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启蒙者为被启蒙者书写第三人--鲁迅文学启蒙的三人组合机制 |
于小植
雷亚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2
|
论黄道周的文学史观 |
陈良武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浪漫感伤的文风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歧途——论台湾作家龙瑛宗对鲁迅的接受 |
徐纪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4
|
公费师范生的公共性及其建构 |
梁结玲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5
|
从《京华烟云》剧作看文学经典影视改编困境 |
肖魁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6
|
“回家”:钱钟书对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思考 |
孙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7
|
营造鲁镇人的强大与恒定感——《祝福》叙述形式的意义表达功能之一种 |
雷亚平
于小植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雪山大地》的诗意来源探析 |
刘可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古琴题写与乾隆的雅正琴乐观 |
郭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语文朗读法的本质及类型 |
代顺丽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1
|
微信文本标题修辞特征与修辞过度现象探析 |
李少丹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2
|
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 |
于小植
雷亚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3
|
黄道周逸诗文辑佚 |
郑礼炬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 |
汤漳平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5
|
钟理和:与文学者鲁迅相遇 |
徐纪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
|
16
|
论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建立的标志 |
王照年
罗玉梅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7
|
意象重构与左翼思想再出发——论陈映真早期创作中的鲁迅影响 |
徐纪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8
|
以情境为抓手教写作 |
代顺丽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9
|
语文阅读教学变革的PISA路径 |
代顺丽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20
|
文本细读的有效抓手——“检索概念图” |
代顺丽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