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个茯苓菌株在福建省的比较栽培试验
1
作者 张维瑞 周修赵 +3 位作者 陈爱靖 刘盛荣 黄千慧 倪小淋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54-57,72,共5页
在福建地区对5个茯苓菌株进行段木栽培试验,比较菌核的形态、产量,并分析活性成分、营养以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菌株1、4的菌核产量较高,且具有较佳形态。关键活性成分三萜含量以菌株4最高,为0.28%,多糖含量以菌株3最高,为1.37%。5... 在福建地区对5个茯苓菌株进行段木栽培试验,比较菌核的形态、产量,并分析活性成分、营养以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菌株1、4的菌核产量较高,且具有较佳形态。关键活性成分三萜含量以菌株4最高,为0.28%,多糖含量以菌株3最高,为1.37%。5个茯苓菌株富集重金属的情况不同,但检测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限定值。综合考虑菌核产量、形态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菌株4为福建地区段木栽培茯苓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茯苓 段木栽培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黄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何纪元 刘盛荣 魏奇 《食用菌》 2025年第3期94-99,共6页
硫黄菌是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硫黄菌,研究硫黄菌子实体提取物在体外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并测定其多糖、总酚、黄酮及三萜含量。结果:硫黄菌提取物得率为25.31%,其中富含抗氧化成分,对超氧阴离子O_(2)^(-)、ABT... 硫黄菌是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硫黄菌,研究硫黄菌子实体提取物在体外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并测定其多糖、总酚、黄酮及三萜含量。结果:硫黄菌提取物得率为25.31%,其中富含抗氧化成分,对超氧阴离子O_(2)^(-)、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硫黄菌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硫黄菌提取物在体外环境中的抗氧化能力小于水溶性维生素E。硫黄菌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最高,三萜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黄菌 提取物 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奇 陈慧玲 +3 位作者 蔡彬新 刘芳 阮少江 陈美霞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7期110-112,116,共4页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技能相并的应用型人才,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驱动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等几个方面来探索“食品化学”课程的教...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技能相并的应用型人才,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驱动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等几个方面来探索“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通过打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质课程,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提高课程质量,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奇 周莉 +3 位作者 刘盛荣 张维瑞 陈美霞 阮少江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8期97-100,共4页
“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和教学改革措施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 “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和教学改革措施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内生菌分离鉴定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阮俊峰 李祥云 +1 位作者 江胜滔 周银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43-46,51,共5页
利用组织分离法、研磨法、印迹法3种分离方法对双孢蘑菇内生菌进行分离,共分离出内生细菌7株、内生真菌1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纯化,并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AB-21菌株对青霉病原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进而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 利用组织分离法、研磨法、印迹法3种分离方法对双孢蘑菇内生菌进行分离,共分离出内生细菌7株、内生真菌1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纯化,并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AB-21菌株对青霉病原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进而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形态学观察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G+),杆状,有芽孢;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与病原库中芽孢杆菌属相符,同源率为95%;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的扩增、测序,结果经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比对,与库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相似度达100%。初步确定内生细菌AB-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内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文净 吴明霞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93-96,共4页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日用化工、农药等方面有广泛地应用。对茶皂素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水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和微波辅助)、生物提取法、索式提取法等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日用化工、农药等方面有广泛地应用。对茶皂素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水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和微波辅助)、生物提取法、索式提取法等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皂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茶皂素 提取 工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初探——以“食品微生物学”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魏奇 刘盛荣 +3 位作者 陈美霞 张维瑞 韩坤煌 阮少江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4期90-92,共3页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食品专业学生所必修专业基础课。为改进"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模式,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品质,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现状分析该课程有待改进的方面,教学上有机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究如何...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食品专业学生所必修专业基础课。为改进"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模式,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品质,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现状分析该课程有待改进的方面,教学上有机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究如何进一步深化"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式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双融合,以期形成较好的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信息化技术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协同抑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奇 钟鑫荣 +4 位作者 龚镁青 张承康 张维瑞 陈美霞 刘盛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1期38-42,共5页
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属于天然的食品防腐剂。该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探究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及其复配溶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4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312.5μg/mL)复配溶液对大肠杆菌... 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属于天然的食品防腐剂。该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探究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及其复配溶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4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312.5μg/mL)复配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佳;ε-聚赖氨酸(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250μg/mL)复配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佳。Checkerboard分析法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和ε-聚赖氨酸抑菌作用具有叠加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乳酸链球菌素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对滑菇菌丝生长与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维瑞 刘盛荣 +2 位作者 周修赵 颜丽利 黄千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研究考察了金针菇菌渣提取液添加至固化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对滑菇菌丝生长及漆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金针菇菌渣二次利用栽培滑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均可促进滑菇菌丝生长,提高漆酶活性,说明金针菇菌渣... 本研究考察了金针菇菌渣提取液添加至固化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对滑菇菌丝生长及漆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金针菇菌渣二次利用栽培滑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均可促进滑菇菌丝生长,提高漆酶活性,说明金针菇菌渣适合滑菇菌丝生长,可代替一定比例的木屑用于滑菇栽培,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食用菌栽培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菌渣提取液 滑菇 菌丝生长 漆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芽孢杆菌LYC-1及其复合菌对大黄鱼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胜滔 陈爱萍 阮俊峰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4期20-25,共6页
探讨肠源芽孢杆菌LYC-1及其复合菌对体质量为(150±5.53)g的大黄鱼免疫器官体指数、免疫细胞数量以及血清免疫成分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3组,CK组饲喂配合饲料,T1、T2组分别添加0.2%肠源芽孢杆菌LYC-1(109CFU/g)和其... 探讨肠源芽孢杆菌LYC-1及其复合菌对体质量为(150±5.53)g的大黄鱼免疫器官体指数、免疫细胞数量以及血清免疫成分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3组,CK组饲喂配合饲料,T1、T2组分别添加0.2%肠源芽孢杆菌LYC-1(109CFU/g)和其复合菌(109CFU/g),养殖100 d后采血取样。结果显示:T1、T2组的大黄鱼头肾体指数、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百分比、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都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CK,而脾脏体指数与对照组CK的差异不显著,对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吞噬指数也有影响。结果表明,肠源芽孢杆菌LYC-1及其复合菌都可以增强大黄鱼的机体免疫机能,且肠源芽孢杆菌LYC-1复合菌比单一的肠源芽孢杆菌LYC-1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芽孢杆菌LYC-1 复合菌 大黄鱼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变化与香气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叶秋萍 余雯 +3 位作者 郑世仲 曾新萍 陈菲 郝志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66-272,共7页
为探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迁移与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以窨花前、通花前、起花前、烘干后的茶样为材料,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水分分布情况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茉莉花茶窨制过... 为探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迁移与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以窨花前、通花前、起花前、烘干后的茶样为材料,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水分分布情况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各个工序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除窨花前茶坯外,其他3个工序的花茶均出现结合水、弱结合水和自由水3个水分信号峰;结合水是主要的水分状态,峰面积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高于窨花前;弱结合水峰面积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低于窨花前;自由水峰面积比例最低,在窨花前茶坯中未发现,在其他3个工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共鉴定出75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烯烃类、醛类、其他类。茶叶窨制过程吸附了茉莉花释放的香气,因此窨制完成烘干后花茶中各个类别香气成分的含量增加,其中酯类含量最高,达到9.721μg/g,醇类次之,为3.854μg/g,再者是烯烃类含量达到3.377μg/g,且种类最丰富,达到26种。与JTF(茉莉花茶香气)指数相比,XFJTF(茉莉花茶香气品质评价得分)指数呈“升-降-升”趋势,且其他3个工序的XFJTF指数值均高于窨花前,更适合评价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合水峰面积、弱结合水峰面积与醇类含量均呈正相关,自由水峰面积与酯类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烯烃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丰富茶叶吸香机理和调控茉莉花茶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 水分状态 香气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荪荞麦面条的开发
12
作者 吴发旺 刘荣旺 +2 位作者 刘春雷 李丹 王腾宇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5期84-86,共3页
本文设计一款以竹荪、荞麦为原料的粗粮面条,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以面条熟断条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竹荪、荞麦粉、食盐、黄原胶和水分的添加量等关键工艺参数,并采用感官评分方法和质构仪对产品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如... 本文设计一款以竹荪、荞麦为原料的粗粮面条,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以面条熟断条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竹荪、荞麦粉、食盐、黄原胶和水分的添加量等关键工艺参数,并采用感官评分方法和质构仪对产品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1)产品工艺参数确定为竹荪粉8%、荞麦粉15%、小麦粉73.5%、食盐3%、黄原胶0.5%、水分添加量42%、和面用水温度30℃、和面时间15min,静置熟化时间为20min。(2)竹荪荞麦面条产品的熟断条率为5%,面条的硬度为22.68N、弹性24.18mm、咀嚼性141.78mj,感官评分为89.4分,即面条呈黄绿色,色泽均匀一致,结构细密、光滑、爽口,具有竹荪荞麦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荞麦 粗粮面条 熟断条率 感官评价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大黄鱼成活、生长和耳石金属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伟卿 阮少江 +4 位作者 张艺 吉成龙 林培华 姚建平 刘家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为解决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面临的海水养殖病虫害感染加剧、海岸带土地局限性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最终实现内陆工厂化低盐养殖,采用缓慢降盐法,进行大黄鱼室内不同盐度养殖试验,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黄鱼成活率与温度、生长性能和... 为解决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面临的海水养殖病虫害感染加剧、海岸带土地局限性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最终实现内陆工厂化低盐养殖,采用缓慢降盐法,进行大黄鱼室内不同盐度养殖试验,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黄鱼成活率与温度、生长性能和耳石金属元素组成变化的影响。试验期180d(6个月),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每组2万尾;海水盐度由24直接降至8,再以日均2的幅度将盐度降至6和4,然后以日均1的幅度继续将盐度降至2,最终将大黄鱼养殖在盐度分别为2、4、6、8、24的环境中;每天投喂2次颗粒饲料,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并视摄食情况酌情调整。结果显示,大黄鱼室内养殖成活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水温28℃时,盐度24的海水养殖组全部死亡,水温30℃时,盐度2养殖组成活率(68.8±2.89)%极显著高于其他养殖组(P<0.01);低盐养殖组的质量绝对增加率、绝对增长率、增积量和肥满度等生长指标在后期均优于盐度24养殖组;耳石金属元素锰(Mn)、钙(Ca)和锶(Sr)及Sr/Ca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铁(Fe)、钴(Co)和钡(Ba)元素变化没有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盐度 生长 成活率 耳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sMYB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世仲 江胜滔 +4 位作者 刘伟 陈美霞 林玉玲 赖钟雄 林金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0-588,共9页
以茶树新品系"1005"嫩芽为材料,克隆得到CsMYB基因gDNA全长序列1 828 bp,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得到CsMYB基因启动子片段1 038 bp,命名为proMYB。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MYBgDNA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该启动子含有与... 以茶树新品系"1005"嫩芽为材料,克隆得到CsMYB基因gDNA全长序列1 828 bp,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得到CsMYB基因启动子片段1 038 bp,命名为proMYB。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MYBgDNA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该启动子含有与提高基因转录水平相关的5′UTR Py-rich stretch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核心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存在有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逆境应答元件以及大量功能未知或功能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说明proMYB具有诱导型启动子特性,CsMYB基因在茶树植物体中可能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应答和激素信号传导;通过烟草的瞬时表达结果表明,该启动子能驱动下游基因表达,具有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sMYB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芋软腐病生防真菌的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晓菲 叶祖云 +2 位作者 刘雨虹 黄林榕 李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8-544,共7页
【目的】以福鼎槟榔芋为研究对象筛选生防菌株,为槟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提供可用菌株。【方法】从福鼎槟榔芋根际土壤和健康植株球茎内分离得到22株真菌,经离体球茎试验筛选,共筛选出9株对槟榔芋软腐病具有防治效果的真菌菌株。对这9株... 【目的】以福鼎槟榔芋为研究对象筛选生防菌株,为槟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提供可用菌株。【方法】从福鼎槟榔芋根际土壤和健康植株球茎内分离得到22株真菌,经离体球茎试验筛选,共筛选出9株对槟榔芋软腐病具有防治效果的真菌菌株。对这9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常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田间活体防效等,进一步筛选可用菌株。【结果】得到2株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菌株CAF-H001和CAF-L002。扩增菌株的ITS1/ITS4 DNA,经测序后与NCBI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菌株CAF-H001与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相似度100%,菌株CAF-L002与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相似度100%。其中,菌株CAF-H001为白色菌体,细长型分生孢子,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28℃,以淀粉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时生长最佳;菌株CAF-L002为黑褐色菌体,球形分生孢子,最适pH为8,最适温度为32℃,以淀粉作为碳源、酵母浸粉作为氮源时生长最佳。【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的菌株CAF-H001和CAF-L002分别为藤仓镰刀菌和塔宾曲霉,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价值,为槟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芋软腐病土壤拮抗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晓菲 史辉 +1 位作者 赖倩玉 叶祖云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135-137,共3页
为对槟榔芋软腐病进行生物防治,从槟榔芋根际土壤分离出53株细菌,经离体球茎拮抗筛选,获得9株对槟榔芋软腐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细菌。拮抗菌的拮抗机制分析表明,拮抗菌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不是由于产生次生抑菌物质引起的,这种拮抗方式不会... 为对槟榔芋软腐病进行生物防治,从槟榔芋根际土壤分离出53株细菌,经离体球茎拮抗筛选,获得9株对槟榔芋软腐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细菌。拮抗菌的拮抗机制分析表明,拮抗菌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不是由于产生次生抑菌物质引起的,这种拮抗方式不会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突变,因此更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土壤拮抗细菌 拮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养殖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伟卿 张艺 +5 位作者 王晓晓 陈仕海 林培华 阮少江 周振平 汤桂津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6期301-307,共7页
为研究低盐度养殖条件对大黄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在盐度2、4、6、8、10、24(对照组)的水体中饲养大黄鱼幼鱼,6个月后,检测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评定肌肉蛋白质的... 为研究低盐度养殖条件对大黄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在盐度2、4、6、8、10、24(对照组)的水体中饲养大黄鱼幼鱼,6个月后,检测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评定肌肉蛋白质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大黄鱼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与盐度呈负相关性,盐度2组(S2)肌肉中水分含量最高,达(77.4±0.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6组(S6)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分别为(11.4±3.4、)%、(4.3±0.1)%和(4.5±1.5)%,均为最高(P<0.05),且该组EAAI最大(73.88);盐度8组(S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和必需脂肪酸含量(∑EFA)分别为(39.1±3.0)%和(26.8±1.6)%,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各低盐养殖组饱和脂肪酸总含量(∑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显著高于对照组(S24)(P<0.05);各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9.8±0.4)%^(13.0±0.2)%。试验表明,大黄鱼在盐度6~8的水体中养殖,肌肉营养较佳。结果将为大黄鱼低盐工厂化养殖和抗低盐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 盐度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碱化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贤贤 刘盛荣 +4 位作者 周修赵 阮俊峰 周进喜 张涛涛 张维瑞 《食药用菌》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0.1mol/L氢氧化钠作为平板PDA培养基碱化剂,壳灰作为培养料的碱化剂,考察微碱化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碱性物质均可显著提高灭菌后培养基的pH;不同碱化程度的培养料在菌丝生长过程中pH均不断下降,并逐步趋于... 以0.1mol/L氢氧化钠作为平板PDA培养基碱化剂,壳灰作为培养料的碱化剂,考察微碱化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碱性物质均可显著提高灭菌后培养基的pH;不同碱化程度的培养料在菌丝生长过程中pH均不断下降,并逐步趋于一致。PDA培养基和培养料pH为6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壳灰 微碱化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菌渣提取液对11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张维瑞 刘盛荣 +3 位作者 陈爱靖 赖泉城 周修赵 黄千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67-69,76,共4页
为有效利用银耳菌渣进行食用菌栽培,开展了银耳菌渣提取液平板培养对香菇、滑菇、鸡腿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秀珍菇、毛木耳、金针菇、灵芝、长根菇11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耳菌渣提取液对11种供试食用菌菌丝生... 为有效利用银耳菌渣进行食用菌栽培,开展了银耳菌渣提取液平板培养对香菇、滑菇、鸡腿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秀珍菇、毛木耳、金针菇、灵芝、长根菇11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耳菌渣提取液对11种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在试验银耳菌渣提取液浓度范围内,银耳菌渣提取液对滑菇、杏鲍菇、长根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对香菇、鸡腿菇菌丝生长无影响,对茶树菇、毛木耳、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与银耳废料添加量有关,对平菇、秀珍菇、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菌渣 提取液 食用菌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菌渣栽培玉木耳配方初步筛选
20
作者 汤燕姗 郑世仲 +1 位作者 苏贵平 骆伏海 《广东蚕业》 2020年第11期11-12,共2页
文章以玉木耳为试材,以金针菇菌渣、杂木屑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比例的金针菇菌渣对玉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培养基。试验为拓宽玉木耳栽培原料来源、解决金针菇菌渣资源循环再利用问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金针菇菌渣 玉木耳 配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