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门源县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1
-
-
作者
杨才让吉
刘文先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青海省门源县农牧局
-
出处
《草业与畜牧》
2008年第2期57-58,62,共3页
-
文摘
1门源县“十五”期间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十五”以来,青海省门源县的畜牧业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全系统干部职工锐意进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农牧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
关键词
经济可持续发展
门源县
畜牧业
“十五”期间
西部大开发战略
农牧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
农牧业经济
-
分类号
F061.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门源县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推进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强化生产基础和提高科技水平为手段,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化、集约化、产业化、良种化、特色化、科技化为方向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促进了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草原生态保护三方和谐共赢。
-
关键词
发展
高效生态畜牧业
思考
-
分类号
S8-1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
-
题名浅谈门源县农区畜牧业发展成果及主要措施
- 3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第4期40-40,共1页
-
文摘
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地域特点,以"集约耕地→扩增饲草→舍饲养殖"和"增草→增畜→增收"为出发点,发展牧区舍饲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区养殖业。
-
关键词
农区
畜牧业
发展现状
成果措施
-
分类号
S8-1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
-
题名青海省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宏观生产布局
- 4
-
-
作者
马存寿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0年第1期33-34,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对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门源县第一产业结构构成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这两个主业共同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趋势,其产值关联度分别达到0.9331和0.9245。畜牧业目前主要仍然以养羊业的为主,但大家畜和养猪业不发达,其关联度分别为0.7286、0.6847、0.7763。从总体来看门源县畜牧业中养羊、养牛和养猪没有一个产业对畜牧业产生特别重要的主导作用。而对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动态矩阵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目前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其总体特征表现为:养牛业发展速度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在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特别注意。
-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畜牧业
产业结构调整
-
分类号
S8-1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
-
题名门源县食品药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深思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2期20-21,共2页
-
文摘
通过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强化督查等措施,全面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
关键词
食品药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
-
分类号
S851.33
[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
-
题名门源县肉(奶)牛改良现状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李德明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第6期70-70,共1页
-
文摘
近年来,门源县畜牧兽医站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牛改制度,建设标准化牛改点,培训牛改员,淘汰劣质种公牛,推广免费冷配,定任务指标,定奖惩办法等措施,加快了畜种改良步伐,牧区形成了藏羊、牦牛自繁区,农区形成了肉(奶)牛改良区,并把西门塔尔牛作为主推品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促进肉牛产业集群发展。
-
关键词
肉牛产业
畜种改良
种公牛
门源县
奶
畜牧兽医站
西门塔尔牛
规模养殖场
-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浅谈门源县发展牧旅融合新模式的几点做法
被引量:4
- 7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第2期68-69,共2页
-
文摘
门源县通过发展休闲观光牧业,将牧业从单纯的生产性功能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进行拓展与渗透,突出牧旅特点,打造高原品牌,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三赢"。
-
关键词
门源县
牧旅融合模式
打造经济增长点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青海门源县奶牛人工授精技术的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宋维彪
郭俊梅
马成缓
马丽婷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阴田乡畜牧兽医站
-
出处
《养殖与饲料》
201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
文摘
为提高青海省门源县奶牛品种的良种化,提升养牛经济效益,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区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牛只的发情情况掌握不准确、受胎率低、人工授精操作不规范、滥用激素、产后护理不当等问题,建议从养殖户饲养管理和授精员操作两方面进行改进。
-
关键词
奶牛
人工授精
现状
建议
青海门源县
-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门源县发展循环生态农牧业的调查与建议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第9期15-15,共1页
-
文摘
1门源县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
全县辖4镇8乡109个行政村,农牧业人口13.12万人;土地承包耕地面积43.7万亩,草场承包面积276.3万亩,涉及农牧户10931户。2014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同比增长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754元,增长12%。开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行政村覆盖面100%,牧户参与率60%以上,农户参与率45%以上,耕地、草场、牲畜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集约率达55%以上。
-
关键词
门源县
生态畜牧业
农牧业人口
草场退化
农牧业发展
人均纯收入
主要生产资料
土地承包
承包面积
草地面积
-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门源县牛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潘淑琴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第1期23-24,共2页
-
文摘
为了进一步了解门源县牛羊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于2019年对门源县5个乡镇的屠宰牛羊肝脏和肺脏进行棘球蚴检查。结果表明,调查的150只羊中有5只羊棘球蚴检测为阳性,整体感染率为3.33%,100头牛中有3头牛棘球蚴检测为阳性,整体感染率为3.00%。从总体的感染情况来看,门源县牛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这与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传统养殖模式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认识棘球蚴病的危害性,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防范,降低发病率。
-
关键词
牛羊棘球蚴病
感染现状
调查
分析
门源县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青海省门源县牧羊犬布鲁氏杆菌病调查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包守泰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养殖与饲料》
2015年第10期71-72,共2页
-
文摘
应用布鲁氏杆菌平板凝集反应实验,对来自青海省门源县大滩地区的120只牧羊犬血清样品进行抽样监测,结果检出牧羊犬阳性血型1份,阳性率为0.83%,说明该地区的牧羊犬群中存在着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的风险。
-
关键词
门源县
牧羊犬
布鲁氏杆菌病
调查
-
分类号
S858.292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门源县采取多种措施助推牛改工作迈上新台阶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李德明
王天鹏
-
机构
青海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1期64-65,共2页
-
文摘
2016年,门源县畜牧兽医站认真贯彻执行《种畜禽管理办法》,结合本县实际,实施畜禽"种子工程",以优良品种为抓手,坚持实施"冷配、改良、引种"并举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助推门源县牛改工作上水平、扩数量、提档次,提高牛只生产性能,增加农牧民收入。
-
关键词
门源
牛改
措施
-
分类号
S825.99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青海省门源县山羊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张建新
马存寿
冯生青
米兴亮
包守泰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1期17-17,共1页
-
文摘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青海省门源县山羊进行了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共检测山羊血清303份,检出阳性48份,阳性率为15.84%。
-
关键词
衣原体病
改良绒山羊
血清学调查
-
分类号
S852.5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
-
题名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宋维芳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珠固乡畜牧兽医站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年第9期51-52,共2页
-
文摘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是在做好动物食品安全最为坚实的基础,也是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做好力量,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如何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做一分析,重点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阐述。
-
关键词
基层兽医
队伍建设
问题分析
建议对策
-
分类号
S851.6
[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
-
题名关于门源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陈芳正
宋海德
-
机构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54-55,共2页
-
文摘
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协同周边村庄厕所粪污,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杜绝粪便随意排放,防止水源、土壤、空气污染。强化农业包装物、残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并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
关键词
粪污资源化利用
-
分类号
S851
[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
-
题名刍议传统畜牧兽医与现代畜牧兽医的区别
- 16
-
-
作者
包守泰
-
机构
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第9期131-132,共2页
-
文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畜牧业的发展需求,现代畜牧兽医学已成为畜牧业的主导。本文通过比较传统畜牧兽医与现代畜牧兽医的区别,分析了它们在知识体系、疾病防控和对畜牧业影响方面的差异。传统畜牧兽医在经验传承、治疗方法和服务方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相对现代畜牧兽医而言存在局限性。现代畜牧兽医的科学研究、预防接种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畜牧业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畜牧业的发展中,现代畜牧兽医的应用将成为关键因素。
-
关键词
传统畜牧兽医
现代畜牧兽医
区别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门源县阴田乡牛流行热的调查
- 17
-
-
作者
郭俊梅
-
机构
门源县阴田乡畜牧兽医站
-
出处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第10期109-110,共2页
-
文摘
目的:为了解和研究青海省门源县阴田乡的牛流行热流行与分布,并依据牛流行热地方流行情况提出有效的牛流行热综合防控措施。方法:本文选取2016~2021年青海省门源县养牛场采集的牛血清病例1200份。所有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通过检测统计,统计分析门源县阴田乡牛流行热的地方流行情况。结果:阴田乡牛流行热病毒抗体阳性样本检出59份,检出阳性率4.92%。其中牛养殖散户病毒抗体阳性率检出率为3.08%,规模化牛养殖场阳性检出率为1.83%,牛养殖散户与规模化牛养殖场牛流行热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研究牛养殖散户的牛流行热感染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
-
关键词
牛流行热
调查
阳性率
感染率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门源县种畜及畜群管理
- 18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1期35-35,共1页
-
文摘
1门源县畜牧业现状及畜种区域分布 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全县畜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畜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38.87万h㎡,占草地面积的84.95%,从事畜牧业人口1.68万人,草场围栏14.67h㎡,人工种草1万h㎡。门源县畜种分布发展受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畜种分布、类型及经济性状均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西部牧区以青海半细毛羊和牦牛为主,中部农业区主要以奶牛、肉牛、黄牛、藏羊为主,东部地区以牦牛、青海半细毛羊、山羊为主。
-
关键词
门源县
畜群管理
青海半细毛羊
西部大开发
种畜
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生态条件
草地面积
-
分类号
S821.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浅谈门源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 19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第2期64-65,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门源全面贯彻落实省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县家畜包虫病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1现状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全县草原总面积48.50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1.43万hm^2(含门源种马场)。
-
关键词
疫病防控
大动物
门源县
农牧结合
包虫病
面积
家畜
草原
-
分类号
S851.33
[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
-
题名浅谈门源县如何创新农牧结合模式,构建草畜联动机制
- 20
-
-
作者
陈芳正
-
机构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第1期70-71,共2页
-
文摘
门源县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农牧结合、草畜联动的循环农牧业发展机制。1 门源县创新农牧结合模式所产生的效应近年来,门源县不断探索创新农牧结合模式,有力地拉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实现了种养双赢,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农林牧业总产值连续5年保持5%以上增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1.1 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生态改善2015年,门源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县”、“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县”。两年多来,门源县把此项工作作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力度,有效缓解天然草场放牧压力,遏制天然草场生态恶化,饲草青贮大幅减少秸秆焚烧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
关键词
草食畜牧业
门源县
创新
合模
机制
种植业结构调整
农牧业发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分类号
S852.6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