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者为被启蒙者书写第三人--鲁迅文学启蒙的三人组合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小植 雷亚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8,共9页
学界一般认为,鲁迅作为启蒙主将,其小说尤其是乡土小说被赋予了启蒙的功能。这种启蒙是以文本建立一个“铁屋子里的觉醒者唤醒沉睡的人们,以期共同砸毁这铁屋子而获得新生”①的隐喻的方式来进行的。与此相应地,鲁迅小说的文本也被认为... 学界一般认为,鲁迅作为启蒙主将,其小说尤其是乡土小说被赋予了启蒙的功能。这种启蒙是以文本建立一个“铁屋子里的觉醒者唤醒沉睡的人们,以期共同砸毁这铁屋子而获得新生”①的隐喻的方式来进行的。与此相应地,鲁迅小说的文本也被认为是鲁迅复杂精神世界的整体的投射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启蒙 鲁迅小说 乡土小说 铁屋子 觉醒者 启蒙者 组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道周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良武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4-151,共8页
黄道周早年读史、修史的经历,使其具有对史官身份的高度认同和由此而生发出的史官意识的自觉,并明确提出了"诗能兼史"的观点。由此出发,黄道周注重运用《易》理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治一乱的循环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投... 黄道周早年读史、修史的经历,使其具有对史官身份的高度认同和由此而生发出的史官意识的自觉,并明确提出了"诗能兼史"的观点。由此出发,黄道周注重运用《易》理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治一乱的循环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投射到文学领域,形成了黄道周"文章之治,一盛一衰"的循环的文学史观。黄道周的这种文学史观在晚明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虽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其注意到文学发展与时代盛衰的关系,并将其结合起来加以讨论,这种思路即使对于今天的文学史研究来说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诗能兼史 《易》理 循环历史观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漫感伤的文风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歧途——论台湾作家龙瑛宗对鲁迅的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纪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9,共8页
1937年4月,龙瑛宗以《植有木瓜树的小镇》获日本改造社悬赏创作奖佳作奖(一、二等奖从缺),成为继朝鲜作家张赫宙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殖民地作家,同时,也成为继杨逵、吕赫若之后第三位进入日本中央文坛的台湾作家。此事引发日本... 1937年4月,龙瑛宗以《植有木瓜树的小镇》获日本改造社悬赏创作奖佳作奖(一、二等奖从缺),成为继朝鲜作家张赫宙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殖民地作家,同时,也成为继杨逵、吕赫若之后第三位进入日本中央文坛的台湾作家。此事引发日本本土、台湾岛内及朝鲜文艺界广泛关注,《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成为当时文坛热议的小说之一。在这些评论中,有些谈及龙瑛宗与鲁迅的某种关联,并注意到他的左翼现实主义倾向,从而“以被压迫民族问题予以评论”;而有些则盛赞这篇小说浪漫、耽美、感伤、忧郁的文风,“以艺术品看之”。㈨这两种方向背离的评价提示出龙瑛宗作品既有浪漫唯美的倾向、又有现实描写的立场,内含着龙瑛宗忧郁感伤的个人文学追求和客观表现殖民地生活的文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作家 忧郁感伤 文学精神 现实主义 浪漫 鲁迅 文风 日本本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的公共性及其建构 被引量:9
4
作者 梁结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3-37,共5页
公费师范生具有鲜明的国家公共性。从目标上看,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作为公共服务的产品,公费师范生具有明显的公共服务的性质;从过程上看,公费师范生的成长具有体制保证性,这一体制的保证正是源于他们未来的公务服... 公费师范生具有鲜明的国家公共性。从目标上看,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作为公共服务的产品,公费师范生具有明显的公共服务的性质;从过程上看,公费师范生的成长具有体制保证性,这一体制的保证正是源于他们未来的公务服务性;从行为主体上看,公费师范生具有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性。公费师范教育虽然从培养到就业都实行国家包干,但公费师范生的公共意识并没有完全建立,主要表现为:物质利益博弈意识下职业身份的模糊、去乡村化的意识及精英意识的缺失。建构公费师范生的公共性,应该开展从“职业”到“事业”的人文情怀教育,建构地方性知识,培养他们的精英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公共性 农村教育 精英意识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京华烟云》剧作看文学经典影视改编困境 被引量:3
5
作者 肖魁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86-90,共5页
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成为影视改编的热点,先后诞生了台湾版《京华烟云》(1988)、大陆张子恩版《京华烟云》(2005)和丁仰国、沈怡版《新京华烟云》(2014)。两岸三个版本的影视改编,虽各有特色,但基本都存在偏... 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成为影视改编的热点,先后诞生了台湾版《京华烟云》(1988)、大陆张子恩版《京华烟云》(2005)和丁仰国、沈怡版《新京华烟云》(2014)。两岸三个版本的影视改编,虽各有特色,但基本都存在偏离原著精神意涵的问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小说与影视剧之间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差异的影响。另一个显著的原因是商业化、市场化因素对影视改编的冲击。过分追求收视率导致影视改编出现媚俗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影视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家”:钱钟书对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思考
6
作者 孙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质疑文学进化论和辩证看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钱钟书围绕着文学现代性这一话题展开了思考。他坚持认为,文学领域中并不存在古与今、新与旧的对立冲突,现代文学观点往往以某种形式潜藏在传统文学思想中,文学现代性的建构进程离不开与文... 在质疑文学进化论和辩证看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钱钟书围绕着文学现代性这一话题展开了思考。他坚持认为,文学领域中并不存在古与今、新与旧的对立冲突,现代文学观点往往以某种形式潜藏在传统文学思想中,文学现代性的建构进程离不开与文学传统的融合,而"回家"则是这一进程走向成功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进化论 辩证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鲁镇人的强大与恒定感——《祝福》叙述形式的意义表达功能之一种
7
作者 雷亚平 于小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50,60,共11页
鲁镇人尤其是作为群像的鲁镇人在《祝福》中承担着不可忽略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视角等文本形式所承担的,但形式传达的功能往往被研究者所漠视。相对于“我”在大部分文本中的缺席和祥林嫂时序的... 鲁镇人尤其是作为群像的鲁镇人在《祝福》中承担着不可忽略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视角等文本形式所承担的,但形式传达的功能往往被研究者所漠视。相对于“我”在大部分文本中的缺席和祥林嫂时序的不稳定,鲁镇人则以其时序的稳定性、在场的全面性与场景性概述的时间厚度及人群广度而取得了叙事时间上的恒久感。“我”的大部分退场与鲁镇人在叙事主体部分实际上的叙述者地位,使鲁镇人获得了较大的话语权。各种文本形式塑造的鲁镇人强大感与恒定感使文本成为一个无法投射的文本,不但成就了一个反讽的设置,也暗含了对读者的殷切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鲁镇人 叙事时间 叙事空间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山大地》的诗意来源探析
8
作者 刘可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雪山大地》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本。初版封底上的文字应该能够代表人们的普遍感受:“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1)然而,语言的诗意来源于哪里?语言层面之外的其他文本要... 《雪山大地》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本。初版封底上的文字应该能够代表人们的普遍感受:“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1)然而,语言的诗意来源于哪里?语言层面之外的其他文本要素会不会也是诗意的来源?一个文本独特的诗意来源会不会对文本的审美风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是评价《雪山大地》审美特质的一个重要的前提。《雪山大地》中大量的景物描写、深具抒情性的歌词等赋予了文本以诗意色彩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物描写 叙事风格 语言层面 审美风格 审美特质 文本要素 抒情性 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琴题写与乾隆的雅正琴乐观
9
作者 郭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I0004,共8页
乾隆初期,乾隆与陈邦彦、梁诗正等七位翰林词臣对宫中旧藏及新斫古琴进行了多次题写活动。这批题写诗文作品体裁不一、数量众多且普遍运用比兴之法,体现出乾隆初期清秀典雅的古琴文学美学与艺术审美。在对古琴的多次题写中,乾隆不断确... 乾隆初期,乾隆与陈邦彦、梁诗正等七位翰林词臣对宫中旧藏及新斫古琴进行了多次题写活动。这批题写诗文作品体裁不一、数量众多且普遍运用比兴之法,体现出乾隆初期清秀典雅的古琴文学美学与艺术审美。在对古琴的多次题写中,乾隆不断确立古琴的卓越地位、并阐发古琴中和节止的儒家内涵,反映其一以贯之的雅正琴乐观。大规模的古琴题写活动表现出乾隆作为政治人物在诗教与乐教上的双重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初期 古琴题写 雅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朗读法的本质及类型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代顺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6,共6页
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语文朗读法"是"语音呈现"和"信息加工"内外协同进行的学习方法。如何在外部"语音呈现"的同时,开启内部的"信息加工",是语文朗读法的"技术"所在。只有... 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语文朗读法"是"语音呈现"和"信息加工"内外协同进行的学习方法。如何在外部"语音呈现"的同时,开启内部的"信息加工",是语文朗读法的"技术"所在。只有外部的"语音呈现",没有内部的"信息加工",是"死读";只关注如何优美地呈现语音而不顾意义理解的"美读",是只重形式而无实质的教学"花架子"。根据目标指向、外部的语音呈现和内部的信息加工等方面的不同,"语文朗读法"分为"标准朗读"和"表情朗读"两种类型。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朗读法 本质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文本标题修辞特征与修辞过度现象探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少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5,169,共6页
标题是文章内容、情绪、格调的高度浓缩体,微信文本为了能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眼球,在有限的空间引起读者关注和阅读,必然讲求语言文字的效果,重视标题的修辞艺术,体现出独有的修辞特征。但由于微信文本的作者素质良莠不齐,... 标题是文章内容、情绪、格调的高度浓缩体,微信文本为了能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眼球,在有限的空间引起读者关注和阅读,必然讲求语言文字的效果,重视标题的修辞艺术,体现出独有的修辞特征。但由于微信文本的作者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受各种功利心理的驱使,为了吸引读者,微信标题中出现不少夸大制奇、言不符实等修辞过度现象及各种低劣的诱导性语言传播现象。本文通过对微信标题的修辞特色与修辞过度现象的具体探析,以期对微信文本的写作与阅读有所启迪和帮助,也有助于微信语言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文本 标题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小植 雷亚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34,共7页
引言一般认为,鲁迅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力干将之一。而《狂人日记》则是其启蒙行动的标志性文本。关于《狂人日记》的启蒙意图,鲁迅自己有过明确的论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学界对《狂人日记》的启蒙功能则抱持着一边倒... 引言一般认为,鲁迅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力干将之一。而《狂人日记》则是其启蒙行动的标志性文本。关于《狂人日记》的启蒙意图,鲁迅自己有过明确的论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学界对《狂人日记》的启蒙功能则抱持着一边倒的肯定态度。然而,对文本功能的深入分析,才是衡量这种启蒙意图是否得以实行的真正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本功能 叙述形式 五四启蒙 抱持 家族制度 阅读过程 平凡的世界 合作式 救救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道周逸诗文辑佚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礼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共8页
黄道周是晚明重要的馆阁作家、学者和政治人物,其文集《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简称《黄忠端公全集》、《黄漳浦集》)系清代道光年间闽人陈寿祺所刻,是最通行的黄道周诗文集。陈寿祺称收集黄道周的文集费数十年苦心,"搜罗已极完备&q... 黄道周是晚明重要的馆阁作家、学者和政治人物,其文集《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简称《黄忠端公全集》、《黄漳浦集》)系清代道光年间闽人陈寿祺所刻,是最通行的黄道周诗文集。陈寿祺称收集黄道周的文集费数十年苦心,"搜罗已极完备",但是《黄漳浦集》还存在很多遗漏,现据《黄石斋未刻稿》、增订本《徐霞客游记》、郑鄤《峚阳草堂文集》、《峚阳草堂诗集》和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辑佚黄道周诗文,并根据文献,探知黄道周在1629-1632年间惊人的诗歌创作数量,收集黄道周所作诗歌部分残句、原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黄漳浦集》 诗文辑佚 陈寿祺 郑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漳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146,共6页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最深层次也是最关乎全局的问题。中国社会在历经一百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如何通过重构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年来,许多学者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最深层次也是最关乎全局的问题。中国社会在历经一百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如何通过重构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年来,许多学者秉持"以天下为己任"的可贵精神,大胆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虽然其间的主张各有不同,但都给人以思考和启发。本刊一向关注学术理论前沿的探讨,本期刊发的这3篇论文,提出以"新子学"作为推进中华文化重构的着力点,这是近年来在这场争论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主张。本刊将持续关注这场讨论,并将继续选登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以飨读者。欢迎学术界的朋友共同关注和参与这场讨论,为中华文化之重构贡献"积水成渊"之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文化专制 理论前沿 信仰危机 思想解放 学术理论界 经子 社会经济发展 封建统治阶级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理和:与文学者鲁迅相遇
15
作者 徐纪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7,共8页
钟理和早年与受到鲁迅影响的左翼文化人交往颇多,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又恰好处于台湾官方贬损、诋毁鲁迅的年代,但就其个人对鲁迅的接受而言,却与当时的左翼"鲁迅传统"、"右翼"反鲁论述的立场都不相同,显示出他与鲁迅... 钟理和早年与受到鲁迅影响的左翼文化人交往颇多,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又恰好处于台湾官方贬损、诋毁鲁迅的年代,但就其个人对鲁迅的接受而言,却与当时的左翼"鲁迅传统"、"右翼"反鲁论述的立场都不相同,显示出他与鲁迅文学心灵的深度共鸣,从而与作为文学家的鲁迅那孤独、寂寞的气质接榫。在台湾的鲁迅接受传统中,钟理和与文学者鲁迅的相遇具有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理和 鲁迅 文学家 台湾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建立的标志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照年 罗玉梅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5-279,共5页
宋初三馆迁入崇文院后变化很大,仅以藏书制度建树的角度讲,最大的举措莫过于在崇文院中新建秘阁及其所属的藏书库。这标志着以馆阁为核心的北宋国家藏书制度正式建立,促使此前历代皇家藏书与国家藏书处于难分彼此的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 宋初三馆迁入崇文院后变化很大,仅以藏书制度建树的角度讲,最大的举措莫过于在崇文院中新建秘阁及其所属的藏书库。这标志着以馆阁为核心的北宋国家藏书制度正式建立,促使此前历代皇家藏书与国家藏书处于难分彼此的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不只是符合了那个时代皇家典藏的现实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典籍本身的功用——较为广泛地服务于更多的上层文士,有效地推动了北宋右文政策的实行,其影响特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藏书制度 崇文院 秘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重构与左翼思想再出发——论陈映真早期创作中的鲁迅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纪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9-145,共7页
一1959年,陈映真以《面摊》登上台湾文坛。在这篇小说中,为生计所迫的年轻夫妇,带着患有肺病的孩子来到台北街头,以经营流动面摊谋生。小说起笔的气势,颇得鲁迅之神韵。在暮色向晚的靛蓝色天空下,父亲的忧愁、母亲的不安、孩子的咳嗽,... 一1959年,陈映真以《面摊》登上台湾文坛。在这篇小说中,为生计所迫的年轻夫妇,带着患有肺病的孩子来到台北街头,以经营流动面摊谋生。小说起笔的气势,颇得鲁迅之神韵。在暮色向晚的靛蓝色天空下,父亲的忧愁、母亲的不安、孩子的咳嗽,以及阴暗沉郁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让人想起鲁迅《药》的开篇。将暗未暗的黄昏的景象,与《药》中“秋天的后半夜”极为相似。在鲁迅那里,“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在小栓的咳嗽声中,经营小茶馆的华老栓夫妇起床为肺病的儿子寻“药”。鲁迅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自以为苦的寂寞与阴冷,在他去世20多年后传染给了一个隔着海峡、在白色恐怖的“暗夜”中咀嚼消化其文学并将之融入精神血脉的文学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鲁迅 早期创作 左翼思想 意象重构 文学青年 1959年 台湾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情境为抓手教写作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顺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29,共5页
语文教师通常抱怨,不知道写作课该怎么教。其实,立足于写作情境的角度,创设一个要素齐全的写作情境,就找到了教写作的抓手。根据罗日叶的整合教学法理论,情境由背景、信息、功能和任务四个要素构成。据此,一个写作情境也是由写作... 语文教师通常抱怨,不知道写作课该怎么教。其实,立足于写作情境的角度,创设一个要素齐全的写作情境,就找到了教写作的抓手。根据罗日叶的整合教学法理论,情境由背景、信息、功能和任务四个要素构成。据此,一个写作情境也是由写作背景、写作信息、写作功能和写作任务四个要素构成的。下面,笔者就从这四个要素出发,具体阐述如何创设写作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情境 写作课 抓手 要素构成 写作功能 教学法理论 语文教师 写作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阅读教学变革的PISA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代顺丽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0,共4页
PISA阅读评估框架中的阅读方法代表了国际阅读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PISA的阅读方法清晰且连贯,分别是检索与撷取、统整与解释、反思与评鉴三个阶段。PISA的阅读方法可以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变革的路径。根据PISA的阅读理论,语文... PISA阅读评估框架中的阅读方法代表了国际阅读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PISA的阅读方法清晰且连贯,分别是检索与撷取、统整与解释、反思与评鉴三个阶段。PISA的阅读方法可以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变革的路径。根据PISA的阅读理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会PISA的阅读方法,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是PISA阅读方法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A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细读的有效抓手——“检索概念图”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顺丽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6,共4页
根据香港学者谢锡金的界定,文本细读是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文本所要传达的全部讯息。Ⅲ对文本误解或难以读出文本的深层意义通常是只关注了文本的局部讯息造成的。为什么要提倡文本细读?因为文本细读需要检索文本的全部讯息。... 根据香港学者谢锡金的界定,文本细读是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文本所要传达的全部讯息。Ⅲ对文本误解或难以读出文本的深层意义通常是只关注了文本的局部讯息造成的。为什么要提倡文本细读?因为文本细读需要检索文本的全部讯息。只有追问全部讯息,才能分辨出关键讯息。如何通过细读,检索文本的全部讯息找到关键字句处呢?如何更好地细读呢?可以通过绘制“检索概念图”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概念图 检索 抓手 香港学者 深层意义 关键字句 讯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