 互动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喜剧文本生成机制刍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哲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126,共4页
从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到2018年的《李茶的姑妈》,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喜剧电影以极具辨识度的叙事风格在电影市场中独树一帜。在探索喜剧的道路上,其系列电影在雅俗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动态平衡点,将导演的意图与观众的观影感受有... 从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到2018年的《李茶的姑妈》,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喜剧电影以极具辨识度的叙事风格在电影市场中独树一帜。在探索喜剧的道路上,其系列电影在雅俗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动态平衡点,将导演的意图与观众的观影感受有机缝合,恰到好处地凸显其负载的娱乐功能和社会意义。影片与当下媒介语境的无缝接轨,运用对惯常逻辑的重构和能指与所指的二律背反等策略完成了对笑料的编织,架构出一个个令人愉悦放松的精神空间,是喜剧电影的示范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麻花 喜剧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闹喜剧电影的类型范式与美学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巧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7-83,共7页
21世纪中国内地喜剧影坛上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以酣畅淋漓的狂欢之笑打破了20世纪显性喜剧电影羸弱委顿的格局。这批作品有其独特的类型范式集合:不近情的喜剧情境、张扬癫狂的杂耍场面、漂移破碎的能指符号、断裂反转的视听语言。文章将... 21世纪中国内地喜剧影坛上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以酣畅淋漓的狂欢之笑打破了20世纪显性喜剧电影羸弱委顿的格局。这批作品有其独特的类型范式集合:不近情的喜剧情境、张扬癫狂的杂耍场面、漂移破碎的能指符号、断裂反转的视听语言。文章将凸显这一类型特征的显性喜剧归属于“胡闹喜剧”,在分析其类型范式的基础上,肯定了胡闹喜剧在中国喜剧发展史上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以期引起对这一新兴喜剧电影亚类型创作地位和创作规律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喜剧 胡闹喜剧 类型范式 喜剧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学视域下“三胞”题材电影中的福建形象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巧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三胞”题材电影中的福建形象建构是福建统战文化增强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路径。“三胞”题材之所以成为福建电影创作的重要母题,与特殊的地缘关系对福建电影艺术生成、发展的影响息息相关。“三胞”题材电影是福建电影的地缘特色,福... “三胞”题材电影中的福建形象建构是福建统战文化增强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路径。“三胞”题材之所以成为福建电影创作的重要母题,与特殊的地缘关系对福建电影艺术生成、发展的影响息息相关。“三胞”题材电影是福建电影的地缘特色,福建形象也是基于闽地文化而建构的。闽地文化为福建电影“三胞”题材的情节建置提供了独特的情境与主题,为闽地意象的升华提供了视听符谱,为闽地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价值支点与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学 “三胞”题材 福建电影 福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丝电影:区隔定位与互文共生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巧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5-61,共7页
随着社交媒体兴起,粉丝中心化在电影营销界不断发酵,但近年来营销效果却逐渐呈现两极分化。因此,我们关于粉丝电影的探讨有必要摆脱常见的否定性论调,应在厘清其概念及创作导向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为什么粉丝电影营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随着社交媒体兴起,粉丝中心化在电影营销界不断发酵,但近年来营销效果却逐渐呈现两极分化。因此,我们关于粉丝电影的探讨有必要摆脱常见的否定性论调,应在厘清其概念及创作导向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为什么粉丝电影营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营销传播过程中粉丝只是无主体性的非理性存在吗?如何提升粉丝电影的创作品质及传播效应?郭敬明、韩寒在粉丝电影领域既有连续性又有分化态势的创作营销实践折射出粉丝电影的发展必须坚持区隔定位与互文共生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电影 区隔定位 固化 进化 互文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叙事的多棱镜:解码台湾电影《太阳的孩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96,共4页
电影《太阳的孩子》融合了族群政治、阶级政治和空间政治等多重叙事,通过“受难与抵抗”“压迫与抗争”以及“回返与退守”的叙述框架,将批判矛头指向所谓的“中国因素”。电影将政治意识形态包裹在生态叙事的外衣之下,批判现实和影射政... 电影《太阳的孩子》融合了族群政治、阶级政治和空间政治等多重叙事,通过“受难与抵抗”“压迫与抗争”以及“回返与退守”的叙述框架,将批判矛头指向所谓的“中国因素”。电影将政治意识形态包裹在生态叙事的外衣之下,批判现实和影射政治,堪称一部柔性的政治叙事作品。这类台湾电影潜藏的意识形态主张更像是自然生发的,其政治意味更加隐蔽,对其叙述策略进行解码和批判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的孩子》 台湾电影 政治叙事 后太阳花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纪录片的影像价值与表达路径
15
作者 戢桂荣 陈世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3-19,共7页
疫情纪录片用影像记录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思维方式、行为观念的影响,运用独特的视听语言呈现疫情下的人间生存方式,对现实予以关照。纪录片创作不止于追求个人的艺术表达,而应该对历史有所担当,创作风格取决于对选题的理解和... 疫情纪录片用影像记录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思维方式、行为观念的影响,运用独特的视听语言呈现疫情下的人间生存方式,对现实予以关照。纪录片创作不止于追求个人的艺术表达,而应该对历史有所担当,创作风格取决于对选题的理解和被拍摄的对象,需要创作者去选择适合的影像语言,寻找更有效的表达路径。把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通过影像表达搭建纪实时空,传递现实信息,承载疫情记忆,体现影像证史的独特功能与时代价值,是纪录片创作者需要去思考和探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纪录片 真实与纪实 影像价值 表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质感与喜剧张力:《奇迹·笨小孩》类型范式分析
16
作者 魏巧俐 陈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9-52,共4页
2022年春节档首映、暑期档重映的影片《奇迹·笨小孩》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温情喜剧:一方面,草根世俗生活中流淌着积极坚韧、适度容忍、乐于助人的现实蕴涵;另一方面,影片以富有温情特色的喜剧人物、张弛有道的喜剧节奏及诗意... 2022年春节档首映、暑期档重映的影片《奇迹·笨小孩》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温情喜剧:一方面,草根世俗生活中流淌着积极坚韧、适度容忍、乐于助人的现实蕴涵;另一方面,影片以富有温情特色的喜剧人物、张弛有道的喜剧节奏及诗意现实主义的喜剧意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喜剧张力。这在类型范式上为新时代现实主义温情喜剧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现实主义 类型范式 世俗生活 暑期档 现实主义风格 春节档 张力 乐于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曲”本应两相宜——王仁杰创作转向之得失管窥
17
作者 吴韩娴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84-92,共9页
作为“武夷剧作家群”的代表,王仁杰的剧作不仅保留了旧传奇的叙事范式,更发扬了梨园戏的诗文传统,成为福建剧坛上返本开新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后《董生与李氏》时代”里,王仁杰的创作却发生了转向:他进一步转向中国古典戏曲的抒情传... 作为“武夷剧作家群”的代表,王仁杰的剧作不仅保留了旧传奇的叙事范式,更发扬了梨园戏的诗文传统,成为福建剧坛上返本开新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后《董生与李氏》时代”里,王仁杰的创作却发生了转向:他进一步转向中国古典戏曲的抒情传统,追求“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消解激烈的冲突、放弃曲折的情节,将笔力倾注到对人物复杂心绪的描摹和深沉情感的倾吐之中。但是剧作家也因追求真淳与典雅,于有意无意间将削弱戏剧性视为“落尽繁华”与“转向抒情”的必要手段,把“诗性”与“戏剧性”隐然对峙起来。从舞台演出的角度看,这反映了新编戏创作将剧作的重心由“剧”向“曲”转变的倾向。但在观众欣赏习惯已经改变的今时今日,我们仍应重新强调戏剧性这一支撑剧作的核心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仁杰 《董生与李氏》 戏剧性 诗性 抒情传统 戏曲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狼2》的主流意识形态意象表征研究
18
作者 许哲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2,共3页
作为主旋律大片,《战狼2》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其影像开启了内地电影票房的新纪元,更在于它以其独特的意象表征在美学风格、具体文本上道出大国意志的同时,又将个人英雄角色塑造得丰满有力。它以充满意蕴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载体、反衬... 作为主旋律大片,《战狼2》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其影像开启了内地电影票房的新纪元,更在于它以其独特的意象表征在美学风格、具体文本上道出大国意志的同时,又将个人英雄角色塑造得丰满有力。它以充满意蕴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载体、反衬载体、物象载体作为其意象表征,表现了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普遍话题,搭配出独树一帜、热血又具情怀的电影盛宴。在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关系间,将导演的意图与观众的观影感受有机缝合,用影像凸显其负载的艺术追求与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狼2》 主流意识形态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中的谛听与观看
19
作者 吴韩娴 《上海戏剧》 2018年第5期18-19,共2页
甫一听说有部名叫《西方社会》的话剧,心中便有了几分好奇和疑虑。故事应当怎样波澜起伏,内蕴应当如何气象万千,才能撑起如此宏大的剧名?“西方”指向哪里?“社会”囊括什么?“西方社会”又是怎样一片广袤而杂芜的天地?在“大制作”盛... 甫一听说有部名叫《西方社会》的话剧,心中便有了几分好奇和疑虑。故事应当怎样波澜起伏,内蕴应当如何气象万千,才能撑起如此宏大的剧名?“西方”指向哪里?“社会”囊括什么?“西方社会”又是怎样一片广袤而杂芜的天地?在“大制作”盛行的当下,这部作品是不是又是一道华而不实的豪筵?然而一切并不是想象中宏阔的模样。幕布上的日历从一百万年前匆匆翻过,散乱的舞台在灯光下怪异又嶙峋。几位仅着寸缕的演员将舞台默默复原,象征着“赤条条来又去”的人类在浩瀚无垠却倏忽即逝的时光里创建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社会 观看 华而不实 创建历史 应当 舞台 故事 怪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编历史剧创作的困境与出路
20
作者 吴韩娴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69-79,共11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编历史剧的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福建史剧更以沉郁的风格和磅礴的气象在中国剧坛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在辉煌过后,福建史剧受到时代环境、文艺思潮、创作观念、训练体系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也经历过创作力量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编历史剧的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福建史剧更以沉郁的风格和磅礴的气象在中国剧坛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在辉煌过后,福建史剧受到时代环境、文艺思潮、创作观念、训练体系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也经历过创作力量的"式微"和"退场"。作为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重要阵地,福建问题自然也反映出了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困惑。本文以新时期福建历史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肯定成就和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正视困难,提出回归优秀传统、建立编剧保障制度、创造理想批评环境等重要对策,希望为戏曲的历史题材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福建剧作 创作瓶颈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