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1
作者
尚少文
陈帅男
麻四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5,共8页
为解决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在运行时因受气候影响而造成冷热堆积,系统长期运行引起土壤热失衡,以沈阳某办公楼为例,利用TRNSYS软件构建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模型,通过改变复合热泵系统中空气源制热切换温度和补热停止温度控制...
为解决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在运行时因受气候影响而造成冷热堆积,系统长期运行引起土壤热失衡,以沈阳某办公楼为例,利用TRNSYS软件构建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模型,通过改变复合热泵系统中空气源制热切换温度和补热停止温度控制复合热泵系统运行,分析其运行特点;通过改变建筑负荷不平衡率,研究系统适用性。复合热泵系统补热平均COP远高于制热平均COP,最高增加6.26,制热平均COP仅增加0.07,系统总能耗随空气源系统过渡季补热时长的减少而降低92%;与传统“锅炉+制冷机组”相比,一次能源消耗为1 717 MW·h,一次能源效率为92%,节能率为28.3%;建筑负荷不平衡率在40%以下时,只依靠土壤源系统自身恢复能力能基本满足土壤热平衡,在60%以上时,不仅需要空气源系统制热切换温度,还需系统在供暖季制热、过渡季补热,才能保证土壤的热平衡。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可减少土壤热不平衡,提高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更具有节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
TRNSYS
运行模式
热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n异质结BiVO_(4)/g-C_(3)N_(4)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水解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如意
徐国良
+4 位作者
杨蕾
邓崇海
储德林
张苗
孙兆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6,I0010-I0012,共13页
钒酸铋(BVO)可用于光电化学(PEC)水解产氢,但受限于其缓慢的表面水氧化动力学,在电极表面修饰单一的析氧助催化剂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本工作在BVO电极表面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起始电压,增强光电化学性能。此外,沉积g-C_(3)...
钒酸铋(BVO)可用于光电化学(PEC)水解产氢,但受限于其缓慢的表面水氧化动力学,在电极表面修饰单一的析氧助催化剂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本工作在BVO电极表面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起始电压,增强光电化学性能。此外,沉积g-C_(3)N_(4)后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得到的光电极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厚度适合的g-C_(3)N_(4)纳米片与BVO构成Ⅱ型p-n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促进了电极的电荷分离。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沉积了g-C_(3)N_(4)后,电极的电荷分离效率达到88.2%,比BVO/FeNiO_(x)(60.6%)提升了近1.5倍。经过g-C_(3)N_(4)和FeNiO_(x)协同修饰的BVO/g-C_(3)N_(4)/FeNiO_(x)电极,表面电荷注入效率达到了90.2%,同时,在1.23 V(vs.RHE)条件下光电流密度达到4.63 mA·cm^(–2),是纯BVO(1.86 mA·cm^(–2))的2.48倍。本工作为开发制备高性能光阳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纳米片
BiVO_(4)
光电化学水解
FeNiO_(x)助催化剂
p-n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微流控制备梯度共聚物/双金属纳米粒子复合胶束及双刺激响应性和催化性能
3
作者
李飞虎
贺光耀
+3 位作者
郑湾
刘乐荣
陈艳军
陈万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7-155,共9页
将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梯度共聚物和硝酸银在同轴微流控装置内进行共组装,然后在微流控通道外经透析、还原得到梯度共聚物/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调节微流控的流...
将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梯度共聚物和硝酸银在同轴微流控装置内进行共组装,然后在微流控通道外经透析、还原得到梯度共聚物/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调节微流控的流速参数,研究内外相流体的流速比对复合胶束粒径及形貌的影响。以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镜等详细研究了复合胶束的温敏性,并探究了不同温度时复合胶束的催化性能;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复合胶束的磁响应性。结果表明,提高内外相流速比会使复合胶束粒径增大。复合胶束表现出温敏性和磁响应性,升高温度会使复合胶束的粒径增大,外加磁场能使复合胶定向聚集并回收再利用。复合胶束可以用作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的催化剂,温度对其表观催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十分明显,并在循环使用3次后仍具有81.9%的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共聚物
复合胶束
微流控组装
温敏性
磁性响应性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1
作者
尚少文
陈帅男
麻四峰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308)。
文摘
为解决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在运行时因受气候影响而造成冷热堆积,系统长期运行引起土壤热失衡,以沈阳某办公楼为例,利用TRNSYS软件构建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模型,通过改变复合热泵系统中空气源制热切换温度和补热停止温度控制复合热泵系统运行,分析其运行特点;通过改变建筑负荷不平衡率,研究系统适用性。复合热泵系统补热平均COP远高于制热平均COP,最高增加6.26,制热平均COP仅增加0.07,系统总能耗随空气源系统过渡季补热时长的减少而降低92%;与传统“锅炉+制冷机组”相比,一次能源消耗为1 717 MW·h,一次能源效率为92%,节能率为28.3%;建筑负荷不平衡率在40%以下时,只依靠土壤源系统自身恢复能力能基本满足土壤热平衡,在60%以上时,不仅需要空气源系统制热切换温度,还需系统在供暖季制热、过渡季补热,才能保证土壤的热平衡。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可减少土壤热不平衡,提高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更具有节能性。
关键词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
TRNSYS
运行模式
热不平衡
Keywords
heat pump with air-soil compound heat source
TRNSYS
operating mode
thermal imbalance
分类号
TU834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n异质结BiVO_(4)/g-C_(3)N_(4)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水解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如意
徐国良
杨蕾
邓崇海
储德林
张苗
孙兆奇
机构
合肥学院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
合肥学院先进电池材料与
技术
重点实验室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
技术
研究院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6,I0010-I0012,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04039)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1A1017)
+4 种基金
合肥学院人才科研项目(20RC35)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13)
合肥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1Yjyxm01)
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1085)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1904b11020040)。
文摘
钒酸铋(BVO)可用于光电化学(PEC)水解产氢,但受限于其缓慢的表面水氧化动力学,在电极表面修饰单一的析氧助催化剂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本工作在BVO电极表面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起始电压,增强光电化学性能。此外,沉积g-C_(3)N_(4)后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得到的光电极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厚度适合的g-C_(3)N_(4)纳米片与BVO构成Ⅱ型p-n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促进了电极的电荷分离。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沉积了g-C_(3)N_(4)后,电极的电荷分离效率达到88.2%,比BVO/FeNiO_(x)(60.6%)提升了近1.5倍。经过g-C_(3)N_(4)和FeNiO_(x)协同修饰的BVO/g-C_(3)N_(4)/FeNiO_(x)电极,表面电荷注入效率达到了90.2%,同时,在1.23 V(vs.RHE)条件下光电流密度达到4.63 mA·cm^(–2),是纯BVO(1.86 mA·cm^(–2))的2.48倍。本工作为开发制备高性能光阳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g-C_(3)N_(4)纳米片
BiVO_(4)
光电化学水解
FeNiO_(x)助催化剂
p-n异质结
Keywords
g-C_(3)N_(4)nanosheets
BiVO_(4)
PEC water splitting
FeNiO_(x)co-catalyst
p-n heterojunction
分类号
TQ1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微流控制备梯度共聚物/双金属纳米粒子复合胶束及双刺激响应性和催化性能
3
作者
李飞虎
贺光耀
郑湾
刘乐荣
陈艳军
陈万煜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7-15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3167)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1-zy-005)。
文摘
将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梯度共聚物和硝酸银在同轴微流控装置内进行共组装,然后在微流控通道外经透析、还原得到梯度共聚物/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调节微流控的流速参数,研究内外相流体的流速比对复合胶束粒径及形貌的影响。以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镜等详细研究了复合胶束的温敏性,并探究了不同温度时复合胶束的催化性能;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复合胶束的磁响应性。结果表明,提高内外相流速比会使复合胶束粒径增大。复合胶束表现出温敏性和磁响应性,升高温度会使复合胶束的粒径增大,外加磁场能使复合胶定向聚集并回收再利用。复合胶束可以用作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的催化剂,温度对其表观催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十分明显,并在循环使用3次后仍具有81.9%的催化效率。
关键词
梯度共聚物
复合胶束
微流控组装
温敏性
磁性响应性
催化
Keywords
gradient copolymer
composite micelles
microfluidic assembly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magnetic responsiveness
catalysis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尚少文
陈帅男
麻四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n异质结BiVO_(4)/g-C_(3)N_(4)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水解性能
王如意
徐国良
杨蕾
邓崇海
储德林
张苗
孙兆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微流控制备梯度共聚物/双金属纳米粒子复合胶束及双刺激响应性和催化性能
李飞虎
贺光耀
郑湾
刘乐荣
陈艳军
陈万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