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赵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229-2230,共2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吸收情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闫伟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514-515,共2页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为(14.56±6.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72±9.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高于观察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能够有效扩血管溶栓,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奥扎格雷 急性脑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地苯醌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慕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5期6642-6644,共3页
目的分析多巴丝肼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长葛市人民医院的84例PD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和单一治疗组(42例)。单一治疗组服用多巴丝肼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分析多巴丝肼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长葛市人民医院的84例PD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和单一治疗组(42例)。单一治疗组服用多巴丝肼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艾地苯醌片,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39/42)]较单一治疗组[76.19%(32/42)]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UPDRS、NMSQ评分较单一治疗组低(P<0.05),MMSE评分较单一治疗组高(P<0.05),血清8-OHdG、MDA水平较单一治疗组低(P<0.05),SOD水平较单一治疗组高(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艾地苯醌治疗PD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认知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艾地苯醌 多巴丝肼 认知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式护理服务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孙贺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3期2457-2458,共2页
目的分析协同式护理服务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ACI患者,按建档时间分为常规组和协同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溶栓治疗,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协同组在常规组... 目的分析协同式护理服务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ACI患者,按建档时间分为常规组和协同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溶栓治疗,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协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协同式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协同组NIHSS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协同组护理满意度(96.88%)较常规组(78.1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实施协同式护理服务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协同式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慕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血管源性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单一治疗组接受... 目的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血管源性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单一治疗组接受美多芭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和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联合治疗组(93.02%)较单一治疗组(76.74%)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GSH、CAT、T-SOD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情绪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病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源性帕金森病 美多芭 盐酸普拉克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慕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6期6760-6762,共3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患者纳入CMB组,将46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合并CMB患者纳入非CMB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缺血性...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患者纳入CMB组,将46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合并CMB患者纳入非CMB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MB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脑白质疏松分级。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白质疏松,症状性脑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相关(P<0.05)。性别、年龄、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合并高脂血症、症状性脑出血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的危险因素(P<0.05)。CMB组脑白质疏松分级高于非CMB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合并高脂血症、症状性脑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MB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者的脑白质疏松程度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影响因素 一般资料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
7
作者 陈廷选 朱慧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5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中医药分期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中...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中医药分期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中医药分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中医药分期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沈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予以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系统化...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予以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及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评分变化,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及Brunnst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runnstro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33/34)]高于对照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 系统化护理干预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