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量化指标记录的约3600~1500 cal a BP年间农牧交错带黄旗海湖面波动特点
1
作者 贾玉连 王屹蕾 +2 位作者 王朋岭 万智巍 凌超豪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基于湖泊碎屑堆积反演湖泊环境演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大部分指标方法仅具有定性特点且敏感程度受制于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对湖泊环境演变与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因此,从结构涌现秩序的理念... 基于湖泊碎屑堆积反演湖泊环境演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大部分指标方法仅具有定性特点且敏感程度受制于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对湖泊环境演变与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因此,从结构涌现秩序的理念出发,基于粒度参数指标体系,开发了可用于描述体系结构演化的指标——体系结构量化指数(又称结构异常指数),尝试重建东亚季风边缘区农牧交错带封闭湖泊黄旗海约3 600~1 500 cal a BP年间湖面水位波动。结果显示,在轨道驱动的夏季太阳辐射降低的背景下,黄旗海湖面逐渐降低,期间存在百年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基于孢粉重建的山西公海降水量、贵州董哥洞和湖北和尚洞等洞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以及ENSO活跃程度等记录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百年尺度的波动与太阳活动驱动的亚洲季风区夏季风降水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减弱、夏季风降水减弱、ENSO活动增强,反之亦然。本研究揭示了太阳活动与ENSO、夏季风强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湖泊碎屑沉积结构异常指数能在百年-千年尺度上较好地反演封闭湖泊水位变化。从已有的研究推断,这种反演具有定量属性,这对于内陆湖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湖泊 碎屑沉积 农牧交错带 体系结构量化指数 湖面波动 太阳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交融视野下的闽台入赘婚文化研究
2
作者 张永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154,155,共12页
入赘婚是中国南方家族制度及其组织扩展延伸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血缘延续方式。入赘婚普遍存在于闽台社会中,从其类型和内容比较,闽南族群与客家族群虽然有差异性,但相似性很高。入赘婚是唯一通过婚姻来实现家族血缘延续,涉及了血缘与姻缘... 入赘婚是中国南方家族制度及其组织扩展延伸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血缘延续方式。入赘婚普遍存在于闽台社会中,从其类型和内容比较,闽南族群与客家族群虽然有差异性,但相似性很高。入赘婚是唯一通过婚姻来实现家族血缘延续,涉及了血缘与姻缘两个维度,一方面血缘的整合要求赘婿改从妻姓,另一方面如果赘婿改从了妻姓,它又将面临姻缘“同姓不婚”的两难处境。相较于其他的婚姻型态,闽客族群入赘婚因历史经验、生活环境与文化差异,而呈现出不规则的地域分布状态和不同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地区 闽客族群 入赘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封闭湖泊碎屑沉积粒度异常指数定量重建黄旗海1885~2010年间湖面波动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玉连 周淑金 +3 位作者 王朋岭 万智巍 凌超豪 申洪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6,共15页
基于沉积序列重建古气候环境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基础性工作。优选指标应该是各类指标体系中的敏感参数。但是,各种环境背景变化会模糊其敏感程度,使重建结果失真。我们创建了一个包含17个参数的粒度系统,由此提供的粒度异常指数对位于东... 基于沉积序列重建古气候环境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基础性工作。优选指标应该是各类指标体系中的敏感参数。但是,各种环境背景变化会模糊其敏感程度,使重建结果失真。我们创建了一个包含17个参数的粒度系统,由此提供的粒度异常指数对位于东亚季风区农牧交错带的封闭湖泊黄旗海百余年湖面波动进行了定量重建。结果表明:异常指数与湖面波动具有非常敏感的相关关系,其敏感程度远高于普通粒度指标。1885~1895年和1950~1985年间为黄旗海高湖面阶段,1895~1950年和1985~2010年间为低湖面阶段。这一结果与沉积相、流域降水记录、遥感及文献记录显示的结果一致。不过,对1990~2010年而言,粒度异常指数与湖面波动并不相关,表明这个阶段的湖面升降原因复杂,明显是受到了人类活动,如拦河筑坝、开采地下水等的干扰。本研究创建了基于沉积物粒度异常指数定量重建封闭湖泊湖面波动历史,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旗海 湖泊沉积 粒度异常指数 湖面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生态质量遥感评价
4
作者 王美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城市聚集的都市区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针对性选取干度、路网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植被覆盖率、生态连接度、湿度、热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 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城市聚集的都市区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针对性选取干度、路网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植被覆盖率、生态连接度、湿度、热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8个城市生态重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集成建立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EQ,并分析不同等级UEQ与地表景观格局指标的定量关系,评价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生态状况。结果表明,受8个指标综合作用,厦漳泉都市区UEQ均值为0.558,生态指数等级为中等。对比UEQ指数的8个指标分量,对生态质量起正向作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值较低,对生态质量起负向作用的干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热度指标值较高,其它4个指标贡献度较低。从空间分布来看,厦漳泉都市区生态质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东部核心区高不透水面覆盖地区,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较低,其生态质量比都市区整体平均值低0.212;西部绿色山地保育带,完整连续的生态用地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更高,其平均生态质量比总体平均值高0.104。不透水面斑块小、斑块内部连通度低且斑块聚集度低的区域,其生态质量好于不透水面斑块大、斑块内部高度连通且斑块高度聚集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漳泉都市区 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EQ 生态质量 地表空间格局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的新疆荒漠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岳健 穆桂金 +3 位作者 唐自华 杨雪峰 林永崇 徐立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新疆荒漠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十分缺乏,给荒漠化监测等相关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开展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研究,对于促进和完善相关地区的生态监测及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阜康市北部沙漠南缘和克拉玛依市中部... 新疆荒漠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十分缺乏,给荒漠化监测等相关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开展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研究,对于促进和完善相关地区的生态监测及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阜康市北部沙漠南缘和克拉玛依市中部平原荒漠进行无人机航拍,利用无人机遥感提取(光合)植被信息,并将无人机航拍影像的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在空间上直接相对应,获取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尺度上的植被盖度,然后通过植被覆盖度和空间上与其相对应的源自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源自高分二号影像的NDVI的阜康北部沙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线性模型以及基于源自ZY1-02C影像的NDVI的克拉玛依平原荒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二次多项式模型。研究中所采用的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相结合、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卫星像元在空间上直接对应的方法,可避免以往相关工作中常以点位测量数据代表卫星像元数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所用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稳定性相对不足等原因,所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尚相对偏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荒漠 植被覆盖度 遥感估算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风化作用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永崇 穆桂金 +3 位作者 秦小光 唐自华 李文 徐立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8-1284,共7页
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野外调查、测试及室内实验分析,探讨风化作用对雅丹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疆罗布泊地区广泛发育雅丹地貌,其中楼兰地区雅丹... 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野外调查、测试及室内实验分析,探讨风化作用对雅丹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疆罗布泊地区广泛发育雅丹地貌,其中楼兰地区雅丹相对较为矮小,主要发育于全新世沉积岩上,地表没有植被或松散沉积物等覆盖,地层裸露。楼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硬度> 20 kg·cm^(-2)),抗风蚀能力较强,但是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硬度<10kg·cm^(-2))。这主要是由于罗布泊地区少量且集中的降水、显著的昼夜温差以及强烈太阳辐射等相互作用造成的。从这些广泛存在的松软层表明,雅丹体表层风化作用速度快于风蚀作用,而表层首先进行的风化作用,对雅丹风蚀作用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明显加速了楼兰地区雅丹地貌的发育。因此,受少量降水、昼夜温差和强烈的太阳辐射等影响的风化作用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 风化作用 风蚀作用 罗布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模拟的流域水文相似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梁美霞 陈志彪 +2 位作者 陈志强 陈海滨 区晓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共6页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与其所属的游屋圳子流域作为研究区,构建流域间的水文相似性评价指标,量化评估母流域与子流域之间的水文相似度。结果表明朱溪流域与游屋圳小流域的水文相似度为完全相似水平,可将游屋圳小流域模型参数应用于...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与其所属的游屋圳子流域作为研究区,构建流域间的水文相似性评价指标,量化评估母流域与子流域之间的水文相似度。结果表明朱溪流域与游屋圳小流域的水文相似度为完全相似水平,可将游屋圳小流域模型参数应用于缺实测资料朱溪流域的水文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相似度 相似元值 水文模拟 无资料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零售环节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比较——以农贸市场和超市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戴俊玉 黄和亮 陈耀庭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1,共2页
新旧零售渠道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农贸市场与超市为例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对两者价格形成的相应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其次从超市的定价步骤、定价原则、定价方法三个角度分析超市农产品价格形成特征。而对农贸市场... 新旧零售渠道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农贸市场与超市为例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对两者价格形成的相应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其次从超市的定价步骤、定价原则、定价方法三个角度分析超市农产品价格形成特征。而对农贸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形成特征主要从"公斤买市斤卖"的规律、"无形的手"的调节、"日落降价"原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研究发现超市与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形成差异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经营目标的差异;质量形象的差异;政策环境的差异;营销费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价格形成机制 农贸市场 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角下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测量与指标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耀庭 戴俊玉 管曦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24-25,共2页
本文界定了流通效率的相关概念,然后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测量存在的问题即方法、数据、指标、对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从不同视角分类采用不同指标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分析的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流通效率 测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性与共同善:格林的财产权话语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振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134,共8页
格林对自然法和功利主义的财产权理论进行了批判,解构了财产权话语中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他基于一种道德人的学说,把财产权解释为服务于共同善的工具。主张国家可以干预个人滥用财产权,并为其成员行使财产权排除障碍。同时也坚持赋... 格林对自然法和功利主义的财产权理论进行了批判,解构了财产权话语中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他基于一种道德人的学说,把财产权解释为服务于共同善的工具。主张国家可以干预个人滥用财产权,并为其成员行使财产权排除障碍。同时也坚持赋予个人充分的财产权,国家干预不能破坏个人的道德自主性。其财产性话语,把个体性与共同善结合起来,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民主理论,为福利国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以启发当下文明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 财产权 个体性 共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水稻-再生稻体系吸收土壤中Cd和Pb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荭荭 李洲 +3 位作者 陈春乐 田甜 陈丽玲 王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84,共7页
以矿区周边Cd—Pb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为供试材料,设置0,2.5%和5%(w/w)3个生物炭添加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生物炭对再生稻吸收土壤中Cd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使Cd和Pb从移动性较强的弱酸提取态转化为... 以矿区周边Cd—Pb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为供试材料,设置0,2.5%和5%(w/w)3个生物炭添加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生物炭对再生稻吸收土壤中Cd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使Cd和Pb从移动性较强的弱酸提取态转化为较稳定的可还原态,且土壤CaCl2提取的有效态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33.23%~53.23%和66.52%~91.45%。同时,生物炭抑制Cd在头季和再生季水稻叶到糙米中的迁移,降低Pb从茎到叶和糙米的迁移,从而减少Cd和Pb在糙米中的累积;在5%生物炭处理下,再生季糙米Cd含量为0.15mg/kg,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0.2mg/kg);Pb含量比对照处理降低68.18%。此外,再生季糙米中Cd和Pb含量低于头季稻糙米中相应的含量。因此,生物炭可以抑制Cd和Pb在再生稻体内的累积,降低糙米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生物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水稻Cu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荭荭 赵明柳 +2 位作者 董海霞 唐守寅 王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0-1217,共8页
为探讨生物炭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水稻Cu累积的影响,以矿区周边Cu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梯度的生物炭添加处理(w分别为0、2.5%和5%),分别种植3种水稻(特优009、东联5号和宜优673),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 为探讨生物炭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水稻Cu累积的影响,以矿区周边Cu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梯度的生物炭添加处理(w分别为0、2.5%和5%),分别种植3种水稻(特优009、东联5号和宜优673),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pH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水稻成熟期各处理土壤pH值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分蘖期。生物炭显著降低土壤Cu的有效性,添加5%生物炭处理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CaCl 2提取的有效态Cu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73.78%~78.96%和87.61%~96.97%。与对照相比,添加5%生物炭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土壤弱酸提取态Cu占比的降幅达到38.34%~48.72%;同时能促进稳定性较强的可氧化态Cu占比增加,增幅为34.24%~46.04%。Cu在水稻根系横截面中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抑制土壤中Cu向水稻皮层和中柱迁移,进而减少Cu向水稻地上部的迁移。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提高,水稻根系、谷壳和糙米中Cu含量均显著降低;在3个水稻品种中,生物炭对抑制特优009水稻根系吸收Cu的作用最强。添加5%生物炭处理的特优009、东联5号和宜优673水稻糙米中Cu含量分别降低33.99%、28.39%和4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稻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对砷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荭荭 吴敏兰 +3 位作者 贾洋洋 陈春乐 田甜 王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223,共12页
以福建省主栽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为材料,在外源砷添加量为0、10、20、40、70和100 mg·kg-1的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砷对烟草的毒害效应以及砷在土壤-烟草体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并对植烟土壤中砷的安全临界值进行计算... 以福建省主栽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为材料,在外源砷添加量为0、10、20、40、70和100 mg·kg-1的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砷对烟草的毒害效应以及砷在土壤-烟草体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并对植烟土壤中砷的安全临界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砷毒害下,烟草生长受到抑制,且烟草根系生长受抑制程度最强。随着砷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砷含量和烟草各部位砷含量均显著提高(P <0.05),砷在根系中的含量最高,在茎中的含量最低。砷处理下各部位间的转移系数表现为TF(茎-叶)> TF(土-根)> TF(根-茎),且外源砷的增加促进砷从茎到叶片中转移。38.28%~74.37%的砷富集在烟草根部,上部叶中砷的富集量最少(4.61%~11.7%),且所研究的3个烟草品种中翠碧1号对砷的富集能力最强。根据通过吸烟进入人体砷的限量以及土壤有效砷含量与烟草中部叶砷含量的回归模型,推算出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的植烟土壤有效砷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14.17、14.31和11.86 mg·kg-1(磷酸二氢钠浸提)。并将福建省植烟土壤有效砷的安全临界值拟定为11.86 mg·kg-1(磷酸二氢钠浸提)。本研究结果为福建省烟草安全生产提供一定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健康风险 安全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丹共基座现象对雅丹形态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昊泽 穆桂金 +6 位作者 林永崇 李文 唐自华 秦小光 赵雪 张磊 李康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5,共8页
雅丹形态特征吸引人们的长期关注,对其形态的定量描述至今仍讨论热烈且众说纷纭。通过对罗布泊地区风蚀地貌的野外调查和无人机测量,发现普遍存在雅丹共基座现象。分布在同一个基座体上的风蚀残丘称之为共基座雅丹,属于雅丹与基座体的... 雅丹形态特征吸引人们的长期关注,对其形态的定量描述至今仍讨论热烈且众说纷纭。通过对罗布泊地区风蚀地貌的野外调查和无人机测量,发现普遍存在雅丹共基座现象。分布在同一个基座体上的风蚀残丘称之为共基座雅丹,属于雅丹与基座体的复合。对共基座雅丹和基座体开展雅丹形态参数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共基座雅丹长宽比比值集中分布于3∶1~5∶1区间,与鲸背状等流线型雅丹形态表现相似,显示单一风向侵蚀残留特征;雅丹共基座现象是风蚀切穿深一层抗风蚀相对较强的地层形成的风蚀垄岗现象,厚度不等的不同抗风蚀强度地层在垂向上交替出现和受单一风向的风蚀作用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雅丹共基座现象的阐释和定量分析,对完善雅丹形态测量、深化雅丹形态变化的理解以及认识差异性风蚀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 风蚀 共基座现象 罗布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超大城市生态质量遥感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美雅 徐涵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8-1167,共10页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且其产生的生态效应大于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这使得超大城市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该文针对性选取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生态连接度、热度、绿度、干度...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且其产生的生态效应大于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这使得超大城市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该文针对性选取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生态连接度、热度、绿度、干度和湿度7个超大城市生态重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指标集成和阈值自动设定,建立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RSEI),对比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与进入城市化后期的发达国家超大城市(伦敦、纽约和东京)的城市生态状况差异。URSEI指数评价结果表明,6个城市URSEI均值分布在0.445~0.542之间,伦敦生态质量最好(URSEI为0.542),其后依次为广州(0.533)、北京(0.517)、纽约(0.511)和上海(0.495),东京最差(0.445)。对比URSEI指数的7个指标分量,伦敦与广州URSEI分量中,对生态质量起正向作用的生态连接度和绿度值较高,对生态质量起负向作用的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干度和热度值较低,使得这2个城市的生态质量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中心不透水面覆盖率高,植被覆盖少,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较低,热岛效应严重,空气质量差,导致其生态质量差;城市大块绿地覆盖区,绿度和湿度高,干度和热度低,空气质量较好,完整连续的生态用地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更高,因而生态质量较好。URSEI指数既能作为一个量化指标来刻画区域生态质量,还可以反映城市空间的生态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RSEI) 生态质量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超大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美雅 徐涵秋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0-208,共9页
快速城市化形成超大城市导致地表覆盖快速变化,改变地表热平衡,使得城市热环境剧烈变化。以1990s,2000s和2015年这3个时期为研究时相,选取中外6个典型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伦敦、纽约和东京)为研究对象,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 快速城市化形成超大城市导致地表覆盖快速变化,改变地表热平衡,使得城市热环境剧烈变化。以1990s,2000s和2015年这3个时期为研究时相,选取中外6个典型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伦敦、纽约和东京)为研究对象,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进行城市热环境变化对比及成因分析。利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各城市地表温度,计算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ban heat island ratio index,URI)来定量对比研究期间各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90s—2015年间,北京、上海和东京的URI呈总体上升趋势,广州、伦敦和纽约的URI呈总体下降趋势。到2015年,东京城市热岛效应最严重(URI=0.630),其次是北京、上海、纽约和广州,分别为0.617,0.594,0.555和0.530,伦敦的URI指数最小为0.433。整个研究期间,北京、上海、广州和东京等超大城市均有较大幅度扩张,建成区面积均增加500 km^(2)以上,不透水面面积增加370 km^(2)以上,不断向外蔓延并占用生态用地,加上城市组团间无法形成良好的绿化分隔带,造成城市地表温度等级大幅上升,尤其是新城区热岛效应增强显著;而在老城区通过旧城改造,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伦敦和纽约城市无明显扩张,地表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在今后城市建设中,需注重生态理念,优化城市地表空间格局,提高生态用地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热环境 热岛比例指数 遥感 地表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红壤山地微地形条件下的芒萁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海滨 李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7-1383,共7页
【目的】探索侵蚀红壤山地微地形条件下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Bernh.)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芒萁侵入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营养元素限制因子,阐明生态恢复过程中芒萁对养分缺乏的适应特征,为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 【目的】探索侵蚀红壤山地微地形条件下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Bernh.)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芒萁侵入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营养元素限制因子,阐明生态恢复过程中芒萁对养分缺乏的适应特征,为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原理对不同坡向(东、西、南、北)和坡位(上、中、下)的芒萁土壤碳(C)、氮(N)、磷(P)状况及比值进行研究。【结果】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在阴坡(东坡向和北坡向)相对高于阳坡(西坡向和南坡向),基本呈由下坡位向上坡位递减的变化趋势;全P含量在不同坡位间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但处于阴坡的北坡向土壤全P含量相对高于处于阳坡的南坡向,北坡向土壤P含量并不匮乏。土壤C∶N在微地形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比值基本围绕25.00波动;土壤C∶P的变化范围幅度较大,在24.78~95.54,大体呈由下坡位向上坡位递减的变化趋势;土壤N∶P的变化范围在0.80~4.48,下坡位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下同)。土壤有机C含量与全N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二者均与C∶P、N∶P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全P含量与C、N、P化学计量比及生物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南方侵蚀红壤山地土壤在芒萁入侵的恢复阶段受N素限制作用较明显,尤其中上坡位受到N限制的作用更明显,一定程度造成土壤恢复过程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萁 侵蚀红壤区 微地形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泊自生胶黄铁矿对磁性参数χARM/SIRM指示意义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 穆桂金 +3 位作者 林永崇 张慧娟 吴汪洋 孙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0-1288,共9页
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颗粒大小具有重要环境指示意义,是环境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磁性参数非磁滞剩磁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χ_(ARM)/SIRM)常被用于指示磁性颗粒大小,当沉积物磁性特征为较粗的多畴(MD)颗粒主导时表现为低值,而为较细的单畴... 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颗粒大小具有重要环境指示意义,是环境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磁性参数非磁滞剩磁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χ_(ARM)/SIRM)常被用于指示磁性颗粒大小,当沉积物磁性特征为较粗的多畴(MD)颗粒主导时表现为低值,而为较细的单畴(SD)颗粒主导时表现为高值。本研究对罗布泊盐湖LB剖面的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环境磁学测试,结果发现剖面中含有5个χ_(ARM)/SIRM值低于上覆层和下伏层的层位,指示其磁性颗粒较粗。但磁滞参数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这5个层位磁性颗粒明显细于上覆层和下伏层沉积物,显示χ_(ARM)/SIRM在这5个层位的指示意义失真。矿物鉴定结果显示这5个层位的主导磁性矿物为早期成岩成因的SD胶黄铁矿,赋存形态主要为颗粒团聚体、单颗粒或颗粒团聚体附着于硅酸盐矿物表面以及分布于薄片状硅酸盐内,这种赋存形态导致其具有较强的磁相互作用,并限制了χ_(ARM)的增加,最终造成χ_(ARM)/SIRM下降,指示意义失真。本研究显示当沉积物中存在胶黄铁矿等自生矿物时,利用比值参数χ_(ARM)/SIRM判断磁性矿物颗粒特征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黄铁矿 磁性颗粒 非磁滞剩磁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χ_(ARM)/SIRM) 磁性特征 罗布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和南亚典型大河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结构及成因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大东 王张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共10页
通过整理东亚、南亚典型河口三角洲末次冰消期以来演化历史的研究进展,对比各河口晚第四纪地层结构、沉积体系演替和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分析其沉积历史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以来各河口具相似的地层结构和演变过程,即... 通过整理东亚、南亚典型河口三角洲末次冰消期以来演化历史的研究进展,对比各河口晚第四纪地层结构、沉积体系演替和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分析其沉积历史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以来各河口具相似的地层结构和演变过程,即早全新世下切古河谷充填和河口湾发育,中—晚全新世三角洲建造,该过程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但是各河口地层结构和沉积历史也存在差异,其中以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差别最为明显。对比发现这种差异与流域地貌、基岩以及河口沉积盆地的差别有关。流程短、流域基岩易侵蚀的河流,入海泥沙量大,其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显著早于其他河流,其中以恒河三角洲最为典型。另外,以珠江三角洲为典型,其半封闭、基底浅的河口沉积盆地特征,也有助于中全新世湾顶三角洲的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三角洲建造时间 海平面 入海泥沙量 河口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3种土壤水溶态Cd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家康 庄雅玲 +3 位作者 张力文 林桂权 林永崇 李荭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35,共8页
【目的】探讨淹水环境下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中镉(Cd)的钝化效果,为生物炭修复镉污染稻田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外源Cd添加到黄壤、红壤性水稻土和棕壤中,分别设置对照和添加5%(W/W)生物炭处理,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淹水条件下... 【目的】探讨淹水环境下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中镉(Cd)的钝化效果,为生物炭修复镉污染稻田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外源Cd添加到黄壤、红壤性水稻土和棕壤中,分别设置对照和添加5%(W/W)生物炭处理,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淹水条件下生物炭对不同土壤中Cd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淹水初期(1 d),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显著降低3种土壤溶液的pH值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Eh),但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值。随淹水时间增加,对照处理的3种土壤Eh值均逐渐降低,生物炭处理可使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减缓。在淹水初期,对照处理下的3种土壤水溶态Cd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壤(272.5μg·L^(−1))>红壤性水稻土(23.48μg·L^(−1))>棕壤(1.44μg·L^(−1)),生物炭处理的3种土壤水溶态Cd含量分别降低31.66%、75.04%和66.67%。随淹水时间增加,对照处理下黄壤和红壤性水稻土的水溶态Cd含量均逐渐降低,到淹水30 d时的降幅分别为89.34%和76.53%;而生物炭处理的水溶态Cd含量降低幅度较小,分别为85.41%和37.03%。淹水30 d之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的黄壤、红壤性水稻土和棕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7.3%、56.3%和12.4%。【结论】5%生物炭处理可显著降低3种土壤的水溶态Cd含量。但随淹水时间增加,3种土壤的对照处理与生物炭处理之间的水溶态Cd含量差值均缩小。淹水30 d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生物炭对水稻土有效态Cd含量的降幅大于棕壤和黄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淹水 土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