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白山路域两栖动物调查与保护
被引量:
3
1
作者
罗玉梅
王超
+4 位作者
朴正吉
王卓聪
睢亚橙
李卓
邰志娟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49-51,54,共4页
不同季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路域两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路域两栖动物种类主要有中国林蛙、极北鲵、东方铃蟾和中华大蟾蜍。长白山地区的两栖动物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出蛰和产卵期有提前趋势;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针对产生这一变...
不同季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路域两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路域两栖动物种类主要有中国林蛙、极北鲵、东方铃蟾和中华大蟾蜍。长白山地区的两栖动物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出蛰和产卵期有提前趋势;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针对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调查分析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白山区极北蝰生态标本制作与保养技术的研究
2
作者
王卓聪
王群
+4 位作者
王超
马宏宇
罗玉梅
黄丽雅
张睿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39-41,60,共4页
以长白山区极北蝰为对象,进行生态标本制作与保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代替乙醚进行活体处死,即经济又环保;剥制时应特别注意眼球及肛门处,以免损坏皮肤;用小苏打粉代替苯酚进行防腐处理,效果相同且无毒负作用;用3根铅丝代替2...
以长白山区极北蝰为对象,进行生态标本制作与保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代替乙醚进行活体处死,即经济又环保;剥制时应特别注意眼球及肛门处,以免损坏皮肤;用小苏打粉代替苯酚进行防腐处理,效果相同且无毒负作用;用3根铅丝代替2根铁丝作为支架,使标本更接近于原生态,也更为牢固;用长白山区的红花、细辛、杜香等中草药进行标本的防腐驱虫保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蝰
生态标本
标本制作
标本保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白山两栖类繁殖期路域水生境选择性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罗玉梅
朴正吉
+2 位作者
王卓聪
王超
睢亚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4,共6页
2012—201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道路上选取3条长10 km的样带,样带两侧出现的每个水体为小样方,测量水体类型、郁闭度、水体面积、水体深度、水质、集水池形状、离道路距离、集水池形成时间等8个生境因子,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2012—201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道路上选取3条长10 km的样带,样带两侧出现的每个水体为小样方,测量水体类型、郁闭度、水体面积、水体深度、水质、集水池形状、离道路距离、集水池形成时间等8个生境因子,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和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繁殖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林蛙对排水沟和水塘2种类型的选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北鲵对水塘的选择极显著高于排水沟(P≤0.01),而中华大蟾蜍则显著选择水塘。(2)极北鲵选择大于120 m2的集水池,中华大蟾蜍在120-180 m2的集水池出现率高。(3)极北鲵对水体深度选择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国林蛙对水体深度的选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华大蟾蜍产卵主要选择在水体深度80 cm以上的集水池,(4)中国林蛙和中华大蟾蜍对集水池离道路距离的选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极北鲵对离道路不同距离的集水池的选择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繁殖期
路域水体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种群数量变动与资源保护
被引量:
10
4
作者
朴正吉
睢亚橙
+2 位作者
王群
李卓
牛丽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1980-2010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条主要河流的水獭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食物资源进行了长期监测;2006-2008年冬季采用路线直接计数法对18条河流进行野外定点调查;2004-2010年5-8月对头道白河流域的水獭活动情况进行了定点全天观察;2006-200...
1980-2010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条主要河流的水獭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食物资源进行了长期监测;2006-2008年冬季采用路线直接计数法对18条河流进行野外定点调查;2004-2010年5-8月对头道白河流域的水獭活动情况进行了定点全天观察;2006-2008年冬季对水獭栖息地8条河流的无冰水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水獭种群数量从1990年开始显著下降,到2010年其种群数量比1975年下降了99.3%;2006-2008年冬季和2004-2010年5-8月的定点观察都没有发现水獭活动,水獭种群基本处于区域性消失状态。水獭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河流中水生动物生物量的变化有显著的关系(n=8,r=0.977,P<0.01)。由于过渡捕捞、使用农药和筑坝等人类活动影响,鱼类数量减少,许多种类已经消失,致使水獭的食物严重不足;当地大量使用含有机氯和多氯联苯等成分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导致河流被污染,水生动物生物量急剧下降,这与水獭种群数量锐减关系密切;水獭栖息地冬季的河流无冰水面因修建电站、建设河坝和修引水渠等人类活动而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獭的取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水獭
种群数量变动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山路域两栖动物调查与保护
被引量:
3
1
作者
罗玉梅
王超
朴正吉
王卓聪
睢亚橙
李卓
邰志娟
机构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动物所
出处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49-51,54,共4页
文摘
不同季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路域两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路域两栖动物种类主要有中国林蛙、极北鲵、东方铃蟾和中华大蟾蜍。长白山地区的两栖动物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出蛰和产卵期有提前趋势;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针对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调查分析
保护措施
Keywords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mphibia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protection measure
分类号
Q959.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山区极北蝰生态标本制作与保养技术的研究
2
作者
王卓聪
王群
王超
马宏宇
罗玉梅
黄丽雅
张睿
机构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动物所
长白山
自然博物馆
出处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39-41,60,共4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1205039)
文摘
以长白山区极北蝰为对象,进行生态标本制作与保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代替乙醚进行活体处死,即经济又环保;剥制时应特别注意眼球及肛门处,以免损坏皮肤;用小苏打粉代替苯酚进行防腐处理,效果相同且无毒负作用;用3根铅丝代替2根铁丝作为支架,使标本更接近于原生态,也更为牢固;用长白山区的红花、细辛、杜香等中草药进行标本的防腐驱虫保养。
关键词
极北蝰
生态标本
标本制作
标本保养
Keywords
Vipera berus
ecological specimen
specimens making
specimen preservation
分类号
S718.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山两栖类繁殖期路域水生境选择性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罗玉梅
朴正吉
王卓聪
王超
睢亚橙
机构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动物所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4,共6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205039)
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0101019JC)
文摘
2012—201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道路上选取3条长10 km的样带,样带两侧出现的每个水体为小样方,测量水体类型、郁闭度、水体面积、水体深度、水质、集水池形状、离道路距离、集水池形成时间等8个生境因子,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和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繁殖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林蛙对排水沟和水塘2种类型的选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北鲵对水塘的选择极显著高于排水沟(P≤0.01),而中华大蟾蜍则显著选择水塘。(2)极北鲵选择大于120 m2的集水池,中华大蟾蜍在120-180 m2的集水池出现率高。(3)极北鲵对水体深度选择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国林蛙对水体深度的选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华大蟾蜍产卵主要选择在水体深度80 cm以上的集水池,(4)中国林蛙和中华大蟾蜍对集水池离道路距离的选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极北鲵对离道路不同距离的集水池的选择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两栖类
繁殖期
路域水体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amphibian
reproduction period
road area water habitat
Chang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种群数量变动与资源保护
被引量:
10
4
作者
朴正吉
睢亚橙
王群
李卓
牛丽君
机构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动物所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与栖息地管理"
文摘
1980-2010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条主要河流的水獭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食物资源进行了长期监测;2006-2008年冬季采用路线直接计数法对18条河流进行野外定点调查;2004-2010年5-8月对头道白河流域的水獭活动情况进行了定点全天观察;2006-2008年冬季对水獭栖息地8条河流的无冰水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水獭种群数量从1990年开始显著下降,到2010年其种群数量比1975年下降了99.3%;2006-2008年冬季和2004-2010年5-8月的定点观察都没有发现水獭活动,水獭种群基本处于区域性消失状态。水獭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河流中水生动物生物量的变化有显著的关系(n=8,r=0.977,P<0.01)。由于过渡捕捞、使用农药和筑坝等人类活动影响,鱼类数量减少,许多种类已经消失,致使水獭的食物严重不足;当地大量使用含有机氯和多氯联苯等成分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导致河流被污染,水生动物生物量急剧下降,这与水獭种群数量锐减关系密切;水獭栖息地冬季的河流无冰水面因修建电站、建设河坝和修引水渠等人类活动而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獭的取食活动。
关键词
长白山
水獭
种群数量变动
栖息地
Keywords
Changbai Mountain
otter(Lutra lutra)
population fluctuation
habitat
分类号
S932.8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白山路域两栖动物调查与保护
罗玉梅
王超
朴正吉
王卓聪
睢亚橙
李卓
邰志娟
《吉林林业科技》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白山区极北蝰生态标本制作与保养技术的研究
王卓聪
王群
王超
马宏宇
罗玉梅
黄丽雅
张睿
《吉林林业科技》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白山两栖类繁殖期路域水生境选择性分析
罗玉梅
朴正吉
王卓聪
王超
睢亚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种群数量变动与资源保护
朴正吉
睢亚橙
王群
李卓
牛丽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